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际收支结构变化及国际比较

2020-01-18 10:49麻东露中国人民银行长春中心支行
环球市场 2020年13期
关键词:国际收支顺差逆差

麻东露 中国人民银行长春中心支行

一、国际收支及其结构

(一)国际收支与国际收支统计

国际收支是指一个经济体在一定时期内由对外经济往来、对外债权债务清算而引起的所有货币收支。

国际收支规模由国际收支统计得出,国际收支统计就是记载在特定时期内一经济体与世界其他地方的各项经济交易(流量),以及某一时点的对外金融资产负债(存量)。目前我国国际收支统计范围包括:境内居民和境内非居民从境外收到的款项和对境外支付的款项,以及境内居民通过境内银行与境内非居民之间发生的收付款。

(二)国际收支平衡表与国际收支结构

国际收支平衡表是一个经济体在一定时期(如一年、半年或一个季度)内,按复式簿记原理,对该经济体与其他经济体之间所进行的一切经济活动进行系统记录的统计表。它能充分展示一个经济体的国际收支结构以及各个账户的内部结构。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发布的《国际收支手册(第六版)》规定的方法和内容,国际收支平衡表包括经常账户、资本与金融账户、净误差与遗漏三大账户,按照“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的复式记账原则记录本经济体国际经济交易。每笔经济交易同时记录在借方和贷方,若收入大于支出,则该项目为顺差;若支出大于收入,则该项目为逆差。国际收支平衡表中各项目差额总和即为国际收支总差额,称为国际收支顺差/逆差。国际收支平衡表能够反映出各项经济交易的规模、结构等信息,系统的解读和分析一个经济体的国际收支平衡表对制定经济政策具有重大的意义。

二、中国国际收支结构变化及国际比较

(一)中国国际收支结构变化

际收支最主要的构成为经常账户和资本与金融账户,在资本与金融账户中,非储备性金融账户是最主要部分,也是分析资本和金融账户时的主要研究对象。因此,本文剔除了资本账户及储备资产的相关数据,仅将非储备性金融账户作为分析国际收支结构变化的主要内容。根据1982 年至今,我国国际收支经常账户和非储备性金融账户的变化情况,可将我国国际收支结构变化总结为三个阶段。

1.小幅波动阶段(1982 年-1993 年)

这一阶段,我国国际收支经常账户和非储备性金融账户波动幅度较小,均有顺差也有逆差。

2.双顺差阶段(1994 年-2011 年)

这一阶段,除1998 年非储备性金融账户外,我国经常账户以及非储备性金融账户均维持顺差。

3.趋向自主平衡阶段(2012 年至今)

这一阶段,经常账户依旧持续顺差,非储备性金融账户有顺有逆,到2018 年、2019 年,我国国际收支呈现自主平衡状态。

(二)国际收支结构变化的国际比较

由于经济政策以及经济环境的差异,发达国家的国际收支结构呈现出不同的特点,主要分为以下3 类。

1.经常账户逆差、非储备性金融账户顺差,代表经济体如美国、英国。20 世纪80 年代以来,英美两国经常账户均为逆差,1997 年金融危机前后,逆差大幅增加。经常账户逆差说明英美两国对其他经济体的货物和服务贸易需求较高,且工业革命后,制造业逐渐向发展中国家转移,英美国内主要生产高端制造业产品,货物、服务贸易进口较大,是其经常账户逆差的重要原因。非储备性金融账户方面,英美两国是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金融市场领先全球,吸引了全球资本投资,因此非储备性金融账户呈现顺差。

2.经常账户顺差、非储备性金融账户逆差,代表经济体如德国、新加坡。进入21世纪后,德国、新加坡等经济体的经常账户顺差规模不断扩大,这类国家国内工业发展水平较高,以制造业相关的出口收入规模较大,且人才优势明显,服务贸易出口收入持续增加。资本市场方面,德国、新加坡均拥有世界知名金融中心,投资资本充足、投资行为较为活跃,这些资产可在世界范围内进行直接投资、证券投资,非储备性金融账户均逆差。

3.经常账户顺差、非储备性金融账户有顺差亦有逆差,代表经济体如日本、韩国。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日韩等国工业迅速崛起,成就了许多世界500 强企业,出口产品获得了世界广泛青睐,推动经常项目持续顺差。非储备性金融账户自20 世纪80 年代房地产市场泡沫、亚洲金融危机以来,时而顺差、时而逆差。

三、中国国际收支结构变化趋势

通过上述我国国际收支结构变化分析,以及与世界主要国家的比较可以看出,我国目前的国际收支结构与日本、韩国等经济体更为相似。从地理位置看,中国与日本、韩国都位于东亚地区,经济相关性较高。从历史数据看,日本、韩国人均GDP 曾分别于1981 年、1984 年突破1 万美元,而我国2019 年人均GDP 为1.03 万美元,首次突破1 万美元。目前,我国的产业结构与20 世纪80 年代的日本以及20 世纪90 年代的韩国有很多相似之处。

近年来,随着产业结构不断转型升级、贸易投资便利化水平不断提高、汇率双向波动等因素,我国国际收支结构由长期“双顺差”逐步发展为经常账户保持一定规模顺差、非储备性金融账户时顺时逆,国际收支实现自主平衡。

四、结束语

预计未来一段时间内,我国将通过优化产业结构、提高外资利用率等措施,逐渐完成产业结构升级,实现工业现代化,国际收支结构将保持经常账户顺差规模在合理范围内波动,国际收支实现自主平衡,并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与21 世纪初的日本、韩国更相似。

猜你喜欢
国际收支顺差逆差
国际收支分析
1—8月我国服务贸易:逆差收窄,结构进一步优化
国际收支
国际收支间接申报问答
国际收支分析
形成我国经常账户顺差的原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