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金凤,梁春娥,池成涛
(牡丹江医学院 附属红旗医院,黑龙江 牡丹江 157011)
PBL教学法(problem-based learning)是目前高等医学院校临床教学所普遍采用的教学方法,该方法的典型特点是以问题为基础,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指导。
儿科学课程是目前我校临床医学、麻醉医学、检验、医学影像学、护理等专业的必修课,理论课程的教学一般采用课堂授课的方式,学生通过理论课程教学来掌握儿科学的基本知识,从发病机理、诊断治疗、实验室检查等方面分析疾病产生的原因和治疗方案的选择,理论性较强。步入工作岗位后,一些问题源于患者的主诉,如何更好地探寻疾病的本质,更准确地选择治疗方案是教学的重点。
儿科学疾病具有特殊性,PBL教学的开展要具备完善的教学条件,要以案例和教案的编写为前提和基础,从教学管理、教师队伍建设、课程安排、教案编写、课后评价等方面全方位评价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为儿科学教学改革和教学效果的提升奠定基础。牡丹江医学院儿科学教研室是临床儿科学教学的主要力量,在多年的教学改革和探索中,坚持以学生为主体,这对于提升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传统教学方式以教师为中心,教师的课堂驾驭能力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的语言表达和教学案例的选择都具有单一性,而且各任课教师各自为阵,教学案例的选择具有随机性,缺乏严谨性和代表性,直接制约和影响了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学生的听课效果存在“搭便车”现象,一些平时不努力的学生在期末进行突击也能通过考试。
目前,对于儿科学课程学生终评成绩往往采用单一的评价方式,只将期末试卷成绩和平时成绩作为考核评价结果,导致学生对课程本身缺乏重视程度,缺少对知识的掌握诉求,甚至一些学生靠期末突击就能取得较优异的考核成绩,缺乏对教学公平性的考量,无法实现对学生的全面考核。
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会直接影响学习效果。在传统教学方式中,学生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缺乏主动学习和思考的能力,无法探究知识的来龙去脉,知识体系结构不完善,缺少主动性,在课堂上无法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在课下又缺乏主动学习的精神,放弃了对知识的复习和问题的提出,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
大学生团队意识的培养具有普遍性,不仅体现在人文素质类课程中,更体现在专业课教学中。团队在本质上不同于群体,团队成员要求具有自主性、思考性和合作性,但儿科临床课程的教学缺乏对团队意识的培养。
将PBL教学法向学生交代清楚,强调儿科学教学采用该种教学方法改革的价值以及PBL教学方法的优势和目的。可将学生分为若干教学小组,分组建立微信群或其他工作群,课前,要让教学小组选择不同的教学案例。例如,针对支气管肺炎等常见儿科疾病,可以让学生在教师下发案例的基础上自行寻找相关典型案例,并制作PPT进行展示,必须交代清楚疾病的产生机理、临床表现、临床检查和治疗方案。在讲解出疹性疾病如麻疹、水痘、手足口病等儿科常见疾病时,要求学生提前准备视频或图片辅助教学。
教学案例的选择是影响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对于教学案例的选择和教案的设计要进行积极讨论和分析,可集中全科室授课教师进行集体讨论。
案例的设计要具有引导性和典型性,要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资源共享和自主思考,并提出问题,可试探性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案例编写后,要进行试运行,并反复进行修订,案例的编排要体现出人文精神和人文关怀,可穿插关于课程思政的内容。例如,在介绍农村儿童的易患疾病时,要选择一些具有特点的案例,可以山区留守儿童为重点关注对象,让学生增强一种职业关怀,体会何为“医者仁心”,何为治病救人,培养学生与不同社会群体的患者家属进行有效沟通的能力。
教学过程的设计要坚持以小组为教学单位,一般每组8~10人,每个小组中选出一名学习态度优秀且领导能力强的学生作为小组负责人,每个小组在每次课程讨论时均选派一名代表来阐述本小组的案例讨论情况,每组准备完相关展示PPT后由教师在提前编好号的小组成员中直接抽取报告人员,报告人员展示后,小组成员可以进行必要的补充,并将报告情况记入小组得分,将其作为最终全过程考核的依据。
教师针对小组讨论情况进行点评和分析总结时,要针对教学内容准备1~2个问题,由师生共同进行讨论,答疑解惑,最后由教师对本次讨论的结果和知识点设计中的重难点进行总结和梳理,指出讨论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充分发挥每个小组成员的积极性和思考性。
教学效果的评价和反思是衡量PBL教学开展情况和有效性的重要内容,PBL教学方式对教师的综合知识掌握要求程度较高,还要求教师具备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教师要起到积极的引领作用,使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到主动探究知识、总结归纳知识。
教学模式的改变必须要经过学生的认可才有效,积极设置教学内容和案例、充分考虑人员安排、坚持教学案例优选等方面都要充分考量,结束讨论后,要以小组为单位上交拓扑图,并将其作为最终考核成绩的依据。
PBL阶段的教学成绩占终评成绩的20%,一方面能够全面考查学生对课本知识的掌握情况,另一方面也是对学生PBL教学阶段表现的肯定,减轻学生的负荷。课程结束后,要合理设计调查问卷,要求学生采取无记名的方式进行教学效果评价,最终的评价结果会作为教学集中讨论的内容,能够对今后儿科学PBL教学的完善产生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