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佳彤
(黑龙江工商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25)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要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红色基因就是要传承。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经历了多少坎坷、创造了多少奇迹,要让后代牢记,我们要不忘初心,永远不可迷失了方向和道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与革命文化一脉相承,红色文化是我们党在长期的伟大实践和领导中国革命中不断形成的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基因,是中华民族伟大的历史遗产和精神财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与主渠道,是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能够培养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今后的人生道路上拥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养打下基础,故将红色文化资源融入思政课建设之中具有深远的意义。
红色文化资源是指革命时期留下的物质形态的革命遗址、革命文物及其承载其上的非物质形态的革命精神。有学者具体把它分为四大类:遗址踪迹类红色文化资源、建筑与设施类红色文化资源、重要革命历史文物和重要文艺作品。[1]与其他类型的文化资源相比,蕴含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和文化内涵,最能够清晰、正确的引导政治道路方向,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好的载体。无论是有形的红色文化资源还是无形的红色文化资源,都集中体现着革命老区精神,体现着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哈市红色文化资源的特点是数量大、种类多、意义深,例如东北抗联纪念馆、东北烈士馆、烈士陵园、革命领袖视察黑龙江纪念馆、侵华日军“七三一”部队遗址、萧红故居、兆麟公园、靖宇公园、一曼公园、尚志公园等红色文化物质资源;还有革命文学作品、革命英雄事迹、留存下来的革命文献、以及崇高革命精神等非物质红色文化资源。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对一个民族的兴盛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大学生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坚力量,新时代的青年学生肩负着新的使命,他们的民族精神觉悟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成败。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凝结出的红色文化,既体现出创造新历史的信心和勇气,更是蕴含着党的初心。这种强大的精神动力激励着中国人民勇往直前、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将红色文化融入到大学生血液之中,是为大学生奠定崇高民族精神的重要途径之一。
首先,红色文化能够加深大学生的民族情感。民族精神属于意识形态层面,需要在实践中去认识,在实践中去感受,在实践中去认同。高校的思政课课堂无疑是将其植入大学生的内心深处较好的实践途径,进而将民族精神内化为大学生群体的自觉行动。哈市的每一处红色文化资源都是我们中华民族红色历史的缩影,通过对于这些红色文化资源的了解与学习,会使大学生们深刻地认识到我党肩负着反帝反封建,实现中华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伟大重任,与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艰苦奋斗、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荣使命。
其次,红色文化能够激发大学生的民族斗志。红色文化时刻提醒着人们勿忘使命,牢记历史,铭记革命先烈不屈不挠的革命精神。每当灾难来临,中华民族总能凭借着顽强的民族斗志和优秀的民族精神战胜灾难,取得一次又一次的胜利。每一次对于红色文化的重温,都是一次精神上的“敲打”和“唤醒”:拯救国家和民族的命运,能依靠的只有我们自己;改变国家和民族的命运,能依靠的只有向上和进取的力量。通过红色文化还可以使大学生清醒认识到当前我国面临的国际、国内的各种困难与挑战,激发新时代大学生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的民族斗志。
再次,红色文化能够凝聚大学生的民族力量。对于大学生群体来说,每个人都是有差异的个体,他们人数众多,所接受的家庭和学校的教育情况有所不同,这就使得大学生群体之间的凝聚力不够,呈现了一种散乱的形态。而接受红色文化熏陶,会使大学生在提高文化修养和完善优良品德的同时,能够拥有相似的文化底蕴基础和道德修养水平,拥有同样的对于国家文化、社会道路的高度认可,这样就会增强彼此之间的凝聚力。红色文化必然包含着一种内在的精神力量,对大学生进行红色文化培养,使其能够不断地接受这种精神的熏陶和感染,从而不断提升自我精神境界,将大学生的力量凝聚在一起,形成一种团结一致的向心力。由此可见,红色文化可以通过民族精神的力量,不断地加深大学生的民族归属感与民族意识,从而凝聚他们的民族力量。[2]
作为中国未来的栋梁,新时代的大学生肩负着继承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任,而通过红色文化呈现出的伟大人物、历史事件、革命精神等都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表达的内容相一致。因此,弘扬红色文化有利于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正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到每一位大学生的内心之中。在中国共产党带领各族人民追求国家独立富强、人民解放富裕的革命历史长河之中,共产党人所秉承的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初心,所追求的是“人民自由幸福全面发展”的目的。因此,红色文化的含义必然包含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诸多要素。
首先,红色文化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思想源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分为三个层面,分别从我们需要怎样的国家、社会和公民三个重要问题进行回答。每个时代都具备其特有的时代精神,都有作为时代精神的共同思想基础的价值观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反映了全国各族人民共同认同的价值观的“最大公约数”。[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离不开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群众走向独立解放与繁荣富裕的革命历史,而在这段革命历史中凝结成的红色文化则成为滋养我们精神世界的“红色瑰宝”。高校思政课也将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重点内容展开教学,大学课堂是大学生接受红色教育的最高效的场所,大学教师应化身“红色传播者”,讲好、传播好红色人物、红色故事、红色历史。将红色的种子播种到大学生的心田,即是将红色种子播撒到了中国当代社会最具活力、最肥沃的土壤当中。红色文化之中包含了政治向往、理想观念、爱国思想和道德追求,以及不屈不挠、甘于奉献、敢于担当等崇高品质,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之源。
其次,红色文化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文化自信。伴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时代的发展,使得各种外来文化思想大量涌入,其中一些西方大国利用自己在政治、经济上的优势进行“文化渗透”,导致当前社会思想舆论存在着一些“黑色地带”,在一些西方文化和观念的冲击之下,使得在青年一代,特别是当代大学生中出现了明显的崇洋媚外、逐渐摒弃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趋势。深受“普世价值”等西方意识形态的影响,以至部分大学生在政治信仰取向上出现了多元、迷茫和动摇,直接影响到大学生的成长成才之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宣传思想阵地,我们不去占领,人家就会去占领。”[4]因而,我们要通过不断挖掘红色文化的深刻内涵来逐步提高红色文化资源的渗透力和吸引力,促进公民的认知统一,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民众精神之中创造有利的条件,进一步使红色文化为人民的文化自信提供心理支撑。红色文化资源所展示出来的一段段催人奋进的革命历史,一个个感人至深的革命故事,一件件历久弥新的历史文物,一首首脍炙人口的红色歌曲,都诉说着革命先辈砥砺奋进的壮志豪情,散发着红色文化所特有的红色魅力。这无疑都会激励着当代大学生,使他们对于中国革命的历史有着更加深入的了解,体会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无数仁人志士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因此,只有人们在日常生活实践中去感知红色文化,产生思想共鸣,才能促进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增强文化自信。
哈市红色文化资源为高校思政课增添课堂魅力。以往的高校思政课课堂容易具有形式死板、拘泥于教材,带有明显的灌输性等特点,将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思政课堂,讲授一个个短小精悍、引人深思的红色故事,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教育模式,激发学生去进一步了解的兴趣。
哈市红色文化资源为高校思政课提供生动优质的教学素材。红色文化资源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价值,红色文化资源中所彰显出来的勇往直前的革命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的人生信念、牺牲小我成就大我的无畏精神和深厚底蕴的中国文化等,都与高校思政课内容形成完美的契合,是高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宝贵资源。红色文化赋予了历史最鲜活的语言,无疑是高校思政课堂上最生动优质的教学素材。
在高校思政课中,可按照准备、实施和扩展三个环节进行红色文化资源的融入。
首先在准备环节中,思政课教师要对于哈市红色文化有深入的了解,实地考察哈市现有的红色文化资源,带回详细记录与真实照片等资料,只有自己做到真看、真懂才能在思政课堂上呈现出鲜活、感人的红色故事。教师应接受相关培训与进行学习,要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用科学理论武装自己,提高自身播撒红色种子的能力,在高校思政课授课过程中才能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思想引导;其次在实施环节中,思政课教师应正确的找到各种红色文化资源在思政课程中的切入点,讲述理论知识的同时恰当的运用红色革命人物、革命历史事件等素材,这样才能使红色文化经过岁月的洗礼后不仅仅只是一幢幢建筑、一件件藏品和旁边那一段段简短的说明,不让这些红色文化在这座冰雪之城中沉寂。通过课堂的学习,既使学生深刻的理解了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又能够使他们学到更多的红色文化知识;最后是扩展环节,也就是思政课堂的延伸,可以设置红色文化专题的选修课程,弥补思政主干课程红色文化育人效果的不足,可着重补充由于主干课课堂时间有限,或课程内未涉及到等原因导致的遗漏的红色文化内容,使学生对于红色文化的认识更加全面和立体。
实践教学也是将哈市红色文化资源融入大学生思政课之中的关键环节,课内实践环节可以进行演绎红色故事小品、朗诵、演讲等活动。其次是课外实践环节,可结合哈市特有的红色文化资源,观看电影和参观红色遗址;在校内组织红色著作读书会、红色歌曲大合唱和红色演讲比赛;举办专家学者讲座,或邀请当地革命前辈来校讲述那段感人至深的革命历史;参与志愿者服务等活动。经过以上的实践活动,学生定会收获颇多,教师应及时组织学生展开讨论和总结,以文字的形式提交实践报告,阐述活动感悟和心得。对于优秀的报告成果应在校内进行公开展示,以唤起学生对于红色文化的兴趣与关注,逐步将大学生群体从红色文化的接受者变为红色文化的继承者和传播者。
大学生作为未来社会的中坚力量,他们的政治取向与思想信念有关社会的未来和国家的长治久安。高校思政课的目的就在于“立德树人”,而红色文化作为中华民族历史革命时期凝结而成的崇高文化,是共产党人理想信念的集中体现,将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建设之中则具有不可忽视的理论价值。弘扬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理应成为高校思政课讲述者的神圣职责与光荣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