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食品专业人才培养困境及对策

2020-01-17 05:45辜萍萍长江职业学院湖北武汉437000
中国食品工业 2020年23期
关键词:食品类专业人才校企

辜萍萍 长江职业学院 湖北武汉 437000

引言:

作为我国最大的工业部门,食品工业所包含的内容极多,不仅行业本身覆盖面较广,且因其内部分工较为复杂、体系庞大等原因,使得食品企业的发展规模表现出了多样性特点,极容易因为发展过于迅速而导致出现发展不均衡的情况。想要满足行业稳定发展的需求,就应明确行业对高职食品类专业人才知识、能力等的具体要求。相较其他行业,食品工业对于人才的综合素质要求较高。作为高职院校的教育者,应提高对食品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视,在对其人才培养模式面临困境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相应对策以充分发挥出食品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应用效果。

1 高职食品类专业人才培养面临的困境

1.1 人才培养模式欠缺,传统教育与新型教育冲突

高职高专教育在高等教育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处于前所未有的发展阶段,面临着时代发展的重要机遇。但部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欠缺,使高职高专教育同样面对着传统教育改造和教育体系重新构建所带来的多类型困境。以高职食品类专业为例,应从多个视角对食品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应用现状进行深入分析,并应对突破现有困境的可行路径进行一一实验,应从不断的实践过程中获取到启发经验。

1.2 食品类专业人才具体培养目标不明,培养环节缺失

从实际情况来看,部分高职院校由于并没有确定食品类专业人才的具体培养目标,使得其教学过程中表现出的最为明显的缺陷就是营养食品加工与食品安全检测等核心能力培养环节的缺失,继而影响了高职院校食品类人才培养模式中开放性与一体化的模式应用特征展现[1]。再加上食品类专业课程体系不完善、培养机制不具备长效性,以及教学管理和学习效果评估制度不具有创新性等问题,严重影响了高职院校向社会输送食品类专业人才的质量与效率,问题解决的需求较为迫切。

2 高职食品专业人才培养对策

2.1 体现食品专业特色,完善课程体系

开放性与一体化是人才培养模式的应用特征表现,也是人才进入到社会后的职业特点,是衔接中高校教育需要特别重视的内容。高职院校首先需要对食品类岗位的能力需求予以明确,并在这一基础上构建中高校教育培养目标的紧密关系,以帮助确定不同阶段目标的教学重点。只有这样才能强化中职教育与高职教育的衔接流程,为完成课程体系的全面对接任务提供基础条件,继而帮助从根本上提升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另外,需要深入到各个层级的食品企业或是检测单位中,实时获取最新的岗位需求信息,以提升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意识,夯实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与团队协作能力基础。同时需要进一步完善与国家职业资格标准相符的具有可持续发展特征的课程体系,突显其创业能力培养优势,为校企合作与社会评价系统的构建提供基础条件,做好与课程体系有关的实施和反馈工作。

2.2 组织技能竞赛,夯实专业基础

作为高职教育的重要载体,职业技能竞赛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因其特殊性使得其具有面向生产岗位与企业的社会属性的活动,进一步突显出了其对新技术与高技能人才的迫切需求,指引着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的正确发展方向。只有通过构建开放性与一体化特征兼顾的人才培养平台,才能充分突显出组织技能竞赛的引领作用,从而完成针对教学模式与手段的改革工作,为教学质量与学生技能水平的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2]。

通过这一环节同样能够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其持续夯实自身技能基础提供原动力,在成绩突破的目标基础上为培养实践能力奠定坚实的基础。另外通过参加各类型的职业技能竞赛,也能够积累更多的竞赛经验,从而构建完善的能力培养机制,进一步突显职业技能竞赛在培养食品类专业人才方面的引领作用。

2.3 进行校企合作,培养实践技能

对于高职院校来说,校企合作是其保持持续健康发展趋势的重要途径,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程度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推进效果有着密切联系,因此更要持续推进校企之间深度合作进程。实际高职院校食品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落实过程中,需要政府、企业以及学校之间展开多方面的合作,并需要组建专业的人才培养机构,从而形成具有长效性地由多方参与的长效合作制度,为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奠定坚实的基础。

高职院校应以校内实训基地为依据,在政府与企业的多方扶持下建立对应各个阶段的学生实训基地。另外也需要在政府引导下强化校企合作,在多层次深入交流的基础上构建互惠互利的机制,充分发挥校企合作制度的落实效果,继而实现食品类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

2.4 完善教学管理,创新效果评估制度

高职院校应坚持构建具有一体化与开放性特征的人才培养模式,并将模式的应用要求与基本特征融入教学管理制度中,促进考核方式的改革与创新,改变当前多数高职教师只顾专业教学而不顾育人的现状。其次,制定包含专业知识教学、学生素养提升以及职业实践能力指导内容的管理制度,使教师们逐渐完成从“教书先生”至全方位能力培养教师的转变。

在凸显开放性与一体化竞争优势的基础上,需要以专业核心课程为切入制度改革环节的关键点,对与食品岗位相关的国家职业资格标准的相关要求进行深入分析,继而帮助完成课程群相关内容的整合。同时需要进一步融合理论知识教学与实践内容的相关操作,对操作技能与学生理论知识进行综合考量,创新核心课程知识的考核手段,奠定过程技能、实岗操作与终端理论三方融合的考核制度完善基础,以便更好地对学生学习专业课程的效果进行评估[3]。另外需要在工学交替这一要求的指导下,结合专业知识、企业文化、理论学习成绩以及顶岗期间表现的成绩,得出学生的实习综合成绩以判断自身是否符合具体的岗位需求。

3 结语

综上所述,经济的进步使得食品行业获得了可以进一步发展的重要机遇,但也由于该行业的持续发展趋势使得专业人才的需求较为迫切。作为输出专业型人才的主要地点,高职院校食品类专业应提高对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视,不断完善校企合作与具有长效性的人才培养机制,为食品行业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猜你喜欢
食品类专业人才校企
立足“农”字做文章 校企合作风生水起
校企合作的电子商务课程教学模式
食品类专业师资队伍的教学素养培养策略
中国视光学相关专业人才互通职业评价体系建立构想与实施方案
黑龙江省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激励机制研究*
一季度全国粮油食品类零售额达3628亿元同比增长10.2%
德国拟启动实施专业人才战略
基于专业人才培养方向的高职机械行业英语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高职食品类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探究
一个平台 四项合作 多方共赢——“政府搭台、校企唱戏”之校企深度合作的模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