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在情境写作中获得“立体生长”

2020-01-16 15:39温景祥
中学课程辅导·教育科研 2020年33期

温景祥

【摘要】  “情境写作”是通过设置能够触发学生生活经验、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引导学生深化思考的问题情境开展写作活动。设置写作情境时,需要让学生“感受到亲知的丰富性”、“获得理解的远近深浅”、“从中感悟生命的厚度温度”。由此,可让学生获得“写作知识建构”、“思维能力提升”与“精神情感成长”三个方面的“立体生长”。

【关键词】  情境写作 立体生长 真实丰富

【中图分类号】  G633.3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20)33-075-02

“情境写作”是指设置写作任务时,要提供能够让学生触发生活经验与知识经验,能激发学生写作兴趣与表达欲望,能引导学生在复杂的问题情境中进行深化思考,从中锻炼自己的思维,发展自己的认知,得到精神的生长,赋予生活独特的意义和价值。可见,“情境写作”是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方式,进行情境写作可以让学生从中获得“写作知识建构”、“思维能力提升”与“精神情感成长”三个方面的“立体生长”。

那么,该如何创设真实的写作情境,如何在情境写作中促进学生的“立体生长”呢?我以一次写作练习为例,进行具体分析。2020年2月至5月初,学生在家经历了三个月的网课学习,在这段时间出现了不少关于“抗疫”与“网课”的作文题,而笔者经过多重考虑,决定为高一学生拟了一道既贴近生活又重视情感体验的作文题:

疫情结束后,《花城新闻》的记者采访了三位同学,请他(她)们谈谈居家学习期间和父母的关系:

小艺:这三个月在家上网课实在太痛苦了,我爸妈每天在我耳边唠叨,但说来说去就只有“学习”“作业”“成绩”,我恨不得快快逃出去。

小勇:我爸是一名医生,平时忙得让我感觉不到他的存在。可今年他主动到湖北“抗疫”,我心里很震撼,有一种莫名的安全感和责任感激励着我,我要更加自觉地学习才对。

小聪:今年的高三多次在家模拟考试,我爸妈很入戏,不仅到广告公司制作了考场横幅,还打印准考证,一本正经地“监考”,这段共同奋斗的时光让我终生难忘。

班会课上,老师给同学们播放了这段采访节目,对“疫情陪读”折射出的亲子陪伴问题,你有什么想法,写一篇评论在班会上和同学们交流你的思考与心得。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义,选好角度,确定立意,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题中突出了真实的写作情境。王宁和巢宗祺两位教授主编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解读》说:“所谓“真实”,是将学习内容、学习方式与自我成长、社会发展进行紧密的关联。学习者只有将学科知识与自己的经验融合、与外界交互,并积极地将学习内容迁移运用,才能体现学科在个人长远发展方面的奠基作用。”依此标准,创设真实的写作情境首先要从学生的现实生活出发并关注到生活事件与自我成长、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其次要符合学生的认知结构与思维发展要素,再次要为学生留下自主生成的思考内容,让学生在自主創造中收获成功感。

首先是学生要能从中感受到亲知的丰富性。杜威说,无论个人在知识和科学训练中的造诣多么高深,在他理解一种新的事物或者旧事物的新的方面时,他都必须经常通过直接经验的行动或者对现存问题中尚有疑难的性质进行想象。这道作文题直接取材于学生们的网课经历,只是在高度概括的基础上,把不同类型的亲子陪伴现象展现出来,让学生既有直接体验,又有间接感受,还有深层思考的现实问题。写作任务有:(1)以“疫情陪读”为出发点,展开议论;(2)以“亲子陪伴”问题为基本写作论题,紧扣材料内容,对于不同类型的亲子陪伴有深刻的认识,能从这些亲子陪伴现象的成因、影响等方面做出深入的评价;(3)在写作过程中有“写作主体”和“交流对象”的意识,与班上同学交流自己的思考与心得。对学生而言,这道题的疑难之处在于直接体验太深刻,而对于间接体验难于准确把握其背后复杂的情感问题与现实困境,需要调动其他途径的经验来补充自己的想象,如在新闻媒体、文学作品阅读中的思考等。

其次是学生要能从中获得理解的远近深浅。陈嘉映先生认为,真知像真人一样,应该是深刻的、深层的、典范的、有感的、有血有肉有体会的。这道作文题的材料内容浅显易懂,让不同思维层次的学生有有话可说,只是理解层次不同,文章的深度和厚度也就产生了区别。材料第一段是情境的设定,疫情结束了,记者采访了不同的学生,让他们谈谈居家学习期间和父母的关系;第二段是小艺的回答,她代表一种不太和谐的亲子陪伴现象,小艺反感父母的唠叨,而父母也不太懂得与孩子沟通,这背后有着深层的原因,需要学生思考并提出解决的方案;第三段是小勇的回答,他的回答代表一种矛盾的心理,既渴望父母的陪伴,又无奈现实的种种困难,当下许多父母在事业和家庭、服务社会与关爱子女等方面存在着顾此失彼的问题,平时的缺少亲子陪伴的时间,这里纠缠着陪伴能不能仅仅考虑时间的问题,怎样的陪伴才是最有价值,亲子之间的深层理解如何发生等问题;第四段是小聪的回答,他代表一种当下比较普遍的亲子关系,当下许多父母对教育有着一定的思考和认识,能够注重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在教育环境上下功夫,言传身教,更注重对孩子思想状态的关注,充分利用这次“陪读”的机会形成了亲子同心奋斗的良好关系。

再次是学生要能从中感悟生命的厚度温度。这道题让学生从直接体验出发,从基本的亲子情感认知出发,上升到对家庭整体氛围的共同理解,再上升到如何理解那种作为社会人、伦理人需要面临的判断和选择,如何理解社会人的责任和使命等。此次抗疫让我们明白“伟大出自平凡,英雄来自人民”的道理,但这种崇高如此的切近而真实,在此借小勇的话来触发学生的思考,以期达到“立德树人”的目标。

依照情境写作理念编制的作文题,在教学实践中真能促进学生的“立体生长”吗?又该从哪些方面去判断这些效果呢?

首先,要看情境写作中的“写作知识建构”。对高一学生来说,议论文写作的难处在于“无法准确表达论点”、“无法建立论点与论据的关系”以及“无法设计议论文结构”等,此次写作训练为学生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一些支架。写作任务中明确要求学生寻找“亲子陪伴”问题的解决之道,三则材料中有小艺父母那样明显的现实困境,也有小聪父母那样努力解决问题的做法,还有小勇父亲那样无意间用精神激励孩子的效果,所以学生可以在比较中得出观点,如学生习作的标题“心灵的‘比邻与天涯——论疫情期间如何正确陪伴”、“精神陪伴的重要性”、“美好生活,源于高质量陪伴”等,观点明确而深刻。

同时,学生的分论点可以从材料中提炼出来,也可以寻找与材料类似的素材作为论据,进而准确地把握论点与论据的关系,如学生的文段:“小聪的父母真可爱,打印准考证,默默地与“瞌睡虫”和“手机瘾”作斗争,努力成为合格的“监考员”。这背后体现了他们对高三奋斗中的孩子有着深深的关切,还体现了他们对“换一种角色”与孩子相处的兴趣。是的,他们用行动给孩子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他们努力追求高质量的陪伴。其实,真正高质量的陪伴是可以更加有趣、更加专注高效的。如果亲子之间一开始就培养共同的兴趣爱好,像汪曾祺在《多年父子成兄弟》中提到的,父子都随和,父子都爱作画,既可以闲来共谈艺术,也可以忙时各专其艺。”这位同学既把握了材料中父母的“有趣”一面,又因此联想到汪曾祺的文章,两相比较既有类似之处,也有高低之分,论证贴切而深刻。

其次,是看情境写作中的“思维能力提升”。对学习议论文写作不久的学生来说,讲解过于复杂的逻辑知识是徒劳无功的,最好的办法还是在情境之中诱导逻辑思考的发生。这道作文题提供的三则材料便于学生运用比较法来说理,如将小艺父母的做法与小聪父母做法加以比较,提出“言教”与“身教”的区别。也可以运用矛盾的观点分析小勇父亲在陪伴上的“缺位”与“精神激励”的矛盾存在。还可以运用逆向思维来追问这些陪伴问题发生的原因,在作文讲评课上,我将题目转换了一下,让学生来拟定题目的材料,引导学生换位思考,经过学生们的课堂讨论,最后我们将题目确定为下面内容:

疫情期间,孩子不能回校学习,家长们很着急,纷纷在家长群里交流“陪读”的经验。

小艺妈妈说:每天除了做好一日三餐,我什么都插不上手,只是问一句“作业做了没”,就气呼呼地把门一甩,独自关在书房了,好像全世界都欠了她的。

小勇爸爸说:我是一名医生,平时忙的很,他也不怎么听我的话。这次到武汉抗疫回来,却感觉他好像懂事了不少,自觉学习了,也主动向我报告学习情况。

小聪爸爸说:今年的一模在家考试,为此我们专门制作了“在线考试考场”的横幅,打印好试卷和答题卡,担任起监考责任,孩子专注作答的样子真动人。

对于以上家长的发言,你有什么想法?请以“给家长们的一封信”为题写一篇文章交给班主任刊印在的《家校沟通》上。

置换了角色之后,学生们学会了从本质上去思考生活问题,从对方去考虑陪伴矛盾,从而认识到“高质量的陪伴不是父母单方面的责任,而是亲子之间互动的结果。小艺的痛苦来源于单方面的付出,如果换成小艺母亲来谈论这件事情,估计也少不了怨言。所以,父母要不断地进修,才能和孩子形成同频的时代思想,而作为中学生的小艺,也应该走出任性,学着去理解在时代面前显得“笨拙”的父母,只有彼此交流,才能活出美好。”

最后,再看情境写作中的“精神情感成长”。“立德树人”不是简单粗暴的道德说教,而是在具体的情境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此次写作训练让学生从自我感受出发,用共情能力去体贴父母的难处与愿望,用理性思考去理解个体与社会的关系,帮助学生在追求美好生活过程中获得一次精神的生长。写作《美好生活,源于高质量陪伴》的学生分析小勇这则材料时写的文段中可见一斑:

高质量的陪伴是悦纳彼此的不完美,共同追求更高的精神。小勇与父亲的关系,应该是比较复杂而感人的。父亲由于独特的职业和使命,让小勇感觉不到他的存在,但也是因为他那份敬业与为国家贡献力量的精神感染了小勇。当代生活中,多少父母无法兼顾家庭和工作,多少父母对孩子怀着愧疚之情,多少孩子无法怨恨父母的缺席。但小勇的这段经历告诉我们,陪伴需要的不全是时间,还需要一种精神的引领。傅雷用一封封家书指引着海外的傅聪走向更高艺术境界,还有许许多多的普通父母用自己的行动告诉孩子“幸福是奋斗出来的”。这些都告诉我们,一个好的家庭不是不存在矛盾和问题,而是致力于共同解决问题。

写作教学一直都是语文学科的难点,如果能用好情境写作的理念,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学习写作,在社会情境中学习思维,引导学生通過提出问题、生成主体思考获得深层体验,便有助于学生在写作中获得“立体生长”。

【注:本文系广东教育学会教育科研规划小课题“基于核心素养的阅读写作思维训练体系构建的探索”成果(课题编号:GDXKT19882)】

[ 参  考  文  献 ]

[1]杜威.我们怎样思维·经验与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