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来主义的应用和创新驱动的应用
——基于本科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视角

2020-01-17 14:43杨芳芳刘秀光广东白云学院广东广州510450
关键词:电子货币应用型驱动

杨芳芳,刘秀光(广东白云学院,广东 广州510450)

一、引言

在教育史上一个争论的问题是,教育是否存在着终极目的。 人文主义教育者的观点是,教育将培养人性作为终极目的,而受教育者为将来参加某种社会生活作准备是教育的直接目的。 尽管对于人文主义教育者的观点有多种解读,但如果撇开教育的终极目的和直接目的的争论,可以肯定的是,教育与其他社会活动一样存在着某种目的。

中国高等教育虽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长期以来许多行业的技术技能型人才严重短缺。 为此,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培养经济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 围绕着“向应用型转变”和培养“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的目标,其中有一个核心概念——应用。所谓应用就是适应需要以供使用。在这个意义上,教育者传授给受教育者的知识技能,使其应用于社会生活,是教育要达到的重要目的。

学术界有不少关于培养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方面的研究,例如,常春水等(2013)指出,(目前)人才培养目标的设置,偏重于高级专门人才而忽略了培养实际操作能力,专业课程设置偏重于理论课程,人才培养方式重理论轻实践[1];曾秋菊认为,应用型本科创新人才培养途径,需要解决应用导向的理论教学目标定位,以及综合技能和创新精神导向的实践教学定位等问题[2];彭峰提出,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的途径,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构建相应的协同机制,进而能更好地挖掘学生的潜能[3];吕博则认为,应用型专业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需要建立以供方为主导的教育方式,遴选出创业的类型和方向,拓展全程服务体系等[4]。

地方普通本科高校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培养经济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应用型人才,既是责任也是当务之急。本文将应用分为技术拿来主义应用(简称拿来主义应用,下同)和技术创新驱动应用(简称创新驱动应用,下同),其目的是准确把握应用的内涵, 培养出满足经济社会所需要的本科层次的应用型人才。

二、解析本科层次应用型人才的应用能力

将技术技能的应用分为技术拿来主义应用和技术创新驱动应用,与此相对应,分为拿来主义的应用能力和创新驱动的应用能力。 其中,拿来主义应用是应用的低级阶段,创新驱动应用是应用的高级阶段。

(一)拿来主义应用是应用的低级阶段

所谓拿来主义应用是指,在某些技术的应用过程中,只是将已有的技术用于生产活动, 而没有对这些技术的创新。 因此,这样的技术应用(不是技术本身)就是应用的低级阶段。

有观点称,在经济发展的进程中,发展中国家不需要培养出一个现代的牛顿来发现万有引力定律, 也不必在漫长而曲折的工业革命道路上一步一步地向上攀登。 因为发展中国家具有的潜在有利条件是, 可望在分享发达国家技术进步的过程中受益[5]478,我们可以将这一观点归结为拿来主义应用。

拿来主义应用有其显著的优点。 主要是短期内并不需要投入巨额资金来进行基础研究,以及某些核心技术的开发,能够直接将他国的技术应用于本国的生产, 通过分享他国的技术而获得经济利益。 然而,拿来主义应用的缺点也非常明显。如使用他国的技术要支付高昂的专利费, 以及受制于知识产权法的保护(有时将知识产权设置为技术贸易壁垒)等。

例如,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发布的白皮书《尊重和保护知识产权是创新的必由之路》(2019 年)指出,自2015 年以来,在华为公司累计对外支付超过60 亿美元专利费用户合法使用其他公司的专利中,近80%支付给了美国公司。 更有甚者,某些政治人物以知识产权为借口打压包括华为公司在内的别国的企业,已经成为常用的手段,而这样拙劣的闹剧也正在上演。

拿来主义应用很可能长期受制于别人的技术, 而不能独立自主地进行技术的创新。例如,改革开放初期与“三来一补”(来料加工、来料装配、来样加工和补偿贸易)贸易形式有关的企业结构,是由外国厂商提供设备、原材料和产品样式,并负责全部产品的外销,中国的企业提供土地、厂房和劳动力。

在“三来一补”企业的结构中,中国企业就是外国厂商的“代工厂”,企业员工的应用能力或者技能,只要会“照葫芦画瓢”就足够了。 当然,“三来一补”也为相关企业带来了应得的收入。 不过,更多的利润流进了外国厂商的腰包。 同时,不少“三来一补”企业依赖中国政府的出口退税政策,通过赚取政府补贴来增加企业的收入。

将拿来主义应用这一理念, 用于本科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分析。培养本科层次的应用型人才,某些类型的专业如会计学,学习《经济学原理》这样的课程,不必强调怎样建立复杂的经济模型;以汽车维修为培养目标的本科生,并不需要系统研究牛顿力学和麦克斯韦电磁理论。这是因为,会计人员的应用能力,是在日常会计核算工作中形成的;汽车工程技术人员的应用能力,来自于排除机器故障的经验积累。

在本科层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过程中, 一方面要贯彻拿来主义应用的理念,让学生通过各种教学实践活动,将书本知识内化为实际的应用能力。 因为走上与所学专业相关的工作岗位,如果不能比较熟练地掌握岗位要求的技术技能,培养应用型人才就无从谈起。但是,另一方面要避免陷入“应用至上”的误区。所谓应用至上是指理论与应用割裂,并且将应用置于理论之上的一种认识论。 在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战略部署,要求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培养应用型人才,一定要防止片面追求应用,而陷入应用至上的误区。

应用至上的危害在于, 片面追求应用并且将这种理念固化, 致使受教育者错误地认为技术就是一种熟练基础上的简单重复,而不是永无止境的创新过程。 然而,技术进步和创新并不是仅仅转换一个更好的工艺流程, 以及对这些工艺流程的应用。 因此,应用至上的路径依赖,很可能窒息受教育者的创新激情。

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 培养本科层次的应用型人才。 于是,不少转型发展的高校就致力于“岗位对接”的人才培养目标,采取“订单式”培养的模式等。其中,在探索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方面,那些就业的指向性强的,工作的内容相对固定并且数量少的岗位,“订单式”不失为一种人才培养模式[6]。 但是,无论是“岗位对接”还是“订单式”,只有在强化应用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才是教育的长远目标。

(二)创新驱动应用是应用的高级阶段

所谓创新驱动应用是指,在某些技术的应用过程中,将他人的或者自己原有的技术创新而用于生产活动。因此,可以将这样的应用称为应用的高级阶段。

如果长期处于模仿别人的技术, 企业的产品都是照别人的葫芦来画瓢,那么就不会有自己的新技术,也就永远跟在别人的后边跑。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科技创新的重要性,因为“核心技术靠化缘是要不来的”。

学习和引进国外的技术,并不是局限于拿来主义,而是要在国外技术的基础上再创造。例如,美国汽车业的突破性技术的发明虽然几乎都来自于国外, 但福特汽车公司和通用汽车公司却将这些外国发明加以创新的应用, 使之成为世界汽车业的领导者; 日本自19 世纪末开始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并将引进的国外技术用于本国的经济发展, 使日本成为一个工业大国。日本的企业家曾经自称,它们“聪明的模仿”了国外的技术。

中国目前领先于世界的许多技术也并不是中国首创的,如互联网、高速计算机和高速铁路等技术。 但是,勇于创新的科学家和企业家们,既虚心学习国外的技术,又立志创新超越国外的技术。 例如,1975 年美国《商业周刊》曾经预言电子支付手段的到来。 同时,美国也在进行使用电子货币的实验,如发行智能卡用于电子货币支付。然而,直到20 世纪90 年代都没有真正获得成功。其主要原因是,建立以电子货币支付为主导的支付体系的成本问题, 以及顾虑电子货币支付方式的安全性和保密性。

进入21 世纪以后,中国的科学家和企业家,已经将电子货币支付方式应用于社会生产和生活的许多方面。同时,政府为建立电子货币支付体系给予全面的政策支持, 为电子货币支付的发展构建了良好的基础设施。目前,电子货币支付尤其是移动支付的规模,已经远远超过了美国。经济学家们预言的“无现金时代”,在中国已经初露端倪。

华为公司创始人任正非,在接受中央电视台《面对面》栏目采访时表示,感谢美国公司这三十年来伴随华为成长,做出了很多无私的贡献, 教明白了怎么去走路, 美国是我们的老师。事实是,作为学生的华为公司超过了老师美国公司。例如,华为公司发布的《尊重和保护知识产权是创新的必由之路》白皮书提供的数据, 截至2018 年年底, 华为共获得授权专利87805 项。其中,11152 项为美国专利。试想,如果华为公司仅仅局限在拿来主义应用而不是创新驱动应用, 绝不会有技术领先世界的华为公司。

从上述案例中可以看出, 拿来主义应用和创新驱动应用的显著区别。前者是应用能力的低级阶段,而后者则是应用能力的高级阶段。 因此,技术在拿来主义应用中是静态的,而在创新驱动应用中是动态和不断进取的。 对于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的企业来说,只有永不枯竭的技术创新,才能获得更多的“熊彼特利润”。

(三)理论知识的学习与应用能力的培养

如果一项技术能够不断完善和发展,看似是技术的应用,而其实质是理论的创新。因为创新驱动应用,最终一定要外化为实际的新产品和新工艺。 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蒸汽机等动力机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电机等,第三次工业革命的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等,无不是基础性的发明和创新。正是每个时期所迸发出来的创新效应,不断改变着世界和社会生活方式。

从应用能力的低级阶段和高级阶段这两个阶段的对比中能够说明, 理论知识学习和应用能力在本科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不同作用。简言之,本科层次应用型人才所具备的应用能力,应该是创新驱动的应用能力,而不是仅仅追求拿来主义的应用能力。

许多事物的外在形式随着事物的发展可能有所改变,但其内在本质是不会改变的。 在部分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进程中,对办学方向的重新定位,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改变某些教学方法和教学环节等都是正确的做法。但是,在此进程中容易迷茫的一个问题是,如何避开应用至上的路径依赖,正确处理本科教育的理论知识教育和应用能力的关系。

每个学科或者专业都有特定的理论知识, 它是所属学科或者专业的基本概念、判断和推理。知识要素之间的联系是客观、普遍和多样的。 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之间的联系,有的是直接联系,有的则是间接联系。 例如,国际贸易工作的许多环节与英语水平有直接联系,而与《哲学原理》则只是间接联系。不过,在许多情况下某些似乎是间接联系的因素,对人的发展往往是持久而深远的。如《哲学原理》所提供的辩证思维方式,不仅能够引导人们认识事物的本质, 正确处理工作中的问题和矛盾,并且使人终生受益。

如果不能正确处理理论知识学习和应用能力的关系,对于本科层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过度强化拿来主义的应用能力,就势必将理论知识学习放在相对次要的位置。于是,减少理论知识教学的课时与学分,降低理论知识课程考核的难度等就成为合理的安排。 作为学生而言,选择学习一些实用的知识或者专业,这种带有功利主义色彩的做法,在一定范围内有其合理性。由于有用的那些知识技能会给学生带来功利主义的好处,也正因为这些知识技能具有功利性,所以更被最先接受和倚重。 与此相反,那些被认为“无用”的知识就很可能被轻视。

钱颖一提出了无用知识有用性的概念。他认为,许多科学发明,在初期并不看好,常常被视为是无用的,后来却推动了科技的发展并且改变了世界。这说明不能短视,不能功利主义地对待知识的有用性, 而大学的通识教育以及基本理论的教育是非常重要的[7]。 无用知识有用性,已经被无数事实证明是具有长远眼光的观点。

应用型本科院校重点是培养本科层次的应用型人才,这样的定位与安排是正确的, 也是振兴本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如果没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就谈不上真正的应用,就更不可能培养合格的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 任正非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芯片(制造靠)砸钱不行,得砸数学家、物理学家和化学家。 数学家丘成桐在第八届世界华人数学家大会上指出,发展像数学这样的基础科学,目的并非直接为经济和技术服务。 他强调, 如果没有这么一批做基础数学研究的纯数学家,中国科技的发展仍会受到阻碍。虽然培养本科层次的应用型人才并不以走出数学家和物理学家为目标, 但本科层次的应用型人才同样应该具备创新的精神, 以及创新驱动的应用能力。 世界之所以有前进的冲动,靠的就是有人不安于现状[8]7。因此,本科层次的应用型人才应该是“创新精神+创新驱动的应用能力”的人才。

培养本科层次应用型人才的创新能力, 包括许多方面的内容。 例如,编写培养学生创新性思维的教材,改变相对陈旧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启发学生的问题意识,为学生提供参加创新活动的条件和机会等。 这些内容在转型发展的本科院校中,都得到了高度重视并且积极地探索。

三、结语

综上所述,本科层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要正确对待理论知识学习和应用能力培养的关系, 培养出既掌握理论知识又具备应用能力的优秀人才。

正确认识拿来主义应用的优点和缺点, 在本科层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过程中,强化创新驱动的应用能力,对于这些人才的发展以及所承担的工作任务,都是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

猜你喜欢
电子货币应用型驱动
电子货币发行与使用中的风险分析
数据驱动世界。你得懂它 精读
基于模糊PI控制的驱动防滑仿真系统分析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电子货币风险及防范探讨
应用型本科层次大学生网络在线学习策略及实践
屈宏斌:未来五年,双轮驱动,砥砺前行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电子货币的风险及防范策略分析
涵盖电子货币虚拟货币新的货币层次划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