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斯梦
(吉林建筑大学,长春 130118)
互联网信息技术逐渐成为现代社会信息传播活动的重要载体,助推了网络文化形态的形成和发展。网络文化是文化表达活动的一类新兴形态,以互联网技术和智能手机设备作为基本载体,借由功能强大且运行稳定的数据信息传输应用技术系统,以视觉符号形式、声音符号形式,以及语言符号形式等多种表现形式,将风土人情、文化思想及观念认知等多样化内容进行广泛传播。网络技术在发展和运用过程中,具备显著且鲜明的双刃剑效应,既为我们的学习和生活提供了便利,也导致了一定的安全隐患和社会问题,需要制定和运用适当策略开展改良调整。积极采取措施改善提升高等院校网络文化建设,形成高效、安全的网络文化氛围,这是高等院校改良创新文化思想教育工作的实施途径,也是提升在校大学生基本文化素养的重要手段。
第一,开展高等院校网络文化建设工作,是实现网络强国建设目标的基本途径。互联网信息技术逐渐提升,对日常化生产生活实践过程的影响逐渐加大。政府加强了对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关注和重视,逐步将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建设与管理工作纳入到政策制定范围内。强调要积极强化针对互联网技术的建设与管理工作力度,致力于充分发挥互联网技术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传播工作过程中的重要作用。网络信息化和网络安全在我国国家建设发展事业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如果网络安全没有得到充分保障,国家建设事业将难以推进。从实际角度分析,高等院校是为我国建设事业培养输出高素质人才的实践场所,高等院校网络文化建设事业的开展质量,对我国网络强国建设目标的实现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第二,开展高等院校网络文化建设工作,是数字化校园建设目标实现的重要基础。在互联网信息技术的支持和助推下,信息化建设已然成为我国高等院校办学工作发展的必然发展趋势,实现数字化校园建设目标,是一段时期内我国高等院校办学工作开展的重要任务。互联网信息技术作为信息化时代发展的代表性技术,不但是高等院校实现数字化校园建设目标的重要基础条件,还是助推高等院校办学工作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支持。从宏观角度分析,实现高等院校数字化校园建设目标,必须以建设高等院校网络文化为手段,积极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其一,借由对互联网信息技术和种类多样的先进信息技术的运用,积极建设和改良高等教育事业需要的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其二,大力推进信息化平台的建设。其三,积极改善提升教师使用网络信息技术设备的基本能力。
第三,开展高等院校网络文化建设工作,是强化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途径。通过立体化和全方位的文化建设,在教育工作中实现隐性教学方法与显性教学方法的结合,从而显著提高教育工作的质量和效能,使学生得到全面优质的文化培养。高校思政教育方式多样,涉及舆论导向方式、时间参与方式、说理教育方式及自我教育方式等,通过对多种方式的结合运用,能助推教学效果持续改善。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在教学中的运用,促进了高校思政教育的与时俱进。将传统教学方式与现代网络教学方式相结合,成为高校思政教学改革的基本途径。网络化思政教育需要依赖高校网络文化的背景条件,因此,只有恰当的高校网络文化建设方案,才能实现隐性教学方法与显性教学方法的结合利用,改善思政教育效果,实现思政教育的最佳发展。
第一,加快建设学校内部网络平台,逐步优化网络文化教育工作。要积极创建和运作校园文化信息传播平台,提升校园文化的综合影响力,助力学生群体文化思想素质的发展提升。基于功能差异,高校网络平台可划分为信息传播网络平台、教育服务网络平台及研究网络平台。建立信息传播网络平台,有助于高校实现文化信息传播和思想舆论引领,是展示高等院校整体面貌,改善师生人际关系的重要途径。建立教育服务网络平台,能实现对高校各类教育资源的整合与利用,便于在有限条件下发挥师生潜力,创造形成符合校园网络文化建设需求的APP应用软件程序,或者是其他网络应用程序,在利用互联网技术的信息传播优势前提下,持续优化各类用户终端界面,在提升高校学生使用便捷性前提下,提升学生的使用黏性。建立研究网络平台,高校应以自身情况为基点,分别设置网络文化研究中心和评价中心,持续强化高校网络文化的影响力,且宏观调查把握高校学生的思政教育状态。部分有实力的高校可借由大数据技术,针对网络文化发展机制及新媒体技术发展趋势等展开研究,助力高校网络文化建设实现精确化。
第二,积极强化网络技术应用人才队伍建设,建构形成一支符合办学工作实际情况的,具备较高水平综合素养的网络文化师资队伍。开展网络文化建设工作,必须依赖一支全面熟练掌握网络文化形态基本特点,具备较高水平网络技术设备操作能力,以及良好敬业精神的教师队伍,这样才能在具体的网络文化建设中取得良好效果。高校应当招聘适当比例的网络专业技术人员,积极开展思政教育技术研发工作,结合现代教育技术发展趋势,针对教师开展网络技术业务培训,助推高校网络文化建设事业逐步进入发展新阶段。发挥校园网功能,利用其信息传播优势,做好思政教育引导,助推学生形成动态关注国家时政新闻、社会热点新闻及校园新闻的思想意识,构建积极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师利用微博、微信公众平台、博客、微信朋友圈、QQ空间等新媒体网络平台,针对学生的思想舆论动态展开指导干预,促进学生针对各类事件形成恰当认知,实现健康成长。
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我国高等院校教育事业的推进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网络文化建设事业也进入了一个全新发展阶段,需要面对更复杂的环境和形势。在“互联网+”时代发展背景之下,开展网络文化建设工作,必须紧密把握时代赋予的特殊机遇,勇敢应对工作进程中遭遇的各类挑战,坚持探索正确的实践道路。要切实强化学校、社会及学生自身等多方面参与力量之间的相互协同,积极探索正确合理的教学途径,确保网络技术能够为学生的成长发展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