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爱君 周思宁
(安徽新华学院 艺术学院,安徽 合肥 230088)
随着社会新经济体的发展,网络虚拟现实技术和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及广泛应用,展示设计的概念和思维方式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尤其是互联网信息时代背景下,现代展示正以全新的特点和趋势服务会展经济。传统的展示设计形式已不能满足现代社会环境的整体需求。现代展示设计应将科学与艺术,物质与精神文化、现实表现与虚拟技术、抽象思维与具象形态、二维视觉与三维空间等高度融合发展[1],以直观、清晰、高效、快速的展示方式,向受众对象表达传播内容,以达到全面展示其设计特色的目的。
1.综合性
现代展示设计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设计学科。就信息传达的功能而言,接近于视觉传达设计,从空间环境创造的这个角度,接近于环境空间设计。因此,展示设计既要遵循视觉传达设计所依托的空间环境的创造及空间对人的生理和心理的影响,同时,还涉及美学、艺术学、传播学、材料学、人机工程学等方面的理论。此外,这种综合性还体现在艺术与科学的综合、经济与文化的综合、技术与工程的综合等方面。因此,综合性是展示设计课程的一个标志性的特点。
2.时效性
无论哪种类型的展示活动都有一定的时间限制,不同属性的展示,时间长短不同。从受众角度来讲,不会长时间地呆在一个特定展示空间环境之中,而只是相对地短时间逗留其中。因此,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以最高的效率向受众传达信息,达到一定的创作意图,是展示设计需要解决的根本问题。也是展示活动的这种时效性与变化性对展示设计理论和方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超维性
超维性是针对展示空间而言的,展示是时间和空间的集合体,这种超维性不仅体现在展示空间环境、展品、受众对象之间,也体现在受众对象在展示空间中感受信息的方式。在有限的空间中,受众对象可以通过各种视觉、触觉、嗅觉、听觉、味觉等全方位地参与感受展示信息。超维性打破了传统展示的形式和设计理念,更加体现了物质和非物质设计的综合[2]。
4.目的性
各种类型的展示设计都有其明确的展示目的。从总的情况来讲,展示的根本目的是信息的传达和交流,这种目的性也正是展示功能的体现,如政治、经济、交流、教育功能等,因此目的性是展示设计的又一特征。
现代展示设计正朝着专业化、国际化、规模化的方向发展,因此,也对高校展示设计精品课程建设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
在人才培养和课程建设过程中,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的开发是支撑学校特色发展和内涵提升的重要手段。优质课程的建设已经成为学校教育的重点。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核心是要搞好专业课程建设。展示设计作为一门行业特点明确、综合性与交叉性很强的艺术设计类专业课程,不仅是空间的造型,而且涉及平面的造型,是空间和平面的有机统一体。一方面,要注重空间的围合和展具的架构;另一方面,要强调版面的设计、传播形象的建立、广告的发布等任务。同时,现代展示设计是信息传递的综合规划和实现。信息传递是展示设计的核心内容和目的,这是由展示的基本概念决定的。如果离开了信息传递,展示便成为毫无意义的活动。因而,展示设计精品课程主要是结合当前的时代背景,通过对空间的设计与规划、道具的设计与表现提升专业素养和专业技能,融合现代科技技术和心理学、人机工程学等相关学科知识,对专业课程所涉及的空间、造型、声光、电等进行设计和综合表达。
展示设计精品资源共享课程主要是利用多媒体技术、网络资源、课程资源等服务于艺术类、动漫类相关专业的在校大学生及科技学院、网络教育的自考生和社会上对展示设计感兴趣的爱好者。通过本课程建设,利用现代媒体传播技术实现受众对象在不同时间、不同空间都能全方位地调取展示设计相关学校资料,方便学习者学习及应用。
2017年设计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中,明确要求所有艺术类相关专业都要开设展示设计课程。展示设计作为艺术类的专业基础课,有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主要表现在通过素描、色彩、构成学等基课课程的学习,掌握设计的基本知识和基本规律,结合空间色彩、灯光、装饰品等进行设计规划;产品设计类专业课程学习提供空间尺度、视觉范围、设施小品、道具等帮助。展示设计的教学内容与生活联系密切,实践性、应用性强。在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中,如专卖店、商场、餐饮店、超市等展示空间中,需要借助灯光与色彩、道具与材料、装饰细节与施工工艺等知识的综合运用[3]。
同时,展示设计的过程就是复合性思维思考的过程。这种复合性思维强调图形思维与造型思维方式的复合,逻辑分析思维与形象思维、发散性思维的符合[4]。基于复合性思维思考的前提下,更加注重抽象思维与具象空间、二维图形与三维模型的转化与实施。因而本课程在建设过程中坚持能力培养为主线,以职业能力和职业技能为培养依据,着重培养学生的实操能力,形成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任务引领型课程[5]。
在现行的教学模式中,根据当前市场对展示设计人才的大量需求,调整和优化课程理论内容。结合各专业的培养目标,制定规范的教学大纲。依据大纲,明确课程任务和目标,强调课程的重、难点,对章节内容做出详细的阐述,更好地完成展示设计的教学内容。注重贯彻“项目式”的教学理念,基于团队合作的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结合各专业的培养目标,制定规范的实训大纲。依据大纲,进行课程实践教学。同时,加强与校企合作基地合作,开发与课程模块要求契合度大的真实案例进行实践教学,并开发基于真实项目的、学生以团队形式参与的大型综合性实训。通过模拟真实的职场环境,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和职业道德及协作精神。
始终坚持教、学、做“三合一”的原则,基于企业项目基础,采用赛课结合方式,组织教师参与任务驱动教学、讨论式教学、探究式教学等教学方法的研究。根据应用型本科教育的特点和行业对学生岗位技能的要求,综合考虑课程独特的教学规律和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各技能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课堂内,采用案例项目教学法,教师创设情景、布置任务,提供学习资料,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自主完成学习任务。以数字艺术研究所为支撑,借助赛事参与、项目制作、团队协作等教学手段,将教学过程、项目制作、赛事参与融为一体。
展示设计课程的教学坚持贯彻以实践为主、理论为辅的方法,借鉴国外的开放性教学模式。通过“项目式”教学,强化学生的操作和实践能力。同时也注重学生思维意识的强化,要求学生对会展前沿设计信息的关注与思考,这就对教学提出了新要求,学科融合,跨界尝试。
1.“跨界思维”渗透教学
思维是基础,技能是手段,没有基础的技能,毫无创新创意可言。在课程教学中,以命题“商业空间”为例,在讲授信息陈列空间、公共空间、辅助空间时,会引导学生进行发散延展、跨界思考融合。在讲授空间设计方法时,不仅仅考虑方案的合理性、空间的功能性、展示的智能型、售卖的高效性等方面,更要求学生从受众对象的角度进行设计维度的思考。这种“跨界思维渗透”基于设计者自身需求的考量,有助于提升学生对设计方案的直观感悟,从而使其更全面地思考设计的目的、意义和方法。教学过程中强调“跨界思维”的导入作用,并分不同阶段逐步深入,伴随着该课程的理论知识点在方案中不断强化。“跨界思维”将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促进着方案全面推进[6]。
2.“情景设置”模拟教学
以实际会展市场为例,在课堂上创设展销会等教学情景,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展会上的各种需求,同时,依托艺术设计研究所和校内外实验实训场所,将课堂内容植入公司的实际项目中,采取案例学习法、项目学习法等引导学生适应公司实操流程,让学生早入团队,在团队合作中明确自身对设计的理解与团队的高效融合,主动研究,积极协作,解决实际工程问题,提高实践应用能力。
3.“赛证结合”提升教学
在展示设计教学过程中,将学科竞赛嵌入课堂教学,实现学赛一体,鼓励学生通过赛事参与,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参与,实现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依托校企共建课程,培养学生取得行业资格证书。依据最新的国际会展标准,通过联合企业对学生进行职业资格培训,最终确保90%以上的学生都能取得初级职业资格证书,40%以上的优秀学生能取得中级职业资格证书。满足当前国家和市场对就业岗位的能力需求培养,提高展示设计课程的市场适应性。
4.“数字技术”延伸教学
展示设计已经步入数字化的时代,新技术正在从根本上改变人们的生活。而现代展示空间的数字化设计为展示设计教学提升了延展的空间。可以将计算机作为传播的主媒介,根据展示的需要,运用三维模型软件模拟创建三维空间、虚拟展具、根据情景模拟光源,最终将虚拟空间信息整合并传输到网络上,给受众对象创建虚拟展示场景。这种虚拟展示方式可节省参展时间,为受众对象带来一定的视觉冲击和便利性。基于此,在课程建设过程中,注重学生3Ds MAX、Sketchup等软件的学习,要求学生具备完成数字技术虚拟展示空间的表现手法,以延伸展示设计课程的教学。
1.深化教学模式,打造一流课程
通过深化教育教学模式改革,培养会展专业人才;校企联合进行课程共建,依托精品视频公开课和慕课等精品课程建设,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实践等环节,均深入细化专业应用能力培养,尤其依据职业岗位能力进阶原理,构建应用型能力培养的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搭建展示设计的 “一主线(实践教学不断线,以实践能力训练为主线,培养学生会展应用能力),两平台既认知实训平台(为了让学生清楚课程学习的目的利用区位优势积极联系各类展馆,建立专业认知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实训认知场所,开展教学初期的课程认知学习,满足认知教学需求)和综合实训平台(通过和会展设计类校企合作,建立专业实训平台,开展专业实训教学),三模块即基础学习模块(利用案例教学,掌握课程基本知识和设计技巧)、验证调研模块(通过材料收集和调研分析及讨论总结,掌握市场对课程及教学内容的需求信息,并反馈教学)和研究创新实验模块(将项目引进课程开展创新设计)”的实践教学体系,在此基础上,着力重点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展示设计专业人才。
2.构建“双能”团队,打造一流师资
以展示设计课程建设为引领,强化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实践能力,实施课程教师“双能”化工程。发挥校企双核效应,锻造“双能型”师资队伍。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通过专职教师下企业锻炼和引进企业和行业精英进课程,参与教学,参与实践,构建应用型一流课程团队,此外,聘请相关行业的精英,集中对教师进行统一的行业相关内容培训,教师捋清了行业的发展脉络,就会用自己的教学方式传授给学生,让学生在学校针对行业的基本情况,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以便为走上就业岗位奠定一定的基础。
3.拓宽基地建设,打造一流平台
实行产教融合联动,建立校企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合作共建共赢的新机制。进一步加大对现有实训基地的建设,使其具备相对完善的教学与科研功能支撑,持续推进网络化、开放型和交互式建设,促进展示设计课程的教学效率,逐步形成良好的教学氛围,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展示设计人才。
4.扩大社会服务,创建一流课程
通过与省内外大型企业、高校间深层次合作与交流,加快展示设计课程的教学、学术交流,将展示设计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平台开放于相关专业与相关高校,并联合兄弟学校专业教师共建课程,进一步提升课程的知名度品牌的影响力,将展示设计打造成省级一流品牌课程。
“一带一路”背景下的中国步入了新常态的发展,需要有更多、更大的平台进行自我特色及发展状态的展示,一系列国际会展的成功举办也为会展行业带来难得的机遇,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展览市场将越来越令世界展览业瞩目[7]。而高校作为优秀人才培养的主要参与者,应紧扣时代背景,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优秀的会展人才。这一参与过程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是关键所在,而打造精品课程是核心。因此,通过展示设计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的建设,最终探索出适合会展设计类专业的展示设计课程体系,培养具备艺术设计能力、熟悉材料与施工工艺、懂得展示管理知识,适应能力强、具有创新能力及团队合作精神,能服务会展行业、从事展示设计与制作的应用型专业会展人才,以便更好地服务于我国的设计风向、服务于国际会展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