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语授课教师课程素养的发展研究

2020-01-18 20:19胡山丹
呼伦贝尔学院学报 2020年3期
关键词:蒙古语民族素养

胡山丹

(内蒙古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1517)

新课程改革以来,“课程素养”是被人们频繁提起且广泛使用的概念。课程是教师教学行为的载体,教师是课程组织实施的引导者,教师和课程相互依存、有机结合、共同发展。新课程改革和教师专业发展都迫切需要提高教师课程素养。

一、提升蒙古语授课教师课程素养的价值

有学者认为,课程素养是根据教师职业需要在一般素质基础上,通过后天专业学习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课程活动基础性和通识性素养,可分为课程情意、课程思想、课程知识、课程能力等内在结构。课程情意是教师对于所从事课程的情感和感受,是提高教师工作积极性的源泉;课程思想是以课程观为核心的教师对课程系统的基本认识;课程知识是从事课程活动的科学常识性认识,主要包括课程本体性知识、条件性知识、实践性知识三个方面;课程能力是指教师自身所拥有的并在课程活动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能动力量。课程素养是由这四个维度组成的精神世界。其中课程情意起动力作用,课程思想起导向和支配作用,课程知识起基石作用,课程能力起保障作用,四者是彼此联系,相互影响制约渗透的有机整体。而提升蒙古语授课教师课程素养的意义可以结合它的内在结构进行论述。

(一)提升蒙古语授课教师课程情意能有效促进民族地区教师教学情感的提高。课程情意是教师所从事课程的情感和感受,可以将其划分为教师的自我价值感、自我满足感、自我效能感。首先,提升教师的自我价值感可以帮助教师建立自信心。自我价值中包含教师的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教师个人价值体现在教师对于自身义务的履行程度如教学任务的优质完成程度、不断升华自身理论知识水平。教师的社会价值是指教师通过自身的努力对于学校乃至整个社会做出的贡献。教师课程素养的提升可以通过多途径的教育方式使其更好地为个人和社会发展作出贡献;其次,提升教师自我满足感能激发教师的教学热情。自我满足感既可以是对自己所定目标的完成也可以说是自我实现的需要。蒙古语授课教师在进行课堂授课环节中只有当其自身感觉到幸福感和自我满足感,才能带动学生的情感,使学生对于所学习的课程或是对所处的环境产生好感并对接下来要学习的内容产生憧憬;再次,提升教师的自我效能感能激发教师的教学热情。自我效能感是人对于自己有没有能力完成一件事情的事先预测和判断,蒙古语授课教师进行教学的过程中通过认真备课、授课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使其热爱教学、对教学有热情。当人们获得了相应的知识、技能之后,自我效能感就成为了行为的决定性因素。

(二)提升蒙古语授课教师的课程思想能够帮助教师形成更为完善的课程观。课程思想是属于教师在课程领域当中的社会意识范畴,核心是课程观。义务教育阶段蒙古语授课教师的课程观包括对课程的概念、编制、实施和评价等之外还需加入民族特色文化和内涵,使民族地区教师课程观的内容更加完善和创新。教师可以通过提高自身知识涵养或部分优秀教师通过个体发展去带动全体教师的发展,从而提高蒙古语授课教师的课程思想,这将有利于民族地区教师水平不断提高,促进教师的整体素养的提升,成为民族教育发展的“助推器”。

(三)提升蒙古语授课教师的课程知识能够更全面地帮助学生学习知识。教师的课程知识不单是教授学生书本上固定知识的方法和能力,也包括对学生人生理想、思想品德、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所以教师要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相互结合。理论知识在教师的教学过程中是具有理论支撑作用,帮助蒙古语授课教师更好地吸收有益的学科知识,扩展蒙古语授课教师学习知识的广度,而实践能力能帮助蒙古语授课教师所教授的理论知识更好地付诸于实践。只有当蒙古语授课教师不断提升自身的课程知识水平才能帮助民族地区的学生学习到更多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提升蒙古语授课教师的课程能力能够为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打好基础。课程能力主要包括课程开发能力、实施能力、研究能力和评价能力。蒙古语授课教师对于所教授的课程内容和对于学生的了解是体现教师课程能力提升的一个方面,只有在教师的知识水平提高、教学素养加强的情况下才能更好地带动学生融入课堂学习,并能有效帮助学生提高综合素质。教师只有全面地了解和掌握学生的日常生活习惯和学习特点,才能运用合适的教学方法有效地组织教学。同时,教师结合自身民族特色文化创新性地开展教学也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蒙古语授课教师课程素养的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从课程情意来看,教师的课程意识单薄。学者郭元祥认为“作为一种特定形态的社会意识,课程意识是教师对课程系统的基本认识,是对课程设计与实施的基本反映”。民族地区学校由于少数民族学生占多数,需要蒙古语授课教师对学生情况充分了解。蒙古语授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没有将民族地区学生的特点融入进课程,导致教师对于课程素养和课程意识理解不深。

(二)从课程理想来看,蒙古语授课教师的课程观太过单一、狭窄。在实际教学中,蒙古语授课教师没有很好地将其自身的民族文化优势融入课程。金志远在他的《民族文化传承与民族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一书中发现 “民族教师民族意识观念与行为不一致”,反映出了民族教师对自身民族文化欠缺传承和发展的意识。

(三)从课程知识来看,蒙古语授课教师对课程理论知识的吸收不全面。一方面,比起其他地区的教师,少数民族地区的教师缺少系统专业学习和实习的机会。除了学校组织安排的校本培训,很少有机会参加其他培训学习;另一方面,蒙古语授课教师只关注教材内容而较少研究课程标准。课程标准所涵盖的是对于这门学科的目标内容、方法运用、学生的发展及教师的要求等,由于缺乏对课程标准的深刻了解,导致教师课程理论知识水平不高。

(四)从课程能力来看,蒙古语授课教师缺乏实践操作能力。实践操作能力是指将所学习到的理论知识充分运用到现实生活当中。实际教学中,蒙古语授课教师很少考虑将这些理论与本地区民族特色文化相融合。授课教师对于课程的开发、研究、实施、评价缺乏系统的安排,导致其课程内容单一、实践操作能力不高。

三、提高蒙古语授课教师课程素养的策略

(一)在课程情意方面,加强蒙古语授课教师的“榜样”作用。榜样教育在人的社会化过程中具有巨大的影响力。蒙古语授课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语都会给学生带来影响。教师自我效能感、自我价值感、自我满足感等心理倾向的提升能更好地完成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果。所以蒙古语授课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可通过言传身教将爱护尊重课程文化、民族文化等观念慢慢融入进课堂,使学生在潜移默化的环境中受到这些文化的熏陶并有意识的为了民族教育、文化繁荣发展去努力并将这种观念加以传承。通过课堂激励、帮助学生提高自信、加强其自身“心理影响力”,潜移默化地给学生传导正能量,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在课程思想方面,蒙古语授课教师的发展必须要“因地制宜”。1.更新教师的课程观念。《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民族教育的决定》中提出“落实好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加强少数民族高端人才培养工作,培养一批政治素质高、学术造诣深、具有国际影响力和话语权的少数民族优秀人才”。所以少数民族地区教师应该不断更新个人的课程理念和改进教学方法,以正确的课程观设计教学内容,帮助学生有效地学习新知识,引导他们科学地认识世界。良好的专业精神是优秀教师的重要指标,蒙古语授课教师不仅要有专业的课堂教学技能技巧,还应当具备完善的民族发展意识,通过自己所教授的学科知识来帮助学生更好的为民族教育做出贡献;2.蒙古语授课教师要合理利用地方资源。蒙古语授课教师要利用好民族地区独特的风俗习惯和文化知识,开发和整合属于民族地区特色文化课程,把自身优势放大,使这些独特资源更好地为课程教学过程服务。同时,蒙古语授课教师还应该加强民族教育实践,深入了解当地民族教育发展历史和现状,充分认识党对民族地区所采取的政策和民族教育地区自身所获得的成就,并将这些教育实践运用到具体的课程教学中。

(三)在课程知识方面,蒙古语授课教师要具有自己的“理论高度”。《国务院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的总体目标中提出“到2020年,形成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首先, 民族地区教师要充分认识到自身所肩负的重任,通过提高自身课程教学素养提升教学质量;其次,学校也要积极通过多种途径促进教师课程素养的提升。民族地区的学校既要体现本民族本土文化特色,又要符合国家发展的需要,只有整体提升蒙古语授课教师的素养,才能推动民族地区学校发展。

(四)在课程能力方面,蒙古语授课教师要善于“因材施教”。蒙古语授课教师要做好课程开发,具备蒙汉双语教学水平和能力,以适应蒙古语授课教学,同时还应该关注到学生的民族特征。教师要在关注学生学习状态的同时,根据学生特点适当地调整教学方法,使全体学生都能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受益,并且得到更好发展。

猜你喜欢
蒙古语民族素养
我们的民族
基于端到端的蒙古语异形同音词声学建模方法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MINORITY REPORT
提高翻译水平对年轻一代蒙古语广播工作者的重要性
“守望相助在美好家园”全区蒙古语原创歌曲演唱会精彩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