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党员干部家风建设的内涵和路径探析

2020-01-18 07:59卢传红
合肥师范学院学报 2020年2期
关键词:家风党员干部红色

卢传红

(中共潜山市委党校 组教科,安徽 潜山 246300)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家风建设是推动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1]。这些论述明确了家风建设对国家、民族、社会的重要作用,提出了党员干部加强家风建设的重要命题。

不同的历史时期对家风建设有不同要求。新时代党员干部家风建设对社会具有标杆作用,对廉洁从政有引领作用。因此,党员干部应强化对家风建设的认识,厘清家风建设的时代要求,探索家风建设的践行途径。

一、深化思想认识是新时代党员干部家风建设的重要前提

(一)家风建设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支撑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千千万万个家庭拼搏奉献。一个家教严、家风正的家庭里充满正能量,会增强家庭成员的社会责任感,增加家庭成员拼搏奋斗的动力,培养家庭成员的家国情怀。在这样的家庭,热爱祖国与个人腾飞、光宗耀祖是统一的。同时,一个个幸福家庭的积累,国家会越来越富强,人民会越来越幸福,这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

(二)家风建设是人生幸福和社会和谐的基础

1.家风建设涵养人生幸福

人生的幸福与家庭、家风密不可分。好家庭是是人生第一所好学校,是人们心灵宁静、享受生活的港湾;好家风是宝贵的精神财富,是形成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基石,是幸福生活的“特殊密码”,在日常生活中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家庭成员的思维方向、行为习惯等。

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手握权力公器,家风绝不是个人小事、家庭私事。良好的家风是消除贪念的“防火墙”,是磨砺品德的“磨刀石”。它能让党员干部正向鼓劲,朝着忠诚干净担当的方向有所作为。现实中,从查处的案件中分析,个别党员干部家庭家风败坏,权力异位,导致“前门开红店,后门收黑钱”,“全家福”演化成“全家腐”,形成家族式腐败,教训极为深刻。

2.家风建设促进社会和谐

家庭是社会的分子、细胞。家风建设将人生幸福、事业兴旺、社会和谐紧密联系,和谐统一。家庭幸福的比例提高了,社会和谐有序、健康运行的概率也大大提高。好干部自带流量,把正能量向党内、向社会发散,对党风、政风、社会风气形成有益的影响。这种引领作用体现在:(1)示范作用。党员干部在各自岗位上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为社会,为下属当好表率和示范;(2)宣传作用。党员干部利用各种机会,讲清道理,提高认识,正本清源;而且榜样本身就是最好的宣传;(3)监督作用。如果有党员干部出现家风不正的苗头时,党组织可以利用谈心谈话、民主生活会等制度安排,达到“红红脸,出出汗,排排毒”的效果;(4)警戒作用。如果有党员干部在家风方面有违背党纪行为,造成严重后果,应根据相关纪律、制度严肃处理,起到处理一个、警戒一片的作用。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的目标,要运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手段,实现城乡基层治理体系现代化。其中家风建设与德治密切相关,与法治、自治也有联系,我们应注重发挥家庭家教家风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独到作用。

(三)家风建设是全面从严治党的制度要求

党员干部的家风连着党风政风。十八大以来,制度治党明显加速。家风建设是党内制度设计的重要内容之一。

《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第八条明确提出,党员领导干部要“廉洁齐家,自觉带头树立良好家风”[2],《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要求“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必须注重家庭、家教、家风,教育管理好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禁止利用职权或影响力为家属亲友谋求特殊照顾”。[3]《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第一百三十六条提出“党员领导干部不重视家风建设,对配偶、子女及其配偶失管失教,造成不良影响或者严重后果的,给予警告或者严重警告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撤销党内职务处分”[4]。

可见,敬畏制度,按照制度要求建设好家风是党员干部的义务。

二、明确科学内涵是新时代党员干部家风建设的基本要求

探索新时代家风建设的科学内涵是党员干部家风建设的前提和基础。党的十九大提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应“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家风建设是先进文化建设的重要选项,自然也应该从历史、现实、外来多方吸收营养,实现好家风从应然向实然过渡。

(一)不忘本来,好家风应有“古色古香”

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为家风建设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给人以“古色古香”的陶醉。

首先,体现在道德要求方面。如以“仁义礼智信”为核心内容的“五常”,强调了君子处世行事的五种价值观;以“温良恭俭让”为核心内容的“五德”,强调了君子修身的五种必然选项。其次,体现在家教家规家训里面。历代名门望族、大儒先贤的家规家训从“齐家治国之道”“为人处世之道”“读书治学之道”三个方面为后世子孙的发展提出严格要求。如《颜氏家训》、诸葛亮《诫子书》、《包拯家训》、《朱子治家格言》、《曾国藩家训》等。再次,体现在故事传说里面。广为流传的家风故事彰显着古代家风建设的道德准则。如孟母三迁、孟母断杼、曾子杀猪、孔融让梨、岳母刺字、程门立雪等。这些故事从不同侧面用艺术化的形式生动演绎了古代家风的内涵,至今仍然有借鉴意义。

当然,对传统家风的借鉴应坚持扬弃的原则,吸取精华,剔除糟粕,做到古为今用、推陈出新、与时偕行。传统家风中“仁爱孝悌,谦和好礼,诚信感恩,精忠报国,克己奉公,修己独慎,见利思义,勤俭廉洁,笃实厚行,刚毅坚忍, 包容中庸”[5]等思想至今仍然有积极意义。同时,传统家风中一些体现等级森严、崇拜权力、轻视女性、党同伐异、施用家法、相信迷信的做法,与当今时代要求格格不入,需要在家风建设中予以避免。

优秀传统文化中关于家风建设的内容,可以选入中小学课本的内容;干部教育体系可以作为重要教学专题加以研究;媒体要把宣传优秀传统文化作为重要任务。这样能让更多公民对优秀传统文化产生景仰,为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提供良好的外部氛围。家庭里的权威人物要尊重学习优秀传统文化,对良莠不齐的传统要善于辨别区分,做到择善而从。父母要做好孩子的示范,要求孩子做到的,首先自己做到。这样,就可以在言传身教中让家庭成员感受、模仿、提高,用优秀传统文化滋润新时代家风。

(二)铭记党史,好家风蕴含红色精神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共产党人的奋斗史、奉献史,也是红色家风形成展示、德润万家的历史。红色家风指的是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不凡进程中,由中国共产党人特别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血与火”的实践中,以先进性、纯洁性为思想导向,以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美德为源头滥觞,以革命家庭为载体平台而形成的家庭特点、风貌和氛围。红色家风形成于革命战争年代,发展于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也必将在新时代进一步发扬光大,呈现出更多亮点。

红色家风是红色精神的家庭化体现。一是体现于红色精神的概括中。在近百年的革命和建设中,一段段感天动地的特殊历史,孕育出历久弥新的红色精神。如红船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抗洪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红旗渠精神等。这些红色精神在工作中表现为党员干部的政德,在家庭生活中表现为红色家风。二是体现在常讲常新的红色故事里。如毛泽东同志对待几个子女总是要求他们与普通群众一样,不允许出现特殊化,无论是面对毛岸英的婚姻,还是面对李讷的上学,他常说的一句话是:“谁让你是毛泽东的孩子呢?”如陈云给家人订下“三不准”:“不准搭乘他的车、不准接触他看的文件、子女不准随便进出他的办公室。”[6]三是体现在革命博物馆、纪念馆、烈士陵园的介绍性文字中。如江苏淮安周恩来纪念馆展板上记录的《周恩来10条家规》。

红色家风的精髓是共产党人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纯洁性于内,是基础,思虑里总少一些私心杂念;先进性于外,是要求,相处时总感受到与众不同。红色家风的特征是: “目标引领的科学性、没有特权的平等性、不谋私利的廉洁性、艰苦奋斗的进取性、继承与超越于一体的创新性、家风与党风一致的相融性以及知行合一的示范性。”[7]红色家风浸润的家庭成员往往在社会上是好公民,在单位是好职工,在党组织里是合格党员。

推动红色家风进入千家万户,学校可以让描绘红色精神的历史故事进入课本;媒体应该宣传红色家风;家庭里可以经常学习讨论党史,节假日到红色地区接受教育;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等场所应该增加红色家风方面内容的介绍;学校的研学游应该把红色地区作为目的地,党校要把党史新中国史作为干部培训的必修课程。长此以往,红色精神的基因会在家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成为一个家庭兴旺幸福的重要支撑点。

(三)面向未来,好家风应有时代风采

当前,我们要开创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实现亿万人民翘首以盼的伟大梦想。这个伟大时代有许多新特点,也有许多新要求。这些新特点和新要求必然在家教中有所体现,有所培养,有所坚持,形成家风的时代风采。

1.明确新时代家风建设的指导思想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行动指南。不言而喻,家风建设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这里,不妨以新发展理念展开分析。新发展理念分析了我们要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实现发展目标的重大问题,提出了“五大发展理念”。家庭的发展用新发展理念作指导,可以实现这样的生动局面:创新让家庭发展有动力;协调让家庭充满温馨;绿色让家庭实现高质量发展;开放让家庭发展充满活力;共享让家庭幸福长远。实现了新发展理念的家庭一定会越来越美好。

2.明确新时代家风建设的时代内涵

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要求,家风建设也需要与时俱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全体中国人民的价值取向与思想追求,从国家层面看,追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从社会层面看,追求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从公民层面看,追求爱岗敬业诚信友善。党员干部应该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家风、家训、家教的时代内涵并体现在生活的细节中,努力做到知行合一。

三、提高科学思维能力是促进新时代家风建设的必然路径

思路决定出路,格局决定结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提高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创新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能力,不断增强工作的科学性、预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8]新时代党员干部家风建设中,只有提高科学思维能力,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一)以战略思维指导家风建设

战略思维善于把握事物发展趋势,把握工作大局。家风建设中也必须用战略思维作指导。党员干部要站在国家兴旺,家庭幸福,家族兴衰,事业成败的高度认识家风建设。不注重家风建设的党员干部,是短视而愚昧的;不注重家风建设的家庭,是难以追求可持续幸福的。

(二)以历史思维指导家风建设

历史思维强调历史是“清醒剂”,是“教科书”。要求运用历史规律,指导现实、把握方向、科学决策。家风建设也要有历史思维。党员干部能了解、理解中华传统优秀文化,认识传统家训家教箴言等拥有的时代价值,能从党史、新中国史伟大而艰辛的历程中汲取智慧,指导家庭生活、家风建设,无疑具有积极的时代意义。

(三)以辩证思维指导家风建设

辩证思维要求我们“客观的而不是主观的、发展的而不是静止的、全面的而不是片面的、系统的而不是零散的、普遍联系的而不是孤立的观察事物、分析问题、解决问题”[8]。对家风建设中的问题,对孩子成长中的问题,能进行客观的、发展的、全面的、系统的、普遍联系的分析,解决问题的方式肯定有针对性,结果往往是成人而达己,悦己而服人。

(四)以创新思维指导家风建设

创新思维要求党员干部用新的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取得更高的群众满意率。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同样在家风建设中也要有创新思维。创新思维要从娃娃抓起。家庭教育中注重培养孩子独立操作、独立思考的能力,注重吸纳新生事物,鼓励孩子求异求新,不断超越。对“互联网+”、数字家庭背景下,家庭建设中出现的一些新问题也必须运用创新的方法加以解决。

(五)以法治思维指导家风建设

法治思维要求党员干部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善于用法治方式解决问题。家风建设中也要有法治思维。尊法,让家庭有正气;学法让家庭幸福有基础;守法,家庭幸福有保障;用法,家庭幸福能持久。特别是家庭成员有违法乱纪行为时,能够用法治思维思考问题,能把损失降到最低。一些地方出现“一人违法,暴力抗法”的多亏局面,对违法家庭不是雪中送炭,而是雪上加霜。

(六)以底线思维指导家风建设

底线思维要求根据自己实际情况,设定不可改变的目标,坚持不可逾越的原则,在此基础上争取最大期望值。为人处世有底线是有素质的体现。家风建设中也必须有底线思维。如父母在家庭中确定自己的行为底线,如永远不在孩子面前公开吵架;永远不欺骗孩子。也要求孩子的言行有底线,不允许越过底线。如果越过了底线,就会受到父母的提醒甚至“处罚”。

家风建设“不忘本来”,坚守发扬了传统文化中家风建设的合理内核,红色精神的先进内核,做到正道直行;家风建设“吸收外来”,让家庭发展告别了封闭,拥抱了改革开放,做到博采众长;家风建设“面向未来”,让中国梦、家庭梦、个人梦“三梦同心”,与大局大势紧密相连,做到与时俱进。家风建设中运用科学思维能力,能确保方向正确,过程正确,结果正确。总之,“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家风建设的成果必将转化为促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力量。

猜你喜欢
家风党员干部红色
党员干部新书架
红色是什么
党员干部要“心强身壮”
人大党员干部要当好“四个表率”
红色在哪里?
党员干部怎样用好微信群
家风伴我成长
追忆红色浪漫
百家姓看“家风”
百家姓看;家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