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创业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的价值走向与实现途径

2020-01-18 20:19:02吴秀芳
呼伦贝尔学院学报 2020年3期
关键词:政治思想大学生

吴秀芳

(呼伦贝尔学院学科建设办公室 内蒙古 海拉尔 021008)

“创新创业”才能为社会带来不竭动力和发展活力。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普及化,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问题越来越引起社会关注。大学生群体是具有较高文化修养、时代视野和发展活力的群体,具有一定的技术、技能和知识优势、创新优势。只有加强大学生的创业能力,增强他们自身的社会竞争力才能为社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与此同时,党的十九大报告也特别指出“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就业政策”,为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高校应提供全方位的公共就业服务,促进高校毕业生多渠道就业创业。本文结合十九大精神实质,探讨在全民创业背景下大学生的创业能力培养问题,提出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生创业素养与能力培养方面的价值、课程设置的走向与实现途径。本研究旨在于根据学科性质与特点及时代发展要求,积极提高高校人才的培养成效,提升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一、全民创业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及走向解析

(一)加强创业实践教育有利于全面落实素质教育要求,提升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国家竞争力要靠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来实现。世界教科文组织早在1998年就对各国高校人才培养成效提出了人才创新和创业的要求。随着当今知识更迭和科技进步速度的不断加快,人才的创新、创业能力显得尤为重要。在国家创新型发展战略和国际竞争加剧的背景下,创新已经成为未来国家战略和个人社会竞争力的必备要素。因此,高校必须要加强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成效,从专业技能知识、心智发展水平、社会竞争力等诸多方面入手,以创业实践教育和创业、创新教育的落实为归宿进行多方面、全方位的培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最重要的价值和走向首先就是要全面落实素质教育要求,转变过去知识型、理论型培养思路,从社会需要和未来人才竞争力与发展视角出发,切实提升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加强创业教育是实现人才培养战略要求,以提升我国高校人才的培养成效和未来竞争力。我国每年培养的大学毕业生高达700万之多,毕业生就业压力大,“毕业即失业”的比率居高不下。根据相关权威社会学调研报告,我国大学毕业生第一年跳槽率高达28.34%,三年内自主成长力则仅为19.67%,科研型人才的创新力与竞争力相对于印度、美国等国还有很大差距,不利于我国科技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因此,在全民创业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课作为高校学生思想教育的主要阵地,必须要认清时代发展所赋予的社会责任,要依托学科优势,加强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以提升我国高校人才的培养成效。

(三)加强创业教育要着眼心理素养和思想认知水平教育,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思想保障。当今时代,知识更新速度不断提升、科学技术更替周期不断缩短、社会需求不断涌现,为毕业生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与创新机遇。面对机遇和挑战,大学生除了要具备较高的专业技能,还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和心理准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着眼于大学生群体的心理素养和思想认知水平教育,为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提升提供重要的思想保障。

二、全民创业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实现途径探析

(一)以思想政治课堂教育为中心,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的激发和相关能力的培养。我国高校虽然从1998年开始提出“素质教育”理念,且在“素质教育”理念框架下启动了多轮的高校课程改革与教育革新,但不可否认的是,多年来所进行的素质教育和高校课改在不同程度上显露着形式化、功利化的痕迹,人才培养思想仍然停留在过去重“学科知识”“学科成绩”的理论化教学倾向,这与我国高校改革多年但培养成效和人才转化率不高的社会现实相吻合。因此,在当今全民创业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承担起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社会责任,探索出切实可行的发展路径。首先要落实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生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方面的学科教育成效。思想政治教育是唯一贯穿于大学整个教育过程的一门学科,对于大学生的思想认知的影响非常大。因此,要以思想政治课堂教育为中心和主要教育场所,加快研究创新、创业单元知识的内容、嵌入方式和教育形式,以激发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促进其专业能力的提升。

(二)以创新、创业校园氛围建设为落脚点,着眼于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和氛围的建设。当今的大学生群体虽然有着较高的自主认知能力,但大多数独生子女都是在过度保护和溺爱环境下成长的,独立性不强,具有高度的依赖心理。针对大学生的这种心理认知特点,学校必须要注重校园创业氛围的创设,要以创新、创业校园氛围建设为落脚点,着眼于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和氛围的建设。让学生在浸润式的创业氛围中不断激发创业意识与热情,通过参加学校组织的创新创业活动,使学生的交际能力、组织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都得到充分的锻炼,且在不断的创新实验中,提升创业心理素质,增强对行业发展前景、公司定位等未来创业所必须的知识的了解和认识,以提高创业适应力。

(三)以创业实践为载体,研究切实可行的创业实践途径,提升真正创新创业信心与能力。“实践出真知”,根据马克思主义原理,只有经过实践检验的认知才具有实用性,对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途径的探索也必须最终回到社会实践中。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并不是一项技能培养,不能只通过课堂知识讲授、模拟竞赛就能获得,不能仅停留在思想认知层面,应注重实践活动的不断创新与落实,让大学生在真实环境中进行创业实践,接受社会的检验,提升创业的成功率。笔者认为:思想政治教育要提升人才创业能力培养的成效,必须要以创业实践为载体,通过与公益性资本、公益性企业建立合作关系等途径,为富有创新、创业能力的大学生提供真正的创业资本和创新型岗位,使他们获得创业体验,提升创新创业信心与能力,降低创业的盲目性,使创业更具针对性,降低试错成本。

三、 结论

创业教育是落实我国创新型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也是高校人才培养的新方向和目标。只有不断激发学生的创业意识,通过学科教育扎实提升学生的创业能力,培养具有较高综合素养和现代发展视野的创业者,才能为小康社会的实现增强发展动力,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供不竭力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承担起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社会责任,努力探索适合本校学生特点的创业教育形式与途径,提高学生创业教育的成效。

根据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特点,积极对该学科在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中的价值进行科学定位。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加强大学生创业思想和能力教育具有以下三个方面的优势和价值:其一,加强思想政治教学中的创业实践教育有利于全面落实素质教育要求,提升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其二,加强思想政治教学中的创业教育符合人才培养战略要求,可以提升高校人才的培养成效;其三,加强思想政治创业教育要着眼心理素养和思想认知水平教育,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思想保障。在此基础上,充分认识当前我国人才培养方面所存在的问题,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在人才创业能力培养方面的优势,本文在经过长期的教学教研基础上,探索思想政治课在承担和落实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实现途径。提出以下三个途径:一是应以思想政治课堂教育为中心,通过课堂专业知识模块的创建,从思想上进行影响和渗透,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的激发和相关能力的培养,为大学生创业打好思想基础;二是以创新、创业校园氛围建设为落脚点,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和氛围的建设,通过模拟真实创业环境,使学生体验创业过程,积累创业经验;三是以创业实践为载体,设计切实可行的创业实践课程,通过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增强学生创业信心和能力,提升创业成功率。

创业有风险,且与社会经济环境、行业发展形势等多方因素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实现的,需要多学科联合,综合学校各方力量共同努力,通过多方联动,探索更多切实可行的培养途径,满足创新型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

猜你喜欢
政治思想大学生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华人时刊(2022年7期)2022-06-05 07:33:26
思想与“剑”
当代陕西(2021年13期)2021-08-06 09:24:34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当代陕西(2021年1期)2021-02-01 07:17:56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人大建设(2019年4期)2019-07-13 05:43:08
“政治攀附”
当代陕西(2019年12期)2019-07-12 09:11:52
“思想是什么”
当代陕西(2019年12期)2019-07-12 09:11:50
“政治不纯”
当代陕西(2019年8期)2019-05-09 02:22:50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当代陕西(2018年24期)2019-01-21 01:24:06
大学生之歌
黄河之声(2017年14期)2017-10-11 09:03: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