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 磊
(呼伦贝尔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 内蒙古 海拉尔 021008)
改革开放以来,呼伦贝尔市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农牧业经济发展稳定,工业化进程加快,服务业比重持续增加。2018年,呼伦贝尔市地区生产总值(GDP)达到1252.9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49529元。经济的快速发展是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结果,而产业结构调整是经济结构调整的核心内容。产业结构变动会带来就业结构的变化,理清二者之间的关系,是以产业发展持续促进就业,提高居民收入的重要抓手。所以,产业结构变动对就业的影响,需要引起呼伦贝尔市相关主管部门高度重视。本文主要研究呼伦贝尔市产业结构变动对就业的影响,并对发现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对策性的建议。
本文从《内蒙古统计年鉴》中选取了2000年至2018年呼伦贝尔市国民生产总值和三次产业生产总值数据,计算出三次产业在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例,具体数据见表1。
表1 呼伦贝尔市三次产业在GDP中的占比情况表
年 份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201721.0030.0049.00201821.4829.2049.27
数据来源:2001年至2019年《内蒙古统计年鉴》
根据表1绘制图1。
图1 呼伦贝尔市三次产业在GDP中占比趋势图
由图1可发现,2000年至2018年呼伦贝尔市产业结构变动,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2000年至2003年,这阶段二产占比相对稳定,一产、三产占比小幅度波动;第二阶段,2004年至2013年,这阶段一产、三产占比持续下降,二产占比强势上升;第三阶段,2014年到2018年,这阶段一产占比先小幅下降再大幅回升,二产占比从小幅下降到断崖式下降,三产占比从则小幅上升到跳跃式上升。
综上所述,2000年至2018年呼伦贝尔市三大产业结构的变化趋势为:第一产业作为基础产业一直稳步发展,但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比例有所减少,第二产业占比有长足进步,但随着国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节能减排”等政策的实行,第二产业占比大幅下降。第三产业占比先稳中有降,2013年以后持续上升,2016年以后第三产业占比大幅增加,到2018年第三产业生产总值几乎占到呼伦贝尔市GDP的一半。特别是,根据《内蒙古统计年鉴》中2010年至2018年呼伦贝尔市旅游收入数据(见表2),可发现呼伦贝尔市旅游业收入不断增长,第三产业生产总值中旅游业收入比例不断上升,到2018年呼伦贝尔市旅游业收入在第三产业生产总值中的占比达到了95.9379%,这说明呼伦贝尔市第三产业增长的直接原因是呼伦贝尔市旅游业的发展。
表2 呼伦贝尔市第三产业生产总值和旅游业收入情况表
数据来源:2011年至2019年《内蒙古统计年鉴》
表3是从2000年至2018年这19年以来呼伦贝尔市三次产业就业结构表,由此表可以看出三次产业就业结构变化趋势。
表3 呼伦贝尔市三次产业就业结构表
数据来源:2001年至2019年《内蒙古统计年鉴》
根据表3绘制图2。
图2 呼伦贝尔市三次产业就业结构变化趋势图
作为传统的农牧业生产地区,呼伦贝尔市第一产业从业人员仍占从业人员的40%以上,相对于第二产业在GDP中占比上升的变化,第二产业从业人员持续减少,也反映了现代工业对于劳动力需求的变化,第三产业从业人员稳步增长,长期的积累为第三产业的跳跃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第三产业吸引了将近50%的劳动力,所以,呼伦贝尔市今后对于解决剩余劳动力主要办法还要将重心放在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以及鼓励第三产业发展上。
本文通过测算产业结构偏离度来考查产业结构变动对就业的影响。
结构偏离度指标是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之间的关系。产业结构偏离度是指各产业增加值的比重与相应的劳动力比重的差异程度,计算产业结构偏离度有两个常用公式:
公式一:结构偏离度=(产值比重/就业比重)-1
对于公式一计算出的结构偏离度指标数值,它的绝对值越小,说明就业结构和产业结构就越接近于一个平衡的状态,而相反,指标数值的绝对值越大,表明就业结构和产业结构之间就越接近于不平衡的状态,当指标数值越接近于零时,就业结构和产业结构之间趋于平衡。
公式二:结构偏离度=就业比重-产值比重
由于结构偏离度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对于公式二计算出的结构偏离度指标数值,数值大于零(正偏离),意味着该产业的劳动生产率较低。反之,负偏离则意味着该产业的劳动生产率较高。
运用Excel软件和表1、表3中的相关数据,分别使用两个公式计算偏离度指标,得到表4和表5。
表4 基于公式一的呼伦贝尔市三次产业结构偏离度
数据来源:2001年至2019年《内蒙古统计年鉴》
通过分析表4中的数据,我们发现,2000年至2018年呼伦贝尔市第一产业的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接近于平衡;第二产业的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随着产业的发展,二者的不平衡越来越大,但随着产业结构的变动不平衡性有下降趋势;第三产业的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随着第三产业的发展平衡性越来越好。这说明:第一产业对劳动力的需求比较稳定,第二产业对于劳动力素质的要求较高,使得产业结构的变动并没能吸引到足够劳动力,第三产业吸收了从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流出的劳动力,产业结构的变动吸引了劳动力的就业。
表5 基于公式二的呼伦贝尔市三次产业结构偏离度
数据来源:2001年至2019年《内蒙古统计年鉴》
分析表5中的数据可知,呼伦贝尔市第一产业的劳动生产率较低,这和呼伦贝尔地区生产资料分布不均匀、生产时间短、农业现代化水平低等生产现状是相符合的;第二产业劳动生产率较高,这和第二产业本身特征是分不开的;第三产业在前期劳动生产率较高,之后随着从业人员的增加和市场开发的完成度变化,劳动生产率下降,但随着近几年政策的调整和市场的自我调节,劳动生产率趋于正常。
终上所述,虽然呼伦贝尔市第一产业的劳动生产率较低,但是由于有较大经济存量,所以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接近平衡;第二产业劳动生产率较高,对劳动力要求亦偏高,导致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失衡;第三产业由于经济体量大、对劳动力素质要求一般,因此能够很好地吸引劳动力,目前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平衡,劳动生产率有较大提升空间,政府应进一步发展第三产业,拉动经济扩大就业。
本文将三次产业就业比重作为因变量,将三次产业产值比重作为自变量,使用回归分析方法对二者之间关系进行分析,找出产业比重和就业比重之间的具体联系。
首先分析第一产业就业比重与产值比重的关系,运用SPSS软件进行回归分析发现二者是线性关系,得到相关系数为0.994,两个变量关系显著,它们的线性回归方程为:y=0.816*x+28.742。由此可知第一产业产值比重每变动1%,会引起因变量即第一产业就业比重同向变动0.0276%。表明这产业结构变动对于就业结构的影响反馈是十分缓慢的。
对于第二产业,运用SPSS软件进行回归分析发现二者是二次关系,得到相关系数为0.973,变量关系显著,回归方程为y=0.053*x2-4.188*x+94.076,由此可知第二产业产值比重每变动1%,会引起因变量即第二产业就业比重反向变动-0.045%。表明这产业结构变动对于就业结构的影响是负向的。
对于第三产业,运用SPSS软件进行回归分析发现二者也是二次关系,相关系数为0.819,变量关系显著,回归方程为y=0.13*x2-11.235*x+278.507,由此可知第三产业产值比重每变动1%,会引起因变量即第三产业就业比重反向变动-0.041%。表明这产业结构变动对于就业结构的影响也是负向的。
通过以上的研究,发现呼伦贝尔市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对于就业的吸引能力普遍不足。所以呼伦贝尔市必须把推动就业作为推动产业升级和产业创新的一个重要目标。
应该把就业率放在政府经济工作的重要位置上,结合就业需求制定经济发展计划,增加就业,防止产业结构变动对于就业带来的挤出效应。
农业劳动生产率低下,是现阶段呼伦贝尔市农业发展的主要障碍,它导致了虽然农业从业人员数量大,但是产值相对低,劳动力价值相应的也低,农业从业人员收入少,浪费了大量的劳动力资源。因此,需要深化农村改革,发展现代化农业,推进乡村治理,在调整产业结构的同时,推动劳动力流动。
推动第二产业升级,特别是制造业升级, 对于扩大就业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大力发展资本与技术密集型企业的同时,要考虑到提高劳动力素质;政府在制定产业结构改革的时候,要考虑到产业变动对本地劳动力素质的要求,要有配套的劳动力培训改造计划,这样才能提高二产吸纳劳动力的能力。
第三产业吸纳就业人员的上升空间还很大,第三产业的发展对于解决未来呼伦贝尔市的就业问题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要大力支持和鼓励新兴产业发展,提高三产吸纳就业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