可吸收止血膜在小儿先天性耳前瘘管手术中的应用

2020-01-18 20:40沈阳市儿童医院耳鼻咽喉科辽宁沈阳110032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20年20期
关键词:吸收性瘘管先天性

沈阳市儿童医院耳鼻咽喉科 (辽宁 沈阳 110032)

内容提要:目的:通过临床实践分析可吸收性止血膜应用于小儿先天性耳前瘘管手术中的优缺点。方法:对110例先天性耳前瘘管手术患儿随机分组,分为止血膜组和对照组,从手术时间,术后不适症状评估,切口一期愈合情况,术后出血,术后复发情况以及手术费用方面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手术时间止血膜组(45.7±0.45)min,对照组(46.3±0.56)min;术后状态止血膜组出现不适12.5%,对照组为92.59%;两组患儿均一期愈合;术后出血止血膜组4例,对照组无;两组均无复发;手术费用止血膜需额外收费。结论:可吸收性止血膜可明显减轻术后不适发生率,在手术时间、一期愈合率、复发率方面无明显差异,但存在增加术后出血风险,增加手术费用方面的不足。

先天性耳前瘘管是第一、二鳃弓的耳廓原基在发育过程中融合不全的遗迹,是临床上很常见的先天性外耳疾病,占先天性中外耳畸形患者的10.7%[1]。国内抽样调查其发现率达1.2%[2],单侧与双侧比例为4:1,女性略多于男性,具有高度的遗传异质性[3]。无症状者可不处理,局部瘙痒、有分泌物渗出者宜行手术治疗。并发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为常见病原菌[4],可行切开引流,待感染消退后行瘘管切除术。感染期先天性耳前瘘管一期切除手术,可获得较好的疗效和患者满意度[5]。可吸收性止血膜主要成分为透明质酸钠,用于外科手术创面的局部止血,适于各类手术渗出血创伤的止血,具有粘附性,能迅速粘附创伤面止血,吸收液体后成水凝胶,最后在体内降解成单糖被人体吸收。本文总结本科室2016年2月~2018年11月110例先天性耳前瘘管手术患者,对比分析,观察可吸收性止血膜在耳前瘘管手术中应用的优缺点。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10 例行耳前瘘管手术的患儿,随机分成止血膜组和对照组,均行耳前瘘管切除术,止血膜组术中缝合之前切口放入止血膜,术后不加压包扎,而对照组不用止血膜,术后加压包扎。其中止血膜组56例,男21例,女35例,年龄2~14岁,平均(7.83±0.89)岁;对照组54例,男20例,女34例,年龄2~13岁,平均(8.26±0.52)岁。所有纳入病例均为耳前瘘管合并感染患者,均符合小儿先天性耳前瘘管手术指征[6],无手术禁忌症,手术均为张新利主任医师完成。

1.2 手术方法

术前行三维超声检查,三维超声能更准确显示耳前瘘管内口盲端的位置,分支的有无及走行,可以提供耳前瘘管的空间形态结构及其与周围组织的关系[7],指导手术。手术均在全麻下进行,行先天性耳前瘘管切除术,切除瘘管组织后,止血膜组于创面内放入可吸收性止血膜,根据创面大小及形状,剪裁止血膜外形至适合创面大小,将其覆盖于创面上,再行可吸收性线对位缝合切口皮肤。无菌敷料覆盖切口,不予加压包扎。对照组手术方法为切除瘘管组织后,直接可吸收对位缝合切口皮肤,无菌敷料覆盖切口,予绷带加压包扎48h。术后两组均应用抗生素5~6d,术后48h切口换药,撤除引流条,术后7~9d拆除缝线。

1.3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两组数据间的均数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若数据不呈正态分布,则采用秩和检验分析数据。

2.结果

2.1 手术时间

止血膜组(45.7±0.45)min,对照组(46.3±0.56)min。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止血膜组不需加压包扎,手术方法更容易掌握。

2.2 术后出现不适症状的评估

对两组患儿术后48h内出现的不适症状进行记录分析对比。其中止血膜组出现术后切口痛5例,发热2例,其中1例为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1例为进食西瓜后急性胃肠炎患儿,出现不适症状占12.5%。对照组患儿出现不适症状为50例,占92.59%,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局部压迫痛,与加压包扎关系明确,解除加压包扎后症状均缓解。合并单纯纳差9例;合并单纯睡眠差7例;合并精神萎靡6例;合并纳差、睡眠差及精神萎靡者中两项或三项者共12例;合并发热5例,包括3人进食差,1人合并急性上呼吸道感染,1例合并头痛,嗜睡;合并纳差、腹胀3例;合并切口痛4例。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2.3 术后切口愈合情况

两组病例均7~9d拆除缝线,全部病例均一期愈合。

2.4 术后出血发生率

止血膜组发生4例,占7.14%,其中3例均为切口少量渗血,均于病房加压包扎后血止;1例为小血管破裂出血,于手术室全麻下止血。对照组无一例术后出血,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2.5 手术费用

可吸收性止血膜为一次性高值耗材,需额外收费,且未纳入医保,增加了手术费用。

2.6 术后复发概率

术后复发率与瘘管感染后的病理特征、瘘管走向多样化、瘘管盲端与耳郭软骨的关系、术前不易定位以及手术方式都有一定的关系[8]。两组患儿均未发现复发病例。

3.讨论

先天性耳前瘘管是临床上很常见的先天性疾病,耳前瘘管切除术是小儿耳鼻喉科常见手术之一。儿童不是小号的成人,在生理、病理和心理、认知、行为与情感等方面与成人都有很大差异[9]。耳前瘘管传统手术,术后加压包扎,大部分患儿出现局部加压所致压迫痛,包括头痛、耳廓压迫痛、眼眶痛等,多数合并不同程度的全身不适反应,包括精神萎靡、食欲差、进食少、睡眠差,少数患儿进食少,甚至拒食,进而诱发发热、腹胀等不适。术后加压包扎对小儿影响较大,增加了手术痛苦,影响了患儿术后恢复和生活质量,降低了患者满意度。而可吸收性止血膜的应用可使患儿免于加压包扎的痛苦,通过临床病例比较分析,其在手术时间、切口一期愈合率及术后复发率方面均与传统术式加压包扎无明显差异,虽存在术后出血风险增高、增加手术费用这些不足,但在小儿耳前瘘管手术的应用中仍有明显优势,可明显减轻患儿痛苦,大大改善患儿术后生活质量,促进患儿术后身心康复。

猜你喜欢
吸收性瘘管先天性
先天性耳前瘘管的诊治进展
水彩画纸吸收性评价方法的建立
耳前瘘管:聪明洞还是烦恼洞
微小RNA在先天性巨结肠中的研究进展
重视先天性心脏病再次开胸手术
EDANA吸收性卫生用品管理计划
观察局部应用吸收性替硝唑明胶海绵治疗牙周病的临床疗效
先天性耳前瘘管的走行观察与手术治疗
不同可吸收性外科缝线的介绍和降解研究
猪回肠食糜的取样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