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益煤业11-102运输巷围岩稳定性控制技术研究

2020-01-17 06:47李建平
煤矿现代化 2020年1期
关键词:帮部矿压锚索

李建平

(山西焦煤集团介休正益煤业有限公司,山西 晋中 032099)

1 工程概况

正益煤业11-102工作面,主采11#煤层,地面标高+1220.6~+1266.1,井下标高+1007~+1055m。煤层厚度2.6~3.0m,平均为2.8m,煤层赋存稳定,煤层倾角7°~15°,平均倾角10°。工作面运输巷断面形状为3.8m×2.7m的矩形,巷道总长度为426m。11号煤层基本顶为砂质泥岩,均厚2.55m;直接顶为泥岩细砂岩互层,均厚0.82m;直接底为石灰岩,均厚0.4m;基本底为泥岩,均厚2.35m,煤层顶底板岩层具体情况如表1所示。巷道原锚索杆支护强度不足,巷道顶板拉裂、离层,煤帮鼓出、塌落,巷道破坏情况如图1所示,急需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围岩稳定性。

表1 顶底板岩层性质

图1 巷道破坏情况

2 巷道围岩稳定性分析

2.1 巷道围岩变形规律

图2 矿压监测结果

通过在运输巷布置一处矿压监测站,得到了初期支护后20d围岩基本变形规律如图2所示。由图2(a)、图2(b)可知,运输巷在原支护下顶板和两帮的变形量具有明显的时效性,随时间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并在20d左右趋于稳定。其中,两帮移进量达到117mm,顶板下沉量达到180mm,巷道在原支护下不能满足安全生产要求。

2.2 巷道顶板稳定性分析

11-102运输巷直接顶为泥岩细砂岩互层,巷道上覆岩层平均容重为γ=25kN/m3,将直接顶视为两层独立的岩梁[1]。上层为厚度为h1=0.42m的细砂岩,泊松比ν1=0.22,弹性模量为E1=2.4×103MPa,对于上层直接顶有:

下层为厚度h2=0.4m的泥岩,泊松比ν2=0.12,弹性模量为E2=3.2×103MPa,下层直接顶有:

由于直接顶为上下两层岩体构成,我们可以通过锚杆(索)将两层岩体加固成组合梁结构,加固后直接顶的弹性模量和泊松比会显著提高:

组合梁结构:

由上式可知,11-102运输巷在加固前存在顶板离层现象,通过锚杆(索)加固后,直接顶形成组合梁结构,可以大大的提高顶板岩层的稳定性[2]。但是在原支护下,锚索长度不足,锚索不能发挥承载能力,难以将直接顶形成组合梁结构,巷道顶板出现拉裂、离层的情况。选用长度较长的锚索可以顶板的稳定性可以得到保障,但是同时也需要考虑节省材料。由于直接顶为泥岩细砂岩互层,锚索应将整个直接顶固定为一个整体,再将软弱岩层锚固在上部稳定岩层上,共同承受巷道上部压力。

2.3 巷道帮部稳定性分析

已知巷道高度为h=2.7m,设顶板与帮部的摩擦角φ0=18°,粘聚力c0=0.3MPa,上覆岩层平均容重γ=26kN/m3,应力集中系数k=2,煤体与顶板界面的切向刚度系数β=0.14,支护反力P=31.3MPa,得帮部极限平衡区宽度为[3]:

帮部破裂区宽度为:

帮部塑性区宽度为:

由上式可知,11-102运输巷帮部帮部极限平衡区宽度为4.0m,帮部破裂区宽度为1.92m,帮部塑性区宽度为2.08m。可以确定巷帮需要加固深度至少为1.92m,锚杆对破裂区整个区域进行加固,经过破裂区后前端进入塑性区,使破坏区与塑性区形成一个整体,来共同承受帮部压力,抵抗围岩变形[4]。

3 围岩控制效果分析

3.1 支护方案设计

根据对巷道围岩变形规律及稳定性分析,为防止巷道围岩剧烈变形,应制定相应的围岩支护方案。根据11-102工作面运输巷的具体情况,再结合巷道围岩稳定性分析,对巷道围岩支护方案进行具体设计:①巷道顶板锚杆规格为Φ20mm×L2000mm,每排5根,间排距为850×800mm,两端锚杆与水平方向呈75°夹角,并铺设800×800mm的钢筋网,网孔为50×50mm;②巷道顶板单体锚索选用Φ17.8mm×L7000mm的高预应力锚索,锚索拉力不低于30MPa,锚索排间距为2400×1600mm,每排两根;③由2.3节可知巷道帮部锚杆至少为1.92m,因此巷道两帮选用规格为Φ20mm×L2000mm的锚杆,锚固力不低于80kN,间排距为850×800mm,两帮各3根,上、下两端锚杆与水平方向夹角为15°锚索托板采用300mm×300mm×16mm的鼓形铁托板,并铺设800×800mm的钢筋网,网孔为50×50mm。

3.2 围岩控制效果分析

为了检验巷道围岩支护效果,优化锚杆设计方案,在试验段巷道每隔5m布置一个矿压监测站,对11-102工作面围岩表面变形量持续监测直至数据基本稳定,矿压监测结果如图4所示。

对巷道围岩位移量进行了40d的监测,巷道围岩随时间变形趋势基本相同,在30d后顶板累计下沉量稳定在30mm,累计底臌量达到39mm,两帮移进量累计达到24mm。可以看出,巷道围岩的变形破坏程度得到了明显改善。

图3 巷道围岩矿压监测结果

同时,在试验段围岩布置钻孔并安装多点位移计,对围岩不同深度位移量进行监测,得到巷道顶板的矿压监测结果如图5所示,巷道帮部围岩的矿压监测结果如图6所示,巷道底板的的矿压监测结果如图7所示。

图4 巷道顶板深部位移曲线

图5 巷道帮部深部位移曲线

图6 巷道底板深部位移曲线

由图5可得,在支护后的10d内,顶板下沉量不断增加,在50d时顶板各深度位移量基本稳定,深度为 1.2m、1.6m、2.0m、2.5m、3.0m、6.0m 处顶板下沉量分别为 14.9mm、22mm、27.1mm、31.7mm、35.9mm 及39.7mm,随着顶板深度的不断增加,相对围岩变形位移量逐渐减少,也就是说越浅的位置所受到扰动越大,围岩变形量越大[5],最大变形量发生在0~1.2m内,变形量达到14.9mm,占总变形位移量的38%,顶板变形得到有效控制。

由图6可知,在支护后的15d内,两帮移进量不断增加,之后在50d时帮部各深度位移量基本稳定,深度为0.8m、1.2m、1.6m、2.0m处两帮移进量分别为12.2mm、15.7mm、18.2mm及19.8mm,最大变形量发生在0~0.8m内,变形量达到12.2mm,占总变形位移量的62%,表明在帮部锚杆作用下,帮部围岩的位移变形稳定在较小的范围内。

由图7可得,在支护后的25d内,底臌量不断增加,之后在50d时底板各深度位移量基本稳定,深度为 1.2m、1.6m、2.0m、2.5m、3.0m、6.0m 处底臌量分别为 13.4mm、20.4mm、26.7mm、31.5mm、34.5mm 及37.2mm,最大变形量发生在0~1.2m内,变形量达到13.4mm,占总变形位移量的45%,现支护对巷道底臌起到了积极作用。

4 结 论

针对正益煤业11-102运输巷的具体情况,通过对巷道围岩变形规律及稳定性分析,提出了针对11-102工作面运输巷道的支护方案,并结合工作面实际情况对围岩控制措施进行了具体设计。根据矿压监测结果可知,在现有支护方式下,巷道顶板累计下沉量为30mm,底臌量为39mm,两帮移进量为24mm,且围岩深部位移稳定在较小范围内,可知该种支护手段极大地改善了围岩稳定性,满足了安全生产要求。

猜你喜欢
帮部矿压锚索
强矿压显现巷道锚杆支护方案特征研究
马兰矿回采巷道强帮护顶支护技术应用
采煤工作面矿压观测技术现状及改进研究
煤巷掘进工作面帮部前探梁临时支护结构的设计探析
赵庄煤业13102巷围岩补强支护技术研究与应用
试论预应力锚索抗滑桩在滑坡治理中的应用
一种新型扩体锚索在软土地区复杂深基坑中的应用
车集煤矿2611工作面煤巷片帮机理分析与控制技术研究
不同锚索参数对预应力场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
采煤工作面矿压显现规律影响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