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家成
(辽宁大学历史学院 辽宁 沈阳 110000)
城市火灾的预防和治理历来是困扰人们的一大难题,因此消防史的研究也早就成为历史学者的课题。20世纪80年代前后,消防史的研究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学者对相关的史料进行了初步的搜集和整理,这弥补了消防史研究的不足。随着城市史、社会史的兴起,部分学者开始注意探究消防与城市近代化的关系,①以及通过消防事业来观察近代中国社会的一些特征,如“公共领域”“市民社会”等国家与社会的关系问题,②这为消防史的研究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近代奉天消防史的研究尚显不足,消防事业的发展脉络尚需进行完整的梳理和研究。
随着奉天城市近代化进程的日益加深,奉天城区规模急速扩张,1930年时城内商户总数已达到一万三千一百零四户。③人口户数达到五万二千四百五十一户,共三十万一千九百三十八人。④如此庞大的人口和商业规模,使得城内街铺鳞次栉比,商业密集之城区更是呈现出车水马龙的繁华景象,加之商民防火意识差及建筑过于密集等原因,致使火灾频发,损失巨大,因此奉天的火灾消防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当时的奉天城内有着官、民、日三股消防力量的存在,在火灾扑救中官民合作,为奉天的社会发展保驾护航,切实产生了积极的作用。当然,不论是官方还是民间的商会消防队的发展都受困于经费问题,在实际救火时难免有所遗憾。本文旨在通过第一工科学校失火一案,分析各消防队和相关部门的救火行动及灾后安置工作,探讨奉天消防事业在城市火灾消防中发挥的作用及存在的不足。
第一工科学校原为赵尔巽设立的奉天实业学堂,民初以来,即改称省立第一工科,“扩充校舍,添筑教室,各中等学校,罕能与匹。”⑤乃东省最著名之学府,创设以来,成绩甚佳。⑥失火的楼房建于清宣统元年,有二十三年的历史,因年深日久,房屋门窗墙壁多半颓坏。据该校长称“前年秋季经职请款修葺一次,补其漏勉支一时,明知不能耐久,只以款项支绌无力翻修。”⑦因为是旧式建筑,所以无暖气装置,冬春两季均焚煤炉取暖,煤炉烟囱砌入墙内上通楼层,这即是造成火灾的原因所在。
起火之处在东楼北首第二间上层楼檐附近,其下层为雇员办公室,上层为图书馆。起火原因是雇员办公室内生火取暖,导致致烟筒串烟。具体情况如下:“(四月)十一日晨七时许,雇员即上班办公照常用炉,至八时五十分,第一时下课时尚毫无动静,迄九时上第二课时内外亦无声息,突于九时十分许,校役苏成有在院内望见图书馆上层楼瓦发烟,知係失火,遂大声喊叫。”⑧听到校役的叫喊声,正在办公室接电话的校长闻声跑出楼外,见楼瓦发烟微露火光,立即让员役打钟警告,令全体师生停课躲避,并安排人员开始进行紧急施救,同时上报消防队。
此次大火造成的损失极大,第一工科学校被焚毁东楼房屋上下二十四间,北楼房屋上下二十四间,共四十八间,除北楼西首下层三间及东楼南首下层一间内有少数桌凳木器遗剩外,其余各屋内木器及图书仪器等全部焚毁。大火总计烧去“图书共六百十六种二千七百八十八册;测量仪器,共六种三十件;理化仪器共二百二十五种三百五十八件;及校具五十种七百四十七件,又化学试验用药品玻璃器等,及历年学生制造成绩品,全数被焚。”⑨据辽宁省教育厅调查称火灾“损失之数记在四万元以上”,⑩《东三省民报》报道称“且完全恢复旧观,非十万元莫办”,而《盛京时报》更有“损失共约值二十万元左右”的说法,足可见损失数额巨大。幸运的是当日无风,与学校毗邻的省党部、建设厅等处未至延烧。此外参与救火的各消防队也有较大伤亡,其中商会消防队队员王廷林因公殉职;省会公安局消防第一分队长赵云章,警士刘昭俭、赵玉民,第二分队长张凤春,警士冯万永等受伤;兵工厂消防队司机阎有德撞伤腿部残废终身。这种伤亡惨重的情况,为历年来少见,《东三省民报》即有“此日之火,消防队之死伤,实为近年来之新纪录。”的报道。
(一)各消防队的消防扑救。火灾发生后,校长立即向公安局及商会消防队报告火警。未及十分钟商会消防队首先赶到,此时楼上图书室火势已起,听闻仍有学生在内,消防队队勇五人攀登急上踹门入室,“不料楼顶灰棚塌陷火势益猛,队勇三人夺门而出,其中一人回身不及,火已封门竟至焚死,另一人破窗跃出后衣已被焚,手足撞破,由平台外接梯而下。”随后公安局、兵工厂、日本“满铁株式会社”等各处消防队赶到,这时火已蔓延到外室,楼高室险施救难度很大。再加上附近的三口水井很快被吸干,导致汽车必须到距离该校一里外的五斗居、姜公祠等地运水,取水十分不便。不久火便已串满东西楼上,火势遂不可控制,消防队虽拼尽全力施救,但大火仍有向他处延烧的危险。
后经消防队商量在东楼南首及北楼东首与东楼衔接处截断火道,拆除部分建筑,这样大火便不能延烧他处。同时各消防队部分水车绕入院内,进行内外夹扑,以便于保护院内西、南两边的宿舍和教室。最终在下午三时许将火势制止,虽然东边被大火吞没,但在各消防队付出一死六伤代价的极力施救下,不仅学生校役等没有人员伤亡,而且大火并没有延烧他处,尽可能地减少了火灾造成的损失。
(二)学校的及时自救。火灾发生后,学校内部也第一时间做出应对之策。校长吴庭芝第一时间通过警铃通知全校师生,紧接着通知各消防队和教育厅,同时指导师生开展校内自救行动。首先,他让教务主任张宝成及教员崔维清等督率学生数十人闯入仪器室,将贵重测量仪器等物抢出若干种;其次,当消防队在东边奋力施救时,组织师生分赴西南两边各室,检拾纸片木屑等易燃之物,防止大火延烧扩大范围;最后,校长吴庭芝在火灭之后,赶紧召集全校师生照册点名,查看学生有无受到伤害,还特意在校门口帖出布告称“学生家长鉴,本校火警,全体学生均无恙。”并令学生一律发快信至本人家庭,以安各地家长之心。这样及时地向外界说明情况,能尽量减少火灾造成的恐慌,并让学生家长安心。学校的自救行为,体现了该校长处理紧急事件的能力,同时也最大限度地保护了学校的公共财产,有利于灾后学校及时恢复正常运转。
(三)政府相关部门的灾后安置。校长吴庭芝报告火警情况后,政府相关部门也及时行动,进行火灾扑救指导和灾后安置工作。辽宁省教育厅第一时间派员前往现场指挥救火,随后宪兵司令部、财政厅均指派专员到场监视,公安四分局也派员到场维持秩序,疏散附近围观群众。教育厅厅长吴家象及第一科科长夏清浦也于下午三时许,先后到场看视,并先后召集全校学生到礼堂训话,大意均谓“今日之不幸事件发生,全体学生均能沉静对付,实可钦佩,现在正谋善后,望各安心等语。”随后吴家象便同省党部商议,借用房屋当做教室,以供学生上课,“省党部暂借东楼下层十间,可作四间教室……至理化实验及制图,暂拟令在各本教室内上课,具缺少桌凳即由第一商科、第二初中各校暂借,至于宿舍照旧并无变更,其余办公各室亦分别支配迁就,拟即于明日照常上课。”可以说政府相关部门及时的安置政策,让学校能够及时的恢复正常秩序,在减少火灾对学校和师生造成的后续影响方面起到很大作用。
同时省政府还通令全省各级学校注意防火,虽是亡羊补牢之举,但也能起到防患于未然的作用。至于商会消防队殉职之消防员王廷林,除商会消防队发给其家人应得之恤金外,由政界人士如公安局长黄显声、市长李德新、商界人士如商会会长卢广绩、商董李福堂等十五人发起募捐活动,向全社会各机关各法团及私人募款,以资助其身后之事,还为其在小河沿公共体育场举行盛大的追悼仪式。
(一)奉天消防事业的评价
近代奉天消防事业的发展,采取的是官民共存的混合消防制度。奉天消防事业从清末的“水会”开始,到警察消防队的成立,双方始终相互合作,一直处于向上发展的态势。每遇火灾,官商各消防队,皆能尽心救护,实乃有利于商民,着实对奉天火灾消防做出很大的贡献。通过第一工科学校火灾一案,可以看出奉天消防事业的成功之处。当发生火警后,校长在保证校内各人员安全的情况下,进行力所能及的自救;而各消防队在接到通知后能迅速到达火场,把握火场的动向,选择有效的方式进行施救,并且部分队员为救被困学生奋不顾身;同时政府各相关职能部门积极行动,不仅指导现场救火,并且合理进行灾后的紧急安置。面对火灾时,各方的行为都有利于学校尽快走出阴霾,恢复正常教学秩序。奉天消防体系运作成熟,确实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并得到了商民的认可。但火灾仍然造成了不小的损失,甚至付出了消防员生命的代价,这就必须要反思奉天消防事业存在的问题。
(二)奉天消防事业的几点反思
第一,消防基础设施建设的不足。长久以来,奉天消防基础设施较为缺乏,如对消防最重要的水源来说,就面临着严重的缺乏问题,且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奉天城内未建有“太平水池”,虽然在官方的督饬下,商民门前倒是摆放有太平缸或太平桶,但有大火发生也只是杯水车薪。自来水工程的建设对于救火也有很大益处,可以在街头或重要的地区安设消防栓,奉天的自来水工程虽多次被提上日程,但因为经费等问题,迟迟未能建设成功,因此奉天城内几乎没有消防栓的存在,救火时全靠就近水井或河流取水,每每会耽误救火进程。
为应对此问题,奉天总商会以“供商民住户饮料,并谋消防之便利为由,出资在城内打7眼电机井。”但这些电机井的辐射范围有限,部分地区的火灾仍是远水解不了近渴,无奈之下商会消防队只能向市政公所请求称“遇有火警,敝会水龙车不敷灌救时,即以电话随时通知洒水车到场协助。”消防队向洒水车求助也实属无奈之举。因为水源的稀少,所以才有第一工科学校失火时,“二十余辆水车,奔驰道上,手忙脚乱,因乃发生商务会兵工厂,消防队员撞伤之情事。”火灾之后沈阳市长也称“现以市内偶发火警,运水殊感不便,特于十二日,饬属将洒水汽车之盛水箱,加以改造,以便遇有火警,亦可借用运水,补助消防。”通过洒水车的改造来助力消防,由此看出消防水源的缺乏实为长期以来困扰奉天消防的一大难题。
第二,奉天各消防队的自身建设问题。首先是消防队员的人数及其训练问题,奉天官民消防队员人数一直相对稳定,商会消防队自改组后偶有添减,基本保持四十人之规模;1927年,警察消防队鉴于“省垣地方辽阔,商户栉比,时有火警,甚至一日发生数起,人民损失颇巨,亟谋补救之策……并增加警士十五名,连旧(有)消防警共为四十五名。”可见奉天官民消防队员不足百人,相比国内其他城市动辄上千人的消防力量,其人数确实是略显单薄。
虽然各消防队人数较少,但是他们平日训练严格,经常练习救火技能,成绩较好者“已能手撑竹竿纵身跃上两层楼窗”,可以看到消防员的身体素质和相关救火技能足已达到要求。但是关于消防学相关知识在训练中没有得到重视,直到1928年商埠警察局才开始“教师教授消防学一小时”,随后省会警察厅也开始“授消防上应用之学术,讲习关于消防之读品。”而作为奉天消防力量另一主力的商会消防队,却始终没有此方面知识的训练。由此看出奉天消防员关于消防学知识极其缺乏,因此虽然消防队员身体素质能达到要求,但“且于消防智识,多属幼稚。”这种缺乏消防学知识的情况,会导致“虽有多人之努力,亦无济于事,而火焰汹汹,有将连累房屋之势。”的情况频频出现,这样不仅不利于火灾的扑灭,而且也容易造成消防员的伤亡。正如第一工科学校火灾中,消防员救人心切奋不顾身,勇气实属可嘉,但不明火场情况冒然施救,导致一死六伤的惨剧,实属为消防学知识缺乏的表现。相信如果消防知识完备,加之消防员身体素质过硬,决可增加消防员在火场的自保能力,这样既能保护自己的安全,同时也能最大限度保护商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其次是先进救火器械的相对缺乏。随着近代工业的发展,先进救火器具的出现,着实方便了火灾扑救。例如消防汽车的出现和使用,其具有速度快,载水量大,冲击力大等特点,一经出现便在各地受到追捧。奉天的消防队在清末民初就使用了消防车,但民国以来,各消防队汽车不仅型号落后,而且大都年久失修。公安局消防队直到1927年才筹款购买救火汽车三辆,另外的商会消防队,在1929年“该队有大小汽车四辆,计大车可装水三百担,小车可装水二百担,全数出发,共载水一千担可供半小时之抽吸。”两队的消防车加起来至少有七辆,但仍有“器械亦欠精良,每遇实施,诸感不便。”的问题。据分析有如下原因,其一是奉天救火汽车数量不少,但并不都能喷水救火,其中还包括运水车。而且消防车储水量毕竟有限,在施救小型火灾或火灾初起之时颇为得力。但每遇大型火灾或者已成燎原之势的火灾,加上取水不便的困境,便无法快速将火扑灭。其二是除去救火车之外的其他救火工具,只有如莺嘴尖钩、大斧把、大挠钩、大斧子、粗锚棕绳、木梯等物件,多是清末时期一直延用至今。这些落后的救火器械严重地影响了救火的效率,确实有“救火器械不精,难收速效。”的情况存在。
所以在第一工科学校火灾后,当局决定“拟筹措巨款,对各消防队救火器械,或添置,或整顿,勿使达到完善以免遇事有误。”尤其是省党部也积极支持消防队的建设,“省会公安局及商会消防队,虽特别出力,然因器械不精,终未收甚大之实效,乃拨现大洋十万元,以备扩充消防队并添购新式机车之用云。”以此次火灾为契机,奉天消防事业暴露出了其不足,随后不仅得到了资金帮助,同时也得到社会更大的关注,为其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更好的条件。
总之,奉天的消防事业由清同治十三年始到1931年,近一个甲子的发展,虽然在上述基础消防设施和消防队自身建设等方面存在问题,但它在官方和商会的努力下,已经成长为保护近代奉天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深受社会各界的支持。在此次火灾中殉职的消防员王廷林,各界人士共同捐款大洋六千零六十元零一角,如此巨大的一笔捐款,不仅是对殉职消防员及其家属的安慰,而且也是社会各界对奉天消防事业的最好支持。此次火灾之后,奉天当局和各消防队都作出反思,进行筹款整顿和完善消防事业,然而日本侵华战争开始,打断了这一进程,此为一大遗憾。
注释:
① 胡启扬《民国时期的汉口火灾与城市消防(1927--1937)》,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博士论文。
② 罗威廉:《汉口:一个中国城市的商业和社会》,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③《沈阳市商工统计表》,载《沈阳市政统计汇刊》1930年第3期,第2页。
④《沈阳市民国十九年上半年之户口调查》,载《沈阳市政统计汇刊》1930年第3期,第53页。
⑤《惨!惨!省一工校火警死伤》,1931年4月12日《东三省民报》,第6版。
⑥《第一工科学校化学实验中起火遂至全烧》,1931年4月12日《盛京时报》,第4版。
⑦《辽宁省教育厅为报辽宁省立第一工科高级中学校失火情形并请处分事给辽宁省政府的呈》(1931年4月20日),辽宁省档案馆藏,奉天省长公署档案,JC010-01-022621-000004。
⑧《辽宁省教育厅为报辽宁省立第一工科高级中学校失火情形并请处分事给辽宁省政府的呈》(1931年4月20日),辽宁省档案馆藏,奉天省长公署档案,JC010-01-022621-000004。
⑨《辽宁省立第一工科高级中学校为具报校舍楼房失火一案被烧去图书仪器物品及学生成绩品已分别缮列清单请备案事给辽宁省教育厅的呈(附因火烧去图书清折,因火烧去仪器清折,因火烧去物品清折)》(1931年4月24日),辽宁省档案馆藏,奉天省长公署档案,JC019-01-000228-000019。
⑩《辽宁省教育厅为报辽宁省立第一工科高级中学校失火情形并请处分事给辽宁省政府的呈》(1931年4月20日),辽宁省档案馆藏,奉天省长公署档案,JC010-01-022621-000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