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影片中的华人形象演变规律探究

2020-01-17 20:44蒋天磊王千杰燕畅常熟理工学院
环球首映 2020年6期
关键词:丑化成龙功夫

蒋天磊 王千杰 燕畅 常熟理工学院

美国过去曾被称为“民族的熔炉”,特殊的社会背景与国家历史造成了美国的各类文化产品中对各个人种都进行了有意塑造。而这些文化产品中,大部分好莱坞影视作品中所塑造的形象更为深入人心,这些美国影片中对于白人、黑人以及黄种人都有各异以及深入的刻画。本论文主要研究分析美国影片中的华人形象,通过研读,本论文将以三个历史阶段来进行探讨与分析。

一、美国影片中的华人形象初为丑化

说到美国电影中华人丑化最深的形象,不能不提到傅满洲,尽管他是一个虚构出来的形象,但他邪恶狡猾的样貌与歹毒神秘的作风曾经一度成为白人噩梦。傅满洲这个形象集中了众多的歧视性特征的问题,例如种族和性别歧视。自1929 年,以傅满洲为主角的电影在美国相继出世,从那刻开始,这个阴险狡诈,缺乏阳刚之气的华人形象便深深烙在了美国社会人们的心中,甚至在2013 年,雪佛兰的一则视频广告中依然引用了1938 年的歌曲《东方摇摆》中的“Now,in the land of FuManchu,The girls.Saying"ching-ching,chopsuey,swing some more" 的歌词。这段歌词被媒体指为“对中国人的歧视”。而傅满洲只是美国对华人形象丑化的一个小的开端,继傅满洲之后,丑化华人形象似乎在美国电影圈中成了一种风气。1940 年的《巴格达窃贼》就刻画了一个野蛮而又残暴的蒙古王,1985 年的《龙年》更是以唐人街为背景,呈现出一批华人黑帮的形象,华人在这部电影里就变成了邪恶的化身。[1]这也被认为是对傅满洲形象的延续。不仅上述代表华人形象阴狠残暴的电影,美国也有许多对华人女子侮辱丑化的电影,在五十年代时期,众多此类电影例如《苏丝黄的世界》《海逝》将华人女子设定成需要白人男子来去拯救的失足女子,尽显白人男子风度,从而让影片中女性的角色沦为简单的工具性角色。

相应地,华人影星在美国电影中角色也被边缘削弱。[2]放眼当前在国内影坛中占举足轻重地位的影帝影后们,好莱坞的门槛依然是高不可攀的。他们往往只能扮演一个跑龙套的角色。例如范冰冰在漫威影业的招牌大片《钢铁侠3》片尾的护士角色就在很多北美地区连上映的机会都没有轮到。稍微幸运点的金世佳在《美国队长3》中也就几秒的戏份,他们这些角色不用说跟身负拯救世界重任的主角比了,即使是和片中一些搞笑滑稽的配角相比都对整部影片都没有任何的作用。

二、美国影片中的华人形象逐渐过渡为呆板化

学者陈丽芳曾转引:“中国人形象从天朝良民到流氓恶棍,色彩纷呈,好坏不等,构成了美国电影里的中国形象在肯定和否定两极之间跳荡摇摆的混乱谱系。”[3]华人形象一直随着时代浪潮而纷繁变化。进入20 世纪60 年代,华人形象被丑化和视为异类的现象稍有好转,但正如《视觉媒体种族歧视》中所说,“美国电影中存在着角色分类,亚洲人大多是小角色。”[4]他们大部分还是不被认可,“歧视”的声音也一直不断。真正打破桎梏的是“功夫巨星”的亮相。以李小龙为先驱,到成龙为“集大成者”再到李连杰作为后备力量成功进军好莱坞,最后以“青黄不接”草草收场。这一发展历程中,华人形象同样充斥着“呆板单一、人人都会功夫”的“流言蜚语”和发展瓶颈以及一些历史不良因素的“死灰复燃”。

“功夫华人”的形象已在美国根深蒂固。1973 年的电影《龙争虎斗》中,李小龙使用多国武术技法,展现了民族气节和独特的东方魅力,但由于拍摄手法过于直接,华人功夫形象难免显得暴力和冷血。先入为主的观念使美国人有了如今啼笑皆非的种种误解。话题转向成龙,他经历了从不被接受、被迫回国再到登顶好莱坞之巅;他出演的形象通常为出生平凡却武功高强、性格内敛但不失诙谐,始终与恶势力斗争为己任,不近女色,显得过于“立体化”。以1998 年《尖峰时刻》为例,电影中的“小人物”经常处于逆来顺受的状态:强如成龙饰演的李警官也拧不过一些事实,需要偶尔低头。影片中还影射了一些“白人统治”的思想,隐晦且备受争议。成龙虽解构了“李小龙”的传统功夫形象,幽默感十足,但是“小人物通过功夫成就一番大事业”的呼声越演越烈,演变成另一种固有成见。再看李连杰,作为前两者的后辈,加之电影工业的飞速发展,好莱坞对中国传统功夫文化的迷恋上升到了新高度。从《致命罗密欧》中与洋人女友惩奸除恶、最终修成正果;再到2008 年《功夫之王》通过对功夫和梦境穿越的独特诠释,都体现出美国影迷非“功夫片”不追的过度热情,这就带来了“物极必反”的窘境:独当一面的功夫巨星逐渐隐退,出现严重断层,从而导致近十年内华人形象不再充当主角、功夫片不再热销海外甚至不拍摄的尴尬场面。更有甚者,直接将功夫作为华人形象代名词。

除此之外,美国人对东方存在的误解、旧观,都在电影中淋漓尽致地体现。华人形象仍然没有摆脱“龙、帝”的束缚,2008 年李连杰主演的《木乃伊3:龙帝之墓》充斥着封建思想以及上述“傅满洲”与“黄祸论”。旧思想通过包装继续盛行,实在是过于呆板。

三、美国影片中的华人形象目前趋于多元化

华人形象在美国电影史上已历经百余年的历程。随着中国经济的腾飞和东方文化的传播,华人形象也一改愚笨奸诈的原始呆板形态,逐步转向讴歌英雄、赞美人性等多元发展趋势。[1],甚至于在某些影片中,美国制作方将“救世主”的重任交给华人。近期迪斯尼电影公司制作的《花木兰》便是不折不扣的中国故事。刘亦菲的演绎使花木兰这一形象生动饱满。中华传统故事中的花木兰是一个正面人物。她替父从军,为国报效的身姿标志着华人形象在美国影片中的又一次成功。从这一意义上来看,好莱坞对于中国题材与人物的等的使用并不仅仅局限于某个形象或是元素,更是对中国文化资源的开发与利用[5]。

2010 年上映的好莱坞电影《功夫梦》中,成龙依旧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国功夫的魅力。然而,这与上文中提到的《功夫之王》《木乃伊3》中所提到的华人形象又有所不同:成龙、李连杰等所代表的单一的功夫高手的形象,在美国人眼中只是单纯的如战士一般的角色,而这部电影中,成龙以一种全新的正面形象出现在荧幕上。在电影《功夫梦》中,成龙扮演了一位平凡的修理工,他没有将中国功夫在美国影片中神化,而是把它作为一种将男主角德雷引向成功的媒介。相比起功夫大师这一形象,成龙在这部影片中的角色更接近于老师:相比起功夫,他教会主角的更是如何去用真诚和努力换取回报的道理,并非旧的电影观中呈现的“用武力就能解决问题”这一观念。

近年来中国的航天航空工程科技不断发展,许多美国科幻题材的电影将中国视为合作者或是竞争者,于此应运而生的便是华人科学家的形象。[6]一个例子便是《火星救援》中的中国科学家的形象,在电影中成为拯救世界人民于水火的关键角色。另一个例子便是科幻电影《环太平洋》中的中国机甲“暴风赤红-Crimson Typhoon(名字也是颇有中国色彩)”的登场以及华人战场控制员,蔡天童。尽管戏份并不多,而他们的努力却成为拯救世界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在续作《环太平洋2》中,景甜饰演了一位不折不扣的中国籍女强人——邵丽雯。她精明能干,雷厉风行,在影片最终担当了美国影片中的所谓“个人英雄”,靠一己之力扭转了战局并将结局带向美好。这些例子充分表明了那些乌烟弥漫的华人形象逐渐从美国电影中淡去,取而代之的是华人积极进取、勇于斗争的崭新姿态。[7]

四、结语

综上所述,美国电影在对华人形象塑造中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许多西方人已经清醒地认识到他们所处国家的文化媒体的偏见。通过美国电影所构建的华人形象从单一的印象不断进行消解,越来越多反映独具东方魅力的华人形象会得以真实地呈现,这也体现了东方和西方文化在不断加深了解和融合。是我国文化软实力在当今国际社会中对于经济、思想、政治等各个领域的影响与作用的具体表现。

猜你喜欢
丑化成龙功夫
物种缘何濒危
近代英美文学作品中的中国形象变迁
成龙:奥斯卡来找我,不是我找奥斯卡
功夫猪
功夫猪
功夫猪
试析《喜福会》中被丑化的中国男性形象书写
功夫猪
寻找成龙等
成龙历险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