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逢霞 张素芬 宋建蓬 石家庄信息工程职业学院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我国的教育水平也在日益提高,高职教育同样也要将“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曾强调“思政”要与其他课程有机融合,可见“课程思政”是当前教育改革的必经之路。“课程思政”是要将思政元素融入各个学科的教学中,从而实现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的有机结合,做到润物细无声地“立德树人”,而作为高职院校的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要将思政元素有效融入数学课程的教学中来,不仅要教授学生数学知识,还要将思政元素融入高职数学教学中来,做“立德树人”的教育先驱者。
高职教育不仅要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同时还要关注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而高职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不能仅依靠政治这一门课,而是要在所有课程的教学中点点滴滴地渗透思想政治教育,因此,“课程思政”就产生了。它是一种全新的思想政治教育形式,是实现高职院校全课程育人以及全过程育人的有效方式。
当代高职学生几乎都是90后,甚至有一部分00后,他们生活在互联网的时代,种种西方元素逐渐渗透到他们的头脑,对他们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甚至有很多学生对洋节比对中国传统节日的重视程度还要高,很多高职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不够成熟,意志力不够坚定,很容易被网络的不良信息误导,有些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较差,这一年龄段的很多学生虽然有自己的理想,但是不具备吃苦耐劳、积极上进的精神,这就需要老师对学生有效引导。因此,作为一名高职院校的数学教师,在教学和科研之余还要研究如何才能高效地在课程的传授过程中将思政元素由点及面的引入,如何能使日常数学教学和思政教育共同推进,协同发展。
“课程思政”是近两年才提出的全新的思政教育理念,它不能将思政内容生搬硬套到数学课的教学中去,那样学生会认为它是另一种形式的“思政课程”,会引起学生的排斥和抵触,所以,高职数学“课程思政”必须结合课程的课程特点和教学目标,挖掘课程内容隐性的思政元素,将思政教育融合于数学课程教学中,无形地起到育人作用。但由于这一教育理念是近两年新提出的,还处于探索阶段,高职数学“课程思政”建设现状如下。
基于“立德树人”,将思政元素融入高职数学的教学对于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有利于学生职业生涯的发展,因此,搞好高职数学课程“课程思政”建设非常重要。而“课程思政”对于老师们来讲是全新的理念,部分老师还没有树立全方位树人的教育理念,怎样搞好高职数学课程的“课程思政”建设也在探索阶段,很多老师感到无从下手,相关理论掌握的还不够全面,对“课程思政”理念理解的有失偏颇,不会处理专业知识和思想政治教育之间的关系,所以,任课老师首先要充实自己的头脑,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改变不问政事,只关心专业课程的作风。可以通过各种形式学习相关理论知识,搞明白“课程思政”是什么?比如,可以参加相关讲座,学习“课程思政”相关知识以及文件精神,做到“有识而为”,也可以分为课程组共同讨论,捋清搞好“课程思政”应该从哪几方面入手。比如:在教学内容上,可以共同探讨可融入课程的思政元素;在教学模式上,探讨新的区别于传统教学模式的新教学模式,在传授理论知识的同时立德树人。
根据调查,目前80%的高职数学教学内容还是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没有或者极少融入思政元素,数学理论教学和思想政治教育还是两张皮,融入度不够,缺少对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引领,这就需要我们从各方面深度挖掘高职数学中的思政元素,有效利用这一隐形资源充实教学内容,以数学课程内容为载体,适时融入思政元素,引导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比如,在教学内容中插入数学史中数学发展危机的相关案例,通过对这部分知识的学习,让学生明白机遇和挑战共同存在,只要坚信科学理念,采用合理手段,就能获得更多的走向成功的机会,同时,通过极限等数学史的学习,可以树立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合理的评价机制有利于激发教师进行“课程思政”改革的积极性,有利于有效引导教师结合思政元素改进课程改革的教学设计,改进数学课程的“课程思政”教学。但是目前,大多数院校的评价机制很少涉及这一方面,因此建议将“课程思政”教学效果作为学生评教、教师教学质量考核的一项,以此来调动高职数学教师在课程思政改革方面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总而言之,作为高职院校的一名数学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数学理论知识,同时,还要注重立德树人,将思政元素适时融入数学课程教学中来,润物细无声地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鼓励学生积极奋进,早日担负起建设祖国的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