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大慈寺历史街区声景观调查研究

2020-01-16 01:24王倩
建材与装饰 2020年4期
关键词:声景太古景观

王倩

(西南交通大学建筑与设计学院 四川省成都市 610031)

0 引言

历史街区作为城市历史发展中存留下来的连片的建筑群体,它保存有这座城市发展过程的历史信息,能反映出城市的特色和风貌[1],是承载地域文化脉络的重要媒介之一。声音作为历史街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历史街区内的声音及人们对不同声音的满意度与评价进行研究就尤为重要。大慈寺片区是成都市4个重点保护历史文化街区之一,大慈寺是成都最典型最能追寻历史的市场和宗教生活的重要声场源头,大慈寺及其周边区域一直位于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区繁华的春熙商业圈中,所以本文以大慈寺历史街区为研究对象,对历史街区内的声景构成以及人们对街区内声音环境的感知与评价进行深入研究,为创造独具特色的历史街区声景设计以及保护更新提供支持。

1 声景观的概念及其解析

声景观Soundscape一词来源于Landscape(景观)的类推,由sound(声)和scape(景)组成,它是听觉的景观。“声景观”和传统意义上的“声”区别开来,声景观的概念研究的是声音、环境与人之间形成的相互联系的整体。声景观要求对声音的多重特征如社会性、历史性、人文性进行综合考虑,并根据感受者的个体差异,附有不同的价值和文化内涵。声景观也涉及了主观声音领域,如记忆中的声音、联想的声音等,这也是声景观社会性特征的一个重要表现。声景元素按功能分成三类:基调声、信号声和标志声。三种声音与环境牢固地结合在一起,形成完整的声音环境和人互动的关系。

2 大慈寺历史街区声音环境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本文以大慈寺历史街区中大慈寺与太古里商业区两部分为研究范围,通过实地调研考察和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大慈寺历史街区的声景构成以及人们对街区内声景观的感受与评价。

2.1 实地调研考察

声景漫步法是声景观调研的主要研究方法,研究者沿着不同的路线行走,并专注于他们能听到的声音,在走动过程中并看到周边城市环境[2]。通过声景漫步法对大慈寺历史街区内两个区域内声景类型、构成、声源位置及场景描述进行记录,最终进行总结,见表1、表2。

表1 大慈寺声音调查总结

表2 太古里声音调查总结

对于大慈寺而言,来这里的人们主要进行宗教朝拜活动、历史遗迹参观及休闲娱乐活动,声音环境以展现宗教文化的钟声、礼佛诵经声、木鱼敲击声为标志声,营造了浓烈的宗教文化氛围,使历史与现代进行对话,引起人们对历史的遐想。而通过漫广场与大慈寺隔离开来的现代商业区—太古里来说,来这里的人们主要进行购物、饮食等休闲娱乐活动,现状声音环境以现代化的电子音乐声和人与人之间的说话交流声为主,展现了一种放松时尚的氛围。

2.2 问卷调查与分析

2.2.1 问卷调查法

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为了进一步准确分析评价大慈寺历史街区的声环境质量以及人们对街区声景观的满意度以及协调度的评价,从感知角度进行了问卷调查和互动访谈,对游人进行了随机访问,了解人们对大慈寺历史街区声音环境的看法。问卷采取当面填写的方式,共发放问卷30份,回收有效问卷28份。问卷主要由四大部分组成,调查问卷中问题的选项以表示肯否、喜厌等不同程度的词汇供被调查者进行选择。

2.2.2 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对第1部分被访问者的背景信息做统计分析得出,40岁以上的人群最少,只占被访问者总人数的25%,也就是说青年人成为调查人群主体,这反映了大慈寺、太古里及周边环境的主要人群。

在第2部分大慈寺声音环境看法的调查中,结果表明大部分人来大慈寺的原因是因其历史文化悠久,可以进行朝拜和参观活动,并且发现约50%的人喜欢并满意大慈寺的声音环境,另外一半表示一般或者没什么感觉,而留给他们印象最深的声音是礼佛诵经声和钟鼓声,这些声音能带给他们宁静虔诚的感受,这让人们在成都市中心的闹区中体会到让人静心的氛围。在大慈寺声景观是否保留的调查中,约50%的人认为可以完全保留现有的声景元素,约40%的人认为需要在大慈寺建设中保留有价值的声音而去除无价值的声音。在希望大慈寺出现的声音问题中,历史文化声占到70%,自然声占到30%。对大慈寺声音环境问卷调查结果分析,可以总结出,大慈寺现有的声音环境是令人满意的并且与现有环境是协调的,并可以代表大慈寺历史文化底蕴,可让人们感受到宁静的氛围。因此,通过调查分析,要求在大慈寺历史街区的保护和更新中,需要保留代表宗教文化的声景以延续其文化特质。

在第3部分太古里商业区的声音环境看法调查中,结果表明,广播音乐声和人的活动交流声是留给人们印象最深的声音,在对太古里整体声音环境的满意度调查中,35%的十分满意,还有35%的表示可以适应,但需要改进。同时在太古里声环境改造建议中,高达80%的人表示需要保留有价值的声音,去除没有价值的声音,这方面也可以看出相对于大慈寺,太古里的声景观中还存在不和谐的声音,值得进行改进。

第4部分中对大慈寺历史街区综合声景观评价中,在更喜欢大慈寺还是太古里声景观的调查中,结果表明,有50%表示都可以,有30%的人表示更喜欢大慈寺。在大慈寺、太古里的声音同时出现在一个街区内是否适应的问题中,只有约10%的人表示不协调,剩下的人表示可以适应或很喜欢。在声景观综合调查评价中,可以看出历史文化环境与现代商业环境是城市不可或缺的因素,人们所持的态度也更加包容。而在大慈寺和太古里希望加入的声音调查中,大多数人选择了自然的声音,这也看出在城市化的今天,被钢筋混凝土包围的人们对大自然的期盼和希望回归自然的心声。

3 结语

通过人们对声景观的评价,人们对大慈寺历史街区的声景观是相对满意的,并认为声景观与环境基本协调,大慈寺与太古里的声景观在历史与现代的冲撞中协同构成历史街区的独特风景并能被大众所接受,大慈寺内的历史文化声受到人们的喜爱,构成历史街区内的特色声景,可作为有价值的传统元素在大慈寺历史街区中得以传承,达到在旧城更新过程中延续大慈寺街区文化特质的目的,而调查研究表明太古里的声景观仍有需要改进的地方,因而对历史街区声景观可以分别采取“正向”(在现状声环境中加入新的声要素)、“零向”(对声景按原状保留,不做任何改变)和“负向”(对不协调、不希望听见声音的去除)设计与管理策略[3]。历史街区声景是场所文化的延续,希望通过本文对大慈寺街区中声景的调查研究,可以启发设计者将声景作为一种设计元素在设计里运用,并用一种新的眼光认识大慈寺历史街区的空间形态更新和传承。

猜你喜欢
声景太古景观
太古长输供热管线温降统计及分析
社区公共空间声景设计原理初探*
景观别墅
当代城市声景研究进展
《白噪音》中后现代声景的死亡伦理思考
火山塑造景观
沙子的景观
包罗万象的室内景观
当代“声景”中的“学者型作曲家”
——旅美作曲家梁雷音乐作品学术研讨会纪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