刁成东
海南核电有限公司培训处 海南 昌江 572700
核电高速发展对主控室操纵员的需求急剧增多。操纵员是核电厂的“大脑”,其培养的质量严重影响到核电厂的安全运行,因此如何提高操纵员初始培训效果成为每个核电企业必须面对的问题。
本文根据海南核电有限公司操纵员培养过程中发现的问题,结合系统化培训方法(SAT)及库伯学习圈理论的知识,对现有的培训模式进行了必要的完善。
2.1 模拟机初始培训过程 目前海南核电操纵员模拟机初始培训分成五个阶段,分别为预培训(M0)、正常启停培训(M1)、故障处理培训(M2)、事故处理(M3)、综合训练(MS)。培训采取课堂培训和模拟机培训相结合的方式,课堂培训一般采用教员讲解、学员互动的方式进行;M0/M1/M3阶段先进行课堂培训,再进行模拟机培训;M2阶段先进行模拟机培训,再进行课堂培训。M1、M2、M3课程同时采用课堂表现、笔试和模拟机阶段考试三种评价方法,对M0、MS仅采用课堂表现评价方法[1]。
2.2 系统化培训方法(SAT) 系统化培训方法(SAT)得到国际原子能机构的提倡及推广,它将整个培训活动分为:岗位任务和培训需求分析、培训大纲设计、培训材料编制、培训的实施、培训效果评价及反馈五个阶段。SAT 培训方法重视将培训目标和培训考核有机结合,培训结束后还必须通过培训效果对培训过程的各个方面进行评价及改进。
2.3 库伯学习理论 库伯学习理论是基于人类共同的学习规律而提炼总结出来的,其基本思想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任何学习过程都应遵循学习圈,见图1;
2)学习圈理论强调重视每一个学习者的“学习风格”的差异;
3)集体学习比个体学习的效率高,倡导学习者之间的交流沟通、相互启发、分享知识。
1)培训准备过程不充分;
2)教育理念相对落后;
3)培训主体之间的交流不够;
4)培训弱项的闭环管理与反馈流程不够完善;
4.1 优化培训准备过程
1)整理各阶段培训要求、内容及方法,给学员充分的指导;
2)在培训开始前进行必要考核,督促学员充分准备;
3)合理安排操纵员的选拔时间及人数,保证学员有足够的备考时间并做到优胜劣汰;
4.2 改变教育理念 目前模拟机初始培训方式是以教员为中心的传统培训模式。这与现代培训模式中强调以学员为中心,更注重学员主动参与培训的理念相悖。两种模式的区别见表1。因此必须:
1)转变教员培训理念,使教员明白培训目的不仅是向学员灌输知识,更要重视启发学员;
2)改变学员理念,使学员明白积极主动的学习比被动的接受更有价值;
3)改变教学方法,将“教员讲解为主”的模式转变为“学员讨论、教员补充讲解”的模式;
4)重视学员思考讨论,养成通过分析讨论解决问题的能力。
表1 传统与现代培训模式的区别
4.3 加强培训主体之间的交流
1)培训结束时要求学员反馈问题,并以积极的态度解决学员反馈的问题;
2)建立教员、学员定期面对面的交流的渠道,收集问题;
3)交流过程中对学员持鼓励宽容的态度。
4.4 优化培训弱项的闭环管理与反馈流程 目前虽然每节课结束后都通过点评或分析讲解的方式处理弱项,但方式比较单一,而且讲解之后学员是否真正解决了这些弱项也不得而知。因此建议:
1)针对性处理弱项,将弱项分为理论型弱项和操作型弱项,理论型弱项主要是由于知识储备不足导致,操作型弱项主要是由于操作不熟练导致。理论型弱项通过点评讲解方式强化,操作性弱项必须经过点评和实操结合进行强化;
2)弱项的闭环管理,理论型弱项可以通过问答或学习总结报告方式闭环管理,操作性弱项通过模拟机的再次练习及总结闭环管理;
3)弱项纵向对比,分析连续几年弱项的共性,对培训教案及过程进行必要的改进。
系统化培训方法、库伯学习理论揭示了培训的正确规律,可以用来指导模拟机初始培训。模拟机教员作为企业内部培训师,也需要学习更先进的培训理念及方法来完善提高教学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