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 莉
(亳州学院 电子与信息工程系,安徽 亳州 236800)
思想政治教育是高等教育阶段非常重要的环节,是培养学生优秀道德品质,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重要载体。党的十九大提出了“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要求,可以说这一诉求之于当代中国梦战略的实践有着极为深刻的意义,而其中最为关键的就是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让学生具备更高且更符合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要求的政治思想素质,将个人的发展与社会主义建设完美结合起来,用自己的人生奋斗为中国梦战略的实现添砖加瓦。新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崭新的教育理念和崭新的教育方式,其中智慧教育作为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不断发展以及高等教育改革应运而生的全新教育理念,其提供给思想政治教育的不仅仅是教育信息化的各项优势,同时还包含以智慧为核心的崭新的教育理念。可以说智慧教育理念的提出并付诸实践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既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不足,也让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看到了方向[1]。
现阶段对于智慧教育概念的定义尚未有统一的意见,但通常认为智慧教育理念来源于教育信息化,是教育信息化的高阶产物。如金江军教授所说:“智慧教育是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高级阶段,教育行业的智能化,较比于传统意义上的教育信息化而言,其更加具备集成化、自由化以及体验化的特点”。从金江军教授的论点来看,智慧教育包含教育信息化,但又超脱于教育信息化。主要是因为智慧教育更加强调“智慧”二字,如印度哲学家吉杜·克里希那穆提出的“应当更多的从智慧的角度来认识教育”,教育的最终目的并不局限于给予人们知识,而在于启迪人们智慧,让人们具备认知自我、认知世界、解决问题等能力。基于此种观点,靖国平教授提出了智慧教育是培养高阶思维能力及复杂问题解决能力的教育,其主要包括理性、价值、实践三个方面[2]。
也有学者仍从智慧教育的本质角度定义智慧教育,认为其是依托于计算机和教育网的一种全新综合性的教育体系。笔者认为,这样的定义固然没有错,但并没有道出智慧教育的全部价值,也就无法更进一步探知智慧教育于当前思政教育改革的深远意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在于塑造学生的内在道德品质和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从智慧教育概念的角度出发属于认知自我的范畴,学生只有具备正确认知自我的能力才能逐步完成自我的重新塑造。另外,思政教育讲求“内化于心而外化于行”,这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最高追求,也是思想政治的本质要求。从智慧教育角度理解的话,属于认知世界的范畴,学生所表现出来的道德行为准则归根结底而言就是学生认知世界的方式和态度。除此以外,思想政治教育虽不能提供给学生一种具体解决问题的能力,却能向学生提供解决实际问题时所秉持的一种理想和信念,能够让学生在面对挫折和失败时重新鼓起勇气,可以说是学生解决一切问题的最高精神指导。因此,笔者认为对于智慧教育的定义应当更加全面一些,尤其对于高校思政教育而言更应如此,应秉承以“智慧启迪”为核心的智慧教育理念,促进高校思政教育向更高效、更具实践性的方向发展。
思政教育塑造的是学生的内在品质和思想道德情操,目的是要学生步入社会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甚至是终身都能够保持并实践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可以说思想政治教育从其本质上而言具备终身性,从其教育目标角度而言也是如此。如果仅仅让学生在某一时期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思想政治素质的话,那么这样的思想政治教育只能用失败来形容。在这方面智慧教育与思政教育可以说有着高度的共通性,智慧教育的目标是启迪智慧,也存在着终身性的特点,其教育目标就是让学生接受智慧教育而受益终身。智慧教育理念更加强调学生人格的发展、潜能的开发、个性的发挥等,这些要素显然都对学生保持终身发展所需要的学习能力有着至关重要的决定作用。
当前,我国高校思政教育受社会功利主义思想的影响颇深,教学手段落后、教学评价方式单一、教学内容缺乏实践性、教学过程缺乏认可度等问题非常严重,对于思政教育的有效性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当前思政教育对于学生的内在智慧和价值有所忽略,在教育过程中也并没有将学生的人格、个性、潜能等当成重点发展的对象,这样的思想政治教育过于狭隘,并不利于学生的终身发展需求,而且也背离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初衷。然而随着智慧教育理念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付诸实践,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缺乏终身性考虑的问题能够得到非常有效的缓解,也能够给予教育者更明确的方向和目标,将阶段性教学目标和终身性发展需求完美结合起来,让教学工作变得更具价值。
教育是一个多维度沟通的过程,思政教育旨在塑造学生的内在,那么就更加需要教育者通过沟通走进学生的精神世界,通过有效的教育活动来影响和改造学生的思想境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更需要多维度的沟通,因为学生在进入大学之前已经经历了很长时间的思想政治教育,并且其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已经初步形成,大学生有自己认知事物、理解世界的方式,而教育者如果仅仅以一种单一维度的沟通方式,那么在走进和改造学生精神世界时势必面对诸多困难。智慧教育从其本质上而言就是数字化教育,其能够提供给学生以更多的与教师进行沟通的渠道,也能够让学生以更多的身份来与教师进行沟通,如在课堂上可以以师生的身份,而在生活中可以以朋友的身份,多维度的沟通能够让教师更加全面地了解学生,分析学生外在行为的内在原因,从而更好地去搭建与学生精神世界沟通的桥梁[3]。
大学生在思想政治方面其实有很多需求,他们正处于价值体系即将形成的时期,其内心往往是复杂且敏感的,他们对于很多问题都有积极的应对态度,也渴望以更为全面和正确的方式来认知即将面对的社会。但由于既往思政教育的单一性和局限性,使得学生很难有机会以直抒胸臆的方式与教师沟通,将自己在实际学习或者生活中遇到的思想问题表达出来。智慧教育不仅在方式上解决了这一问题,而且在理念上也给予教师更多的使命意识,在智慧教育理念中,教师更需要作的工作就是“智慧”分析,根据分析结果来确定教育方式,而这决定了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充分了解,而往往这些了解都是从不断的多维度的沟通之中开始的。在不断的沟通和交流之中,学生会更加愿意将自己的困扰诉诸于教师,而教师也会更好地去了解学生的思想特点、价值取向、认知方式、性格特点等,从而更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
当代教育的发展方向势必是要向着更加科学和高效的方向发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也不能例外。智慧教育从其本身特点上而言就是一项充满科技性与科学性的教学活动,因为智慧教育的核心是利用网络启迪智慧,而智慧也是教育活动的最终目标之一。智慧教育更加强调以学生的学习特点通过互联网技术制订定合理的教学计划和采取正确的教学方法,因为其目的是学生智慧的生成和提升,所以,决定了智慧教育必须格外重视针对性和科学性。
有了科学性作为特点的智慧教育,其必然也会在高效性方面有所表现,由于抓住了学生认知的发展规律和心理活动规律,所以,学生对于教育活动往往会表现出很高的认可度和接受度,通过网络,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交流也更加充分而有效,教师也更能准确把握学生的实际心理动态和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及方式的内化程度。在良性循环之下,教师可以更好地与学生建立多维度的沟通渠道,也更能准确走进学生的精神世界,并对其进行正确的引导。除此以外,智慧教育具有高体验性的特点,而之于思想政治教育而言需要教育者具备专业素养和具实践性的知识储备,既能够从专业知识的角度来解答学生们在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同时也能够用更具实践性的思想政治理论来帮助学生进行深入分析和理解,促进学生正确价值导向的形成。在这样的教育形式之下,学生所获得的思想政治教育兼具生活气息和智慧气息,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的思想政治学习更加科学高效。
智慧教育理念诞生的时间并不是很长,付诸于教育实践的时间更是相对较短。很多教育者对于智慧教育的理解仍停留在教育信息化的层面,并没有将其与传统意义上的教育信息化理念区分开来。智慧教育核心在于“智慧”,并通过互联网实施的一种教育形式,作为教育者而言要更多地看到这种全新教育理念的深层,理解并大力付诸实践。同时,一种理念如果需要被广为接受的话,除了需要时间之外还需要积极的推广作用。之所以当前许多教育者对于智慧教育的理解较浅,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这项全新教育理念的推广工作做得并不好。任何一项全新的理念只有在强有力的推广作用下,才会让人们潜移默化地接受和吸收,然后付诸实践。
学校可以利用校内教育平台来大力推广智慧教育,深度解析智慧教育理念。向广大教育者和大学生阐述智慧教育与思政教育结合的必然性及重要意义,鼓励教育者迈出实践智慧教育的步伐。对于思政教育者而言,其在深入理解智慧教育理念时要秉承一种自我发展的观念,对既往以知识传授为主要方式的教学过程进行总结,在此基础之上以唤醒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理解力、创造力等为更高一层的目标,关注学生智慧的生成,在思政教育中做好学生正确人生道路上的引路人。
任何先进的教育理念都需要有重组的教育资源来做支撑,实现思政课程智慧教育的资源主要包括课程要素和实施条件两个方面,实施条件方面之于智慧教育而言与教育信息化所需要的硬件条件相类似,这方面许多高校已经投入大量的财力支持,许多高校现在已经具备优质信息化学习的环境基础。而在课程要素方面,虽经过多次的课程改革之后,当前高校思政教育课程资源具备较强的实践性色彩,但偏重于理论性的特点仍十分明显。对于智慧教育而言仍有不足[4]。
智慧教育的核心是“智慧”,其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极具实践性,因为不具备实践性的智慧于学生的发展而言毫无意义。思政教育中的智慧教育更加强调学生认知世界的能力,既往以理论知识为主的思政教育课程资源更加偏重于引导学生去认知自我。为了更好地实施智慧教育,思政教育课程要引入时政课程,将当前社会上热点问题、国际形势、政策制度等引入课堂,供学生学习、研究和讨论。这种教育资源除了提高了思政课程的实践性之外,还在很大程度上能够贯彻智慧教育关注学生、认知世界能力的要求,将更具实际意义的社会问题摆在学生面前,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剖析、理解,将抽象的思想政治原理性知识融入学生看得见、摸得到的实际生活之中,让学生能够更好地去理解并践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思政课程的智慧教育需要环境的支持,尤其是在当今开放性、多元化的社会环境下,智慧教育本是建立在开放的互联网基础之上的,学生在互联网中能够接触到多种多样的价值理念和道德取向,学生难免会受影响。所以,应规范网络教学秩序,给予学生干净的智慧学习环境,同时也要加强道德规范的引领,引导学生主动远离网络环境的负面影响。学校要起积极作用,给予智慧教育以强有力的保障,如构建网络法制教育内容、加强网络执法力度等,确保网络环境的健康和谐,保证思政课程智慧教育活动的顺利开展。
除在规范网络秩序和净化网络环境方面保证智慧教育的开展之外,还需要注重隐性教育的开发和利用,利用多种隐性教育资源打造一个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氛围。思想政治教育的特征是熏陶和影响,而这一过程是非常缓慢的,学生接受的并不仅仅是知识,而是通过知识传递的方式被其内心所深刻接受的思想和意识,这些往往都是发生在潜移默化之中。真正有效的思政教育一定讲求的是一种“润物细无声”的境界,避免突兀的说教引起学生内心的反感和抵触。在这方面隐性教育的作用异常明显,在一个良好的氛围之中,学生会自发去认同某一种价值理念。在智慧教育之中,教师可以利用微信、微博、校园论坛等信息化手段与学生之间保持一种良好的沟通氛围,将思政教育逐步渗透到学生的日常网络生活之中,逐步建立起良好的校园网络文化氛围,让学生产生一种无形的向心力,逐步引导学生去内化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并在良好的氛围渲染之下主动在实际校园生活之中践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的感召之下,思想政治教育需要智慧教育作为引领。智慧教育更能让思想政治教育认清其本质,也更能让其将教育还原为其最本真的样子。当前,高校信息化教育基础普遍完备,具备开展智慧教育的前提条件,对教育者而言应积极理解并实践智慧教育理念,用智慧教育来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转型提供源源不断的内在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