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位寻求视角下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住房需求对家庭消费规模的影响分析

2020-01-18 02:43裘晓雯副教授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浙江宁波315211
商业经济研究 2020年2期
关键词:负相关城乡居民差距

裘晓雯 副教授(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 浙江宁波 315211)

近十年来,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较高,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显示我国基尼系数多年来呈上升趋势,2009年后基尼系数有所回落,2013年基尼系数为0.473,2014年有所下降,但直到2017年我国基尼系数依然在0.4以上。在收入差距扩大时,高收入阶层的收入增长速度更快,地位炫耀的本性促使其在地位性商品上的支出更多,中等收入阶层会尽量跟随其在地位性商品上的支出水平,以获得高地位,低收入组又会效仿中等收入组的地位性商品支出规模,这样的地位竞赛,导致地位寻求动机增强。因此,收入差距扩大可能引发我国中低收入居民住房攀比加剧,导致住房需求提高,从而提高储蓄,抑制消费。已有研究多采用实证分析的方法探究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住房需求对家庭消费规模的影响,缺乏理论机制分析,而且实证分析多为截面数据,本文基于地位寻求视角采用理论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探究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住房需求对家庭消费规模的影响,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概念界定与理论机制分析

地位寻求相关概念的梳理。个体的社会地位具有高低之分,每个社会个体都想寻求更高的社会地位,从而产生了社会地位排序,由此产生了地位寻求,具体而言地位寻求就是指:地位性商品的支出,力求追赶或者超过参照组的支出水平,以尽可能提高自己地位。地位寻求产生的原因在于以下两点:其一是本能特征。本能功能是人与生俱来的特点,人类从婴幼儿时期就表现出与同类竞争的特征,成年之后人类的竞争更多体现在社会地位方面。其二是工具主义解释。地位寻求行为具有信号传递作用,能够体现地位寻求者具有较强的能力,具有较多的财富,能够使其相对容易获得信任,进而获得更好的资源,换言之通过地位寻求能够为消费者带来可观的间接收益。

基于地位寻求视角的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住房需求对家庭消费规模影响。由上述地位寻求的相关概念可知,地位寻求主要是指人类支付出一定的成本,以便追求更高的社会地位,为自己带来更大的效用。本文主要探究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住房需求对家庭消费规模的影响。首先是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对家庭消费规模的影响。由于我国城乡经济发展水平存在较大差距,导致我国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存在较大差异,地位寻求视角下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较大,必然导致农村居民为提高自己地位而寻求更高的收入,增加储蓄,通过个人财富水平提升进而提升社会地位,并且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水平越大,农村居民地位寻求的意愿越强烈。其次是地位寻求视角下住房需求对家庭消费的影响。受传统文化的影响,我国居民对住房十分重视,家庭住房的好坏甚至在一定程度上表示家庭的社会地位,地位寻求视角下居民为提升自己的社会地位,必然会提升住房需求,而在收入水平既定的情况下,居民住房需求增加必然会导致居民为购买住房或者更换住房而增加储蓄,降低当前的家庭消费。

表1 变量相关性分析结果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住房需求对家庭消费规模影响的实证分析

(一)变量选取与数据来源

本文研究主题是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住房需求对家庭消费规模的影响,因此本文将居民家庭消费规模作为被解释变量,用JC表示,使用家庭人均总消费性支出反映,数据来源于CFPS调查数据,CFPS调查的消费支出包括食品、衣着、居住、医疗保健、家庭设备、交通通讯、文教娱乐等。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和住房需求是核心解释变量,分别使用PL和XQ表示,使用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基尼系数表示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住房需求使用人均建筑面积表示。以上数据的时间跨度是2012-2017年,样本为我国30个省区市(西藏、台湾、香港、澳门数据缺失,没有纳入研究样本,以下简称30个省区市)。此外,考虑到家庭消费规模会受到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物价波动状况、储蓄、商贸流通产业发展水平、人口数量等因素的影响,本文将这些因素作为控制变量,分别使用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消费者物价指数、人均储蓄状况、商贸流通产业产值、人口自然增长率表示,分别使用PGDP、CPI、CX、SM、PEO表示,其中PGDP和SM使用GDP平减指数折算成不变价。为消除可能存在的异方差性,本文对原始数据进行了取对数处理。

(二)相关性分析

对变量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如表1所示。如表1所示,lnPL与lnJC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428,且在1%的水平下显著,说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与家庭消费规模之间为显著的负相关关系;lnXQ与lnJC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216,且在1%的水平下显著,说明住房需求与家庭消费规模之间为显著的负相关关系;lnPGDP、lnSM、lnPEO与lnJC之间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382、0.047、0.462,且至少在5%的水平下显著,说明经济发展水平、商贸流通产业发展水平、人口增长与家庭消费规模之间为显著的正相关关系;lnCPI与lnJC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426,且在1%的水平上显著,说明物价波动状况与家庭消费规模之间为显著的负相关关系。此外,lnXQ与lnPL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585,且在1%的水平下显著,说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与住房需求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表2 模型1回归结果

表3 模型2回归结果

(三)模型设置

上述相关性分析表明lnPL、lnXQ等变量与lnJC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并且lnPL与lnXQ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为避免多重共线性,本文分别设置了模型1和模型2,分别探究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住房需求与家庭消费规模之间的相关关系:

其中,lnJC为家庭消费规模的对数形式,lnPL为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对数形式,lnXQ为住房需求的对数形式,lnPGDP为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对数形式,lnCPI为物价波动的对数形式,lnCX为储蓄的对数形式,lnSM为商贸流通产业发展水平的对数形式,lnPEO为人口增长状况的对数形式,C和A为常数项,α和β为相关系数,ε和ρ为随机误差项。

(四)回归分析

面板数据模型具有混合效应、随机效应、固定效应三种回归形式,因此在进行回归之前必须判断模型回归形式,本文使用F检验与豪斯曼检验判断模型形式,F检验的原假设是使用混合效应模型,豪斯曼检验的原假设是使用随机效应模型。经检验本文的模型1和2均适用固定效应回归形式,因此表2和表3均为采用固定效应形式进行回归的结果。

如表2所示:lnPL与lnJC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316,t值为-11.47,P值为0.000,二者的回归系数在1%的水平上显著,说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与家庭消费规模之间为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具体而言就是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1个百分点,家庭消费规模下降0.316个百分点。由于我国城乡经济发展水平存在较大的差距,导致我国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存在较大的差异,地位寻求视角下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较大,必然导致农村居民为提高自己地位而寻求更高的收入,增加储蓄,通过个人财富水平提升进而提升社会地位,并且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水平越大,农村居民地位寻求的意愿越强烈,由此降低了家庭消费规模。lnXQ与lnJC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235,t值为-4.32,P值为0.021,说明二者的回归系数在5%的水平上显著,说明住房需求与家庭消费规模之间为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具体而言就是住房需求提升1个百分点,家庭消费规模下降0.235个百分点。我国居民对住房十分重视,家庭住房的好坏甚至在一定程度上表示家庭的社会地位,地位寻求视角下居民为提升自己的社会地位,必然会提升住房需求,而在收入水平既定的情况下,居民住房需求增加必然会导致居民为购买住房或者更换住房而增加储蓄,降低当前的家庭消费。

表2和表3表明:lnPGDP与lnJC之间的相关系数均为正且至少在5%的水平上显著,说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提升对家庭消费规模提升具有正向的促进作用;lnCPI与lnJC之间的相关系数均为负且至少在10%的水平上显著,说明物价波动状况对家庭消费规模提升具有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lnCX与lnJC之间的相关系数均为负且至少在10%的水平上显著,说明储蓄会抑制家庭消费规模提升;lnSM与lnJC之间的相关系数均为正且至少在10%的水平上显著,说明商贸流通产业发展能够促进家庭消费规模提升;lnPEO与lnJC之间的相关系数为正且在1%的水平上显著,说明人口增加能够促进家庭消费规模提升。

结论与政策建议

基于上述理论与实证分析,本文得出以下几点结论:地位寻求是通过人类本能特征和工具主义产生的;地位寻求视角下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较大,必然导致农村居民为提高自己地位而寻求更高的收入,增加储蓄,通过个人财富水平提升进而提升社会地位,并且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水平越大,农村居民地位寻求的意愿越强烈,由此降低了家庭消费规模,实证分析也表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与家庭消费规模之间为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具体而言就是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1个百分点,家庭消费规模下降0.316个百分点;地位寻求视角下居民为提升自己的社会地位,必然会提升住房需求,而在收入水平既定的情况下,居民住房需求增加必然会导致居民为购买住房或者更换住房而增加储蓄,降低当前的家庭消费,实证分析表明住房需求与家庭消费规模之间为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具体而言就是住房需求提升1个百分点,家庭消费规模下降0.235个百分点;经济发展水平、商贸流通产业发展水平、人口增长与家庭消费规模呈正相关关系,物价波动、储蓄与家庭消费规模呈负相关关系。

由此,本文提出以下几点政策建议:第一,提升农村居民收入,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本文实证分析表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与家庭消费规模之间为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为此我国政府应该致力于提升农村居民收入,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首先,扩大对农村地区的投资力度,推动农村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提升;其次,加强对农村居民的教育、培训,提升农村居民生存技能;最后,完善农村地区的医疗、教育等社会保障,提升农村居民消费信心。第二,扩大房地产供给市场,满足居民住房需求。本文实证分析表明,住房需求与家庭消费规模呈负相关关系,主要原因在于高房价对家庭消费具有一定的挤出作用。因此,我国应该扩大房地产市场的供给端,为居民提供更多的住房,以缓解市场供不应求的状况,从而稳定房价,满足居民住房需求,进而提升居民消费。第三,稳定物价水平,刺激居民消费。本文实证分析表明物价波动与家庭消费规模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说明物价的波动抑制了居民消费。为此,我国政府应该加强对市场的宏观调控力度,稳定物价,保障物价水平的合理波动,从而提升家庭消费规模。

猜你喜欢
负相关城乡居民差距
N-末端脑钠肽前体与糖尿病及糖尿病相关并发症呈负相关
河北省城乡居民医保整合的主要成效与思考
难分高下,差距越来越小 2017年电影总票房排行及2018年3月预告榜
更 正
人力资本、城镇化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翻译心理与文本质量的相关性探析
技术应用型本科院校非英语专业本科生英语学习焦虑的调查与研究
缩小急救城乡差距应入“法”
幻想和现实差距太大了
关于实施城乡居民大病医疗保险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