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张钺
安顺白茶“归白头”。
前几天接到电话,《贵茶》邀约我写一篇介绍安顺白茶的文章。一直忙于各种琐事,没有时间静下来写一写。今天终于腾出晚上的空闲,梳理一下自己的情绪,开始伏案。
我喜欢晚上写东西,可能是因为从小看见父亲写材料都是到了夜深人静才动笔,我也不知不觉养成了深夜写东西的习惯。深夜有个好处,即使你是深处城市之中,在安顺这种小城,白天再喧闹的街道,到了晚上也会变得异样安静。安静了之后让人可以静静思考。
之所以提到白茶,提到安顺,会想起让我写点东西,我想肯定是因为我们做的工艺白茶“归白头”。在安顺,我们也是为数不多的在加工生产工艺白茶的企业。“归白头”是我们做的工艺白茶的产品名称。这个名字比较绕口,也有点不好懂。其实内涵很简单,名字来源于白茶的工艺。白茶工艺无非两步,萎凋和干燥。萎凋我们在室内进行,干燥过程我们坚持采用传统日晒工艺。那么归白头的意思,其实就是绿色的茶青原料萎凋好之后,拿到日光下晒干,晒干后的茶叶,由于茶毫变成白色,就好像披上了银发。所以,“归白头”就是“归来已白头“之意。
我们每年春天会用一部分茶青原料加工制作“归白头”工艺白茶,多采用明前一芽一叶茶青原料。如果按白茶传统等级划分,归白头属于白牡丹等级。在工艺处理上,萎凋过程,我们使用自然萎凋,萎凋温度保持在18-24℃之间。萎凋时间大约30小时。我始终认为,萎凋需要给予茶叶充分的时间,茶叶中的原生物质,才有足够的时间进行转化,转化为所谓的“反应前体物质”,然后在后面的工艺处理中,才有利于茶叶可溶性物质的积累,保证茶叶品质。这样做出来的茶,口感更加醇厚,香气也更加稳沉、内敛。白茶绝对是气质谦和、内敛的代表。在干燥过程中,我们始终坚持日光晒干,不使用机器烘干。白茶不炒不揉,是一类极近自然的茶。我们在加工中,也尽量秉承极近自然的原则,自然晒干。因为安顺的气候湿润,空气湿度大,所以晒干过程比较缓慢,尤其是在早春三月,气温并不高,加之空气湿度大,让白茶晒干的过程变得更漫长。一天晒不干,就第二天继续晒。阳光对于贵州来说,也是相对奢侈的,安顺一年之中雨雾天是要多过晴和多云天气的,这样也使晒青白茶加工变得比较困难。这也是安顺做的晒青白茶普遍不像福建白茶如此颜色翠绿的原因。
我们对自己加工的工艺白茶,整体品质还是很满意的。不管是滋味,香气,外形都很好。尤其是滋味和香气,特征明显的花粉香,纯正的滋味。经常有外地茶友问我们,“归白头”是如何加工的,品质如何才能达到这个水平。其实我想,“归白头”品质的形成,更多应该归功于安顺得天独厚的气候和茶园的精心管理。先说下气候,安顺整体海拔1000米以上,纬度北纬26°,年均温19℃左右,雨雾日较多,是典型的低纬度,高海拔,寡日照的代表。生长在这片土地的茶叶,内含物质积累丰富,可溶性成分含量高。另外一方面,安顺茶园的传统管理习惯,是造就安顺茶叶优异品质的一个关键因素。安顺的茶园管理,在过去看来并不出众,以懒养为主。安顺传统做茶,只做春茶,夏秋季节适当修剪。所以茶园整体对肥的需求总量不大。安顺很多茶园,多年来一直坚持使用农家肥,尤其已以使用饼肥数量为最多。以这样的施肥习惯和管理方式,让安顺茶的内含物质积累量多,且均衡,土壤有机质含量高,使得茶叶各种所需元素含量相对平衡。我认为,是这些原因,造就了我们加工制作的白茶“归白头”表现出令人满意的品质。
安顺是贵州最老的茶区之一,大量历史文献都有安顺产茶的记录。安顺传统出产优质的绿茶,高品质绿茶也让安顺茶有“味精茶”的称号。近些年来,白茶产品开始在茶叶市场上重新崭露头角,我们的团队将安顺的茶青原料,用传统工艺制作成晒青白茶,在开发新产品的同时,也想通过我们的尝试,为安顺茶叶产业化道路,贡献一份力量,为提高安顺茶青下树率提高,多有一个选项。
我相信,贵州还有更多的地方,和安顺一样拥有同样气候、地理环境,假以时日,改进工艺缺陷,增进加工技术,贵州白茶,会在国内和国际市场上,更有话语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