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阳华,李瑞芬,李 颖
(金肯职业技术学院,南京 211156)
学生校内管理分为课堂管理和课外管理,而课堂作为高职教育的核心地和主战场,在学生校内管理中起到主要作用[1]。授课大班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高职院校教师、教室短缺等问题,但对高校课堂管理带来了很大挑战。课堂是学生汲取文化知识的重要场所,其优劣直接影响学生的发展。
环境主要是指学生在课堂中能直观感受到的物质环境,包括学生座位编排、讲台设计、教室空间利用等,从这些方面来看,传统课堂环境没有将学生发展放在首位。教室分成两个区域,一个是教师讲课区,一个是学生听课区,讲课区为了方便教师板书,讲台突出地面很多。这样会使教师在学生面前产生一种“高高在上”的感觉,造成学生心理上压力,还会让学生感觉教师和学生分属两个不同阵营,从而产生心理距离,不利于创建和谐统一的师生关系[2]。
高职院校中高等数学等基础课均实行大班管理与教学。大班教学,人数多,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接受能力各不相同,在教学过程中,同一个教师讲课,同一个教室听课,有的学生觉得教师讲得慢、拖沓,有些学生又觉得快、听不懂。这种矛盾局面造成教师上课难,因而只能按照大部分同学的情况来教授课程,但是会挫伤优秀学生和学困生的学习积极性,这给高数课堂的管理带来困难,为高职高专学生的深度管理带来不便。
就某高职院校情况来看,大部分学生为理工类专业,专业课程涉及高等数学的内容较多,对于数学计算能力的要求也较高。但是高职院校的学生基础较差,且数学课程的学习具有连续性。学生积极性高,但缺乏基础的中学数学知识,难以听懂课堂内容。
高职教育旨在培养应用型的高级人才,加强对知识实践性的应用。但大部分高职院校开展的高等数学课程内容统一,缺乏针对性。根据某校期中教学检查得知,很多学生认为高等数学的教学内容枯燥、教学课堂缺乏吸引力,所以,学生参与积极性不高,上课效果不佳。
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在实际课堂教学中,讲台的设置“高高在上”,教师在讲课时除了板书时必须站在讲台上,其余时间可以多走动到学生当中,特别是后排的学生,询问学生听课情况,并及时制止睡觉、玩手机等一些不良现象。让同学们感受到在课堂每一个角落都有教师的关爱,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自觉性,让他们将这种自觉性延伸至课外,进行课内外学习的自我管理。
进行时间管理。学生的最佳专注力一般是在上课后前20 min,之后开始下降。要根据学生有效注意的实际情况开展教学,将最重要的知识点放在刚开始上课时讲授,课中教师要保持授课节奏,重难点详讲、慢讲,有些地方一带而过。教师要用丰富的经验和专业知识来激发学生专注力,如讲一些时政新闻或脑筋急转弯,使学生的注意力回归课堂。
分组管理。高数课堂大班教学给分组学习带来了困难。以某高职院校土建系某班为例,进行分组教学。本班共有4个专业,分别是工管、造价、建工、市政。人数分别为24、27、35、36人。按专业分成4大组,推选出4个大组长,再将每个大组分成4~5个小组,每小组推选出小组长。平时上课交流、提交作业、考试排名均按照小组进行,让优秀生帮扶学困生,形成良好的组内学习氛围,增加同学们的集体荣誉感。
课堂氛围是否轻松愉快和教学效果优劣有直接关系,在教学过程中,师生需要共同努力调动课堂氛围。在高数教学中,可以请学生上台讲题,活跃课堂气氛的同时,也可以让学生换位思考,体会教师的感受与不易。教与学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开展的双边活动,优质的教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的学可使教师获得成就感,以更积极的态度投入到教学中。课堂上,教师与学生时时刻刻都在进行微妙的情感交流,有些学生喜欢一门课程,往往从喜欢任课教师开始。因此,注重与学生的情感交流,对和谐课堂的创建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刚开始上高等数学课时,很多学生对这门课程学什么、怎样有效地学习不在意,而对这门课程考什么,以何种方式进行考试非常关心。在这种心态下,学习很容易沦为考试的指挥棒,令学习过程和结果失去了意义。合理的考核制度应是促进学习的,而传统的考核方式中成绩主要取决于最后一次的期终考试,这样很容易出现临阵磨刀、临时抱佛脚的情况。为了避免这种考核方式的弊端,可以增加平时成绩的比例,以某高职院校的高等数学课程的考核方式为例,将开卷和闭卷相结合,成绩比例进行调整。考试成绩和平时成绩的比例调整为40%和60%,考试成绩在传统的期末成绩中加入期中考试和每月小测验,这样能避免一次考试决定成绩的弊端。每月小测验以开卷的方式进行,主要检查上课中的基本内容和易错题。在平时成绩的构成中,除了考勤、作业、发言情况外,还加入了小组学习情况,使考核方式多样化,达到以考促学。
不同专业,知识点延伸方向不同。高职高专教育注重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但目前大部分高职高专院校面对全校学生所开展的高等数学课程内容是一样的,缺乏针对性。高职院校主要培养就业型人才,应将基础学科和专业学科相结合,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教授其专业所需高数知识,让学生直观感受高数的应用性,为培养实践型人才打下基础。
引入数学史与数学文化,激发学习兴趣,实现自我管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高数课堂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尤为重要。除了和专业课结合,要让学生学以致用,体会到数学的魅力,这是很重要的激发兴趣的有效方式。所以,在课堂上引入数学史和数学文化,让学生全方位地感受数学的魅力非常重要。高职院校教授的一元函数微积分,只是数学帝国大厦中一个非常小的房间,通过对一元函数微积分的学习,可以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数学推理等能力。但是,让学生了解小房间外的其他风景对高职院校学生素质的培养也很重要。所以,在课堂上可以讲授数学的起源、发展、重要事件等内容,如三次数学危机,世界三大猜想,牛顿、莱布尼茨的故事。通过对某高职院校学生引入数学文化的班级进行调研发现,在课堂上引入数学文化之后,92.3%同学都非常感兴趣。此种方式让每一位同学都获得了参与感,也提高了他们学习一元函数微积分的兴趣。
为了达到有效的课堂管理,教师应采取必要的措施,注重引导学生,而非控制学生。用心去关注学生的思想和需求,充分挖掘学生因各种因素影响而隐藏在心中的主动性、自觉性和积极性,实现学生的自我管理、深度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