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卫填海》教学纪实与反思

2020-01-17 05:54哈尔滨新区师范附属小学李文斌
黑龙江教育(教育与教学) 2020年1期
关键词:女娃精卫填海精卫

哈尔滨新区师范附属小学 李文斌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能正确认读5个生字,掌握多音字“少”,会写5个生字。

2.过程与方法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能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讲述较完整的《精卫填海》的故事。进一步培养自主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理解故事内容,感受故事的神奇,体会精卫坚持不懈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1.能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讲述较完整的《精卫填海》的故事。

2.理解故事内容,感受故事的神奇,体会精卫坚持不懈的精神。

教学过程:

一、图文猜神话,唤醒阅读体验,初步感知神话特点

师:孩子们好!走进这间教室,看到你们的笑脸,专注的神情,心里就暖暖的,这节语文课也会在我们的合作中暖暖地度过。

师:俗话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李老师就是从哈尔滨,“行万里路”到达了咱们安康市,遇见了“读万卷书”的你们。课前就听说咱们班级的孩子们非常爱读书,有许多爱读书的“小书虫”“小书迷”在哪里?

(生纷纷举手示意。)

师:哇!这么多!读书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也是一次发现之旅!今天咱们就是来聊读书的事儿!(课件出示单元页)这一页熟悉吗?

生:熟悉。

师:在单元页上面有一段话,为了能看清楚,老师把它单独打在了屏幕上。我们一起来读一下这句话。

生(朗读):神话,永久的魅力,人类童年时代飞腾的幻想。

师:你读过这句话就马上知道,这个单元的文章都和什么有关?

生:神话。(板书:神话。)

师:了不起!能给神话的“神”组个词吗?

生1:神仙。

生2:神奇。

师:神话往往让我们觉得很神奇。咱们一起先来做一个“看图文,猜神话”游戏,准备好,猜到就说出神话的名字。(课件出示。)

…………

师:孩子们果然都是“小书迷”!这就是刚才我们猜到的神话的名字。我们一起再来读一遍。

师:你发现这些神话的名字有什么共同特点?

生1:它们都是四个字的。

师:你关注到了字数。

生2:故事一般都是人做不到的。

师:是的,神话里的事件很神奇,往往都是常人做不到的。

生:四个字前两个字都是神话主人公的名字,后面是主人公做了什么。

师:你们真善于发现!通过题目就知道,神话故事谁做了什么?神话的题目不仅高度概括了故事的内容,好多题目成为了我们耳熟能详的成语。这其中,有一篇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神话——

生:精卫填海。

师:注意“填”字,“真”里面三横。(板书课题:精卫填海。)

二、置疑入神话,读句读辨差异,多元素读指向背诵

师:学习就是一场关于学问的发现之旅。问是学的方向,学是问的钥匙。看到题目,你有哪些疑问?

生1:精卫是谁?

生2:精卫为什么填海?

生3:精卫怎样填海?

(相机板书学生疑问。)

师:看来你们都有了学的方向了。老师把你们的问题都放在这儿。(板书省略号。)

师: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让我们先来打开书读一读这篇文章。自由朗读这篇神话,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板书:读。)

(生自由朗读。)

师:最美不过读书时!读书的姿势标准是美,读书的声音是美。我邀请一位同学来读一读这篇课文。(相机指导“娃”“衔”“堙”等字音。)

(生朗读神话。)

师:你的声音真好听,而且读得又准又通畅。为第一位朗读者鼓鼓掌!再邀请一位男同学试一试。

(生朗读神话。)

师:文章中的“少”字,字音读得真准。在这里读“shào”。文中的“少女“和我们今天说的”少女“一样吗?

生:不一样。

生1:“少女“在古时候指的是”小女儿“,而在现在指的是年轻美貌的女子。

师:你们现在多大?

生:10岁。

师:文言文中的词语意思古今是有差异。现在“少女”指的是比你们大二、三岁,年龄在十二岁到十六岁之间的女孩就是少女。读好文章,字也读准了,句也通顺了。读古文不仅要做到这些,更要读出古文的——

生:停顿、节奏。

师:是的,读出停顿,才有节奏。孩子们,请你拿出笔。我来读,你来画,画出古文的节奏。(板书:节奏。)

(生听画节奏。)

师:你听!有节奏古文就有了韵味。按照这样的节奏,你们也试着读一读。

(生仿读。)

师:大家又不约而同地朗读起来了。谁来按照节奏读出停顿,分享一下你的朗读?

师:真好!孺子可教也。古文的停顿还要做到声断气连,读得慢一些,缓一点,你听:炎帝——之——少女……

(生练习读。)

师:谁来试一试?

师:像他一样,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生齐读。声断气连,缓慢悠扬。)

师:真好,你看我们在读古文的时候,又有标点又有节奏,而古人朗读的时候即没有标点节奏,文章还是竖着排列的,你还能读吗?

(生全体朗读。)

师:厉害,变了形式还能读出节奏,不简单呀!这篇神话说的是上古时期的事,如果把文字变成古代的文字,你猜猜会是什么文字?

生:甲骨文。

师:你知道的可真多。你看还能读吗?(课件出示甲骨文版《精卫填海》。)

生:能!

师:这个字念什么?

生:炎。

师:让我们一起穿越到古代,来读一读甲骨文版的《精卫填海》。

(生朗读。)

三、注释说神话,学生自学互动,解答置疑理清文意

师:读着读着仿佛“穿越”了,而且读着读着我们居然把它背诵下来了。神话不仅要读出节奏,熟读背诵,更要能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它的意思,有什么好方法吗?(板书:说)

生1:可以看文中的注释。

师:好,这是我们之前常用的方法,也是最好用的方法。还可以结合什么?(板书:注释)

生:插图。

师:现在就和同桌合作着读一读,一人读原文,一人说意思,然后再交换着试一试,开始吧!

师:好了孩子们,看着你们说得那么投入,就知道你们越来越喜欢这个神话故事了!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请你再来看看之前你们提出的问题是不是在读着读着,说着说着的过程中就找到解答疑问的“钥匙”了呢?我们一块儿来看一看。

生1:精卫是谁?她是上古时期炎帝的小女儿女娃,被大海夺去生命变成了名叫“精卫”的鸟。

生2:为什么填海?是因为精卫在东海游玩的时候被大海给淹没了,所以她为了不让其他的人被大海夺去生命,决心要把东海给填满。

师:你读懂了精卫的心。

生3:精卫怎样填海?它会常常去衔西山的树枝和石子来填平东海。

师:木条或者石子在精卫鸟的什么位置称作“衔”?

生:精卫鸟的嘴上。

师:“衔”字换一个字就是——

生:叼。

师:这些置疑读着读着就解决了。这就是读书的收获!故事不仅要读,更要结合注释和插图说一说意思。谁和大家分享着说一说神话的意思?(两名学生结合注释大致说出了意思,教师相机点拨。)

四、想象讲神话,补白故事内容,感受神奇升华精神

师:孩子们越来越会说意思了。能说意思说明你读懂了故事的内容,可是咱们都知道,故事不是用来说的,而是用来——

生:讲的。(板书:讲。)

师:是的,故事是用来讲的,如果我们只停留到说意思,你觉得这故事有意思吗?

生:没有意思。

师:总觉得故事太简单,不生动,没意思。尤其是神话,想让神话故事生动且有意思,你们有什么好方法?

生1:结合想象来讲神话。

师:一语中的,讲好神话最重要的一项法宝。一起读这个词。(板书:想象。)

师:正是因为有了想象,神话才有了人类童年的幻想。如果加入了想象这神话才能更——

生:有趣。

师:看这幅插图,你觉得对应了文章的哪一部分?

生: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

师:怎么猜到的?

生1:我通过这幅插图,看到女娃在小船里,拿着船桨在拼命地划船,最后就被海水淹没了。

师:所以你由画面联系到了文章那一句。这是画家用一副插图来理解文章,对比文中句子,你发现插图的作者运用想象的地方了吗?

生1:插图中画了大海的海浪很大,文中没有写到海浪的情景。

生2:文中只写了“女娃游于东海”,而插图想象女娃是划着小船去游玩的。

生3:文中没有描写女娃的样子,而画家画出了女娃的模样。

师:是呀!想象很神奇!你们见过女娃的样子吗?

生:没有见过。

师:不仅你们没有,在场的老师们和所有了解这个故事的人都没有见过女娃的样子。之所以你们发现插图与文章之间有那么多不一样的地方都是怎么来的呢?

生:想象出来的。

师:你看,加入想象之后,女娃有了样貌,游玩有了方式,海水有了变化。甚至大海和精卫鸟都可以开口说话!神奇的神话源于神奇的想象。请一位同学读一下小组合作要求。

(出示小组合作要求:默读课文,展开想象,把你看到,听到,感受到的加入到故事中,先给自己讲一讲,再和同桌之间分享,看谁的神话最吸引人。)

生:小组合作,展开想象讲神话。

师:你们发现了吧,读小古文的时候不到一分钟就读完了。而用自己的话去讲故事,就越讲越丰富,越讲越生动,这就是你们的“想象”开始起作用了!谁来运用想象给大家讲一讲这个故事!你叫什么名字?

生 1:小琳

师:请其他同学认真听小琳讲的故事,在哪些地方加入了想象。下面,请听小琳版《精卫填海》。

(生加入想象讲述故事。)

师:掌声先送给她!这个故事加入想象之后就越来越来越有意思了。在小琳版《精卫填海》中哪些地方你听到了想象?

生2:文中并没有说女娃的父亲不让她去东海玩,而那位同学在讲述的过程中加入了想象。

师:我想采访一下小琳,为什么加入这一部分?

生1:因为这样讲得更具体,更生动。

师:虽然加入了想象,但也要联系生活实际,才能合情合理。再请一位讲故事的同学。

…………

师:同学们讲得越来越好。精卫遇到的困难何止这些呀!你们看,在巨浪翻滚,电闪雷鸣的大海上,精卫可能遇到哪些困难?(播放大海波涛汹涌,狂风暴雨的视频。)

生1:它可能在填海的过程中,被豆大的雨点打湿翅膀或打落大海中,再次被淹没。

师:是的,它要极力地躲避豆大的雨点,在雨点中穿行。

生2:可能从海里跳出凶猛的大鱼,吃掉精卫。

师:精卫要小心大鱼跃出海面,夺走生命。

生3:有可能飞行的过程中被闪电击中。

师:是呀!在神话里这样汹涌的大海,这样的狂风暴雨看到小小的精卫鸟要填塞大海,它们会对精卫说什么呢?

生1:精卫你太天真了,我要把你卷进海里。

生2:精卫你歇歇吧!你那么小,我这么大,你怎么能填得完呢!

生3:精卫你别异想天开了,你不被海水淹没,也会被累死的!

师:神奇的神话,在想象中加入对话,神话就更加有趣,更加神奇!困难、危险、挑战不只来自大海。你看……(课件,补白想象。)

课件情景:

白天,烈日当空,骄阳似火……

傍晚 ,夜幕降临,月明星稀……

盛夏,狂风暴雨,电闪雷鸣……

寒冬,寒风刺骨,冰天雪地……

师:此时,你看到怎样的精卫?

生1:我看到了一只奋不顾身的精卫。

生2:我看到一只坚持不懈的精卫。

生3:我看到一只不畏艰难,持之以恒的精卫。

师:在你们一遍一遍的朗读与讲述中,这只精卫不再只是那只填海的精卫,它开始变得丰富,变得鲜活!所以在读神话的过程中更要读懂神话的精神!(板书:精神。)

师:孩子们,这就是精卫从白天到黑夜,从盛夏到寒冬而做的事情。

生(齐读):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师:那一个“常”字就让你读到了——

生1:精卫不顾自身,而且经常填海,不管春夏秋冬,严寒酷暑,坚持不懈地填海。

五、勾连同类神话,亲近生活情景,构建文体时代意义

师:精卫是要志填大海,神话中还有一位年近九十的老人,他是——(出示《愚公移山》插图。)

生:愚公。

师:一起朗读《愚公移山》选段。

生: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师:《愚公移山》和《精卫填海》有什么相同之处?

生1:它们都体现了坚持不懈的精神品质。

师:精卫是坚持不懈地志填大海;愚公是坚持不懈地移山开路。

生2:他们都是为不可能的事情而奋斗。

师:看似不可能,而为之,更突显了主人公的精神。而这种精神在我们生活中以不同的形式出现,有人把精卫填海变成书法作品悬挂在书房里,有人把精卫填海变成雕塑坐落到城市里。70年国庆,天津阅兵式的彩车上,也有一只翱翔天际的精卫。人们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生1:因为精卫坚持不懈,始终如一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板书:学。)

师:精神是一种鼓舞,精神是一种财富,精神更是一种传承。

出示课件:

情景一:长江自汉代到清代,共发生水灾214次。自20世纪洪灾更加频繁,其中1935年,汉江决堤一夜间夺走80000人生命。中国人民为避免水患,历经40年励精图治,2009年三峡大坝竣工,堪称世界奇迹。

师:在这里你看到精卫了吗?

生:看到了。

生1:我看到了精卫的执着。

师:那精卫是谁?

生1:是中国人民。

情景二:青藏铁路,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因千里冻土、高寒缺氧、生态脆弱等三大世界级难题,而被称为“天路”,历经26年,数万人的艰苦努力,2014年8月16日通车。

师:修筑这条举世瞩目的天路,你看到了——

生:精卫的坚持不懈,不畏艰难。

师:是的,那不仅是精卫,那是能排除万难的精神,那更是中华民族面对自然灾难,利用自然,改造自然,坚持不懈,英勇顽强的民族精神。神话来自古代,精神流传千古!让我们再次齐诵《精卫填海》。

(生全体齐诵。)

师:下课。

反思:

《精卫填海》是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神话”专题中的一篇精读文言文,选自《山海经·北山经》(原文名为《发鸠山》)。它讲述了一个学生熟悉的中国古代神话故事:炎帝的小女儿女娃,去东海游玩,溺水而亡化为精卫鸟,经常叼着西山上的树枝和石块用来填塞东海。故事呈现了一个日日夜夜填海的勇敢、坚强不屈、坚韧不拔、持之以恒的精卫鸟形象。

课文是文言文,只有39个字,但把一个故事写得非常清楚。所以,教学时,要引导学生结合注释、工具书等读通(字音、停顿)、读懂(文章内容)和读透(感受人物形象)文言文。同时,课文虽寥寥数语,但也从行为、细节、故事情节、丰富想象等多角度刻画了精卫的人物形象。比如“(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一句中,“常衔”的行为,“精卫鸟”与“东海”之间的对比,以及填海过程中遇到的困难甚至危险,进而通过情境的创设凸显感知人物的精神品质,体会神话主人公不畏艰难、坚韧不拔的鲜明形象。

教学时,我通过图文猜神话,关注神话文题,初识神话特点。教学环节中力求围绕文言神话文体特点,通过读(节奏),朗读句读,落实积累;说(注释),理解文意,理清文脉;讲(想象),感知神奇,体会人物形象;学(精神),关联生活,构建时代意义。通过由读到说,由讲到学的路径培养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叙事能力。

课堂始终是一条“教学相长”的路,教学过程中我仍在思考“教”与“学”“取”和“舍”的优化问题!本课教学有几处还需要我进一步思考。首先,文言教学如何在读中更巧妙地落实“溺”“衔”等字的书写,即通过字理关联文意,又较好地落实阅读。其次,对于古文朗读,学生之前已有相关读停顿的经验,不妨尝试学生在自由朗读中,自读自悟感知句读,培养语感。让学生有亲近文言的兴趣,更好地引导读书意识,为牵引《山海经》整本书阅读搭建阅读路径。

猜你喜欢
女娃精卫填海精卫
精卫填海
精卫填海
精卫的烦恼
精卫填海
诗词鉴赏论述题答题技巧实例分析
女儿们的永生
精卫填海
精卫填海
精卫填海
“撕名牌”大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