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昆
(河南省省直属机关第一门诊部 医学检验科,河南 郑州 450000)
丙型病毒性肝炎是由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所致的病毒性肝炎,若未及时处理或处理不当,可发展为肝硬化,甚至肝细胞癌,严重影响患者生命健康。现阶段,此病的常用治疗方案为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α-2a或2b)联合利巴韦林,能达到80%持续病毒应答率(SVR),但仍有部分患者难以获得理想治疗效果[1]。因此,如何提高丙型病毒型肝炎患者SVR率,减少不良反应,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是当前研究重点。本研究选取97例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分析其基因型、快速免疫学应答(RVR)、完全早期病毒学应答(cEVR)等资料,旨在为此病防治提供相关参考。
1.1 临床资料选取2016年11月至2018年11月河南省省直属机关第一门诊部收治的97例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其中男57例,女40例,年龄为19~72岁,平均(45.24±12.33)岁。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通过。
1.2 选取标准纳入标准:(1)感染时间>6个月;(2)丙肝病毒RNA、丙肝病毒抗体呈阳性;(3)年龄>18岁;(4)患者和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重要脏器功能不全;(2)失代偿期肝硬化;(3)自身免疫性肝炎;(4)饮食及服用对肝脏有损伤的药物史;(5)精神疾病;(6)感染肝炎病毒及人类免疫缺陷病毒;(7)依从性差,无法配合研究。
1.3 治疗方法(1)所有患者均接受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α-2a或2b)联合利巴韦林治疗,疗程至少为12个月。(2)采用丙型病毒性肝炎调查表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含性别、年龄、基因型、是否伴有肝硬化、是否伴有RVR、是否伴有cEVR等。RVR、cEVR检测方法:于治疗前,治疗1、3个月及治疗结束后6个月,采集血样,通过PCR-荧光探针法测定HCV-RNA,仪器为AB 17500 Prism荧光PCR仪。
1.4 统计学分析通过SPSS 24.0处理数据,不同特征病例获得SVR率差异比较采用χ2检验,不同特征指标与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SVR率的相关性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不同特征病例获得SVR情况女性、年龄>40岁、基因2型、无肝硬化、有RVR及cEVR等因素与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SVR率密切相关(均P<0.05)。见表1。
2.2 相关性分析cEVR、RVR、基因2型与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SVR率呈正相关(r=0.433、0.401、0.363,P=0.005、0.032、0.021),女性、年龄>40岁、无肝硬化与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SVR率不相关(r=0.255、0.041、0.034,P=0.142、0.562、0.880)。
表1 不同特征病例获得SVR情况[n(%)]
丙型病毒性肝炎是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传染病,80%患者感染后无典型症状,随病情不断进展,约85%患者会演变为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其中20%演变为肝硬化,一旦发生肝硬化,肝细胞癌发生率高达6.9%[2]。关于此病的治疗,临床尚无特效治疗方法,多以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α-2a或2b)和利巴韦林联合治疗为主,虽具有一定效果,但局限性较大。
相关研究指出,基因1型HCV感染者治疗48周的SVR率为40%~54%,基因3型和2型治疗24周的SVR率高达65%~82%[3]。同时基因1型HCV感染者抗病毒治疗的SVR率还与种族因素有关,其中亚洲人种能获得更高SVR率。本研究97例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均为亚洲人种,经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α-2a或2b)和利巴韦林联合治疗1 a后发现,基因1型SVR率为45.65%,基因2型SVR率为93.18%,基因3型SVR率为71.43%,与上述研究具有相似性,提示基因型是影响丙型病毒性肝炎SVR率的重要因素。张彦芳等[4]采用回顾性分析对231例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一些实验室指标及基础性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发现,cEVR、RVR等过程性病毒学应答指标对SVR率具有良好指向性,产生上述病毒学应答的患者有较大概率获得SVR。本研究数据显示,97例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中,47例出现RVR,95.74%产生了SVR,59例出现cEVR,其中88.14%获得了SVR,该结果充分验证了上述结论,同时也提示,在丙型病毒性肝炎患病早期,需加大对基因型、RVR、SVR患者关注,一旦发现异常,需立即采取有效措施,控制病情进展。在上述研究基础上,本研究采取Spearman进行相关性分析,数据显示,cEVR、RVR、基因2型与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SVR率呈正相关(P<0.05),可见cEVR、RVR、基因2型是影响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SVR的主要因素。
综上,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基因型、RVR、cEVR与SVR密切相关,在指导患者用药及预后评估方面意义重大,值得推广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