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态化疫情防控下的家庭应急体育研究

2020-01-16 23:31李海燕
湖北体育科技 2020年11期
关键词:居家应急防控

马 群,李海燕

(南京工程学院 体育部,江苏 南京211167)

近年来,全球各地区公共卫生事件频发,SARS、甲型H1N1流感、禽流感、埃博拉出血热、新冠肺炎等疫情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安全。随着疫情在全球风险级别的提升,为阻断疫情传播,各国发布了保持社交距离,减少社会聚集性活动,居家隔离等公众预防指南。当人们回归家庭后,如何在疫情防控期间使家庭成员获得抗病防疫的应急能力,满足人们的健身需求,各地体育部门推出简便易行、科学有效的居家健身方法,通过媒体普及应急防疫知识、运动指导和膳食搭配,倡导疫情防控时期的健康生活方式。对比应急教育和学校体育的广受关注,家庭应急体育在理论和实践的研究覆盖面较窄,只集中于课外活动、体闲娱乐的现状调查,造成了家庭应急体育地位的边缘化。在常态化疫情防控时期,家庭应急体育研究的缺失不利于公众培养应急素质。因此,本研究以家庭面对突发疾病的困扰为基本背景,采用文献资料法,结合应急、家庭体育和家庭应急教育研究范畴,探讨家庭应急体育研究价值和实践条件,科学合理地引导家庭开展抗病防疫的素质锻炼行为。

1 相关研究与价值

1.1 应急教育的内涵

应急教育研究源于上世纪90年代,国际社会在自然灾害和灾难发生后,为了尽快恢复正常的社会秩序,提供人道主义教育、医疗、物资等援助。在应急教育研究中,侧重事前预防的应急素质培养得到了越来越多的研究者的认可。应急体育归属应急教育研究范畴,政府、学校、家庭以及社会组织通过系统的身体和心理教育,使民众掌握基本应急技巧,如:应急知识、逃生技能、野外生存和自救互救能力,以及攻坚克难的意志品质等,提升民众面对突发事件时的应急躲避和环境适应能力[1-2]。调查显示,应急教育体系建设中社会资本投入不足,公众应急教育的参与有效度远远低于其参与意愿。老龄化、低学历人群缺乏个人责任认知,造成应急知识获取不足、应急培训零经历现象[3]。究其根本是以“生命安全与生存发展”为首要素质的基本体育能力被逐渐削弱。提高应急躲避反应和环境适应能力,必须保持走、跑、跳、投、游等最基本身体素质的锻炼[1]。

1.2 家庭应急体育的研究价值

随着国家应急管理部的组建,应急管理体系得到完善,社会力量和资源配置得到整合优化,应急教育开始普及,培养了民众的应急意识[4]。从教育系统划分应急教育有3个方面:学校、社会和家庭,三者各有侧重,互为补充[5]。可以看出,家庭在应急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第一,家庭应急体育教育与以人为中心的全面发展内涵关联显著。马斯洛认为人本主义教育以顺应个体兴趣、需要、经验以及个性差异,达到开发潜能、激发认知与情感的相互作用。当个体面对突发事件时会进入应急状态,直接影响民众的生活节奏、行为动机、压力调节等,造成生理和心理上的不适应。有效的家庭应急体育教育能让民众在常态化疫情防控时期保持肌体运动,迅速将身体和情绪调节到适应水平,提高应变技巧,维持健康的生理功能和心理状态,以科学的认知应对突发事件。可见,家庭应急体育教育与以人为中心的教育内涵在层次性和全面性上相一致[2]。

第二,家庭应急体育教育是发展人民健康战略的特殊途径。《健康中国2030发展纲要》指出: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突发传染疾病对民众心理健康和适应性发展产生巨大影响,家庭作为社会的基本细胞和社会系统当中的子系统,涵盖社会各阶层人群。《全民健身计划纲要》提出:群众体育要“因人、因时、因地制宜”原则。例如,学校开设应急教育训练课程,社区组织应急演练活动,家庭开展应急体育教育锻炼等。激发教师、学生、学校、家庭和社会五大主体,将家庭应急体育教育与学校、社会形成内、外联动结构体系,发挥政策引导优势、社会热点影响,实现多途径科学指导,民众自主增强身心素质,是国家提升应急管理效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落实全民健身国家战略不可或缺的特殊途径。

2 家庭应急教育与家庭体育的现状

家庭系统是保持“平衡”的动态系统。与家庭相联系的社会大环境发生变动时,家庭原有的运行模式必将进行适应性调整,即规则-突发事件-新规则[6]。《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2013年修正本)》提到“各级人民政府组织开展群众性卫生活动,进行预防传染病的健康教育,倡导文明健的生活方式,提高公众对传染病的防治意识和应对能力”。有调查显示,当前我国家庭应急教育存在片面性现象[7],无论是家长还是孩子均缺乏应急意识,与我国当前推进现代化和社会转型过程中的抗风险需要是不相适应的。常态化疫情防控时期,家庭应急与安全教育能够把健康、卫生和安全意识融入日常的作息习惯中。通过家庭成员间行为习惯的双向影响,能够让个体在情感、认知和行为上反思与矫正。这体现出家庭应急教育具有延续性、及时性和针对性的特征[8]。

在中国知网以“家庭体育”为关键词搜索出文献约475篇,远少于学校体育约13 129篇、社区体育约4 578篇文献。对“家庭体育”的描述,最早出现在《太极拳的要点》中“习者在家,可用之作家庭体育”[9]。家庭体育主要划分3个维度:第一是以健身活动的对象、场所、时间、内容以及目标,从体育活动的要素对家庭体育内涵理解。第二是以家庭的血缘关系、婚姻关系或收养关系为前提,强调家庭体育活动的体育本质属性,不介意活动的地点是否在家庭内。第三是将家庭体育活动看作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社会文化活动[10]。家庭体育广泛涉及到活动的动机频度、内容、空间、组织形式和消费等,是人类社会行为的一种表现形式,集休闲、健身、教育于一体的家庭成员共同参与的活动形式。

综上所述,家庭应急体育的基本特点是以家庭为基本组织单位,教育对象涵盖各阶层人群。家庭应急体育是群众体育的细胞,是学校和社会体育的延续和发展。利用家庭系统适应性平衡功能,开展抗病防疫的健体活动,提高人体生存发展最基本的体育能力,维护家庭和谐氛围,促进社会稳定,可以大大减少突发事件带来的生命和财产损失。

3 家庭应急体育的内容与实施策略

基于应急、家庭体育和家庭应急教育的研究范畴,本文认为家庭应急体育是常态化疫情防控时期,民众以家为场所,接受应急素质教育,获得应急知识、运动技能,以身体素质锻炼为基本手段,排解长期居家不适现象,保持个体健康的体态、心态和适应力,促进家庭、社会和谐发展的教育文化活动。疫情防控时期,“宅”家改变了民众的生活规律,饮食作息紊乱、能量消耗锐减,导致肥胖、情绪低落等消极现象,影响了学习、工作的投入程度。此时开展家庭应急体育教育正是将应急素质理论联系实际的良机。而应急、家庭体育和家庭应急研究集中在体适能、应急演练参与、家庭教育功能和体闲娱乐类型分析等方面。基于对家庭应急体育研究价值和内涵特征的理解,本研究认为增强其实效性,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3.1 强化联动机制建设,发挥政府与其它利益相关方合作核心作用

世界卫生组织在《21世纪人人健康全球战略》和《饮食、身体活动与健康全球战略》指出“全球面临着许多新的更为严峻的挑战,如:传染性疾病的持续高发病率”“健康成为人类发展的核心;发展可持续的卫生保健体制以期满足人民的需要,关键在于认识到健康不能脱离人类和社会的发展而孤立地发展”两项政策性目标,强调个人、家庭和社区对健康应尽的责任。并鼓励“各国指定适宜的政策、战略和行动计划以改善饮食和鼓励身体活动以保护健康”。

政府与其它利益相关方合作,在环境改善和鼓励个人、家庭、社区做好健康饮食和素质训练活动,在提升全民生命安全具有核心作用。国家体育总局1月30日发布《关于大力推广居家科学健身方法的通知》中要求各地结合实际,推出简便易行、科学有效的居家健身方法。江苏省体育局群体处联合江苏省体科所研究、推出适合不同年龄群体的居家健身方案,通过媒体普及应急防疫知识、运动指导和膳食搭配,倡导疫情防控时期的健康生活方式。教育部2月4日印发《关于在疫情期间做好高校在线教学组织与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中“保障高校在疫情防控期间的在线教学”“保证疫情防控期间教学进度和教学质量”“以慕课主讲教师为主的线上教学”等多模式协同教学,利用“互联网+教育”公共平台构建课内、外一体化。开设专项体育公开课和公益课程。有调查表明,疫情期间慕课新增体育教学类课程超过50门。帮助学生和其他阶层民众掌握体育卫生健康知识,了解不同体育运动技战术特点,以及不依赖场地和器材的室内身体素质锻炼。体现出“以学生为中心+居家学习主题+资源特色丰富”的高校体育在线教学结构。在当前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入融合的时代,努力推进专业平台、区域平台、商业公司和校内平台的综合应用,强化“政府-社会-学校-家庭”四位一体的联动机制建设,探寻家庭应急体育体系构建,深入体系实施路径及关键环节研究[1],对促进家庭应急体育的开展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3.2 把握家庭成员健康诉求,平衡家庭整体与个体需求之间的差异

习近平在出席全国第十三届全运会时指出“把满足人民健身需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体育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人本主义教育思想核心是关注人的现实需要和未来发展,注重开发和挖掘人自身的禀赋和潜能。考虑到家庭成员涵盖社会各阶层人群,一般家庭中有儿童、青少年、成年人和老人,对健康的诉求和肌体所能承受的运动负荷量也不尽相同。国家体育总局体育运动科学研究所曾发布《居家锻炼(全年龄方案)》,内容包括适用于青少年、成年人的身体素质锻炼,适用于亲子的游戏互动。在江苏省推出的科学居家锻炼方案中,也针对不同人群提供了适宜的居家健身方法,包括《居家锻炼强体质,打赢疫情阻击战——老年人健康体适能锻炼方案》《儿童居家防病毒,亲子互动欢乐多》《居家隔离必备拉伸动作,让你舒服一整天》《居家锻炼强体质,打赢疫情阻击战——居家力量锻炼方案分享》,帮助各年龄阶段人群实现中等强度的锻炼,提高人体抗病防疫的免疫力。在疫情期间,国家通过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为特殊人群,例如:因过度恐慌出现心理应激反应的群众、疾病康复患者、育龄妇女、超重肥胖和高血压人群等普及居家科学锻炼方法。

其次,许多高校开展线上竞赛活动,也将家庭其他成员纳入了竞赛中,鼓励学生带领家人积极参与互动。南京工程学院体育部以“防控疫情,居家锻炼”为主题开展《关于举办2020年南京工程学院“云体育”联赛》,其中的趣味运动赛不限运动项目,举例如花式俯卧撑、花样跳绳、花样踢毽子、民族传统体育项目锻炼等鼓励与家庭成员共同开展室内体育运动。运动形式可单人或两人以上家庭成员一同进行的合作团体活动,如亲子型、双人或多人等,展示居家锻炼风采,呈现多样化、趣味性、运动性,受到校内师生广泛关注。以家庭为单位开展的体育文化活动不仅推动课外体育的延续性,也激发了家庭成员培养自主居家锻炼习惯、兴趣和互动,提高了参与家庭应急体育锻炼激情。

3.3 做好长期居家锻炼规划,促进家庭应急体育文化活动的建设

20世纪六十年代“终身体育”与“终身教育”的概念同时应运而生。从现代系统论的角度上看终身体育的理论模式,应当是家庭体育、学校体育、竞技体育、社会体育和厂矿企业内部体育的统一协调,以此来使得终身体育的系统化。“体育”是对身体的教育。“体”以身体活动为媒介,以谋求个体身心健康、全面发展为直接目的的一种社会文化现象;“育”属教育,是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的社会化和个性化的实践活动。有研究表明:人们通过健康教育获得的知识和技能并不能总是转化为健康的行为,公众对新型疾病的基本知识与应对方式和锻炼行为之间并没有显著相关性,而公众的应对态度与锻炼行为评分之间显著正相关。尽管多数公众对疾病相关知识的认知较好,但这些知识还未转化成公众真正有效的疾病防控行为,这势必会影响当前疫情的有效防控[11]。因此,在后期对公众的疫病防控健康教育中,提升公众的健康信念,促进个体从知到行的转化,才能够增加公众在疾病应对中的积极性[12]。“健康第一”不仅仅是学校体育教学的指导思想,应是每一个人都有的理念。健康,不但是没有身体上的虚弱和疾病,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长期居家会造成民众滋生心理负担,焦虑、压力。如何疏导低落情绪,需要加强公众健康信念的思想建设,做好长期居家锻炼规划,提高身体锻炼的目的性。在终身体育思想的指导下,遵循人体自身健康发展规律,为人在不同时期、不同生活领域中提供参加体育活动的实践基础,最终促进家庭应急体育文化活动氛围的形成,增强抗病防疫必胜的信心。

4 结语

居家锻炼是抗击疫情、为国贡献的可取之道。当前,家庭应急体育的开展处于无序化状态。家庭应急体育将知识、应急技能和环境适应能力融合在素质锻炼中,是常态化疫情防控时期保持自主锻炼、健康管理、亲情互动的有效形式,也是促进家庭、社会和谐发展的教育文化活动。家庭应急体育顺应人本主义全面发展内涵,是抗病防疫期间推进人民健康战略的特殊途径。强化联动机制建设,发挥政府与其它利益相关方合作核心作用;把握家庭成员健康诉求,平衡家庭整体与个体需求之间的差异;做好长期居家锻炼规划,促进家庭应急体育文化活动的建设,是增强其实效性的3个基础条件。对于健康的期盼,和努力推进健康中国的建设,是每一个人的使命和担当。

猜你喜欢
居家应急防控
人民的期盼就是应急青年的使命
配合防控 人人有责
猪常见腹泻病症状及防控
为您的居家健康生活 撑起一把保护绿伞
守牢防控一线 静待春暖花开
居家好物,为你打造更浪漫的家
夏季羊中暑的防控
staycation居家假期
应急救援要诀“少 快 短”
应急管理部6个“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