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信息系统”课程讨论式教学的探讨
——以石河子大学为例

2020-01-17 01:51骆瑞玲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9年12期
关键词:管理信息系统汇报章节

陈 敏 骆瑞玲 吴 琼 康 娟

(石河子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新疆 石河子 832000)

一、引言

“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是石河子大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必修专业核心课程,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深入了解商业公司如何应用信息技术和系统来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将管理、组织和技术很好地融为一体,把计算机相关专业知识与经济管理知识相结合,站在领导者角度来进行系统的分析与设计,并从用户的层面考虑系统的开发与实现,完成企业信息化的建设。

二、“管理信息系统”课程与教材特点

对于颁发工学学位的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学生而言,其大部分专业课程为计算机开发的系列课程,学生有较强的软件开发动手编程能力,但对于企业组织方面如何结合实际业务需求将信息技术、系统应用、组织和管理融合起来较难把握。而“管理信息系统”课程能够很好地让学生理解信息系统如何实现企业组织卓越的运营、研发新产品和服务、改善决策等,从而使企业获得竞争优势。

针对上述课程的特点,选用了各大高校使用的经典教材——由劳顿夫妇所著、黄丽华教授翻译的“管理信息系统”。本教材全面、系统地介绍了管理信息系统的概念、结构、技术和应用,内容新颖,反映了美国当代相关领域的最新水平。本书以管理为出发点,分别从管理、应用等视角来剖析管理信息系统,实用性强,含大量案例,不仅保留了经过实践检验的、有生命力的经典内容,还设计了很多与时俱进的新内容,这为开展研讨课做了很好的铺垫。

三、“管理信息系统”课程讨论式教学改革

经过对2017版人才培养方案的修改,“管理信息系统”课程的总课时压缩至32学时,要将整本教材都讲授完不现实,因此根据专业特点采用了讲授部分章节,其中包含教材的第一部分组织、管理和网络化企业,第三部分系统的应用和第四部分开发管理信息系统。由于前期信管专业的学生已经学习了计算机导论、数据库原理与应用和计算机网络,学生已经了解了有关计算机软硬件、数据库和网络的相关专业知识,所以对于教材第二部分信息技术基础设施章节可以忽略不讲。“管理信息系统”教材内容较为丰富,但课时有限,为了提高学生学习本课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采用了对部分章节进行研讨的方式,每两章节开设一次研讨课,每一章节学时为一课时,共准备了5次研讨课,具体研讨内容包括课后的讨论题、团队协作和案例研究等内容。

(一)研讨内容的设置

以第一章节的研讨课为例,四十五分钟的研讨时间,研讨内容主要围绕着课本本章节后的讨论题、团队协作项目和案例研究设置,包括团队协作汇报、讨论题、案例研究和知识拓展四部分,其具体内容见表1:

表1 研讨课研讨内容的设置

(二)分组准备

由于研讨课在信管2017-1、2班展开,单班人数均在40人左右,四人设置为一小组,每组设定一名组长来负责整堂研讨课的团队分工协作和课堂安排。小组成员都需要准备每个模块的汇报或讨论,由教师上课时随机指定一名学生来负责,目的是让小组成员熟悉研讨课的所有内容;并且加强分工合作,让每位学生都有机会在全班同学面前展现和讲解。在学期初第一堂课将任务布置下去,每组学生对应除了第二部分和第十五章的每章节,以便让学生可以更早地做好研讨课的准备。为了节省课堂时间,讨论题和案例分析题均要求学生课前预习,不安排课堂上看材料准备问题的时间,教师根据学生发表意见和看法的情况记为平时成绩来保证课堂讨论效果。上课座位按照分组来坐,方便课堂讨论和小组评分。

(三)课堂讨论

课堂期间的讨论内容分为四个模块,由教师随机抽取一名小组内的学生进行讲解和组织讨论。第一堂研讨课的小组汇报主题是“团队协作文档工具介绍”,该组学生对比分析了五种常见的协作工具,其中包括钉钉、石墨、企业微信、Teambition和Worktile,并且针对腾讯协作文档编辑工具进行了录屏介绍。通过对协作工具的对比分析,后面研讨的小组可以选择合适的工具来开展工作。讨论题由小组成员负责整个环节讨论,学生们可以自告奋勇积极发言,也可以由讨论负责人点名回答,成绩由教师评定,最终可由讨论负责人给出自己小组的答案意见,教师进行相关的点评。案例研究直接由这一模块负责人点名回答,成绩亦由教师给定。最后一个模块是知识扩展,第一章节讨论题是有关美国农业信息化的应用情况,结合我国情况,题目设定为“中国农业信息化的应用”,在研讨课上汇报组通过一个短视频介绍了中国目前现代化农业各类系统的应用,包括智慧农业、农业专家系统、智能决策支持系统等。

(四)评分总结

每组学生汇报完毕后,由其他九组学生商榷后评分,最终每位学生的成绩由个人表现和小组综合平均成绩确定,学生最后的研讨成绩由授课教师和学生按照各占50%的比例综合评定得出。具体小组汇报评分见表2。

表2 研讨课小组汇报评分表

四、研讨课实践后总结

通过一学期的研讨推行,“管理信息系统”研讨课收到成效,但也存在有待改进之处。教学反思总结起来有以下几点:

第一,学生通过研讨课都有发言和展示自己的机会,但学生的表现差异较大。部分学生通过课前的充分准备工作,在研讨课上能够发表自己独特的观点和看法,在做主题汇报时采用动画、录屏、音频、视频等多媒体形式很好地展示主要内容,且在讲解过程中可以做到自信、大方和完全脱稿的侃侃而谈,对整个课堂和讲解内容把控很好。而少数学生存在应付心理,对讲解内容不熟悉,照本宣科地一字一句读PPT内容,对讨论题回答得也存在文不对题的情况。针对这种现象,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提前将课堂讲解内容发送过来进行检查把关,合格后方可在课堂上演示。由于讨论题可以提高研讨课在总成绩中的比重,能引起学生对研讨课的重视从而认真进行准备和预习。

第二,研讨内容不宜设置过多,给予教师和学生足够的点评和讨论时间。在前两次的研讨课中,存在要求学生研讨内容过多、一个学时完成不了一章节内容的情况,导致第二堂课占用了教师授课的学时,所以在后面的研讨中,将案例研讨删除。对于知识拓展的设置,需要紧扣对应的章节内容主题,也可以由学生小组讨论选题,然后将题目提前发给教师进行审核。

第三,研讨课加强团队的分工协作,提升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度。在原有的评分表中分为两大模块,学生研讨课的总成绩20%是个人表现,而80%是团队小组的基础分。这样的分配比例,强调团队合作的重要性,要求课前学生根据任务分工协作,由项目小组长将任务分配下去,结合讨论主题查阅资料,小组内进行相互交流讨论,对讨论题形成自己的观点。上课过程中,对于汇报项目、讨论题、案例研究和课外拓展四组任务,分别由教师课堂随机抽取学生汇报,这样,学生必须对整堂研讨课的内容熟悉掌握,由于工作量较大,团队必须分工协作。

猜你喜欢
管理信息系统汇报章节
防疫关隘,我向省长汇报
阅读汇报课的构建与效能
高中数学章节易错点提前干预的策略研究
利用“骨架突破法”,提高复习效率
杨浦区老年大学举办2015
——2016学年期末汇报演出
基于B/S结构的学生公寓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基于“互联网+”的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优化分析
基于工作流的水运应急信息管理平台设计 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烃》一章中的实验考点大扫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