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思维方法

2020-01-17 03:53崔治忠
湖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20年1期
关键词:底线法治特色

崔治忠

(青海师范大学,青海 西宁 810008)

思维方法在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对一个执政党来说,拥有科学的思维方法不仅有助于广大党员正确认识、分析和解决治国理政过程中遇到的突出问题,而且有助于科学谋划和落实治国理政新理念新举措新思想。习近平强调,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和肩负的伟大历史使命,我们党如果没有科学理论思维作为有力支撑,就无法战胜各种艰难险阻,就不能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继续前进。[1]他不仅要求全党同志提高科学思维能力,而且亲自带头学习运用科学思维方法。

一、坚持战略思维和底线思维

战略思维是从全局视角、长远眼光、本质维度把握事物发展总体趋势和方向的科学思维。战略思维是坚持运用唯物辩证法而形成的思维方法,是遵循事物永恒发展规律的方法论产物,是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可靠工具。一个人要自觉而不是盲目地应对外在世界,就需要运用战略思维全面把握事物的发展趋势。同样,一个执政党要带领人民实现伟大奋斗目标也需要运用战略思维。习近平指出,“战略问题是一个政党、一个国家的根本性问题。战略上判断得准确,战略上谋划得科学,战略上赢得主动,党和人民事业就大有希望。”[2]可见,战略思维是党的领导干部必须具备的思维方法。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带领全党同志提出了一系列治国理政的战略思想、战略布局、战略举措,充分展现了新时期马克思主义理论家的战略胸怀。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当中,对战略思维的运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3]:一是从全局视角部署党和国家各方面工作。在主持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就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他要求结合时代变化和发展需要,突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地位,整体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为了更好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我们党提出并协调推进既包含奋斗目标又包含重要举措的“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为了更好地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确保如期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新发展理念。习近平强调,“发展理念是发展行动的先导,是管全局、管根本、管方向、管长远的东西,是发展思维、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的集中体现。”[4]此外,以人民为中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一带一路”倡议、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全面实施改革强军战略的提出,都是习近平运用战略思维的理论产物。二是从长远眼光思考党和国家的发展事业。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与中国近代以来的历史发展结合起来,必须与中华民族孜孜以求的奋斗目标结合起来,必须与复杂多变的国际局势结合起来。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习近平用“中国梦”来概括华夏儿女期盼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愿景。要实现中国梦,就要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党的十九大站在新的历史起点科学分析了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明确了2020年至2050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步骤,指出新时代我们党所肩负的历史使命,明确党和国家前进的方向和要实现的奋斗目标。[5]三是从本质维度把握党和国家的根本任务。运用战略思维就是要透过纷繁复杂的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习近平指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需要深刻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在不同场合,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的论述不完全相同,但概括起来讲,就是消除贫困、改善民生、维护社会和谐。在政治方面,坚持党的领导和实现人民当家作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习近平指出,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而处理好市场和政府之间的关系是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工作;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和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全面依法治国的总任务;提高党长期执政的能力和水平,增强党的纯洁性和先进性是全面从严治党的根本任务。要抓住全面从严治党的本质与核心,就需要我们“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深入研究管党治党实践,通过纵向和横向的比较,进行去伪存真、由表及里的分析,正确把握掩盖在纷繁表面现象后面的事物本质,深化对从严治党规律的认识。”[6]习近平是这么要求大家的,也是带头这么做的。

底线思维是坚守设定的最低目标,争取最大期望值的科学思维。底线思维是自觉运用质量互变规律的产物。其中,底线就是保持事物质的规定性的数量界限。如果突破底线,事物就会朝着不利的方向发展。习近平多次强调:“要善于运用‘底线思维’的方法,凡事从坏处准备,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这样才能有备无患、遇事不慌,牢牢把握主动权。”[7]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当中,对底线思维的运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层面:一是为经济社会发展划定底线。在我国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之后,经济增速有所放缓,但经济增长速度不能太慢。习近平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需要我国经济发展保持必要的增长速度。与此同时,推进经济发展必须把生态环境保护作为底线。2015年3月6日,习近平在参加江西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着力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对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不能手软,不能下不为例。二是指出党的建设要坚持底线思维。推进党的政治、思想、组织、作风、纪律和制度建设,开展反腐败斗争,关键要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树立底线思维。习近平指出,只要党员干部能守住做人、处事、用权和交友的底线,就能守住党和人民交付的政治责任,就能守住自己的政治生命线,就能守住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共产党人不仅要坚守底线,管好自己,而且要增强忧患意识,运用底线思维,做到居安思危。他强调,在领导人民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过程中,领导干部“要牢记法律红线不可逾越、法律底线不可触碰,带头遵守法律、执行法律,带头营造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环境。”[8]针对“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习近平要求把做人做事的底线划出来,把合格党员的标尺立出来,把党员的先锋形象树起来。三是提出我们党治国理政必须坚守的底线。2014年3月28日,习近平在柏林发表演讲时指出,任何国家都不应也不能奢望我们会吞下损害自身根本利益的苦果,中国将始终坚定不移地维护自己的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作为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中国决不能在根本性问题上犯颠覆性错误。

在习近平那里,战略思维与底线思维是辩证统一的。他站在战略高度谋划党和国家发展的大格局,提出要从战略目标、战略举措、政治保障三个维度整体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强调经济社会发展必须凸显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特点,并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有机统一起来。这些战略谋划不仅有助于凝聚党心、民心、军心,而且为我们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干事创业绘好了蓝图。在熟练运用战略思维的同时,习近平结合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指出开展各方面工作必须牢记底线和红线,坚持底线不能突破、红线不能逾越,在做好最坏打算的同时,以钉钉子的精神,扎扎实实干好工作,确保各项战略部署得到贯彻落实。

二、坚持历史思维和创新思维

历史思维是运用历史眼光分析和解决问题,认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把握历史前进方向的科学思维。坚持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就要站在人类历史发展的高度审视党和国家各方面工作,就要善于总结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习近平认为,历史是最好的教材,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他要求全党同志不仅要学习党史国史,了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来龙去脉,做到知史爱党、知史爱国,而且要学习社会主义发展史和世界历史,深入把握历史发展规律,认清历史发展趋势,紧跟历史发展潮流。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当中,对历史思维的运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坚持马克思主义。习近平指出,虽然马克思主义诞生在一个半世纪之前,但历史和实践证明它是科学的理论、管用的理论、具有蓬勃生命力的理论。马克思主义不仅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了有力思想武器,而且包含着人类对美好未来的憧憬。他要求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自觉坚持马克思主义,把其中蕴含的立场观点方法转化为崇高的价值追求、坚定的理想信念、清醒的理论自觉和科学的思维方法。[9]相比之下,广大党员干部更应该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自觉做马克思主义的倡导者、宣传者和践行者。二是牢记党的历史。习近平在建党95周年庆祝大会上指出,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紧紧依靠人民,通过不懈努力,取得一个又一个重大胜利,为中华民族做出伟大贡献。党的创业史和奋斗史启示我们,“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10]牢记党的历史需要科学对待党的历史,特别需要正确看待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的关系。习近平指出,这两个阶段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不能拿前者否定后者,也不能拿后者否定前者。三是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习近平指出,源远流长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11]他指出,一方面要传承和保护好中华传统文化,用优秀的精神财富育人和化人;另一方面要推动中华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不断提升我国的文化软实力。四是运用历史智慧推进反腐败斗争。习近平指出,在新形势下全面推进从严管党治党,必须坚持我们党在自身建设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成功经验,积极借鉴我国历史上的优秀廉政文化。开展反腐败斗争,需要深入研究我国反腐败斗争的历史,系统考察我国历史上反腐败斗争的得失与成败。除此之外,还要借鉴吸收国外反腐败斗争的有益作法。

创新思维是敢于打破陈规陋习,善于因时而变、随事而制,开拓新局面的科学思维。坚持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论,就要树立创新思维,运用联系和发展的观点看待各方面工作。习近平多次阐述创新对一个民族和国家的极端重要性。他讲:“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12]现实生活从不等待不思进取和坐享其成的人,也从不眷顾满足现状和因循守旧的人,只会把机遇留给勇于和善于创新的人。习近平不仅深刻认识到创新的重要性,而且自觉运用创新思维,不断开拓党和国家工作的新局面。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当中,对创新思维的运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一是强调理论创新。习近平指出,坚持马克思主义,必须要与中国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而且,要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要善于总结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把在实践当中摸索到的规律升华为我们的理论;要聚焦治国理政过程中遇到的新问题新挑战新事物,大胆进行理论创新,树立新思维新观念新思想,努力开创各方面工作新格局。二是注重制度创新。习近平指出,总体来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特色鲜明和富有效率的,但还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他要求全党同志以“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推动制度创新,坚持和完善现有制度,从实际出发,及时制定一些新的制度,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13]十八大以来,我们党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高度的使命担当,破除妨碍经济社会发展和制约社会活力释放的体制机制,不断完善包括党的领导制度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用科学完善的制度保障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三是突出实践创新。马克思主义必定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党在实践中不断丰富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同时,也要运用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活动。习近平指出,在前进的道路上,我们会不断遇到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这就要求我们运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大胆探索、砥砺前行,持续推进实践创新,努力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境界。[14]四是推进文化创新。习近平指出,我们既要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的原则,结合新的时代需要和实践要求,挖掘传统文化当中与现代社会相协调、与当代文化相适应的内容。同时,要赋予传统文化新内涵,丰富传统文化新载体,挖掘传统文化新价值,努力实现中华传统文化的创新发展。与之类似,繁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也需要不断推进文化创新。五是重视科技创新。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把创新视为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动力,指出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习近平强调:“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必须把重要领域的科技创新摆在更加突出的地位,实施一批关系国家全局和长远的重大科技项目。”[15]要增强自主科技创新能力,就必须加快建设国家实验室,打造聚集一流人才的研发高地,抢占国际科技竞争制高点。

历史思维和创新思维是辩证统一的。强调历史思维并不是不要创新,相反要为创新创造条件、提供保障。同样,坚持创新思维,不是要阻断历史联系,相反,是为了更好地继承历史传统。如果割裂两者之间的有机联系,历史思维就成为墨守成规的教条主义,创新思维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习近平坚持唯物辩证法,把历史思维和创新思维有机统一起来,既强调对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坚持,又注重通过理论、制度、实践、文化和科技等方面的创新,进一步发展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既强调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继承,又注重对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既强调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又注重各方面各领域各层次的自主创新。

三、坚持辩证思维和法治思维

辩证思维是运用矛盾分析法分析和解决问题,在矛盾双方对立统一过程中洞察事物发展规律的科学思维。在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体系当中,对立统一规律是实质和核心。而矛盾是描述事物内部或事物之间对立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因此,矛盾分析法就是唯物辩证法最重要的认识方法和思维方法。毛泽东指出:“辩证法的宇宙观,主要地就是教导人们要善于去观察和分析各种事物的矛盾的运动,并根据这种分析,指出解决矛盾的方法。”[16]习近平熟练运用辩证思维,强化问题意识,坚持问题导向,统筹谋划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改革发展稳定之间的关系,不断提出指导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新理念新举措新战略。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当中,对辩证思维的运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坚持问题导向。习近平强调,问题是矛盾的表现形式。他要求广大党员干部增强问题意识,强化问题导向,善于把抓住和解决矛盾作为打开工作局面的突破口。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指出,坚持马克思主义就必须坚持问题导向,要把对马克思主义的坚持落到研究党和国家面临的重大问题上来,落到提出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上来。不管是整体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还是稳步实施“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习近平始终聚焦发展当中遇到的突出问题,把解决突出问题作为推动各方面工作的主要抓手。就全面深化改革而言,习近平指出:“改革是由问题倒逼而产生,又在不断解决问题中得以深化。”[17]二是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辩证统一。坚持唯物辩证法,就需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既要抓住主要矛盾,又要兼顾次要矛盾;既要强调事物发展的主流、本质和全局,又要重视支流、现象和局部;既要牵住“牛鼻子”,又要学会“弹钢琴”,不断增强认识方法和工作方法的系统性、战略性和全局性。[18]习近平强调,中国是一个大国,各地区各层级之间的差异很大。在中国当领导人,就“必须在把情况搞清楚的基础上,统筹兼顾、综合平衡,突出重点、带动全局。”[19]反之,如果不分主次,不区别轻重缓急,胡子眉毛一把抓,什么工作都干不好。三是坚持质的规定性和量的规定性的辩证统一。[20]质量互变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普遍规律,体现了事物发展渐进性和飞跃性的辩证统一。遵循质量互变规律就要结合人们的现实需要,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避免事物向不利的方面发展,积极引导事物向有利的方向发展。习近平强调,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就要求广大党员干部深刻理解“小洞不补,大洞吃苦”以及“蠹众而木折,隙大而墙坏”的道理,从点滴小事做起,从日常生活严起,“以燕子垒窝的恒劲、蚂蚁啃骨的韧劲、老牛爬坡的拼劲,坚持不懈,攻坚克难,善做善成”。[21]只有这样,党的作风才会彻底好转,党同人民群众的联系才能更为密切。同样,贯彻落实中央的各项重大战略部署,也需要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切实做到一张蓝图绘到底,真正干出实效来。

法治思维是运用法律知识和法治方式开展各方面工作、处理各方面关系的科学思维。随着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文化多元化不断深入,人们的价值观念更加多元多样多变,各种利益相互交织,各种矛盾冲突不断涌现。面对如此复杂的局面,只有运用法治思维,借助法治武器,才能有效整合各种社会张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22]同样,面对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我们党也要采用法治这一有效治理方式,不断提高治国理政的能力和水平。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当中,对法治思维的运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习近平强调,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而维护宪法权威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要任务。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由增量阶段进入提质阶段,依法治国在党和国家各方面工作中的地位更加突出、作用更加重大。为此,我们党做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战略部署。习近平指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然要求全国人民不断提高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能力;必然要求各级党组织不断提高依法执政的能力;必然要求各级领导干部不断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手段推动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能力。二是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从严管党治党。我们党是一个长期执政的老党和规模庞大的大党,党的建设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工程。因此,全面从严管党治党必须要有坚强的制度作为保障。在运用制度管党治党方面,习近平一方面要求全党同志自觉遵守宪法和法律,争做支持司法、带头守法的时代楷模;另一方面要求不断完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强化制度执行力。他指出,要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开展反腐败斗争,按照决策、执行、监督既相互协调又相互制约的原则,编密扎紧制度笼子,着力构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制度防线。[23]此外,习近平要求不断完善党纪党规,认真执行党的组织生活制度,切实推动党的各项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

辩证思维要求从事物的对立面出发,审视事物之间的联系和发展。法治思维则强调认识方法和工作方法的稳定性、程序性和规范性。直观来看,辩证思维和法治思维相冲突,实际上,两者是辩证统一的。辩证思维是在尊重法治的基础上,对各方面工作的综合考察、整体分析、系统谋划,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并给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而法治思维在强调普遍法则和公正程序的同时,为辩证思维的运用保留了广阔空间。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当中,辩证思维和法治思维既相互制约又相互促进。习近平在坚持法治的基础上,运用辩证思维分析和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在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同时着重强调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处理党和国家的常规工作。习近平指出,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中,运用辩证思维可以不断积累新的实践经验,而运用法治思维则有助于将好的经验进一步完善并上升为制度规定。

猜你喜欢
底线法治特色
坚决守住廉洁底线
特色种植促增收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人大战“疫” 法治为要
真相与底线
戈恩被捕:底线不可碰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特色睡床满足孩子们的童年梦
底线
治理下的法治与法治下的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