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勤耘
(贵州大学 电气工程学院,贵阳 550025)
R、L、C串联谐振实验是大二学生开设的实验课程,学生通过正确连线和解决实验中遇到的设备故障等问题,提高了实验操作技能和数据处理能力,利用EDA进行电路设计仿真,强大的虚拟功能让幅频特性、相频特性曲线及实验数据的获得更加便捷,采用虚实两种方法进行实验,加深了学生对串联电路频率特性及品质因数Q的理解。
图1 R、L、C串联电路实验中,当外加正弦交流电压的频率可变时,电路中的感抗、容抗和电抗都随着外加电源频率的改变而变化,电路中的电流也随着频率而变化。频率特性曲线如图2。
图1 R、L、C串联电路实验Fig.1 R,L,C series circuit experiments
图2 R、L、C串联电路频率特性曲线Fig.2 Frequency characteristic curves of R,L,C series circuits
图3 串联谐振电路的品质因数曲线Fig.3 Quality factor curve of series resonant circuit
设计仿真实验电路如图4,将信号源的输出电压调至10 V、电感10 mH,f=50 kHz谐振时计算电容C,选取电阻使品质因数处于合适范围内,利用Multisim提供的交流分析功能对电路进行分析。
图4 R、L、C串联谐振仿真实验图Fig.4 R, L, C series resonance simulation experiment diagram
执行菜单命令Simulate→Analyses→AC Analysis出现交流分析对话框,根据实验要求对Frequency Parameters页面上的内容进行设置,在Output variables页面中选取需要分析的节点,按下Simulate键得到交流分析测试曲线,显示出电路的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曲线,如图5。
图5 交流分析测试曲线Fig.5 AC analysis test curve
在幅频特性曲线上移动游标1,使其与幅值最高点重合,通过数据窗口观测到该点电压的幅值在频率f=50.118 7 kHz时达到最大,即被测电路在该频率下出现谐振,获得谐振频率、上限频率和下限频率,进而得出通频带和品质因数Q。
R、L、C串联电路仿真实验,能准确跟踪显示频率f等参数变化对应的频率特性曲线及品质因数曲线,具有良好的动态响应能力,获得各测量数据更清晰、便捷和高效。
参照图1进行连线,取R=1 kΩ,在保证电压不变的条件下,将测量数据记录表记入表1中。
表1 实验数据记录表Tab.1 Experimental data recording table
根据测量数据,即可绘出幅频特性曲线:
UR=f(f)、UC=f(f)与UL=f(f)。
学生通过连接线路,正确使用各种电工设备,针对实验中遇到的设备故障、接线问题、器件偏差、电磁干扰等问题进行排除,并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整理,提高了学生实验操作技能和数据处理能力,这也是传统实验的优势。
R、L、C串联谐振采用虚实相结合进行实验,引入EDA技术实现了虚拟仿真,为设计性实验的顺利开设创造了条件。通过实际动手操作的培养和锻炼,提高了学生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给学生营造了一个创造潜能和可以自由发挥的天地,体现了实验技术的先进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