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面俱到的全能型艺人

2020-01-17 06:07韩旭
北京纪事 2020年1期
关键词:王致和曲剧谱子

赵浩博给人的第一印象是稳重、可靠。和大多数演员穿着随意不同,我两次见到赵浩博,他均身着衬衫西裤,以至于第一次向我介绍这位演员时我都愣了一下。事实上,赵浩博身兼团里演员队副队长的职务,我去《王致和》剧组采访那回,他还是《王致和》的制作人。所以在介绍之前,我看到赵浩博的形象,感觉他就是一位管理者,剧组的负责人。在《王致和》彩排现场采访男女主演的时候,可能是怕我等得太久(其实看剧组彩排很有意思),赵浩博总是等演员排练完一下场休息就帮我安排采访,其作为制作人协调演员的执行力之高可见一斑。

我还在赵浩博的微信朋友圈里看到一张他在书店读书的照片。那家书店我经常光顾,所以一眼就认得是哪家。那里每天都聚集了不少书虫,大伙儿在书店的茶饮区看书常常一坐就是大半天。有句话说得好:“演员拼到最后拼的是文化底蕴。”我相信,有赵浩博这样踏实、肯追求的曲剧青年演员在,北京曲剧的未来一定大有可期。

声乐生的曲剧路

2008年,在中国音乐学院附中上学的赵浩博正在积极备考,打算考进中国音乐学院继续进修声乐。这时他的老师向他们介绍,北京市曲剧团现在来咱们学校招生,曲剧团是北京的事业单位(当时還没转企),毕业了包分配还能解决户口问题,你们有兴趣的可以去了解一下。

老师说得很实在,也引起了赵浩博的好奇心。“你报这个是要去学唱戏吗?”一个同学问赵浩博。“我也不知道,所以先去看看曲剧究竟是什么再说。”赵浩博抱着探索的心态第一次接触北京曲剧。他和其他有兴趣的同学一道,进剧场看了曲剧团的经典剧目《北京人》。令赵浩博感到惊喜的是,北京曲剧一听就懂,不像传统戏曲的戏词儿那样难以理解。而且《北京人》的表演和台词很像话剧,对像他那样的年轻人充满了吸引的魅力。

心有所动的赵浩博回来后和老师商量,老师给他的建议是,学习声乐的人才非常之多,而且未来投入的精神和物质成本也高得多,与其走独木桥不如另辟蹊径,去承袭咱们传统艺术。

老师一番客观的建议擦亮了赵浩博清醒的眼睛。于是,他报考了中国戏曲学院北京曲剧代培班。备考时他听曲剧音频资料,学着唱。但老师说他唱出来老有唱歌的味儿。“北京曲剧的唱腔和发声方法和声乐有很大区别,这个一上来很难适应。”赵浩博介绍。另一大困难是台词和表演的备考,作为一个声乐学生,这方面他接触得不多,只能专门找老师临阵磨枪。虽是临阵磨枪,但赵浩博磨得认真、磨得用心。而且入学考试,老师主要看一个孩子的天赋条件怎么样,适不适合演曲剧。这些方面赵浩博都入了考官的眼,因此他能在100多名考生中脱颖而出,成为20多个中榜者之一。

虽说进了曲剧班,但所有学生第一节课学的并不是曲剧,而是北京岔曲儿。因为北京曲剧生发于北京岔曲儿,所以学习曲剧须追本溯源,从北京味儿更浓的岔曲儿开蒙。赵浩博之前学习声乐的方式是不管唱什么,先看谱子。可他唱起北京岔曲儿,感觉谱子和唱腔的许多地方差之甚远。因此时有发生唱得不对的地方,老师就告诉他你不能完全按照谱子唱。赵浩博头上画出一个大问号,说:“这个不按谱子唱按什么唱啊?”

老师说:“谱子是给你一个大概的方向,具体到每个细节,你得靠听。”学唱不看谱子,靠听。这对于从小学声乐的赵浩博来说很不可思议,他有时听了好几个晚上,唱出来依然很别扭。可他观察同班原先学京剧的同学,他们甚至不识谱子,可真的听几遍音频,就能学得有模有样。最终,赵浩博用了将近一年的时间,才渐渐熟悉了北京岔曲儿的发音方式,它行腔走板的规律。“就是像老师说的,只能靠多听,‘熏长了味道自然就出来了。”

口音问题在赵浩博以往学习声乐时并不突出。可学了曲剧后,得有台词、得有北京味儿,口音上的问题就凸显出来了。“你演的是北京曲剧,讲的是北京故事。说台词最起码是标准普通话,在普通话的基础上,你们再寻找北京味儿。”老师上台词课时给他们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赵浩博生在东北,从小说的是东北话,即便在舞台上改说普通话,仍会冷不防夹杂上东北话的味道。因为这不像南方话改说普通话,仿佛换了一个发音系统,是从“一张白纸”学起。东北话和普通话都属于北方语言系统,语音、语调大部分差不多,只在细微之处有差异,这反而让人防不胜防。

“这个母音是非常难改的,你说台词的时候即便有强烈的意识,也会一不小心带出母音来。你甚至都没意识到自己说的台词里还有东北话的口气。可别人一听,却能敏感地察觉出你台词里还有东北味儿。”赵浩博如是说,可笔者采访时的直观感受是,如果他不说自己的家乡是哪里,我从他的口音中一点都听不出来。想一想,东北口音往往很容易就能听出来,可见他在学说普通话这方面下了很深的苦功。

表演——也是挡在赵浩博学艺路上的又一座大山。以前学声乐,表演只是简单地做一些手势就行了。现在学曲剧,演的是人物。所以赵浩博不无感慨地说:“以前的老师告诉我们,没有表演的表演是最好的表演。其实不是这样的,学了曲剧以后,顾威导演告诉我们,没有表演痕迹的表演才是最好的表演。在舞台上,任何一个表演自然的动作,都是经过台下苦心孤诣地设计和千锤百炼地打磨,最终呈现在舞台之上。表演并不是生活的照搬,它永远要高于生活。”

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虽然赵浩博心里也明白表演的奥义,也把团里艺术前辈的表演看在眼里,可真到自己表演的时候,却怎么也做不出来。而且老师说了一遍,自己还做不好,一而再再而三地做不好,心里就郁积了深深的挫败感。“这个时候你会很痛苦,每个表演者都会遇到自己表演的困惑期,但往往就是这个时期是自己涨功的重要阶段。”赵浩博深有体会地说,“我在学曲剧时遇到的最大挑战,就是演绎那些和自己反差极大的角色。假如你是一个比较内向的人,却要你在舞台上演绎非常狂放、特别外向的角色。这不光是对你演技的挑战,更多是来自内心的考验。特别是当你觉得自己演得很到位了,但别人觉得你演得还没到家,这内心的考验就会变得更大。当然,如果你顶住压力,突破了这个角色,将来你再驾驭其他角色时,就会明显从容许多。”

从驾驭小角色到挑战反差类角色

2012年,赵浩博从中国戏曲学院顺利毕业后直接进了曲剧团。和大多数年轻演员一样,赵浩博先是从龙套演起。“其实年轻演员,你跑龙套的时间越长,对你今后的表演越有帮助。因为北京曲剧没有绝对的龙套,只有小的角色。北京曲剧的龙套不是站在后面没有表情地打旗,充当千军万马。曲剧里的龙套都会根据剧情的发展有自己的表情和形体动作,年轻演员如果能把一个个的小角色演活了,就能把底子打稳,将来演大角色才能驾驭得了。所以年轻人跑几年龙套是大有裨益的。”赵浩博滔滔不绝地谈龙套。

在跑了许多龙套之后,赵浩博演了非常多的小人物,类似于京剧中喜剧色彩很浓的小花脸。“这可能是团里的领导和老师给我的定位,回过头来看,我发现自己演的角色有很多都带着幽默的成分。”

《十不闲传奇》赵浩博饰二祖爷《林则徐在北京》赵浩博饰龚自珍《龙须沟》赵浩博饰刘巡长

此后,赵浩博接触的角色越来越多。他是《四世同堂》中血气方刚的祁瑞全;是《方珍珠》中贪得无厌的丁副官;是《龙须沟》中热心肠的刘巡长;是《林则徐在北京》中浩然正气的龚自珍……除此之外,他还在《烟壶》中饰演九爷、《骆驼祥子》中饰演小顺子、《茶馆》中饰演老林、《黄叶红楼》中饰演敦诚、《正红旗下》饰演多大爷、《十不闲传奇》中饰演二祖爷、《花落花又开》中饰演李根生,话剧《怀清台》中饰演葛汤、《北极光》中饰演苏荣达……在舞台上驾驭不同角色,表演技巧区别很大。赵浩博会根据历史背景、角色的个性、学识涵养等作多种处理,包括表演的肢体动作、速率、节奏、语气、声调、眼神等方方面面的变化。

接触的角色越多,赵浩博演技上的成长越快。不过在众多的剧目、角色中,让他成长最多的要属《烟壶》中的九爷。这个角色赵浩博大三时就曾有所接触,九爷与赵浩博的性格相去甚远,因此赵浩博一直认为九爷是他演绎之路上的一座高山。他为九爷这个角色付出了很多努力。先是像对待其他角色一样熟读剧本,了解人物在剧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接着去和前辈老先生沟通,和导演不断交流去打磨这个角色。“当我第一回登台表演九爷的时候,不能说紧张,应该是一种表演前的兴奋。当我说一句台词或者抖一个包袱后,台下观众有强烈的反应时,这种兴奋又变成一种满满的幸福感,就觉得你的努力获得了观众的肯定。”赵浩博的话语洋溢着自己对曲剧表演的热爱。

“《烟壶》只有八九个角色,就能把整部戏撑起来,这因为每一个角色仿佛都是一种活生生的再现。除了九爷,我还演过里面的乌世宝和李贵。”赵浩博谈起《烟壶》难掩喜爱之情,“《烟壶》是北京曲剧的转折点,也是老一辈艺术家留给我们年轻演员的一份宝贵资产,可以说常演常青。像这类老戏,我们每次演都会有收获,这种收获可能是第二次演才能感悟出来的,也可能是演对手戏的人带给你的。特别是跟老一辈艺术家同台演老戏,你受到的触动会更大,常常感慨原来人物还可以这么演。感觉老先生们不是在表演,是登上舞台的一刹那,剧里的那些人物活了。看不到老先生任何的表演技术程式,哪怕他们咳嗽一声,都让人觉得这是剧中人在咳嗽。”

副队长、制作人、演话剧,他是全能多面手

2018年,赵浩博在中国残联、北京残联以及国家话剧院联合出品的话剧《北极光》中饰演苏荣达。此剧旨在关注正常人的心理缺陷与残疾人的身体缺陷等问题。让赵浩博感触颇深的是与国家话剧院的许多老演员的接触。例如电视剧《人民的名义》丁义珍市长的扮演者许文广老师。“许老师进组的时间较晚一些,但他进组一和我们对台词,那种人物的感觉马上就能在我们面前呈现出来。所以跟他对戏,你会很紧张,也会很享受。他说的每一句台词都能让你有所启发,让人感觉这是很幸福的一件事。”

2019年,赵浩博成为曲剧团年度好戏《王致和》的制作人。在此之前,赵浩博作为演员队副队长就负责团里演员队的日常管理,工作中重要的一部分就是和演员打交道。目前团里的演员队有将近70人,常常三大任务同时展开——这边彩排《王致和》,那边还有话剧需要完成,日常的综艺演出任务也不能少。如何调配这70位演员,让大家拧成一股绳,发挥各自的特长,是赵浩博和演员队队长的主要工作。

演员队副队长的工作经验也让赵浩博做制作人时应对裕如。“制作人就是一部戏的大管家,从这出剧最开始的筹备、创作,到人员的管理、统筹,再到彩排的协调。其实对我来说,责任大于挑战。一部戏代表了一个剧团的品质,作为制作人,我始终提醒自己要平衡各个方面的关系,从台前到幕后,从演员到乐队,每个人都有最佳的表现,才能让一部剧立起来。”赵浩博采访到最后兴致勃勃地说,“2019年,不论是年初的《太平年》《林则徐在北京》还是《王致和》,我感觉北京曲剧正在一点点重燃它的魅力。因为北京曲剧的魅力,或者说特长就在于讲北京的故事。它的配器、唱腔,都有深深的北京烙印。所以像我們最近推出的《王致和》,就是发生在北京的故事,这样我们才能扬长避短,走出属于我们自己的道路。”

(编辑·韩旭)

hanxu716@126.com

猜你喜欢
王致和曲剧谱子
大型河南曲剧现代戏《丹水颂》唱腔特色分析
陈炎鑫:舞台上为梦前行的“曲剧新秀”
王致和:打造舌尖上的方寸文化
河南汝州曲剧进校园的思考与实践
王致和是如何成为商海宠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