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改革探究
——以H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践为例

2020-01-17 05:39李文洁
呼伦贝尔学院学报 2020年1期
关键词:理论课思政教学方法

李文洁

(呼伦贝尔职业技术学院 内蒙古 海拉尔 021008)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年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的讲话中提到“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办好思政课,必须推动改革创新。”提出“要提高思政理论课教学的改革创新,不断增强思政课程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新时期思政理论课的时代背景、要求、学生主体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因此,要上好思政理论课,就要秉持与时俱进的理念,发挥创新意识,以更好贯彻新时代思政理论课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因此,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就在于既要兼顾理论性又要能够符合时代要求,探索出一条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有机结合的有效路径。

一、思政理论课教学方法的探索与实践

思政理论课堂是高校思政工作的重要阵地。随着时代发展,教学的主体、课程内容不断发生变化,需要思政教育工作者探索更多的方式、方法来促进教学目标的落实,特别是高职院校学生,普遍存在动手能力强但是理论知识偏弱的特点,要激发高职院校学生对公共理论课感兴趣是高职院校思政教学改革的重点。H学院在针对2018级、2019级学生开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形势与政策》课程中进行了一系列教学方法的探索。如,在这几门课程的教学计划中都有30%-40%课时定为课堂主题教学活动。课程内容设计主要参考思政理论课教学目标,通过多种形式呈现理论课知识点;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其中、深化目标认知,促使学生在实践中内化为自身的行动参考。根据教学的地点不同,思想政治理论课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可分为以下两种:

(一)校内课程设计:主要指设计充分调动学生思政课课堂内与课堂外参与思政课程学习活动的形式。

1.课堂内教学活动:是指在课堂上,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组织的由学生自己完成的实践活动。具体包括:课堂讨论、演讲、案例分析、辩论等。

H学院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中,设计16学时,涉及传统文化、阅读分享、友情与爱情、唱红歌、辩论赛等八个主题的,以学生参与为主要形式的教学内容,以主题教学为阵地探索思政教学新方法。

2.课堂外教学手段:是指在校园内、课堂外教师以作业的形式布置的,要求学生课下完成的,或是学校、学生社团组织的各种实践活动。具体包括:专题讲座、撰写论文、知识竞赛、辩论赛等。如针对有纪念意义时间节点开展辩论赛、知识竞赛、演讲等实践活动,如“五· 四”运动一百周年之际,H学院进行了纪念五四运动一百周年的演讲比赛,让学生在实践参与过程中学习历史,了解当时的中国和爱国主义青年学生为救亡图存所作出的努力,帮助学生了解相关历史,达到了培养学生爱国主义责任感的实践目标。

(二)校外实践:也叫社会实践,是指在社会范围内进行的有关实践活动。主要包括:参观、考察、社会调查、志愿者服务、义务劳动等。

每学期假期,H学院都会以寒暑假作业形式为学生布置假期实践活动,包括践行敬老孝亲的实践行动;制作生态文明主题手抄报,拍摄倡导社会公德微电影等多样形式的校外实践活动。同时进行校外实践评比,对成绩优秀学生进行表彰,激励学生参与校外思政课程实践,落实“立德树人”目标,让思政理论课程真正成为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具有实践价值意义的课程。

二、思政理论课教学方法探索中的问题

多措并举的教学方法是思政课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但在教学实践中还有诸多问题亟待解决。

(一)教学方法创新有难度

高职院校学生对公共课的重视程度较之专业课处于劣势;同时思政理论课教学内容理论性强,教师在制定教学计划过程中,设计教学都是一个难点。以H学院为例,30%-40%的实践环节课时教学内容、形式选择上存在较大的自由空间,在主题设计和方法选择上成为了思政理论课教学计划的难点。形式设计上比较局限于演讲、做手抄报、观看视频等形式,难有可操作性创新;其次,教学内容主题与环节设计上很难契合学生心理需求或者符合学生心理接受度和兴趣点,这是思政教师在制定教学计划时的最大难点。

(二)传统教学法局限

教师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心理需求把握的准确度各不相同,受传统教学法影响较大。例如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门课的教学中,H学院在2018年教学计划设计中有“友情、爱情”主题,配合“道德”主题一章中内容。这个内容选择本是大学生最易感兴趣的题目,但很多教师在实际授课中仍使用传统以教师为主体的讲授法,难以与学生形成互动、交流,从而难以发挥有效地引导作用。学生课堂内容兴趣不高,当然也就不能够很好地配合教学过程,导致教学目标难以实现。

(三)理想的教学设计可能在实际操作中受限

实践课设计上倾向于易于操作的形式,这样就容易在课程设计上倾向于缺乏创造性、保守,难有创新。归其原因如下:第一,学校受经费限制和安全考虑,不提倡思政课在校外进行,因此在课设计上难免要考虑可操作性,而不得不舍弃一些可能针对高职学生更直观、有效的教学方法。例如,H学院上学期《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在教学设计中有两课时的爱国主义基地的主题教育课,但因为学校经费有限,学生只能步行去距学校较近的公园进行户外现场教学,且在实践中思政教师还要承担学生实践教学的交通安全风险,这无疑给思政教师带来了一种无形的压力,对以后此类教学内容与方法选择设计上势必造成影响;第二,教师对学生主体接受度与兴趣点了解不到位,导致教学设计学生参与度不高或超出学生能力范围;第三,新教学方法的探索需要教师思维方式的转变和新技术手段的结合运用,在实际操作中存在部分教师对新教学技术和方法运用不到位的现象。

三、探索问题解决思路

(一)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

思政理论课教学仍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通过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设计让学生在教学参与中不仅去听、去记,更是在这个环节中参与,使学生对思政实践教学的意义入脑入心。

1.思政教师要不断完善自身,做好充分教学准备

作为思政教学发挥主导作用的教师,在教学设计上要同时考虑教学目标的实现、学生心理特点、兴趣特点等因素。教师除了传统意义上的完善学习,还要熟悉青年学生的关注热点,了解青年一代的话语方式,实现与学生之间更好地沟通与交流,这是教师上好思政课的前提,即备课是对于“知识”与“学生”双重准备,这才能真正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如,H学院对2018级学生开设的《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设计上,在毛泽东思想概论部分选取了观看《建国大业》《建军大业》《建党大业》这三部影片,教师抓住关键历史事件背景,将理论知识贯穿其中,学生在学习新中国国史的同时理解毛泽东思想的产生和发展历程,加深了对理论知识的掌握。

2.探索新教学手段,把握好课堂节奏、方向

思政教学改革的目标和方向是更好地达到教学目标,这就要求教师要在教学设计上提高学生对课程参与程度,达到学生对教学内容内化于心的目的。在实践课操作过程中,教师往往会针对主题将实践操作环节交给学生完成,但是因为学生的认知程度不同,会遇到预想不到的情况,这就要求教师在整个实践实施过程中能够把控大局,及时纠正目标方向的偏离倾向,或给予正确的知识、思维倾向性的引导。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中关于价值观、社会公德章节为例,有教师曾尝试过设计辩论赛的形式进行,辩论赛这种类型的实践课程要求老师在选题上首先要与理论基础知识相切合,在论辩中由于学生对辩论的认知程度有限,没有参与辩论赛的经验,在实际操作中易出现偏题、辩论演变成争论等情况,这就要求教师有一定的控制辩论节奏和随之进行正向价值观引导的洞察力,此外还要在辩论中随时发现问题,并能及时引入到理论教学目标,及时实施监控。同时教师要提高教学过程的把控能力要求较高,课前做好充分准备,不能对实践环节“统”得过死,要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

3.在思政教学中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对新教学手段探索中及时总结评价,让学生切实在多样的课程形式中深化理论认知。教师在实践课总结评价中应做到评价客观、针对性强,同时给予学生自我评价的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总结问题,更好地将思政教育目标贯彻在学生学习和生活实践中。

(二)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充分发挥学生的教育主体地位,在教学环节的设计上、在教学手段实施过程中以及实践评价上都要加大学生的参与度,发挥其主体地位和作用。

1.适当“留白”,给学生探索空间

孔子曰:知之不如好之,好之不如乐之。思政教学的诸多方法探索中,前提是肯定学生的能动地位。高等教育的教师角色应当是给予学生学习方向,多给学生留出探究空间,高职院校更应该抓住学生活动能力强的特点,激发学生对课程参与的兴趣。H学院在2019级大专学生《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门课的“中国传统文化”主题课程设计中,课前预留给学生任务主题,通过传统节日解说、传统文化经典篇目介绍、传统舞蹈表演,民俗游戏比拼、古今文化差异小品表演、古风歌曲展示等多种展示形式,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程的积极性。通过这些实践教学形式,学生的爱国情、民族自信心自然而然内化于心。

2.完善学生评价体系,促进学生重视思政课学习

以往思政课程的学生评价以平时课堂表现、出勤、期末考试成绩为综合评判标准,但是现实中高职院校学生普遍偏向技能学习,对公共课程学习特别是思政课程学习重视程度不高。这就需要教师要不断探索多样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变传统的学生评价标准,激发学生由内而生的参与热情。H学院针对主题活动课设计评分表,将学生对每一个主题活动的参与度、完成度、小组学习的配合度纳入评价标准;将教师评价、学生小组互评分数都纳入学生活动课时的评分标准,再将实践活动课时评分纳入期末思政课成绩总评价之中。这一过程中教师通过课程引导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动性因素,达到自我学习、自我评价、自我完善的完整路径,进而培养学生的觉悟能力、认知能力。

思政理论课是高职院校学生思政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思政理论课成绩不应当仅作为学科成绩,而应当纳入在校学生培养总体评价体系。如与学生工作相结合,与学生实践学分的积累结合,或设立专项思政必修学分,作为学生毕业合格与否的标准,客观上让学生重视思政课程的学习,提升高校思政工作成效。

(三)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的统一

贯穿教学过程始终的矛盾是“教”与“学”,教学实践中统筹好二者关系是获得良好教学效果的基本前提,在这对矛盾中,学是关键,是内因。实践教学的设计与实施都是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真正实现教学目的。

结语

思政理论课是思政教育的重要理论传播平台,是立德树人的重要承载形式。探索符合时代发展特点,符合当代大学生心理接受度的思政实践教学模式是上好思政课的重要保障。当代思政教师要在教学设计中与理论教学相配合,在实践教学中运用灵活多样、寓教于乐的方法和手段,真正实现高校立德树人的培养目标。

猜你喜欢
理论课思政教学方法
大数据时代下高校体育理论课教学模式研究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初中英语写作教学方法初探
教学方法与知识类型的适宜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独立学院公共体育理论课教学现状研究
初中数学教师不可忽视的几种教学方法
新课标下中职体育与健康理论课有效教学策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