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凯
(兰州交通大学,甘肃 兰州 730070)
目标管理(Management By Objectives)是美国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于1954年提出的,我国企业与20 世纪80年代初开始引进目标管理法,并有良好的示范成果[1]。其理论主要包含:企业的管理层需要将年末公司要完成的所有任务转化为合理的目标,以此带领所有员工进行工作;公司要将目标管理作为促使全体员工都参与其中的一种程序,作为公司指导和评价的准则;公司管理不再是由管理人员进行硬性约束监督,而是转化成一种以目标为引领的自我管理;目标管理也变成员工考核奖惩的重要指标。目标管理已发展成为当代管理运营中必不可少的一笔。
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指管理者在遵循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的过程中,制定相应的规范与措施,对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的要素进行协调与有效配置,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完美实现的过程[2]。在思想政治教育管理中,最核心的要素是人,即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者与受教育者,这就要求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朝着自我监督、自我管理的优化状态发展。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管理,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遵循社会主义高等教育的规律,抓住学校的外部机遇和挑战,发挥学校的内部优势,全体师生集体参与,制定出一个完善、具体的目标体系,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行组织、控制、激励、评价的管理方法。总的来说,就是将教育管理者单向灌输的陈旧思想转化为全员参与的双向互动的新思想。
习近平总书记讲过:“老百姓是天,老百姓是地,忘记了人民,脱离了人民,我们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就会一事无成”。[3]以人为本就是以人为主体的管理思想,这是管理理论发展百年以来的主要特点。以人为本管理思想主要包括:组织要以职工为主体;提高管理有效性的关键是全体职工的共同参与;使人性得到最完美的发展是现代管理的核心。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管理最根本的目的就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因此,高校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管理理念。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管理过程中,目标的制定要有一定的层次性,从看向未来的战略性目标到进一步细化的具体目标,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与社会现状、具体要求既存在同向一致,也存在反向差异,因此,自上而下从每个大学、学院、班级以及每个学生,都要确定自己的目标。个人是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建设的坚固一份子,所以,高校要形成严格把关、目标明确的工作机制。
目标的可考核性要求的是:你在心中要有这样一个问题的答案,“在一件事情完成的结尾,你如何确定目标已经实现了?”例如,一个以赚取利润为目的的目标,其可以显示出公司最终是盈利还是亏损,但却不能指出应赚的利润多少。每个人的逻辑思维不相同,看似“合理”的解释也会出现争议。思想政治教育的考核是依据一定的考核标准,采用特定的考核方法,对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各个运行要素、活动效果及其影响进行价值判断,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各个环节的信息反馈、教学活动的调整产生着直接影响。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在确定目标体系时内容要明确,各项指标的制定要采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主观考核的影响,增强考核的准确性。
根据美国管理心理学家弗鲁姆的期望理论,效价和期望值的乘积得出一个人工作的努力度,其中,效价指衡量自己对这项工作或者可实现的目标的满意度;期望值指自己对这个目标能够完成的可能性预测。[4]因此,在制定目标时,要考虑到这个目标是否对接受者有激励作用,接受者是否能够接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管理,要综合考虑高校各自的内外部条件,考虑到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差异性,制定的目标既要有一定的难度,给予适当的压力,同时也要能被受教育者所接受,这样才能顺利实施。
思想政治教育的总目标,在现阶段就是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人,就是要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5]。但是,部分学校没有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将其细化和分解,从而提出切实而明确的目标,出现目标过高无法实现,目标过低没有意义,目标过于笼统如同标语般的存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管理,要在思想政治教育的总目标引领下,结合本校的办学特色,本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素质情况,利用内部优势条件和抓住外部机遇,制定出能体现本校独特风格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
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制定的目的是更好的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促进高校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但作为现阶段的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已初步形成,对事物有着自己独特的理解,因此,高校在制定目标时将管理者与学生的意见相结合,集合各方意见,促进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双向互动与交流。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在目标制定上,普遍是由上级到下级的单方面指令,具体都是由学校统一制定各个学院的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目标,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处于被动的地位,没有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则达不到自我管理的优化状态。
管理是为了实现组织的共同目标,在特定时段中,合理配置人力、物力、财力,对组织成员在目标活动中的行为进行协调的过程。高校应该让大学生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管理中的一份子,充分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性,在目前高校管理中,学生只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管理相关规定的遵循者。
德鲁克认为,企业中的每个成员都必须为着一个共同的目标奋斗,企业各项工作的运行都必须以整个企业的目标为导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由于其政治价值的刚性要求和社会价值的柔性要求,目标管理理论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运用中必然存在着自身的特点,所以,我们在实施目标管理的实践中要注意合理的将理论运用到具体的工作中。
在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过程中所涉及的目标是多层次、多方面的。高校要按照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党的重要会议的决议以及上级部门的要求制定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做到上下一致,同步发展[6]。对思想政治教育未来发展的科学预估是制定思想政治教育目标不可缺少的一项内容,目标具有未来性是目标管理的重要特征之一,高校应该对思想政治教育发展趋势深入调查研究,进行系统分析,对可能达到的理想效果做出合理预测,为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化管理提供基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总目标的实现,必须落到个体目标,总目标在组织领导下被逐层分解,落实到每个部门、学院以及每位教师、每名同学身上。将目标细化的过程,也是提高教师及学生对目标的认识过程,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目标的制定,在对目标可行性分析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教师及学生的归属感,时刻提醒自己在教育的过程中要以身作则,同时,对自身所要达到的目标会有更清晰的认识和规划。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制定出来,只有在实践中实施才能产生效力,目标的执行是目标管理的核心。思想政治教育目标最终被确定,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系统从上到下、方方面面,都要按照目标的要求,各自带着责任,积极展开教育活动。高校要将自我控制思想贯彻到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管理中,其重点针对思想政治教育管理中教育者对受教育者时常采用硬性约束的现象。所谓自我控制,就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按照自己所担负的目标责任,对照目标责任制的要求,在实施中进行自主管理。自我控制的最大成效,就是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不是在上级的指令下工作,而是自己有积极行动的主观愿望,从而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全体携手努力达到目标。
在执行目标的基础上,要及时对执行目标的情况做出客观的评价,以期总结本期目标管理的经验教训,为下一期目标管理的顺利循环进行做准备。应该按照思想政治教育目标中明确规定的定性指标和定量指标,准确、客观的开展评价活动,因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是“人”,人的主体性和思想的复杂性决定单纯量化或单纯定性化评价是无法准确体现思想的变化发展的;应坚持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相结合,在这个教育活动中,将个人和社会有机的统一起来;在目标评价过程中,要围绕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和个人成绩两方面,这两个方面直接涉及后期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最终总结和先进表彰的问题。
在目标管理的一轮完成之后,对目标管理的过程及效果进行总结评价,为下一阶段的工作提供基石,相继开展下一轮的目标管理工作。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在这一轮的目标管理中,通过总结本轮目标实施的成效、归纳未完成的原因、整理目标管理中出现的新问题,及时的对反馈回来的信息加以分析,在此基础上开始新一轮的目标设置及管理。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特殊活动,实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管理,既符合时代的要求,也引导着高校大学生思想品德的发展方向,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发挥着引导、激励等作用。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管理以思想政治教育目标为工作依据,有效的开展思想政治工作,以思想政治教育目标为标准,进行合理有效地评估,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提供了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