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雯,郭立君,董 燕
医院感染控制已成为全球公共卫生领域的热点话题,经医务人员手引起的医院感染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现实,医院感染的发生将影响疾病后期患者的治疗[1],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是当前国内外医院感染控制的必要条件[2]。国家卫生部于2009年颁布《医务人员手卫生标准》,并提出严格执行该标准是实施医院感染控制的基本要求。在世界卫生组织(WHO)2015年发布的《手卫生技术手册》中,提出了五个关键的手卫生时刻,良好的手卫生是防止医院感染和传播的重要手段,感染控制,“手”当其冲。
1.1一般资料选取2018年2月—3月笔者所在医院28个科室158名医务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其中医师49人,医技人员12人,护士97人;男26人,女132人;年龄20~40岁134人,40岁以上24人;本科学历以上116人。进行手卫生暗访科室调查70个时机,跟踪科室调查107个时机。
1.2方法
1.2.1 问卷调查 根据医院工作安排,参考《手卫生最佳实践》相关要求,规范设计了《医务人员手卫生现状调查表》。问卷调查设计分五个部分,包括:(1)一般情况(性别、年龄、学历、职称);(2)洗手/手消选择时机;(3)手卫生知识掌握;(4)影响洗手因素;(5)如何规范洗手。
1.2.2 暗访 暗访调查主要包括两项内容,一是洗手设施及相关物品的检查,另一个是暗访不同时机洗手规范性及依从性。
1.2.3 活动方式 根据调查结果,有针对性地开展手卫生活动,旨在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预防控制医院感染。活动主题为“感染控制,掌握在你我手中”。主要内容包括:(1)制作规范洗手视频。(2)录制“七部洗手法”操作示范舞蹈。 (3)举行“手卫生安全”活动启动仪式,宣读倡议书,组织医护人员承诺签名。(4)安排有关手卫生和医院感染的讲座。(5)现场手卫生依从性检查评价,制定《医务人员手卫生专项检查表》和《医务人员手卫生操作检查评分表》,对73名医务人员进行手卫生规范化操作考核。
1.3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取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医务人员手卫生现存问题现况调查问卷发放158份,回收158份,有效率100%。结果显示,医务人员手卫生主要包括5个方面问题,按发生率依次为:行为不规范、个人认知偏差、洗手时机未掌握、设施配备不全和管理方面问题。见表1。
2.2宣教前后医务人员手卫生知晓情况比较158名医务人员,宣教开展前手卫生知晓人数86名(54.4%),宣教开展后知晓人数 111名(70.3%),宣教后手卫生知晓率明显高于活动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425,P=0.005)。
2.3宣教前后医务人员手卫生落实情况比较158名医务人员,宣教开展前洗手人数66名(41.8%),宣教开展后洗手人数107名(67.7%),宣教后手卫生落实率明显高于活动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472,P=0.000)。
2.4宣教前后手卫生行为规范性比较活动开展后,医务人员使用洗手液、使用速干手消剂、使用干手纸巾,接触患者前后洗手、护理治疗前后洗手合格率方面明显优于活动前。见表2。
2.5 手卫生操作考核成绩手卫生活动后医技与护士洗手操作考核成绩均高于活动前;活动前后护士洗手操作考核成绩明显高于医师与医技人员。见表3。
在临床工作中,手部污染是引起医院感染的重要途径[3]。控制手部卫生是预防医院感染最有效和最简单的方法,不仅可以降低老年患者、ICU患者和烧伤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生率,还可以降低经济成本和死亡率,减少30%的医院感染事件,有助于提高医疗质量,为患者提供安全的医疗环境[4]。医务人员的手卫生规定明确要求洗手应在一定时间内完成,吸收后必须使用干净的毛巾或纸巾。研究报道[5,6],为达到手卫生的最佳清洁度,手部消毒和取液量应保证揉搓后15 s内不干燥,外科手消毒液中使用乙醇类揉搓剂量应每次大于6 ml,洗手揉搓时间不应少于20 s。医务人员手卫生行为受多种复杂因素影响,在手卫生最佳实践中,指出对手卫生依从性的监测不够,知识培训的形式和内容不合理,手套使用不规范,一次性使用快速手部消毒剂数量不足,患者的安全和质量控制指标实施不足等,都是对手卫生依从性的检测,可提高手卫生达标率[6]。
手卫生情况调查表明,医务人员对手卫生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依从性有待提高。研究报道[7],医务人员洗手时机未落实,洗手的方法和干手的方式不正确,这将导致检查过程中细菌的传播,导致医院感染。因此,必须采取各种措施加强医务人员的指导,提高手卫生依从性、规范性,对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和保障患者安全至关重要[8]。通过该次活动来规范手卫生,其中医务人员手卫生落实率大幅度提升,手卫生知晓率及落实率明显优于活动前。研究还表明,医务人员使用洗手液、快干手消毒剂、干手纸巾、接触患者及治疗前后洗手合格率均比明显高于活动前,手卫生规范性行为得到明显改善。活动后医务人员洗手操作考核成绩明显高于活动前,提示手卫生活动对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意识与行为具有显著意义,并明确了护士在活动前后的手卫生执行能力优于医技人员,主要由于医院感染管理中的大部分消毒和隔离相关内容均由护士进行,与其他研究结果相一致[9-11]。
表2 宣教活动前后手卫生实施规范性比较[人次(%)]
表3 宣教活动前后手卫生操作考核成绩比较(分,)
表3 宣教活动前后手卫生操作考核成绩比较(分,)
人数(n) 活动开展前成绩 活动开展后成绩 t值 P值医师与医技人员 31 91.39±3.53 95.42±3.46 16.221 0.000护士 42 93.74±2.83 97.44±3.30 13.473 0.000 t值 - 3.159 2.537 P值 - 0.002 0.013
通过开展手卫生活动,在医院领导的高度重视与大力支持下,在各个部门的密切配合下,感控部门加强了洗手设施的设备建设,并定期对洗手设施进行检查。并监督各部门的手卫生实施情况。同时,利用循环播放规范洗手视频、“七步洗手法”操作的示范舞蹈,以及医院感染相关主题的讲座,帮助医务人员提高手卫生意识,使“手卫生”成为一种自觉行为,从自己开始,从身边做起,努力实现医院感染的“零容忍”。认知的改变也促进了行为的改善,在之前调查中,没有实施手卫生的医务人员,洗手方法、时间不正确,干手方式不正确等人员及行为问题得到纠正,手卫生活动达到预期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