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校共青团开展“信仰公开课”的实践探究
——以苏州健雄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2020-01-18 18:30刘益青
关键词:公开课共青团信仰

刘益青

(苏州健雄职业技术学院 商学院,江苏 太仓 215411)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和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求各高校把思想政治工作摆在突出位置,充分发挥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加强对课堂教学和各类思想阵地的管控,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青年学生头脑中生根发芽。新形势下,高校共青团积极响应党中央号召,创新运用“信仰公开课”的形式在广大青年师生群体中传播新时代新思想,加强对青年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

一、新时代高校加强青年学生信仰教育的重要意义

(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保障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习近平总书记说:“共和国是红色的,不能淡化这个颜色。”[1]不管是过去、现在还是未来,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一直都是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力量之本。马克思主义理论是有效的思想武器,可以帮助广大青年正确辨别各种错误思想,在社会各种思潮的交织中保持清醒的政治意识和头脑,能够自觉同错误思潮作斗争。[2]青年一代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国家才有希望,民族才有未来。青年大学生既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接班人,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坚力量,他们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状况关系着国家的前途和命运。

(二)紧跟时代潮流发展变化的现实需要

当代大学生的政治信仰主流是积极健康向上的。但是,在目前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的背景下,世界多极化、思想多元化、文化多样性的时代特点对广大青年特别是青年学生产生了诸多不利影响。青年人感到前所未有的迷茫、困惑甚至是质疑,从而导致信仰淡薄、模糊和多元化。面对有无信仰的问题,有的学生觉得有点脱离实际,不好回答;有的学生甚至觉得假大空,不想回答。信仰的缺失可能导致道德缺失、信任缺失,甚至是人性扭曲,比如李天一案件、药家鑫案件。对此,信仰教育刻不容缓。如何引导广大青年树立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从而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和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的人生追求,是当前中国改革和发展过程中必须解决的问题。

(三)加强高校共青团思政工作的首要内容

高校的重要使命就是帮助青年学生厚植信仰之基、明辨政治方向、陶冶美好情操,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3]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作了关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讲话,在讲话中明确将共青团干部作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强调要注重发挥共青团、学生会组织和学生社团的作用,重视加强第二课堂建设,重视以文化人和实践育人。这些重要论述为高校共青团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巨大动力。长期以来,高校共青团及其指导下的学生会组织认真履行着团结凝聚广大学生听党话、跟党走的使命责任,为大学生成长成才不懈努力。新的历史时期,高校共青团更应该牢牢掌握主导权,主动在“大思政”格局中担负起政治责任,充分发挥在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的生力军作用,要把加强思想政治引领摆在首要位置。[4]

二、高校共青团“信仰公开课”的实践情况

(一)高校共青团“信仰公开课”的提出

2017年全国高校共青团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共青团中央、教育部就加强和改进高校共青团思想政治工作作了重要部署。时任国家副主席李源潮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特别是教育部门要重视支持高校共青团工作,强化责任、狠抓落实,推动高校共青团思想政治工作改革创新。在新时代教育理念指引下,2018年江苏团省委提出了“信仰公开课”计划,旨在进一步组织引导广大青年学生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团十八大会议精神,加强高校共青团思想政治引领工作。2019年,江苏团省委再发文要求全省各设区市团委、各高校团委贯彻落实“信仰公开课”计划,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团十八届二中全会和团省委十五届三次全会会议精神,积极响应团中央对高校共青团思想政治引领和价值引领工作提出的新要求。

(二)当前高校共青团“信仰公开课”的开设情况

高校共青团发挥育人优势,深入开展政治思想引领、价值引领和理论学习等各项工作,引导广大青年学生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2018年下半年以来,江苏省各大高校共青团陆续开展“信仰公开课”系列活动,具体包含“新思想公开课”“素养公开课”“梦想公开课”和“青马公开课”四部曲。通过“新思想公开课”宣传解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提高青年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通过“素养公开课”帮助青年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梦想公开课”引导青年牢固树立“四个自信”,敢于有梦,勇于追梦,勤于圆梦;通过“青马公开课”指导青年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引领更多青年坚定理想信念。

通过对苏州健雄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J校)的大学生开展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我们发现J校共青团“信仰公开课”主题教育有序开展,做到规定动作不走样,自选动作有特色。在该校,“信仰公开课”已被列为学校的一项项目化工作,融理论教学、思想教育、学习指导、文化拓展为一体,以学生为主体,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紧扣学生需求。作为高校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一种新型载体,“信仰公开课”以主题沙龙、思潮论辩、访谈分享、创新论坛等形式开展活动,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参与度和关注度。J校团委成功举办大型“新思想公开课”,以“追逐信仰之光、照亮青春之路”和“新时代新思想新青年”为主题,邀请思政教育网络红人来讲课,激励新时代青年们追逐信仰之光,勇当爱国励志奋斗者,争做求真力行圆梦人,广大学生深受思想洗礼。二级学院团总支每月举办“素养公开课”活动,比如书法绘画比赛、成语诗词大会、经典诗歌吟诵等,让学生们学习先贤智慧,领略中华文化魅力,以弘扬传统文化为基点,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面提高人文素养。J校每学期至少举办一场“梦想公开课”,深入探讨当代青年的成长道路和历史使命,以习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青年寄语为切入点,邀请优秀学生骨干代表作为发言人,结合自身经历展示当代青年风采。同时定期邀请优秀校友、创业达人、企业名人等来作讲座,与青年大学生面对面探讨人生规划等热点话题。“信仰公开课”系列主题教育活动具有故事性强、仪式感强、感染力强、贴近生活的显著特征,这种创新形式深受学生喜爱,对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是加强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有效手段。

(三)当前高校共青团“信仰公开课”的不足

由于没有经验可借鉴,J校“信仰公开课”在推进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大型的校级“信仰公开课”系列活动因为场地限制和时间安排等因素,无法覆盖全体学生,导致学生干部参与率较高,普通学生的参与率较低,思想传播及互动的传播性和影响力受限。二级学院开展的活动即使能够做到全覆盖,也无法保障全参与。基层团支部的主动性和主导性不强,团干团员的活动目标不明确,自觉性不高。多数情况下,“信仰公开课”在开展的时候轰轰烈烈,人气爆棚,但是活动过后大家很快将活动感受淡忘,甚至抛之脑后。也有一小部分同学觉得“信仰公开课”没有意义,与己无关。因此,“信仰公开课”目前还处在摸索阶段,作为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补充和实践创新,其影响力、持续性、推广度还要进一步探究。针对目前发现的问题,在总结现有经验的基础上,如何更有效地开展“信仰公开课”教育,更加科学化、系统化、长效化地提升青年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是高校教育工作者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难题。

三、加强和改进高校共青团“信仰公开课”的建议

(一)点—线—面全覆盖,建构科学的信仰教育工作机制

高校共青团“信仰公开课”可以在思政课教育的基础上进行深度架构,从校团委到二级学院团总支再到班级团支部,以推进式的方式开展信仰教育,思想引领工作重心下沉,实现全覆盖、更高层次的教育目标。“信仰公开课”要实施点—线—面全覆盖思想教育,保障团干、团员和群众参与度的一致性。学校团委负责统筹规划;二级学院每月上报项目化进度;基层团支部服从组织安排,加强思想交流与沟通。自上而下做到有计划有部署有反馈有总结,分工明确,携手并进。各级团组织分层次开展主题丰富、形式多样的活动,比如学校团委每学期至少组织一至两场大型讲座,二级学院团总支每月至少组织一次大型校内活动,班级团支部每月至少组织一次班团课活动。

另外,充分挖掘基层团支部的群众影响力和号召力,加强对青年团员的思想教育,保障思想引领工作有效开展。比如,团中央号召全体青年学子开展“青年大学习”活动,大学生通过手机APP进行每周的主题内容学习打卡,团支部予以监督提醒,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团支部每月还要组织开展相关主题的团日活动等,关注团员青年的学习、生活实际,增强信仰教育说理的感染力和影响力。“信仰公开课”依靠基层团支部的高度配合,才能做到主题教育活动的全覆盖,思想引领重心下沉。通过知识传授、情感碰撞、理性认同、价值共鸣、行为塑造等环节进行信仰教育,逐步帮助青年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信仰,遵循个体的信仰生成规律。[5]

(二)线上线下全互动,建立信仰教育的网络新矩阵

新时代的教育教学要挖掘青年学生的兴趣点,充分利用互联网和新媒体技术的优势来占领思想高地,把新媒体阵营管理和利用起来,建立思政教育的网络新矩阵,形成立体化教育格局。[6]当前,以微信、抖音、快手短视频等为代表的新媒体平台日渐成为信息发布和舆论引导的重要渠道。因此,网络思政教育要更新理念、与时俱进,利用新技术,把握新载体。可以将校园网、微信公众号、师生原创类自媒体平台(如抖音、知乎、快手等)整合并监管起来,作为思想政治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阵地,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在2020年抗击疫情期间,“信仰公开课”就成功依托网络阵地展开。如“战‘疫’云讲演”主题分享会,通过青年学生视角将疫情防控工作中的所见所闻、所行所为、所思所想,转变成观点鲜明、内涵深刻、鲜活生动的演讲与讲述,引导广大青年坚定理想信念,激发新时代青年的使命担当。

线上线下的互动交流与活动成效息息相关。在网络政治信仰教育内容的选择上应该充分考虑大学生的精神需求,要贴近学习、工作、生活实际,切实解决实际问题。教师要紧跟时事热点和焦点,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政治生活、关心国家民生,有正确的价值观和政治判断,在是与非面前能有自己的独立思考和见解。“信仰公开课”的主题注重用同龄人的视角激发共鸣,拉近与青年学生的距离,以朋辈教育塑造青春理想信念,打造有效联通心灵的桥梁纽带。在这样的网络思政阵地中,青年学生自然地受到教育和引导,树立正确的政治信仰,提高思想政治素质。

(三)内外主辅全激发,不断完善信仰教育的课程设计和实践指导

“信仰公开课”贯彻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教学模式,打破信仰教育是高高在上、不可触摸的虚无主义思想误区。课程设计充分发挥优秀青年在广大学生群体中的模范带头作用,通过身边榜样的力量使青年学生有明确的学习方向、奋斗目标,用精神智慧指导学习和生活。鼓励学生将自己的实践记录成微视频、微电影,课堂上分享其所思所想,将课堂的主体和客体进行转变,使教学内容更具有说服力,激发大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动性。

“信仰公开课”紧紧围绕学生的日常生活,把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渗透到各类活动之中,积极拓展实践教育路径,让学生在实践中逐步体会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本价值。新时代赋予了青年人更多的实践机会,高校共青团“信仰公开课”不断拓宽实践路径。通过主题团日活动、第二课堂、大学生“三下乡”活动、扶贫支教等活动来引导青年学生深入社会实践中去学习,真正做到知行合一,寓教于乐。学生们通过亲身实践更好地去认知社会发展,以更好的姿态参与到社会建设中去,为实现中国梦而拼搏奋进。这样的信仰教育更加具体务实,更加有信服力。

信仰,是漫漫长夜中的指路明灯,是浩瀚苍穹里的璀璨星河。习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当前是开启新征程、续写新篇章的重要阶段,对我们青年同志来说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信仰公开课”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实践创新,也是共青团工作的一种全新模式。高校教育工作者应该深入挖掘“信仰公开课”的感染力和影响力,通过系列主题教育帮助青年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将思想内化于心、化外于行,让马克思主义成为青年学生青春最鲜亮的底色,培养坚定的马克思主义思想的追随者和传播者。

猜你喜欢
公开课共青团信仰
第二课:共青团的创立之时代背景
与信仰同行
信仰之光
2020年警院共青团大事采撷
“全国优秀共青团干部”名单(共三百五十七人)
论信仰
铁的信仰
共青团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委员、候补委员名单
裸课,语文公开课的一次自发性嬗变
第一次公开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