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灾情呼唤“韧性交通”

2020-01-18 11:04:00文|
中国公路 2020年7期
关键词:交通网韧性突发事件

文|

此次新冠肺炎疫情促使多个层面思考交通运输网络体系的韧性问题,也使得“韧性交通”频繁出现在疫情反思的文章中。如何让整个交通运输体系运行更安全可靠,更具韧性,从而支撑重大突发事件应急保障,支持经济社会运行,成为行业发展的必答题。

“韧性交通”通常被定义为“能够预测和适应不断变化的自然环境,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和必要的冗余性,且能承受、应对突发事件并实现快速恢复的交通基础设施”。当然,这是一个系统性问题,背后还有行业治理、运行管理等一系列问题。

其实,现实中交通的韧性经常接受各种灾害的考验。在重大灾害中,及时恢复交通是抢险救灾的重中之重。就我国而言,最典型的案例是2008年南方冰雪灾害和汶川大地震。从中我们可以发现,安全且具有韧性的交通基础设施,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整个国家抵抗灾害的能力。

在世界范围内,为适应和应对气候变化、自然灾害等环境因素影响,美国、日本、英国等发达国家都在积极打造韧性交通基础设施,并在相关法律法规中,将交通网韧性和应急保障作为主要战略目标和规划内容。

2019年,交通运输部发布《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指标框架》,其中将“交通网韧性”作为系统指标之一。作为统领我国未来交通发展的指导性文件,《交通强国建设纲要》也对“韧性交通”系统建设提出了具体要求:要建设现代化高质量综合立体交通网络,实现立体互联,增强系统弹性。

现阶段,我国正在加快建立综合交通运输治理体系,但部门分割、职能分散、多头管理、信息壁垒等问题仍较为突出。各种运输方式在发展过程中更多地考虑自身安全,忽略了整体安全。应急条件下,各运输方式之间,难以发挥区域交通系统的互补性。这些问题在我国历次遭遇严重自然灾害的交通应急反应中已表现得很明显。应对此次新冠肺炎疫情的过程,更暴露出了交通运输网络冗余度不高、部分地区交通应急预案应对不足、运输装备应对突发事件能力欠缺等问题,迫切需要从基础设施、设施装备、运输组织等方面提升系统弹性。

当前,我国正在编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加快推进交通强国建设。各类交通基础设施将进一步向综合立体、结构优化、资源集约、衔接高效、互联互通方向发展。此时,各方应及时推动综合交通基础设施网络一体化管控建设,确保在全天候情况下均有较好的系统安全性,防范好系统风险和区域风险,并在面临突发事件时,具有相应的抢险、应急和保障能力。

除此之外,基础设施的韧性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治理体系和运行管理的弹性。为此,我们还应充分运用风险管理理论与方法,增强风险防控的整体性、协同性和精准度,这也是建设“韧性交通”的目标之一。

无论是从当前交通行业发展阶段,还是从未来智能交通发展的趋势来看,交通运输行业都应将提高系统韧性作为重要指标,全面提升交通运输系统总体的应急保障能力,才能真正建成交通强国。

猜你喜欢
交通网韧性突发事件
河南构建多通道多方向多路径综合立体交通网
广西“扬帆”行动加速交通网5G应用
强化粮食供应链韧性
今日农业(2022年16期)2022-09-22 05:37:46
广东到2035年综合立体交通网总规模达28.7×104km
石油沥青(2021年5期)2021-12-02 03:21:12
房地产市场韧性犹存
中国外汇(2019年22期)2019-05-21 03:15:08
韧性,让成长更美好
中华家教(2018年11期)2018-12-03 08:08:20
笑中带泪的韧性成长
特别文摘(2016年15期)2016-08-15 22:04:26
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
清朝三起突发事件的处置
文史春秋(2016年8期)2016-02-28 17:41:32
开车时遭遇雷电怎么办
汽车与安全(2015年7期)2015-12-28 06:39: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