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性景观在杭州中山公园中的表达*

2020-01-17 02:33王晴艺金荷仙
广东园林 2019年6期
关键词:纪念性中山公园行宫

王晴艺 金荷仙

1925 年3 月,“中国革命民主派的旗帜”孙中山先生于北京逝世。为表达怀念并弘扬其革命精神,全国各地纷纷兴建中山公园;与此同时,一些城市公园也改称为中山公园[1]。中山公园是当代独特的具有纪念性质的公园[2],它从空间的维度体现了对孙中山的崇拜,并构建相关的社会记忆[3]。

根据不同城市的具体状况,中山公园可以大致分为新建、改建和更名3 种形式;杭州中山公园属于第2 种情况,由清行宫的一部分改建,于1927 年改称中山公园[2]。杭州中山公园的转变承接着杭州孤山园林的历史背景和时代需求[4],营造的景观空间和植物文化意象都给人以独特的景观体验[5]。它是西湖环湖园林中一个独特的类型,具有特殊的文化艺术价值。

1 杭州中山公园概况

1.1 历史沿革

杭州中山公园的基址是清代皇帝南巡时所建行宫,清乾隆御题的“行宫八景”也正位于此,至今整个公园大体沿袭了清行宫的格局脉络,保留了大量遗迹,充满了清代遗韵。与各地多数的中山公园相比,杭州中山公园的特殊之处也正在此。

实际上,杭州中山公园前身的建设历史可以追溯到南朝陈文帝时(560—566 年)。天嘉初期,天竺僧筑阁支塔,名永福寺;后经近千年的朝代更迭,至清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始建孤山行宫;在咸丰十一年(1861 年),毁于洪杨之役[6~7]。

经过战乱、灾害等多重重击,行宫遗址至今多剩下建筑遗构,且集中于入口区域。故杭州中山公园从入口开始就通过大量的清行宫遗构辅以文字介绍,营造了一个展览空间。

1.2 区位地块

在历史的演变进程中,中山公园的范围也发生了更替。1928 年杭州市政府发布通告①即《孤山全部收归中山公园通告》,来自《申报(上海版)》,1928-11-03.,宣布孤山全部收归中山公园。《杭州古旧地图集》[8]中20 世纪30 年代的最新地图也证明了这一点(图1);到1946 年,中山公园周边新增许多建筑,面积也逐渐缩小(图2)。而2007 年出版的《中国旅游景区景点大辞典》对杭州中山公园的定义是:“位于杭州市西湖风景区内,孤山之南。”[9]由此可知,随着时代的变迁,杭州中山公园的边界也逐渐发生了改变,但资料中描述的公园轮廓依旧比较模糊。

公园边界主要是为了区分空间,城市公园的边界包括硬性边界和柔性边界[10],中山公园的东西两侧建有高大的围墙,是典型的硬性边界;南北两边临水,是以植物和地形过渡的柔性边界;此外,园路具有的组织空间功能,也可给公园的边界划分提供一定依据。结合现场考证,如今的杭州中山公园应是沿孤山山麓展开,东邻文澜阁,西倚西冷印社,南接西湖,北达放鹤亭的大致区域(图3)。在杭州清行宫遗址的基础上,中山公园融合了孤山上相对分散的一些景点,形成了现在的格局。公园内部既有垂花门、楠木寝宫、鹫香亭、玉兰馆等清行宫留存的建筑遗址,也有中山纪念亭、万菊亭、文武亭等民国时期新建的景点,可谓是“古为今用”的范本,其纪念要素的应用更是环湖园林中独树一帜的景观特色。

图1 杭州中山公园20 世纪30 年代平面图

图2 1946 年平面图

图3 现公园平面图

图4 景观序列

2 纪念性景观空间序列模式

园林的空间序列是将一些文化内涵不同的园林子空间,按一定的脉络梳理成序列游线连接[11]。杭州中山公园的空间序列可视作由开始、过渡、高潮、余韵、结尾5 个部分组成(图4),其中前3 个部分都属于清行宫遗址。从入口的规则式空间到高潮、余韵部分的自然式园林的游线,其特殊且巧妙之处在于空间形态和内容的转换。传统与现代化交织的景观空间设计手法与场地文脉契合,呼应了整体的纪念结构。

2.1 开始

开始部分包括入口牌坊在内的以横竖两条轴线对称形成的线性序列空间(图5),沿竖轴线列 植 高 大 的 柿Diospyros kaki, 间植雪松Cedrus deodara、荷花木兰Magnolia grandiflora、桂花Osmanthus fragrans等植物。柿树枝叶开展,引导游人目光向上延伸,使人一进门就产生肃穆庄严感,将中山公园从潋滟的西湖景观中抽离出来。

2.2 过渡

开始部分以刻有“孤山”二字的石壁作为轴线的结束点。拾阶而上,是一条笔直的木栈道,周围配置高低错落的植物,调和了游人的情绪,中和了初入公园时的严肃感,也为即将到来的园林高潮部分作铺垫。

图5 入口景观轴线

图6 “西湖天下景”

图7 景观空间的过渡与转化

2.3 高潮

高潮部分是以“西湖天下景”“绿云径”等复原重建较为成型的清行宫局部园林构成的空间。其中“西湖天下景”是一处开阔的独立小园林,通过下沉的地形,增加了空间的纵深,使整个空间富有立体感;绕亭的静水烘托了清幽的环境,并且使纪念亭成为了视觉的中心(图6)。小园林着重于还原清代的御花园风貌,以场景再现的设计手法引发游客的联想与思考。

2.4 余韵

余韵部分的面积占比最大,是一个自然式的空间,形式上较为贴近现代的公园,以多级道路构建整个空间的游览体系,沿路布置亭、碑等纪念构筑物作为小景点,周围配置植物,形成一个相对封闭的纪念空间,以供游客静默缅怀。

2.5 结尾

从余韵部分穿过枝繁叶茂的中山纪念林,空间突然转变成与水面相接的开阔草坪,可提供较好的视野环境和活动空间,给人豁然开朗的感觉。

2.6 小结

杭州中山公园纪念性景观空间序列注重对游览者情绪的引导,经历肃穆—缓释—高潮—缅怀多个转折波动之后,最终以释然结束;通过线性序列和非线性序列的有机结合以及规则式到自然式的空间变化(图7),使场地氛围先抑后扬,既达到了纪念意义,又给游客足够的思考空间。

图8 不同主题的纪念景观区间

图9 入口纪念牌坊

3 纪念性景观物质要素

3.1 建筑物和构筑物要素

根据实地调研,如今杭州中山公园的纪念性景观建筑物和构筑物主要包括纪念牌坊、纪念亭、纪念雕塑等几种形式。其选址精妙、体量得宜、造型多样,散布于不同的空间(图8),串联起整个公园的纪念性景观文化脉络,层层变化递进,使纪念意义更为丰富。

3.1.1 纪念牌坊

牌坊,古名“绰楔”,一种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门洞式纪念建筑物[12],是中国传统伦理文化体系的物质载体和文化、建筑、艺术的综合体[13],可与园林相互衬托,达到和谐的景观效果。

位于中山公园大门入口正对面的“光华复旦”牌坊原为康熙年间行宫牌坊(图9)。整座牌坊大气凝重,没有繁复的花纹装饰,既起到纪念作用,又可以作为公园入口的指示,起引导作用[14],还呼应了公园中的清代遗风和革命气息,增添了文化氛围,可谓“点睛之笔”。

3.1.2 纪念亭

亭在中山公园纪念构筑物中占据了主体地位,大多布置在道路交叉口、景观轴线或是制高点上,其主题各不相同,主要包括清代遗风、革命精神、文化名人和其他4 类(表1)。由于地处文化底蕴浓厚的西湖孤山景区,文化名人主题的纪念亭在数量上占据优势。

3.1.3 纪念雕塑

中山公园的纪念雕塑多为纪念革命英雄的人物雕塑,比如陈英士像、鲁迅铜像等,亦有纪念事件的雕塑如“海娃放羊”。雕塑利用地势或者抬高的基座处于一个较高的位置,下方布置低矮灌木,高大的乔木作为背景烘托人物,辅之文字介绍供人瞻仰。整个空间威严肃穆,使人心中升起一股敬仰之情。纪念雕塑是历史、文化与艺术的结合,它们承载的革命意义也是中山公园革命精神的来源之一。

表1 杭州中山公园纪念亭

3.1.4 其他

此外,中山公园的纪念构筑物还包括了纪念碑、纪念馆等景观形式,如柳亚子祭冯小青墓题碑、林社等。其以文字、实物、图片等形式来说明纪念人物或事件的来龙去脉,可以给游人更为全面、深刻的记忆。

3.2 植物景观要素

3.2.1 文化意象

在纪念景观中,植物除了基础的绿化等功能,更重要的是其蕴含的文化精神。贴合场地文化氛围的植物景观更容易激发整个场地的共鸣[16]。在杭州中山公园中,种植了雪松、荷花木兰、柿、罗汉松Podocarpus macrophyllus、梅Armeniaca mume、 鸡 爪 槭Acer palmatum和 杜 鹃Rhododendron simsii等具有纪念性意象的植物。雪松因其苍翠挺拔的树形被广泛应用于纪念性园林,在此象征着孙中山先生永垂不朽的革命精神;杜鹃色泽鲜艳,代表着革命勇士们一往无前的牺牲精神;梅是为了纪念以“梅妻鹤子”典故流芳百世的林逋。

此外,中山公园保留了一些清行宫原有的植物种类来贴合历史气息。如在“行宫八景”的鹫香亭和玉兰馆周边混植多株桂花和玉兰Yulania denudata,传闻唯有灵鹫山才有人间难得的桂花胜景,故起名鹫香亭;而乾隆皇帝以“对峙白琳树,迎阶为我开”描绘玉兰馆场景。这些植物本身就被赋予了纪念意义,应用在中山公园中更是呼应了其中的纪念气息。

3.2.2 色彩意象

植物色彩对人的心理有一定的影响[17]。在纪念性景观中,植物景观色调不仅能够渲染庄严的基调氛围,还能够调和甚至改变氛围。

大面积冷色系的植物能够渲染庄严肃穆的氛围,使游人情感得到共鸣。以荷花木兰、樱花Cerasusspp.、梅等白花树种营造清幽高雅的景观环境, 樟Cinnamomum camphora、 冬 青Ilex chinensis等绿色植物在渲染纪念氛围的同时,给游人遮雨蔽日。局部的暖色系植物如柿、枫香Liquidambar formosana、鸡爪槭等彩叶植物,激活了清冷寂静的氛围,宛如可以燎原的“星星之火”,象征永垂不朽的革命精神。植物的色相变化活化了一成不变的园林景观,给游人带来时移景异的切身感受。

3.3 小结

杭州中山公园纪念性景观包括了以建筑物和构筑物、植物为主的两大物质要素。建筑物和构筑物作为纪念性景观的节点,具有标志作用,可以呼应主题、引导游人、渲染气氛等等;植物在纪念性景观中更多为体现其特殊意象,以此增进或缓和气氛。硬质要素和软质要素的结合使得纪念性园林在严肃中饱含情感,具有人文意义。此外,笔者在实地调研中发现,构筑物上有一些游人破坏的印记,这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纪念气氛的营造,也是对公园管理的一个考验。

4 结语

本文通过对杭州中山公园纪念性景观的空间序列模式和物质要素的研究,发现其游线和具体要素的布置都有一定的考量,尤其注重对游人情绪的引导。杭州中山公园虽然是杭州西湖环湖园林的一个组成部分,但其风格、意义都与周边的园林截然不同。从纪念角度来说,其体现了多元的纪念意识;从园林角度来看,其融合多样的设计风格,是集历史、文化、审美等于一体的园林景观。

注:图1~2 来自参考文献[8],图5改绘底图来自参考文献[7],图3~4、图8改绘底图来自天地图网站,其余图片均为作者自摄或自绘。

猜你喜欢
纪念性中山公园行宫
旅居的神灵:南京湖南定湘王行宫史事考
美丽的中山公园
论元稹《行宫》的主题意蕴
青岛中山公园植物景观现状评价与分析
项城袁世凯行宫(故居)园林艺术特色及文化内涵
武汉市中山公园植物群落结构调查研究
中山公园
西蜀名人纪念园林纪念性研究及当代启示
暗藏玄机的匾
纪念性景观的隐喻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