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附属金山医院放射科 (上海 200540)
内容提要: 目的:探究64排CT肺部平扫在肺内结节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18年1月~2019年12月在本院接受诊疗的100例肺内结节患者进行回顾分析。所有患者均采用64排CT平扫检查肺内有无结节病变,对于可疑病例再用肺部穿刺等手段进行进一步确诊。结果:该100例患者中,共有72例患者通过CT检查确诊,确诊率为72%,有28例患者未能判断是否存在肺部结节。结论:64排CT在肺部结节的临床诊断当中具有重要作用,具有操作简便、用时少、伤害小等优点。但是按照当前CT发展水平,尚不能达到完全检出和确诊,仍需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在临床工作当中,需要借助其他手段进行联合诊治。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多学科融合加快,影像技术近年来日渐成熟,在医疗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1]。肺部结节是一种肉芽肿性疾病,可以侵犯多种组织器官,主要侵及肺部组织[2]。肺部结节的严重程度主要取决于受累时间、病变部位和结节数目的多少。目前,肺部结节的检查手段主要包括组织活检、灌洗液检查、纤维支气管镜检查、X射线检查以及CT检查[4]。其中,CT检查是肺部结节筛查的主要手段,具有成像快、操作简便、耗时少、创伤小、费用低、成像清晰等优点。一般以3cm为界对肺部阴影进行划分,3cm以内为结节,3cm以上称为肿块[4]。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以及人们对健康的重视程度逐步提高,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到医院进行体检,肺部结节的检出率也逐渐提高。为探究64排CT在肺部结节的临床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我团队对1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
对2018年1月~2019年12月在本院进行肺部CT检查的1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共有男性患者61例,女性患者39例,患者年龄45~79岁,平均(56.12±4.25)岁,身高159.26~190.77cm,平均(169.13±14.28)cm,体重45.14~81.27kg,平均(61.37±15.14)kg,病灶大小0.46~2.93cm,平均(2.01±1.09)cm。其中43人有胸闷、胸痛等胸部症状,14人有咳嗽症状,17人有咳痰症状,19人有发热表现,7人出现不明原因的体重下降,5人出现身体不适感,体检临时检出患有结节者共7例。所有患者均符合本次试验的纳入与排除标准,在一般资料的比较方面均具有临床意义,具有可比性。
参与本次试验的所有患者均采用西门子64排CT双能扫描仪进行检查,先对肺野进行扫描,确定双源CT扫描范围,两个X射线管参数设置分别为230mAs、120kVp和170mAs、140kVp,螺距设置为0.5mm,准直器设置为0.5mm×125mm,加权因子设置为0.2,转速设置为2周/s,扫描时间10s,扫描过程中注入100mL碘佛醇和20mL氯化钠,待浓度稳定在100HU以上后对患者肺部组织进行增强扫描。在扫描开始之前,先对患者进行呼气、吸气训练,嘱患者平卧于扫描床上,双臂上举,头部先进,扫描范围自胸廓至肋膈角,扫描前嘱患者吸气,在患者吸气期间完成一次扫描。扫描完成后对图像进行后处理,以获取虚拟平扫和碘分布示意图。本次实验过程中产生的所有影像资料均由医院内3名经验丰富的影像科医师进行评判。
观察每组图像的结节直径、噪声、CT值、信噪比等情况,对患者的身体状况进行评判,与病理检查等方法的诊断结果进行对比,观察两种方法的检测结果有无差异,评价CT检查的准确性。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实验结果采用t检验。
本次CT平扫,共检出良性肿瘤17例,其中5cm以上的良性肿瘤4例,3~5cm的良性肿瘤6例,3cm以内的良性肿瘤7例;共检出恶性肿瘤12例,其中5cm以上的恶性肿瘤6例,3~5cm的恶性肿瘤3例,3cm以内的恶性肿瘤3例;共检出继发性肺结核14例,其中5cm以上的继发性肺结核8例,3~5cm的继发性肺结核3例,3cm以内的继发性肺结核3例;共检出活动性肺结核15例,其中5cm以上的活动性肺结核5例,3~5cm的活动性肺结核7例,3cm以内的活动性肺结核3例;共检出炎性病变15例,其中5cm以上的炎性病变8例,3~5cm的炎性病变4例,3cm以内的炎性病变3例;未查明是否存在病变的共有28例,其中5cm以上的8例,3~5cm的7例,3cm以内的13例。
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不断推进,环境污染逐渐加重,肺部疾病的发生率也越来越高。肺部结节是临床常见高发病,该病的起病原因目前尚不明朗,属于变态反应,是肉样瘤的一种,病变部位主要在肺门周围以及肺实质内[5]。患者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胸闷、胸痛、咳嗽、咳痰、头晕、发热等,此表现并不典型,容易与其他疾病混淆,因此其诊断常需借助影像学手段。肺部结节的影像学检查手段主要有X射线检查以及CT检查,有研究显示,X射线检查的确诊率不足1/2,这主要是由于肺部结节在X射线上的显示多为肺门增大,不易与肿瘤、结核等鉴别,容易发生误诊[6]。因此,临床大多选用CT平扫进行检查。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以及人们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很多人选择定期到医院进行体检,很多肺部结节在未出现典型临床表现时即被检出,有效辨别肺部结节与肺部其他疾患成为影像学检查的关键[7]。
CT平扫不仅能够帮助影像学医师观察到病变部位,增强扫描还可对病灶的血流情况进行观察,为医师的诊断提供重要依据,在良恶性结节的辨别方面具有关键作用[8]。为探究64排CT对肺部结节的检测效果,本文共对在本院诊治的100例肺部结节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参与本次试验的所有患者皆具有肺部结节相关临床表现,对所有患者均采用相同操作,采集肺部图像,应用相同方法进行图像重建。通过检测发现,该100例患者中,共有72例患者通过CT检查确诊,确诊率为72%,有28例患者未能判断是否存在肺部结节。本次共检出良性肿瘤17例,良性肿瘤的影像学表现主要是长毛刺状钙化,密度与脂肪相似,边缘比较规则,不会出现分叶。如果患者有空气支气管征,则在CT上可以看到炎性病变;若患者肺部出现空泡,可诊断为局灶性肺炎;若患者肺部CT值差异较大,则有可能是活动性炎症。共检出恶性肿瘤12例,恶性肿瘤的影像学表现主要是磨玻璃样密度影,呈分叶状改变,边缘大多不规则,极少出现钙化,大多呈斑片状,常伴有血管征和胸膜凹陷征等。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目前已经实现了影像学技术与信息技术、图像后处理技术的有机结合,能够更好地服务于大众,是医疗领域的重大变革。多层螺旋CT的问世,为肺部结节的有效诊断奠定了影像学基础[9]。64排螺旋CT可以通过与后处理软件结合,重塑患者肺部三维立体影像,对肺部结节的显示更加直观,便于影像学医师多角度、全方位的对肺部病灶进行观察,可结合患者的相关临床表现对患者所患疾病做出更为准确的判断[10]。
综上所述,64排CT在肺部结节的诊断方面具有时间短、创伤小、扫描快、放射剂量少、安全性好、显示清楚、对比度分辨率高、便于观察、能够有效定位等优点。结合图像后处理技术,能够将隐蔽部位的微小结节还原到电脑上,便于疾病的早期诊断,清晰的图像显示能够为良恶性结节的鉴别提供支持。此外,临床医师还能够通过影像学定位,确定病变的准确位置,方便后续穿刺或手术。但是,由于患者肺部病变种类较多,同一种影像学表现可能对应多种疾病,而患者的临床表现相似,无法鉴别,想要确诊还需借助病理学手段进行综合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