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国丽
(河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 社会服务中心,河北 保定 071000)
2019年3月,教育部、财政部联合印发的《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以下简称“双高计划”)提出,在全面提高质量的基础上着力培养一批产业急需、技艺高超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发展任务[1]。在“双高计划”背景下深化产教融合工作,不仅可以帮助我国高职院校进一步提升自身的教育教学质量,对于提升高职院校学生专业知识及专业实践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同时还可为本地区企业发展注入新的力量,促进高职院校所在地区产业转型升级。但在实际推进过程中,有的高职院校与合作企业之间缺乏沟通与了解,导致双方对彼此的基本情况了解不足,双方人才培养目标及计划存在分歧。有的高职院校与地方教育部门之间的配合存在疏漏,大部分高职院校的专业知识及课程体系与现有的职业资格证书体系结合不严密,相关教育部门在职业技能标准的制定上缺乏权威性与科学性,导致职业技能标准的实用性并不强。此外,有的高职院校与合作企业在教师队伍建设及评价体系上也存在问题,继而影响“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院校产教融合工作的开展。高职院校要想深化产教融合,应进一步加强与合作企业及相关教育部门的沟通,确保在学生评价过程中双方理念的一致性、评价方法的科学性与准确性。此外,高职院校应进一步加强本校教师队伍建设,在提升教师队伍教学能力的同时加强对合作企业实践类教师的引进和选聘,从而推进“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院校产教融合工作质量的进一步提升。
“双高计划”是新时代背景下适应我国经济发展及社会人才需求的重要举措,对于我国高职院校学生职业实践能力、专业素养培养及个性化教学工作的推进都具有重要意义,对于高职院校学生深入理解其所学知识及今后工作内容都具有一定的帮助[2]。此外,“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院校产教融合工作的开展为我国企业生产发展提供了大量高素质专业人才,对于高职院校所在地区企业生产效率的提升及产业结构转型升级都具有重要意义。
高职院校作为我国高质量职业人才培养中心,对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质量和水平提升具有重要影响。“双高计划”背景下深化产教融合工作的开展,既是推进我国高职院校教育教学工作改革的有效手段,也有助于本校各项工作的顺利推进。首先,“双高计划”背景下深化产教融合工作的开展有助于推进高职院校与产业的对接[3],有助于学生进一步增进对实际工作情况的了解,也可为专业建设提供思路,促进高职院校专业建设质量的提升。其次,“双高计划”背景下深化产教融合工作的开展还有助于高职院校课程标准与职业标准的对接,提升高职院校教育教学工作与职业标准的一致性[4],有助于培养学生对工作内容及环境适应性,对我国高职院校学生职业能力的提升以及职业生涯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也能促进高职院校职业教育水平的进一步提升。最后,“双高计划”背景下产教融合工作的开展还有助于高职院校实际专业教学过程与合作企业生产过程的进一步对接[5],有助于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活动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而进一步推动我国高职院校学生专业能力的提升以及全面发展。
“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院校产教融合工作的开展是提升学生专业能力的关键举措,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为学生职业生涯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首先,“双高计划”背景下深化产教融合工作的开展有助于丰富学生专业理论知识。在“双高计划”背景下,可在与企业合作的基础上了解专业知识的实践模式,推动教师教学内容的丰富及教学方式的创新,对于学生专业素养的提升及全面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其次,“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院校深化产教融合工作的开展还有助于学生专业实践技能的提升。“双高计划”背景下产教融合工作的开展,对合作企业的实践教学环境及教学设备的考察是产教融合工作开展的重要前期准备,大部分合作企业具备相应的实践条件,对学生职业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合作企业提供的实际教学环境可以让学生真切感受专业知识的实用性以及职业道德的重要性,从而进一步推动我国高职院校产教融合工作质量的提升。最后,“双高计划”背景下深化产教融合工作的开展还有助于学生职业道德素养的提升。“双高计划”背景下产教融合工作的开展过程中,对学生教学能力的培养不仅包括对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的培养,还包括在潜移默化中深化学生的职业道德感,促进学生职业道德水准的提升,对学生职业生涯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高职院校作为地方职业人才培养的重要组织,为本地区企业发展提供了大量专业人才,对本地产业发展也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双高计划”背景下深化产教融合工作的开展,首先为我国地方企业发展提供了大量高素质专业人才,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地方企业在生产发展过程中的人才需求,对合作企业生产发展及产业规模的扩大具有重要意义。其次,“双高计划”背景下深化产教融合工作的开展还有助于加强高职院校与企业进一步的合作,深化高职院校与企业之间的沟通和配合,有助于高职院校充分发挥自身的理论教学及科研上的优势,充分运用合作企业的实践环境,转化科研成果,对地方企业生产技术的提升也具有重要意义。最后,“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院校深化产教融合工作的开展还有助于地方企业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的提升。“双高计划”背景下高校产教融合工作开展过程中,部分企业借助产教融合这一模式对自身的产业规模以及生产效率进一步扩张与提升,在促进企业自身工作质量提升的同时,对企业自身经济效益的扩大也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双高计划”背景下深化产教融合工作的开展对高职院校教育教学质量及学生职业素养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但在实际开展过程中,有的高职院校对“双高计划”的理解与实践存在一定偏差,导致学生专业能力提升有限。首先,有的高职院校存在与相关教育部门对接不严谨、对合作企业了解调查不全面的问题,导致产教融合工作效果不理想。有的高职院校教师队伍在教学能力与专业素养上都有待进一步提升。评价体系不完善也是影响我国“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院校产教融合工作质量的关键因素,需高职院校及合作企业进一步调整和改进。
“双高计划”背景下深化产教融合工作的开展不仅需要高职院校的努力,还离不开教育部门对该项工作的推进及双方之间的密切配合。但在实际开展过程中,由于部分高职院校及相关部门配合不严密,导致“双高计划”背景下产教融合工作的开展收效甚微。首先,有的高职院校自身的职业教育体系与职业证书体系之间对接不紧密,导致学生在实际的职业资格证书考核过程中无法运用所学知识,对学生职业资格证书考核结果及专业知识结构的完善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其次,有的高职院校还存在本校专业与职业技能标准对接困难的问题。教育相关部门所提供的职业技能标准对应的工种太过单一,对于细化的高职院校专业与方向无法形成有效对接,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也产生了一定的消极影响[6]。最后,相关教育部门所提供的职业技能标准由于在制定过程中缺乏与校企双方的沟通,且无法做到跟随时代发展及时更新,所以其专业性与权威性受到了一定质疑,高职院校按照此职业技能标准培养的专业人才在实际工作环境下得不到企业的认可,所以在实际工作开展过程中,高职院校对于职业标准的采纳和运用程度不一致,继而导致不同高职院校学生在专业能力以及职业素养上存在较大差异,影响了高职院校学生就业以及相关企业招聘工作的开展。
“双高计划”背景下产教融合工作的开展离不开高职院校与合作企业的密切配合。但在实际开展过程中,有的高职院校与合作企业的沟通却存在一定的问题。首先,有的高职院校与企业之间缺乏科学有效的沟通机制,双方的交流沟通主要通过电话、传真以及网络等媒介了解学生的表现,对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偏好以及专业理论水平了解不足,影响产教融合工作质量与效率的提升。其次,有的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目标与计划上与合作企业存在一定分歧,高职院校对学生的培养更注重职业素养以及学习能力的提升,而合作企业更注重学生专业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双方对学生培养理念与培养方式不统一,对学生职业观念的培养以及专业知识结构的提升产生了一定影响,继而影响了学生职业素养的提升及职业生涯发展。最后,有的高职院校对合作企业的考察存在敷衍搪塞的情况,导致在实际工作开展过程中,高职院校与合作企业之间存在较多的问题,同时校企之间教育内容以及教学方式缺乏沟通,导致实际工作开展过程中,高职院校与合作企业之间配合效率不高[7],对产教融合工作的进一步推进以及高职院校学生专业能力与专业素养的提升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双高计划”背景下开展高职院校产教融合工作,对高职院校教师队伍的教学能力及合作企业教师实践指导能力都具有较高要求。有的高职院校教师队伍的专业教学能力不强,新入职教师实际教学经验不足,而较为年长的专业教师由于缺少培训,职业教育理念与方式未及时更新,对有的知识点的讲解及相关操作示范都存在一定的问题,影响学生职业素养的提升。其次,有的合作企业教师存在专业实践能力强而教学能力不足的问题,合作企业专业实践指导教师由于专业教学技能欠缺,对学生专业知识储备了解不足,导致实际教学效果大打折扣,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最后,有的高职院校专业教师与合作企业实践指导教师之间缺乏交流,导致在实际工作开展过程中对于学生的理论与实践教学及方式存在一定偏差,学生需要同时接受专业理论教师以及实践指导教师不同的教学方式,也不利于学生专业能力的进一步提升。
科学完善的评价机制对于高职院校各项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具有重要意义,不仅可帮助本校教师明确自身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优势和缺点,还有助于激发专业教师参与教育教学工作的积极性,从而进一步促进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素质的提升。但在实际的“双高计划”背景下产教融合工作开展过程中,有的高职院校自身的专业教学评价机制存在评价指标不全面、评价体系不完善的问题,影响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及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有的高职院校合作企业在评价机制的建设上也存在一定问题,影响产教融合工作质量的提升。有的高职院校与合作企业在评价理念上存有分歧,高职院校更倾向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而合作企业更关注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导致在对学生的评价上存在较大偏差,对学生职业生涯的发展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双高计划”背景下产教融合工作的开展可弥补我国高职院校实践教学能力不足,充分发挥校企双方在人才培养上的优势,从而进一步弥补学生在专业实践能力上的短板。所以,高职院校要进一步加强与合作企业的沟通与交流,提升校企之间配合的默契程度,提升“双高计划”背景下产教融合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同时高职院校还要加强与相关教育部门的交流与沟通,提升专业课程建设的专业性与实用性,为学生今后职业生涯发展奠定基础。此外,高职院校还要进一步加强与合作企业的交流,特别是在教育教学及评价体系建设上,促进产教融合工作质量的进一步提升及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双高计划”背景下产教融合工作开展过程中,高职院校与教育部门的沟通对高职院校产教融合等各项工作的开展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高职院校领导和教师深刻理解工作理念。所以,高职院校要加强与教育部门的交流沟通,在专业设置与建设过程中进一步提升专业教学内容与职业资格证书之间的匹配性,为学生考取职业资格证书奠定基础。教育部门也应进一步加强意见收集与反馈机制的建设,在职业技能标准的制定等方面积极了解高职院校及用工企业的意见和建议,积极聘请行业企业专家、专业教师对职业标准进行考核与评价,提升职业技能标准的科学性、实用性及权威性[8]。教育部门还应提升职业技能标准的专业性及细致程度,丰富职业技能标准在专业对接上的准确性,推动学生职业素养的提升及职业生涯的顺利发展。
“双高计划”背景下产教融合工作质量的高低与校企之间的沟通密切相关,高职院校与合作企业之间沟通交流对后续工作的顺利推进及产教融合质量的提升有重要作用。校企双方要明确自身和对方的人才培养理念、目标及计划,对其中存在分歧的地方明确双方的权责及工作范畴,为“双高计划”背景下产教融合工作的开展奠定良好的条件。校企双方还要进一步完善双方交流沟通机制建设,为双方沟通交流设置专门的机构和人员,对于产教融合工作开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交流和沟通[9]。加强对双方师资力量、教学资源、教学环境等方面的考察,确保双方具备一定的人才培养资格与能力,为产教融合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高质量的教师队伍是高职院校教育教学工作开展的前提和关键。在“双高计划”背景下产教融合工作开展过程中,高职院校应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为教师提供充足的专业学习机会和条件,进一步拓展专业教师的视野,更新其教学理念,提升其教学能力,丰富其教学经验,为“双高计划”背景下产教融合工作的开展奠定良好的教学基础。此外,高职院校还应加强本校教师与企业教师之间的交流,鼓励双方针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交流和沟通,利用实践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帮助本校教师明确理论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10]。高职院校还选聘合作企业的实践教师在本校进行实践教学,同时也要鼓励本校专业教师到实际生产实践教学环境中参观,深化校企双方教师对整个教学过程的了解,进一步推动高职院校教育教学工作质量的提升。
“双高计划”背景下产教融合工作开展不仅需要高职院校师生及合作企业各方主体的共同努力,还需高职院校完善课程及教学评价机制,对教师及学生在教学与学习过程中的表现进行全面评价,促进高职院校及合作企业各主体明确自身的优缺点,推进产教融合工作质量的提升。所以,高职院校首先要丰富评价指标,扩大课程评价与学生评价指标的内容及涵盖范围,对高职院校师生及合作企业教师在产教融合工作中的表现进行全面评价[11]。其次,校企双方还要加强评价理念上的沟通和交流,确定实际评价过程中的侧重点,进一步针对教学与学习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评价,推动校企双方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最后,校企双方要着力完善实践教学评价机制,对实践教学的流程及学生在实践教学过程中的表现进行全面改进,进一步促进高职院校评价机制的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