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利明
摘 要:文章从高职教育思想政治课程与专业课程中“课程思政”的辨证关系出发,分析了目前“课程思政”的现状,并以病原生物与免疫学专业基础课为例,挖掘专业课中的思政元素,将其科学有效地融入课程教学中,实现蕴含“课程思政”的教学新模式,从而全方位地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
关键词:高职教育;病原生物与免疫学;“课程思政”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20-08-22 文章编号:1674-120X(2020)32-0067-02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这是对“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科学概括和形象比喻。思想政治教育贯穿整个高校教育过程中,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课程思政”不是另外新增一门思想教育课程,而是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把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精髓有机融入专业课程中,潜移默化地实现立德树人,培养高素质的人才。
一、课程思政的现状
(一)教师思想观念陈旧
在目前的高职教育中,很多教师还存留传统的教育观,认为知识技能的培养是首要的目标,课堂教学侧重知识的传授,往往忽视了思想教育,没有或很少在专业课程中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种做法实际上与当前的职业教育理念是相违背的。学生就业创业不仅需要相应的职业技能和知识,更需要与之相匹配的职业素养。专业课程的教师应该积极配合思政专职教师,在学生思想教育这一阵地上,把抽象的道德修养与专业知识紧密联系起来,使之具化并向纵深发展,让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转变。
(二)学生思想不重视
据调查,目前很多高职学生对思想政治的学习热情不高,没有学习兴趣,认为很多的内容以前都学习过了,再炒冷饭没有意义。也有部分学生认为,枯燥的思政教育对自身的发展没有帮助,侧重于能实现个人目标的职业技能和业绩成果。
可想而知,学生在思政课堂上的学习效率是不高的,单一的思想政治教育也就失去了其意义。“课程思政”以专业课程为载体,深入挖掘专业知识中所蕴含的思政元素,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感染学生,引起学生的共鸣。
二、病原生物与免疫學课程目标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课程主要由病原生物学和免疫学两部分组成。它是护理专业必修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其根本任务是使学生掌握本专业必需的病原生物与免疫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通过病原生物与免疫学的教学,学生熟悉了病原生物和免疫学的基本理论,了解了病原生物和免疫对机体的两重性,掌握了基本的病原生物和免疫学的知识和技能,为学习后续课程奠定了理论基础。同时,该课程让学生建立无菌观念和传染性疾病的预防意识,强调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思维能力、科学精神、协作精神和职业素养的培养。
三、把思政元素融入专业课程
护理专业的病原生物与免疫学这门课程蕴含着丰富的“课程思政”元素,如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职业道德、无私奉献等。教师要紧密联系现阶段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分析新时期学生的特点,结合专业特色,以立德树人为根本,把“课程思政”元素有机融入课程中。在设计和运用过程中,要充分挖掘课中的知识点,注重思政元素与典型案例的结合,注重思政元素与实践的相互渗透,注重思政元素与信息化教育的融合。
(一)以典型事例宣传爱国主义
爱国主义是指个人或集体对祖国的一种认同和热爱的态度,主要表现为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课程中有很多相关的事例,如我国最早提出了人痘接种的方法来预防天花病毒,后来传到西方,为最终战胜天花病毒做出了巨大贡献;新中国在传染病的防治方面取得了伟大的成就,使血吸虫、疟疾等寄生虫的传播得到了有效控制;我国政府对艾滋病、结核病等传染病采取免费治疗措施等。教师也可以结合时事政治,如2020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在全世界范围内大流行,我国是最早暴发的区域之一,全国范围内所有省市自治区都有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确诊病例,最严重的是湖北省武汉市。为了控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国家果断采取了最高级别的管控措施,同时全国上下积极配合,最终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控制住了,取得了了不起的成绩。这些振奋人心的事例,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爱国情怀,增强了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二)以先进事迹感悟奉献精神
医者仁心,护理专业的学生不仅需要有过硬的专业技能,更要有为医护事业无私奉献的大无畏精神。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可以给学生介绍一些在医学事业发展中作出重大贡献甚至献出生命的事迹,如白求恩医生因感染细菌而引起败血症,为中国的解放事业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这是一种伟大的国际共产主义精神。又如,在讲授常见病毒内容时,向学生宣讲医务人员奋斗在抗击疫情第一线的先进人物事迹。疾病无情,人间有爱。这样不仅把看不见的病毒和实际的生活联系起来,更重要的是用鲜活的例子培养了学生的医学情怀,用榜样的力量引起了学生的共鸣。
(三)以风暴讨论培养辩证思维
在病原生物与免疫学课程中,很多内容可以从哲学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的角度来分析和学习,启发学生的辩证思维。例如,人体微生物的分布,既有正常菌群又有条件致病菌;微生物的变异既能朝着有利的方向发展,如毒力减弱可以制备卡介苗,又会带有不利的影响,如耐药性的增强。机体免疫功能一方面具有免疫保护,另一方面又可能造成免疫损伤。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头脑风暴的方法来学习和理解相关内容,科学地分析问题,培养其哲学的辩证思维。
(四)以规范操作提升职业道德
一些医疗事故的发生可能仅仅是因为忽视了某一个医疗环节,如没有核对患者的姓名,输液对象错误导致患者死亡等。这些血的教训告诉我们,护士必须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和崇高的职业道德。在进行微生物的实验操作时,要求学生严格按照规程进行,实验结果要如实记录,严禁弄虚作假,抵制各种学术不端行为,强化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例如,在细菌培养实验中,教师要不断强化学生无菌操作的意识,从接种工具的灭菌到接种试管的摆放,每一个步骤都要操作到位,每一个细节都不可忽视。通过行为规范的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使其在今后的护理岗位上也能做到一丝不苟,兢兢业业。
(五)以团队协作深化集体观念
在教学过程中,改变传统大班的模式,采用小组分组的翻转课堂教学。在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中,学生可以发挥更大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生根据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和推送的学习资料,经小组讨论后对任务进行分工,每个小组成员都积极参与进来,并最终以小组为单位展示學习成果。小组成员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而努力,每个人都是任务完成不可缺失的一环,成果的好坏不仅是个人的事情,更是小组团队的事情。这样,学生的一些不良行为受到了约束,责任感也得到了提升。通过紧密的团队协作,深化了学生集体主义的观念。
(六)以先进技术引导创新意识
创新教育是职业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育人才的重要环节。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免疫学的基础理论在不断的完善,新的免疫技术也在推陈出新,特别是在免疫学临床诊断方面,新的快速诊断技术和产品不断涌现。面对完全未知的新型冠状病毒,科学家很快就研发出了多种体外诊断试剂,为我国控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提供了重要的保障。将病原生物与免疫学相关科技前沿的知识导入课堂中,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启迪学生的创新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外,鼓励学生开展创新活动,积极参加各种学术报告,提高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
(七)以网络平台拓展“课程思政”
“课程思政”的教育不能仅停留在课堂上,更应借助多元的信息网络延伸到课堂外。病原生物与免疫学的课时是有限的,如何才能既保证专业知识的传授,又兼顾思想政治的教育呢?当代教育的信息化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思路。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课程思政”要充分利用网络,发挥网络育人的功能。教师可以利用一些新媒体资源,如学习强国App等,让学生每天了解国家时事政治。教师也可以建立QQ群、微信群,及时推送相关文章,加强师生间的交流。教师还可以通过在线课程的教学平台将病原生物与免疫学相关课程的思政元素上传到讨论版,引导学生对相关话题进行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及时对此进行评价。师生之间借助网络搭建的教学平台,不仅实现了课堂线上线下的结合,也为拓展“课程思政”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实现了最佳育人的效果。
(八)以教师言行影响和教育学生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是教育工作的引导者,要开展好思想教育工作,首先要求教师自身具有较高的思想政治觉悟和师德素养。一个教师是否合格并非单一的以专业水平来衡量,更重要的是教师的师德师风。在课堂上,教师的一言一行就是一种无声的教育,是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的最好典范。教师以饱满的热情投入专业课程的教学中,是教育学生爱岗敬业的最好例子。教师自身的人文素养、言谈举止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大爱无言,大音希声。因此,教师应该加强自身的政治素养,在思想品德等方面严格要求自己,从思想、信念、知识水平、实践能力等各个方面为学生树立榜样,以自身的言行感染学生。
教师教学,贵在得法。“课程思政”不是生搬硬套地把思政元素加入专业课程中,而是要让立德树人教育自然而然地融入教学中。教师应不断地更新知识,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模式,适应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趋势,让“课程思政”在专业课程中茁壮成长。
参考文献:
[1]代苑林.医学类高等院校从“思政课堂”到“课堂思政”的路径探索[J].西部素质教育,2017,3(4):33,41.
[2]刘 畅,何 平,郭晓奎.病原生物学教育教学的改革与实践[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8(4):18-19.
[3]郑佳然.新时代高校“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探析[J].思想教育研究,2019(3):94-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