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滨海新区汉沽中医医院 (天津 300480)
内容提要: 文章引言部分就注射器的发明及发展历程进行了简要回顾引入话题,第一部分就微量注射泵的制造、原理以及不同品牌注射器对其精度的影响进行了综述。分析并归纳了能够对输注精度造成影响的因素,以及对临床治疗的影响。进一步明确了微量注射以及配套注射器采购的重要意义,旨在为临床治疗中选择合适的注射器满足不同患者的实际需求提供一些参考。
人类第一次将药物成功输入体内可以追溯至17世纪50年代,此后的两百多年开启了对向体内注射药物的无尽探索,终于在1869年法国人成功制造出了玻璃注射器,极大的提升了注射的效能,使得药物入体的容量得以控制。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相继出现了能够精准控制药物滴数的机械输液泵以及电子输液泵,直至20世纪末期计算机技术兴起,微电子微量注射泵的发明标志着给药技术进入了新纪元。
现有的临床资料显示,尽管护理人员根据患者及药物的实际情况制定了药物输注方案,但注射器及微量注射泵自身属性仍然影响着输注精度。
电子信息技术以及制造业的发展促进了人们越来越重视对微量注射泵的研究,一定程度促进了微量注射泵制造行业的发展。就微量注射泵的发展历史来看,早在1983年Schulze等人从药代动力学的角度对微量注射泵推进螺杆螺距以及注射器针管直径与半衰期的关系等问题做出了解释,就此提出了著名理论-“输注技术与输注药物”。在此基础之上,Hurlbut和Klem从制造原理的角度研究了不同规格注射器对药物输注精度的影响,因此开启了微量注射泵制造的相关研究。就微量注射泵在中国的应用情况来看,早在20世纪70年代,国内已经开始了进口微量注射泵。到了20世纪80年代,国内已经具备了制造微量注射泵的条件,罗建明等人对微型注射泵的制造理论进行了整体的论述,为国内微型注射泵制造的发展夯实了基础[1]。
就实际情况来看,微量注射泵的广泛应用也带来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值得引起重视。有研究指出微量注射泵依据与之配合的注射器的内径的不同,在针锥推进距离一定的前提下,所输出的药液的体积会不同。文中选取了三个品牌的注射器进行测试,结果表明配套注射器的与说明书中的误差值相符,而使用另外两个品牌的注射器误差值较大,瞬间流量稳定性极差,大大的增加了治疗的风险性[2]。汤菲菲[3]撰文对微量注射泵与注射器的匹配问题进行了试验,选取了国内生产的WZ-50CF2型微量注射器以及15个品牌的不同容量的注射器进行试验,结果发现不同品牌的20mL的注射器输出流量差异性明显,而50mL的输出流量不明显。整体来看,研究人员运用理论联系微量注射泵的实际应用进行多角度的研究,为使用的安全性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有助于诊疗效果的进一步提高。
就临床应用而言,微量注射泵被广泛使用于临床护理环节,汤栋生[4]就不同药物浓度配比进行试验,选择3个不同品牌的注射器发现某品牌的20mL注射器误差高于厂商说明书上规定的范围,然而50mL注射器的差别不大,均能够满足兼容性需求,基本符合厂家设定的生产标准。陈丹丹等[5]撰文研究了小单位浓度输注,采用了Metron公司出品的QAIDS微量注射器及7种不同的注射器,有四个品牌的注射器误差较大,通过数据分析最终得出不同品牌注射器会影响输出流量精度的结论。董建坤等[6]撰文对微量注射泵的安全性进行探讨,研究了影响报警延迟的因素,文中选取了多个品牌不同容量的注射器进行统计学研究,发现不同品牌的注射器对延迟报警的影响是有所区别的。Diego P等[7]撰文对高警讯的药物配比的简易的换算的方式进行了成果列举,运用这个方式对单位体质量输注药物的误差进行计算,再将得到的误差系数代入到应用的注射器中,从而对输注的精度进行计算比较。徐佳佳等[8]撰文研究了注射器针栓与微量注射泵压盘之间间隙对安全性的影响,这些间隙造成了机械松动从而对管路的弹性、导杆产生一系列的影响,在输注设备启动之后复杂程度进一步加剧,输送时间的选择对传输的稳定性的影响不言而喻。国内外的研究一致表明,输送设备的制造厂商应当在使用说明中展示可靠的性能曲线,以此帮助护理人员根据临床实际调整设备的参数,以此提高药物传输的稳定性和安全性[9]。
就微量注射泵的发展轨迹而言,研究者们探索的步伐从未停滞,不断的为微量注射泵性能的提升注入新的活力[10]。结合临床实际研究者发现了微量注射泵的稳定性直接影响着给药的安全性从而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11]。国家已经针对微量注射泵的制造制定了强制性的制造规范。然而就实际情况来看,我国生产该产品的厂商众多,生产厂商在进行计量试验的时候往往选取的是当前区域内常见的注射器[12]。在这种情形下,为了能够起到警醒使用者的目的,厂商在绘制曲线时,标明了注射器的选取可能会对微量注射泵的精度产生影响,还提供了兼容性注射器的型号[13]。
从实际使用的情况来看,医院出于经济性、便捷性的考量会在就近区域内选择价格较为低廉的产品[14]。因此,一线使用者应当对使用情况进行及时的反馈,方便生产厂商对产品进行改进,以提升稳定性[15]。就提升微量注射泵的使用效能而言,不仅取决于厂商的设备生产环节也取决于医务人员的临床应用。本着提供优质医疗服务的目的,医务人员也应当加强学习,丰富微量注射泵的使用知识,严格把控操作,提升其临床使用的效果,适应信息化的发展趋势,学会如何在信息化应用模式下对微量注射泵进行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