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连友 王慧斌 关海玲
近年来,在关于如何有效地推进农村经济发展,实现乡村经济的快速振兴的问题上,不断地引起了党和政府的高度关注。而推动经济发展进而实现乡村振兴的首要任务,就是解决农村的人口问题。作为对解决农村人口问题有着重要影响力度的农村人口结构,则成为了我们解决农村问题,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突破点。影响农村经济发展的原因包括多方面,但是人口结构的变化仍然是最主要的因素。尤其是在农村地区,人口的结构性问题尤其突出,对农村的经济发展造成了直接或间接的影响,有效解决这一问题,是改善农村贫困现象的主要措施,研究、及时发现并且预测农村人口结构中存在的问题,并且深入分析其产生原因以及对经济发展产生的影响,在此前提之下依据研究结果对问题提出有效建议及可实施措施,对于真正解决农村问题并推动新农村建设将会有着不可或缺的帮助。
党的十九大以来,在乡村振兴战略提出的大背景下,党和政府不断地加大对农村地区的政策和公共财政资金的支持力度,基于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全国上下大力发展农村社会经济,并取得了巨大成就,与此同时不断改善农村产业发展生产环境,农村的生产力水平也在不断地提高。伴随着快速经济发展,越来越多的社会问题出现,其中农村人口结构的不合理对农村经济发展产生了直接或间接的影响,阻碍了农村社会经济发展进程。从目前发展状况来看,不协调发展主要原因在于农村地区人口老龄化现象明显、年轻劳动力大部分进入城市、妇孺老人占据农村人口较高比例,这些都造成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增长进程的缓慢。
对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有着重要影响的因素其中之一就是人口结构,二者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对此国内外学者都有着各自不同的见解。美国学者Deaton,A.C.H.Paxton(2000)认为“人口结构包括有关性别以及年龄的结构”,他认为人口年龄结构是影响国家经济增长速度的最主要的因素,在人口逐渐趋向老龄化的时期,针对个人的服务以及物品的需求程度也随之增加。英国学者MuHuaizhong,ChenXi(2015)在研究中指出,中国主张“一个家庭一个孩子”,并且除了双胞胎之外,一个家庭只能有一个孩子。尽管在计划生育政策实施之后,人们以前的关于子女性别、数量的观念得到了改变,但是“重男轻女”这一思想依旧存在于某些传统家庭成员中,尤其是在一些发展较为缓慢的农村地区。与此同此,亦有学者对造成中国人口性别失衡的原因做出了相应的阐述,认为传统文化中的“重男轻女的思想存在”是核心原因。大部分家庭为了增加家庭中男孩数量,经常以性别为标准选择流产,最终造成男性人口数量不断增加,女性人口数量持续下降的结果。
相比之下,对于人口结构的研究在我国的起步较晚,但是我国学者对此的研究内容更具有针对性,尤其是在我国现有国情以及现象之上,进行有关农村人口结构的多样化研究。学者胡鞍钢(2012)强调人力资本投资在经济增长当中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性,并且可以显著促进经济增长,而储蓄率和劳动参与率因老龄化现象问题,出现了不利于经济增长的方向变化。刘祖云、武小龙等学者(2012)从人口自然结构和非自然结构出发,提出农村人口结构的相关概念界定。其中,自然结构中年龄结构和性别结构是重要的组成部分,而非自然结构中则由文化教育结构、职业结构以及婚姻家庭结构组成。学者王伟同(2012)将人口结构定义为“人口系统内部各个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方式。”若以人口性质为标准,则人口结构被分为社会、自然以及地域结构。其中性别结构和年龄结构组成自然结构,民族、家庭、婚姻等结构形成我们所熟知的社会结构,地域结构包括地理和资源结构两方面。农村人口问题就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最根本的问题,并且其不仅与人口的未来发展趋势有不可分割的关系,还对我国各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产生了直接且深远的影响。因此,本文以农村人口结构作为切入点,将山西省农村地区作为研究样本,并构建农村人口结构变化对乡村经济的影响的实证模型,由此对农村人口结构变化对农村经济影响进行深入研究。
为确保研究的准确性,本文将对所选取的变量进行相关性检验,本文使用的数据模型由被解释变量加上一组解释变量组成,本文主要实证模型为:
其中G是山西省农村地区人均实际GDP;X1是山西省农村地区储蓄率、X2是山西省人口自然增长率、X3是以及人力资本、X4是以及总抚养比;ε 为随机误差项;β0、β1、β2、β3、β4、则是各变量的回归系数。为了消除原始数据可能存在的异方差,并将数据的数量级降低,我们对本次所选用的变量均进行对数处理。则本次研究的实证模型为:
其中Y=LnG
本文将山西省农村地区作为研究对象,样本区间为:2001~2015,选取在近十余年间与山西省农村人口结构有着密切联系的相关数据,通过构建山西省农村地区人口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实证模型,对此进行深入的研究分析。其中以2001年不变的价格来计算人均实际GDP,将2001年至2015年之间山西省农村地区所拥有大专以上学历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来表示人力山西省农村地区的资本存量,用山西省农村地区的儿童人口(0~15岁)和老年人口(≥65岁)之和与青壮年人口(16~64岁)之比来表示总抚养比,由《中国人口与就业统计年鉴》可直接查得山西省农村地区储蓄率。本次研究中所使用的数据均来源于《中国人口与就业统计年鉴》以及国泰安数据库。本文使用软件为Eviews10.0,通过OLS法来估计回归方程的各参数。研究所选取的样本数据(见表1)。对所选取的数据先后进行描述性统计以及回归分析。
表1 变量的描述统计
1.模型回归。所建立的回归分析模型为:
运用软件Eviews10.0同时并采用OLS法对所构造模型中的各个变量进行逐步回归分析,得到山西省农村人口结构变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方程:
表2 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由经济意义可知是农村地区储蓄率(X1)、人力资本(X3)与经济发展水平呈正相关,人口自然增长率(X2)以及地区总抚养比(X4)与该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的关系呈负相关,在此次检验结果中LnX1以及LnX3的系数均大于0而LnX2和LnX4的系数均小于0,由此可以证明此次回归结果与经济意义基本相符。
2.统计检验。虽然上述检验结果与经济意义基本相符,但是由上述表 2 中对 LnX1、LnX2、LnX3、LnX4的检验结果可得;R2=0.966629以及=0.953281,则说明拟合度非常高,在0.05的显著性水平下LnX1、LnX2、LnX3都通过了显著性检验,但是LnX4的P=0.6542明显大于临界值0.05,则说明LnX4对t统计量的检验并未通过,而由表3我们不难看出各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较高,同时也说明了多重共线性的问题明显存在,由此可以看出上述建立的模型存在明显的误差,需要对此结果进行修正。运用简单相关系数法对此进行修正,首先将地区总抚养比(X4)此变量在本模型之中剔除再进行回归,得到的回归结果如表4所示。
表3 相关系数矩阵
表4 修正后的回归结果
由上述回归结果可知,可决系数R2=0.965918以及修正的R2=0.956623均接近1,则说明拟合效果较好,F-statistic=103.9173远大于临界值,因此通过F检验;而且LnX1、LnX2以及LnX3的P值均小于0.05,通过了t统计量的检验,并且观察几个变量的系数可知所得结果符合经济意义,所以得出多元回归模型:
Y=2.066667LnX1-2.260855LnX2+0.390393LnX3-6.913189(5)
3.自相关及异方差检验。变量之间由于经济不断发展,具有一定的相关性。由于本次研究选取了大量的时间序列数据,为了能够确保建立的模型有效且可以准确的反应经济现实,因此相关性检验和异方差检验是确保本文研究的基础。本次检验在采用D-W检验法与Breuch-Godfrey检验法(LM检验)的同时,对模型进行滞后期为14的偏相关系数检验,以确保模型的相关性。并运用White检验法对模型的随机误差进行分析以验证本次研究的有效性。
(1)自相关检验。由表5可知在DW检验法中DW=2.772200大于经DW值表中所查的的临界值dL,dU,同时在Breuch-Godfery检验法(LM)中所得系数Prob.F(2,9)=0.2318,Prob.chi-square(2)=0.1249,二者均大于临界值0.05,则说明所得结果不拒绝原假设,即说明本模型无自相关问题,并且在偏相关系数检验的表6中也可清晰地说明本模型无自相关问题。
表5 自相关检验
表6 偏相关系数检验
(2)异方差检验。由于本次研究所采用的因变量数据来自不同类型的个体,所形成的样本方差会有所差异,从而导致我们常见的随机误差,而这种误差项体现在模型中从而形成了异方差,也只有对此检验并修正才能使得模型更加的符合现实意义,让我们的研究变得有意义。所以本次研究用White检验的方法对所构造的模型进行检验,并对所得结果进行深入分析。
表7 White检验结果
由表7可得White检验结果中所得到nR2=8.203671。此外在 α=0.05 下查 χ20.05(2)=5.991 因为 nR2>0.05(2)并且本次进行White检验的系数P都大于检验的临界值,则说明本次所进行的White检验不拒绝原假设,则说明本模型不存在异方差。
本次研究首先通过构建模型,对所得模型先后进行统计检验和经济意义检验,并根据所得的回归结果对模型进行修正;接下来又对修正后的模型进行了自相关检和异方差检验,由于经过检验后的结果显示所构建的模型无自相关问题也没有异方差问题,所以得到的模型最终形式为:
该模型表示经济发展伴随着人力资本的上升而有所发展,其弹性系数为0.390393,即人力资本增加1%则经济增长为0.39%,家庭储蓄上升1%则经济增长上升2.06%,而人口增长率对经济的发展有着消极的影响,弹性系数为-2.260855,即人口上升1%经济下降2.26%并且上述实证结论与本文开头理论阐述基本符合。
本文通过对山西省农村地区的经济现状进行分析,开头对有关农村人口结构影响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的相关理论进行综合阐述,做出人均GDP将与人力资本以及人口老龄化具有正相关的线性关系的假设,而最终由结果可以证明人口老龄化与经济发展为负相关关系,人口老龄化上升从而导致地区抚养比增加,家庭支出上升,由此农村居民储蓄率在随着老龄化上升的同时会有所下降,不利于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人力资本的上升会增强社会的劳动力素质,从而会对经济的发展产生有利的促进作用。根据于此本次研究在此提出如下几条建议:
1.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贯彻落实“二孩政策”允许和鼓励有条件的家庭生育两个或多个的孩子,让青壮年成为家庭中的主要劳动力,使得人口结构逐渐趋于合理化。
2.应当大力发展教育,加大对山西省农村地区的教育补助,使更多的人力、物力向农村地区倾斜,为山西省农村地区的教育发展提供有力的物质保障。从而提升人力资本比重,使人力资本作为经济增长的推力,进一步推动农村的经济建设。
3.增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比例,提升农民的素质水平。为农村教育体制提供有效保障,改善农村教育教学条件,让九年义务教育普及并且发展,以此来农村人口的整体素质水平。
4.重视对农民的职业技能培训,以此来提高农村产业的科技化。加强农村免费培训,积极推动现代农业经营管理制度在我省的建立,组织开展与先进农业地区的农业技术交流并积极推广科研成果,来提高农村产业的发展水平,提高农民的收入能力。
5.当地职业学院的建立及发展,发展真正适合农村的教育理念,办真正面向农村的教学,不再出现为城市培养学徒工的现象,而是让农民逐渐转型,成为新农村的主导力量,让他们可以在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趋势之下,顺应潮流,达到改善人口结构不合理化的现象。
6.加强对老龄化的重视,为即将到来的老龄化趋向问题做出准备。文章中的数据研究表明,逐步发展的老龄化趋势会阻碍山西省的发展进程。因此,最有效的措施就是针对人口老龄化问题提出有效的解决策略。首先,要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并且逐步完善农村相关卫生服务体系。其次,要做到道德和法律双管齐下。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政府要保证体系的完善,包括社会养老保障以及对于农村的法律支持,并且要加强所有村民老龄化、养老意识。与此同时,有针对性的发展帮助老年人的农村产业也是必要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