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范式”下电子商务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研究①

2020-01-16 05:34西安欧亚学院物流贸易学院李艳
中国商论 2019年24期
关键词:范式课程体系电子商务

西安欧亚学院物流贸易学院 李艳

1 引言

近年来,随着移动互联网和智能终端的高速发展,涌现出一大批电子商务类企业,大量传统企业也纷纷进军电子商务领域,电商行业孕育出新零售、社交电商、O2O等更多商业形态,电子商务人才需求巨大。据电子商务交易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中央财经大学中国互联网经济研究院测算,2017年,中国电子商务从业人员达4250万人,成为一支庞大的就业群体。电商企业在快速扩展的同时,对从业人员也有较高的要求,要求需具备对行业较强的敏锐度、学习能力及实践能力。与此同时,高校电商人才培养体系与企业实践严重脱节,传统的教育模式及知识结构不能满足电商行业新技术、新模式更新迭代的需要。2018年度中国电子商务人才状况调查报告中提到,在高校电商人才培养需要改进方面,被调查企业认为,需要加强实操性教学的占81%,加强与企业对接需求的占58%,加强职业素养教育的占54%,更新专业理论教学的占18%[1]。因此,为了更好地满足行业的需求,改革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重构电子商务专业课程体系迫在眉睫。

1995年,巴尔和塔戈在《从教到学:本科教育的新范式》一文中指出首次使用范式概念来描述本科教育改革的性质和范围,指出本科教育要从“教学范式(Instruction Paradigm)”向“学习范式(Learning Paradigm)转换,并且指出1980年代以来,美国本科教育质量提升运动改革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是改革者们没有认识到本科教育改革是一场范式变革,而把它看成是仅限于教学活动和教学质量的局部改革[2]。199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世界首届高等教育大会上,美国杜肯大学威廉·巴罗内(William Barone)教授认为,美国、欧盟和中国先后实现了高等教育大众化,大学不再是只招收优秀学生和实行精英教育的地方,如何让众多学生成为主动的学习者,让他们对自己的学习更负责,是不同国家面临的共同问题[3]。2018年6月,教育部在成都召开了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会议上提出了坚持“以本为本”,推进“四个回归”,强调了本科教育是大学的根和本,教学方法和教学质量要首先要在本科创新和显现。本科教育会议的召开不仅强调了本科教育在人才培养的核心地位,更是推动高等教育理念创新、模式创新的一剂强心剂。

目前国内大多数高校虽然已经意识到本科教育需要进行教学模式的改革,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只有少数院校是对个别课程教学方式进行了改革,如采用情景引导方式进行课堂教学,虽然从一定程度上提升了课程教学的质量,但并未从人才培养的角度进行全面根本性的改革,也很难达到专业人才培养的总体目标。大多数院校仍采用传统的教学范式开展和组织教学,即以“教师讲授知识-学生接受知识”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即上文提到的“教学范式”,它是以教师为主体,学生被动的接受教师所传授的知识,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缺少对知识的主动探索和发现,难以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更难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并应用在实际解决问题中。教学的目的应该是促进学生有效的“学”,而不是一味地强调教师“教”的主体地位。学习是学生自己发现和建构知识,形成批判性思考的能力的过程[4]。因此,现代大学的教学应该从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转变,即从“教师将知识传授给学生”向“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和创造知识”转变,从“传统模式”向“学习模式”转变[5]。

2 基于“学习范式”的课程体系改革

电子商务专业是一个知识交叉型学科,企业要求学生要具备多元的专业实践能力,面对互联网的瞬息万变,行业新形态的快速更迭,需要电子商务人才能够拥有面对不确定知识和多元化知识的应用能力,这就要求高校培养的学生除了掌握必备的专业知识以外,更应该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以及解决复杂问题的思维模式,因此,构建基于“学习范式”的课程体系对于电子商务专业尤为重要。

为适应互联网时代背景下新经济商业形态的发展,电子商务专业紧密围绕区域及产业发展需求,注重关键利益相关方的诉求,注重学生学习效果及个性化发展,提升学生学习投入度,以实现专业建设与产业需求的无缝对接。因此,本校对电子商务专业原有的课程体系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

(1)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基于学习成果产出的模块化课程体系。

目前国内大多数高校电子商务专业普遍存在课程体系庞杂、教学内容滞后、教学模式单一、实践实训环境难以适应行业的岗位需求的现象,导致毕业生与用人单位需求之间严重脱节。据调研数据统计,73.8%的高校电子商务毕业生专业能力只能达到企业初级运用水平[6]。

根据学校创新型、应用型的办学定位及大商科的特色发展定位,将电子商务专业的培养目标调整为以服务区域电子商务行业发展,适应企业发展及人才需求为宗旨,培养具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职场素养,掌握电子商务行业整体发展状况及基本技能,熟练运用多种互联网平台开展营销和交易活动,具备行业发展潜能的电子商务综合运营管理人才。依据专业培养目标,注重学生的学习成果,打破专业原有基于学科知识体系的传统课程模式,即“宽知识、重基础”,将原有的专业课程门数偏多,小而零碎,课程知识点重复,未能形成系统化的课程体系进行重构,构建了以专业能力为主导的基于学习成果产出的模块化课程体系。

依据人才培养目标,将专业能力根据产业需求细分为若干子能力,根据专业子能力的要求,将原有的课程体系进行重构。运用项目管理理论模型,将专业知识点进行重新的梳理,整合课程间重复的知识点,形成支撑专业子能力的课程模块。为加强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实践应用能力,促进专业课程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深度融合,专业为每个课程模块匹配了支撑专业能力的学期实践项目。每个学期实践项目均为企业或科研院所的真实项目,以提升学生解决企业实际问题的能力,更好地满足行业需求。整个课程体系的设计和实践是依据项目实施过程,重构课程知识模块,重新组织专业知识和教学活动,并对每一个关键环节设定明确的阶段性项目实施成果来检测最终学习成果的达成度,实现了“专业能力-匹配实战项目-项目实施-项目考核-专业能力达成”的闭环。通过实施模块化课程体系,可以让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而学习成果也有利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收获学习的成就感,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的投入度,如图1所示。

(2)搭建正式学习与非正式学习相结合的实践教学平台。

实践教学是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对塑造学生创新思维、专业知识的理解到具体应用以及衔接社会需求有着关键性作用。传统的实践教学平台更多地是让学生通过一些验证性的实验或应用模拟平台来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内容更多是停留在理论层面,学生并未亲身体验实际工作岗位中具体项目是如何实施的。因此,这样的实践内容无法让学生真正消化所学习到的专业知识,更无法将其应用到实际的工作当中去,造成实践内容与企业实际岗位要求两张皮,既达不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也满足不了企业的实际需求。所以,探索合适的实践教学模式,实用的实践教学内容及实践方法成为了高校实践教学平台搭建所面临的重要问题。

图1 专业能力及课程模块匹配图

图2 电子商务专业正式学习与非正式学习相结合的实践教学平台

为解决现有实践教学平台存在的问题,发挥实践教学的实用性,电子商务专业搭建了正式学习与非正式学习相结合的实践教学平台。该教学平台依据成人学习理论的核心内容,即“人为什么需要学习,学习的目的是什么,如何进行自我指导需求”,对实践教学组织及教学内容进行重新的设计,以更好地激发学生对新鲜事物的理解,提升学习欲望,构建并重组自己的认知结构。正式学习体现翻转课堂和混合式学习理念,以课程教学为主要载体,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对专业知识深度理解能力和应用能力。非正式学习体现学生个性化自主学习理念,以大量的实践性活动为主要载体,主要是通过第二课堂、专业短期培训、专业大赛、学期实践项目、各类实习及毕业设计,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实践操作能力以及必要的学术能力。通过正式学习与非正式学习相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可以让学生从不同的视角了解专业并重构自己的认知结构,促进学生个性化及多元化发展,最终支撑以全人教育为特征的人才培养目标的有效达成,如图2所示。

(3)课程模块项目制实施,课程内容设计紧贴企业需求。

专业对每个课程模块均匹配了相对应的实战项目,学生以小组合作方式独立完成各实战项目,提交报告并进行最终的答辩。课程模块匹配的实战项目主要由优质的合作企业、科研院所及孵化基地提供,学校负责组成专家团队,对行业等提供的真实项目进行多维度的评估,确保教学知识点与真实项目开展无缝衔接,遴选出适合的项目用于课程项目实施。项目评估维度主要包括专业结合度、项目适时性、难易程度及工作量等,保证实战项目的适用性。实战项目进行周期性更新,以保证项目的动态更新,完善优化教学内容。项目实施采取项目负责人制,由企业导师、项目导师以及校内指导教师组成项目指导团队,主要负责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引导和必要知识的辅导。与此同时,学校也匹配了相应的硬件环境及管理制度,以保证实践项目的顺利进行。

通过引入企业真实项目的实践训练,为学生搭建真实的学习场景,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维模式,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投入度,提升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真正做到“学的受用、学了有用”,引导和促进学生从“能做什么”向“会做什么”转变,如图3所示。

(4)课程考核注重学习成果,评价主体多元化。

电子商务专业原有的课程考核评价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考核方式单一。课程考核主要是通过笔试方式进行,这样的考核方式缺少对学生整体素质的考核,难以实现对学生学习情况全方位的考量;二是欠缺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过程性监督。考核评价大多安排在学期末进行,对学生学习期间的学习表现未及时反馈及沟通,造成学生无法及时进行知识查漏补缺;三是评价主体单一化,课程评价主要通过任课教师进行课程考核评价,不能实现全面考量学生的个性特长及发展需要,难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及学习投入度。

因此,基于课程考核评价面临的问题,结合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及课程模块改革的需要,在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建设中,对学习成果考核评价方式同样进行了改革。在评价体系中,根据实践项目的实施步骤列出各阶段学习成果以及其成果的关键考核指标点,明确各考核指标点所占权重。评价考核方式除了定量考核以外,还加入了定性考核方式,定量考核主要是对学生所掌握的专业知识技能进行考核评价,定性考核更多的是对学生的职业素养,包括学习态度、团队合作等进行全面评价。考核方式确定后,根据各阶段性学习成果的要求,确定每个考核阶段的评价主体,包括教师评价、企业评价、学生自评、学生互评等,并设置合理的考核权重。教师会对学生的每个阶段的学习成果表现进行即时的反馈及沟通,以便让学生了解自己的专业特长或优势,同时及时地发现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改进自己学习中的不足。课程总成绩是由各阶段学生学习成果的考核成绩构成,如图4所示。

图3 实战项目实施及管理流程图

图4 实战项目考核评价与毕业要求对应关系图

3 结语

通过应用“学习范式”课程体系改革,依据麦可思毕业生培养质量跟踪报告,本校电子商务2016届~2018届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年年上升,用人单位满意度超过全校平均水平。“学习范式”的改革并不是取消知识传授型的教学模式,而是要选择有利于学生学习和个体发展的教学模式。学习范式关注的是学生学习的内在价值,所倡导的项目教学、问题教学、合作学习、自主探究等教学与学习方法,其根本用意不仅在掌握知识的效率,更在于学生在探索、发现知识的实践中感受与体会学习的乐趣[7]。基于“学习范式”的课程体系改革,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提升学生的学习投入度,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同时对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利于教师的发展。因此,“学习范式”的应用对于高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有着根本性意义。

猜你喜欢
范式课程体系电子商务
2025年我国农村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2.8万亿元
以写促读:构建群文阅读教学范式
范式空白:《莫失莫忘》的否定之维
高职Java程序设计课程体系建设思考
孙惠芬乡土写作批评的六个范式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管窥西方“诗辩”发展史的四次范式转换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电子商务模式创新的相关研究
跨境电子商务中的跨文化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