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宜芳
文化现代化是国家现代化进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指的是“现代文化的形成、发展、转型和国际互动的复合过程,文化要素的创新、选择、传播和退出交互进行的复合过程,不同国家追赶、达到和保持文化变迁的世界前沿地位的国际互动过程”(1)何传启:《中国文化现代化的路径图》,《中国科学院院刊》2009年第2期。。一种文化要长期发展并更好地释放出其历史和时代价值,走向现代化必然是不二选择。对于红色文化来说,也是如此。红色文化,就其概念内核来说,是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人民革命、建设、改革的历程中形成的以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为核心的红色遗存和红色精神,就其概念外延而言,是近代以来中国革命基因和民族复兴的精神凝聚,就其价值内核来说,体现的是中国革命精神、社会主义价值体系的重要内容,就其价值外延而言,它凝聚了世界共产主义运动中的人类共有价值。(2)沈成飞、连文妹:《论红色文化的内涵、特征及其当代价值》,《教学与研究》2018年第1期。由此可见,红色文化既是中国共产党在艰难革命实践锻造中形成的党内精神文化,又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还是整个世界范围内重要的精神财富。根据这种认识,我们这里讨论的红色文化现代化,指的是在文化现代化的范畴内,把红色文化放置于党内文化、中国文化(精神)和世界文化视野中,尝试通过深挖红色文化的时代内涵,开发红色文化新的生长点等方式,促使红色文化在与国际国内各种文化的交流互动中,不断传承和创新以适应社会现代化的过程,进而不断彰显红色文化的时代价值和扩大红色文化的影响力,为红色文化的未来发展提供广阔空间和格局。尽管当前学术界还未就红色文化现代化问题展开大规模讨论,但是以长远目光站在红色文化未来视角来看,党内文化、中国文化(精神)和世界文化就是推进红色文化不断创新和发展,进而走向现代化的重要维度,这对于进一步推进红色文化在交流互鉴中得到发展、走向世界也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中国共产党党内文化是党为实现奋斗目标,在党内提倡的价值体系以及党组织和成员普遍具有的价值理念和在实践中形成的稳定性行为方式所反映的价值取向的总和。(3)吴桂韩:《中国共产党党内文化基本内涵探析》,《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09年第4期。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党内文化,集中体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上,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4)《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第33页。作为中国共产党在实践中创造的党内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革命精神,都是党在革命战争年代的实践历程中创造出来的宝贵精神财富,都是党的性质、宗旨和优良传统的集中体现,都会随着党的实践活动和时代变化而不断丰富、创新和发展。但是,无论党的实践和时代发展如何变化,红色文化的精神实质永远贯穿其中,都不会随意发生改变。在推进红色文化现代化的问题上,就需要深刻把握党的实践与红色文化之间“变”与“不变”的实质,在此基础上,深刻展现贯穿于红色文化之中“不变”的精神内涵特色,坚守和弘扬红色文化在党内文化中的独特价值,彰显出红色文化特有的自身光环,才能在这种价值和光芒的引领下,为红色文化走向现代化提供源源不断的内在动力。
伟大实践孕育崇高精神。中国共产党党内文化的产生,是中国共产党人在解决中国具体实际问题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红色文化与中国共产党其他党内文化,如政治文化、和谐文化等一样,都是遵循这一逻辑的产物,这是红色文化与中国共产党所有党内文化共有的共识性特色。应该看到,不管哪一类红色文化(如不同的革命精神),他们都还有一个共同特点,都是某种特定历史环境的产物,都具有深厚的历史价值,都是为解决当时亟需解决的重大问题而创生的。正是因为有了这种跨越时空至今仍然具有重大价值的共时性鲜明特色,红色文化在解决当时亟需解决的重大问题之后,经过长期发展,又为今天我们党解决现实问题提供了强大精神支柱。比如延安精神,从1935年10月到1948年3月近13年的时间里,党中央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困难挑战,正是在回答和解决这些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延安精神才经历了一个孕育、形成和成熟的发展过程,生长成为党内革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延安精神的科学内涵就充分表明这一点:党通过开荒辟田,发起大生产运动等生产措施,解决了根据地的经济困难,造就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党紧紧团结人民、依靠人民,视人民利益为最高利益,涌现出张思德等为人民服务的典型人物,使党在根据地在人民心中站稳脚跟,创造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在延安整风过程中,党充分结合党员干部实际,通过多种形式的教育方法和扎实的学风,富有创造性地采取了各种形式的学习方式,取得了延安整风的良好效果,教育了广大党员干部,巩固了党的团结统一,提高了党的战斗力,彰显出理论联系实际、开拓创新的精神;在党的建设问题上,党实事求是地指出了党内存在的党风学风文风问题,总结出党的三大优良作风等,对于搞好党的建设和纯洁党的作风具有重大意义,培育出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正是靠着延安精神的鼓舞,党才能在延安时期克服一个又一个困难,展现出延安精神在整个党史进程和当时的特殊背景下,为解决当时党面临的现实问题的历史价值,同时也为我们今天攻坚克难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力量。不仅延安精神,党不同历史发展进程中产生的其他革命精神,都有这个鲜明特色。由此可以总结出。正是因为红色文化具备了这种共时性的鲜明特色,从而使得红色文化自身具有了深厚的历史底蕴,不仅能够解决过去亟需解决的重大问题,而且对于当前解决党内现实问题也具有重大指导意义。如此说来,红色文化现代化的问题,必须立足于这种历久弥新的历史价值支撑之上,才能在发展红色文化的过程中,为解决党面临的问题提供重要的精神动力。
一种精神或者文化能不能随着时代的变化而赋予其崭新的时代价值,是检验这个精神或者文化是否具有生命力的重要标准。红色文化虽然产生于特定的历史时期,但是又不仅仅局限于某一历史时期,而是可以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而不断赋予新的时代价值。正是因为具备了这种穿越时空的历时性特色,红色文化在深刻彰显自身在党内文化中的重要时代价值的同时,又为红色文化现代化提供了最为深沉的时代价值动力。
红色文化之所以能够穿越时空被赋予新的时代价值,主要原因就在于,它是一种信仰,是一种精神动力。毛泽东曾经指出:“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无产阶级的革命精神就是由这里头出来的。”(5)毛泽东:《艰苦奋斗是我们的政治本色》(1956年11月15日),《毛泽东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162页。共产党人必须要有良好的精神状态,才能为推进各方面工作提供精神支持。新时代我们正在勠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尤其需要共产党人具备这种精神情操,红色文化恰恰能为中国共产党人提供攻坚克难的精神力量,因而这就能相应地彰显出红色文化历久弥坚而又独特的时代价值。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2020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陕西提到延安精神时,指出:“延安精神培育了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要坚持不懈用延安精神教育广大党员、干部,用以滋养初心、淬炼灵魂,从中汲取信仰的力量、查找党性的差距、校准前进的方向。”(6)《习近平在陕西考察》,《党建》2020年第5期。虽然时代在变,但是红色文化的丰富内涵没有过时,而且也不可能过时,其中蕴藏的很多精神实质都需要我们长期坚持。在红色文化现代化的问题上,必须充分认识到红色文化具备的这种历时性特色,才能彰显出红色文化在党内文化中的独特时代价值。
一个理论或者精神能不能指导实践向前发展,就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这个理论有没有实践价值。红色文化是在实践中产生的宝贵精神财富,不仅在产生之时具有重要的实践指导价值,而且对于今天我们正在推进着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同样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价值。正因如此,把红色文化的这种实践性特色充分发挥出来,特别是在运用红色文化指导实践的过程中,彰显出红色文化在党内文化中的独特作用,也可以为红色文化现代化提供更加强大的实践动力支撑。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的足迹遍布井冈山、延安、香山等革命根据地,每到一处,他都强调让红色文化绽放出新的时代光芒,他还告诫全党同志,“我们是革命者,不要丧失了革命精神”(7)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等编:《习近平关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论述摘编》,党建读物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2019年版,第15页。。习近平总书记对红色文化实践价值的深刻认识表明,红色文化是我们党保持革命精神和激发革命斗志的宝贵思想财富,必须充分释放红色文化的实践指导价值,才能更好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进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为了更具体地说明这个问题,我们以延安精神为例。
从延安精神的具体内涵来看,其实践价值表现在:一是在实践中面对困难不退缩,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克服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的一切困难;二是在实践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切实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历程中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三是在实践中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不断开拓进取的精神,以自我革命的勇气革故鼎新,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程中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的大踏步向前发展;四是在实践中坚持问题意识,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精神,以我们正在积极推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中心,扎实解决好前进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等。综合以上四个方面,延安精神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对于其他红色文化而言,也是如此。正是因为红色文化具备了这种指导实践的鲜明价值,不仅为我们党规范党员行为提供了重要指引,而且还为红色文化在实践中走向现代化提供了更加宽阔的空间。
由上可见,在党内文化视域,红色文化的共时性特色、历时性特色和实践指导作用都在一定程度上深刻彰显着红色文化自身的鲜明价值,这不仅对于解决党内现实问题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我们推进红色文化更好地走向现代化具有重要启发作用。
在五千多年的历史发展进程中,中华民族逐渐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这是中国精神的核心内容。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历经长期奋斗产生的精神财富,毋庸置疑当属于中国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红色文化中不仅蕴含着深厚的爱国主义精神,而且蕴含着鲜明的改革创新精神。在红色文化现代化的问题上,必须准确弄清楚红色文化与中国精神二者之间存在的这种必然关系,才能确保红色文化现代化行稳致远。必须把红色文化放置于中国精神的范畴之内,才能在明确红色文化科学定位的基础上,结合爱国主义和改革创新的不同时代要求,为红色文化现代化提供科学的前进方向。需要意识到,明确发展方向不仅仅是找准前进方向或者弄清楚往哪儿走的问题,其题中应有之义还包括在科学方向的指引下注入红色文化崭新活力。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绵延发展的历史长河中,爱国主义始终是激昂的主旋律,始终是激励我国各族人民自强不息的强大力量”(8)习近平:《创新正当其时,圆梦适得其势》(2013年10月21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外文出版社2014年版,第58页。。爱国主义是民族精神的核心,正是在爱国主义的引领下,中国共产党在带领中国人民革命、建设、改革的不同历史进程中,始终把国家和民族利益放在首位,把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当作根本任务,在艰苦卓绝的革命实践中形成了宝贵的革命精神,丰富了红色文化的内容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来,面对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性伟大任务,我们更加需要爱国主义这面旗帜,汇聚成催人奋进的强大洪流。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的鲜明主题。”(9)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习近平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论述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年版,第123页。对于红色文化现代化,必须主动地把红色文化与爱国主义紧密联系起来,自觉以爱国主义为旗帜引领,在继承和弘扬爱国主义的实践中,充分赋予红色文化以爱国主义的时代崭新内涵,才能使红色文化更好地顺应时势、抓住机遇、面向未来。
以爱国主义为引领推进红色文化现代化,就是在推进红色文化现代化的过程中,主动倡导爱国主义与爱党、爱社会主义和拥护祖国相统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有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相统一,爱国主义才是鲜活的、真实的,这是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精神最重要的体现。今天我们讲爱国主义,这个道理要经常讲、反复讲。”(10)《大力弘扬伟大爱国主义精神 为实现中国梦提供精神支柱》,《人民日报》2015年12月31日。这就要求我们,应主动把红色文化融入到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之中去,积极利用爱国主义的丰富元素赋予红色文化时代新内涵。以爱国主义为引领推进红色文化现代化,不能仅仅从历史视角出发,不加区别地只看到红色文化和爱国主义的特定历史环境,还必须用发展的眼光,清醒认识到不同历史时期红色文化和爱国主义的时代内涵,才能更好地以爱国主义为引领推进红色文化现代化。在引领过程中,不仅可以起到爱国主义引领红色文化现代化的作用,而且还可以进一步推进爱国主义的新发展,促进红色文化与爱国主义的协同进步,共同推进红色文化现代化与爱国主义走向新台阶、促进新发展。
中国共产党在团结带领中国人民革命、建设、改革的历程中,正是靠着一股子干劲、闯劲,才能在不断开拓创新的奋斗中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孕育出伟大的革命精神,不断丰富着红色文化的价值和内涵。当前,在对待红色文化现代化这个问题上,仍然离不开这种改革创新的精神。
把改革创新当作红色文化现代化的强大动力,一方面要坚持依据时代需求,把握时代脉搏,把红色文化与新时代我国亟需解决的重大实际问题紧密结合起来,在不断回答时代赋予的课题中丰富红色文化时代内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这是一个需要理论而且一定能够产生理论的时代,这是一个需要思想而且一定能够产生思想的时代。我们不能辜负了这个时代。”(11)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第8页。我们今天所处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这个历史方位,为红色文化时代新内涵的产生提供了最为直接的现实土壤,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建设事业,就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也就是说,要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凝聚精神品质,并将其熔铸于红色文化的内涵中,从而为其提供丰富的思想资源。做不到这一点,红色文化就在一定程度上“辜负了这个时代”。另一方面要坚持问题导向,具有问题意识,立足现实又放眼未来,把当前红色文化面临的现实问题(现实)与现代化(未来)问题紧密结合起来,以积极创新的眼光,用自我改革的锐器丰富和发展红色文化研究中的一系列问题。继续深挖不同红色文化或革命精神的时代内涵,既要坚持红色文化发展过程中的问题导向意识,清晰指明当前制约红色文化发展的主要因素是什么、怎么解决、如何推进等一系列问题,又要坚持改革创新的意识研究清楚红色文化未来发展的思路是什么、方向是什么、走什么路、该怎么走等一系列问题。真正敢于以自我革命、自我创新的勇气着力破解制约红色文化发展的体制机制,真正敢于打破制约红色文化发展的条条框框。只有如此,才能在扫除红色文化发展障碍的基础上,为红色文化现代化铺路搭桥、充实动力。
可见,从中国精神维度中去推进红色文化现代化,不仅可以从爱国主义和改革创新的视角进一步丰富红色文化的时代新内涵,夯实红色文化现代化的内在根基,而且能够赋予爱国主义和改革创新以新的发展空间,彰显红色文化现代化的重要价值。
作为中国共产党宝贵精神财富的重要组成部分,红色文化具有鲜明的党性、人民性和科学性等特征,有着走向世界的强大底气和能力。而对于世界范围内真正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和广大人民群众来说,红色文化现代化也可为其他国家精神文化的发展提供现实借鉴和有益补充,同时也能够为丰富世界文化文明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从这一点来看,面向世界不仅是红色文化现代化的内在要求,也是世界文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尽管在一定程度上红色文化现代化会有部分人(如国外的资产阶级)抵制和反对,但是从世界文化发展的大势和基本规律来看,红色文化必须走现代化,才能更好地生存和发展,才能更好地绽放出熠熠光辉。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具备世界眼光、面向世界文化,敢于走向世界、走向国际,而不仅仅局限于中国,才能增强红色文化的世界影响力,才能为人类文化文明的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文化因交流而富于生机,思想因碰撞而丰富多彩。国际互动是文化现代化的一个基本要求,也是当前红色文化发展必须面对的一个重要问题。只有在与国际文化的不断交流互动中,红色文化才能发现自身存在的不足,才能为补齐这些短板提供现实依据,进而为红色文化现代化提供丰富的域外镜鉴资源。
一是要有主动交流的意识。当今世界,尽管文明冲突、文化优越等一些论调不时沉渣泛起,但从未阻止热爱文化交流的人们停止活动,就像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那样,“如果只有一种生活方式,只有一种语言,只有一种音乐,只有一种服饰,那是不可想象的”(12)习近平:《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2014年3月27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外文出版社2014年版,第262页。。正是因为有了红色文化,才进一步丰富了中国文化,也为繁荣世界文化贡献了更丰富更宝贵的中国文化元素。红色文化现代化不是关起门来的现代化,而是打开国门、走向世界,与世界文化交流的现代化,没有与世界文化的交流共生,就不能算得上是红色文化现代化。在不同文化的互动交流中,红色文化要从中国红色革命文化和中国文化视角站稳立场,保持绝对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不能被其他文化牵着鼻子走,丧失自我独立性。二是要创新交流的方式和途径。可以实施走出去和引进来相结合的方式。走出去,就是要积极参与国际社会组织的文化论坛、志愿活动、支教活动、文艺展示等各项活动,自觉把红色文化融入其中,主动在国际舞台上亮出红色文化的影子,发出红色文化的声音,展示红色文化的魅力。引进来,就是要积极组织各种类型的学术论坛活动、宣讲活动、教学活动、艺术展示等,引导各种类型的国际文化参与其中,在此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宣传红色文化,扩大红色文化的国际影响力等。三是要把总结经验作为交流的目的。总结经验的目的在于发现自身存在的不足,进而为进一步凝练自身丰富内涵,更好地走向国际提供前提。要积极从国外文化发展的优点和特色上下功夫,着力分析国外文化方面的成功之处、特色所在,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为我所用。
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在艰难奋斗中造就的,背后蕴含着一个个奋斗的鲜活实践和背景故事,把这些故事讲好、传播好,本身就能够传播和传承红色文化,这也是红色文化现代化的应有之义和重要推进方式。面向世界文化的红色文化,必须要向世界讲好这些红色故事,用这些故事中蕴含的强大文化感染力吸引世界眼光,彰显出红色文化的国际魅力。
一方面,要向世界讲好红色故事。一是要继续深挖红色故事的丰富内涵。要根据不同的人物和事迹提炼出不同的精神品质。仅以延安精神中的人物和故事为例:在人物精神的提炼上,常见的有张思德精神、白求恩精神等。在重大事迹的提炼上,已经有瓦窑堡会议精神、南泥湾精神等。深挖红色故事的丰富内涵,就是要继续提炼各种人物和重大事件的精神实质,丰富红色文化的精神内涵。二是要重点向世界讲好红色故事的模范样本。向世界讲好红色故事,要选择那些代表性强的故事,比如,可以重点向世界讲好八路军在艰难战争中仍然为人民服务的故事,彰显中国共产党的伟大为民情怀,也可以重点向世界讲好白求恩舍己救人的故事,引导国际友人自愿投入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来等。
另一方面要打造红色故事的国际传播平台。革命战争年代,毛泽东就高度重视延安精神的传播问题,积极通过接受记者采访、文字传播等各种方式向世界传播延安声音。比如,1944年中外记者参观访问延安,毛泽东听说后很高兴,他认为,“与记者畅所欲言,因为总算是打开了局面。外国记者的情绪也很高,像发现了新大陆”(13)胡乔木:《胡乔木回忆毛泽东》,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88页。。打造国际传播平台是用红色故事吸引世界眼光的媒介,只有这个渠道畅通了,向世界讲好红色故事才能顺畅无阻。这就要求,在继续运用好报纸、期刊等各种传统媒介的基础上,积极运用好网络新媒体、融媒体等各种新型媒介,切实把红色故事传播出去,为推进红色文化现代化提供强大媒介力量支持。
红色文化现代化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不断增强自身软实力和提升文化竞争力的过程。红色文化现代化的一个题中之义,就是要在国际舞台上充分发挥自身的独特魅力,而这又必须建立在红色文化具有一定的文化竞争力上。国外文化发展的经验充分表明,发展文化产业是增强文化软实力和增强文化竞争力的重要途径(14)叶飞霞、刘淑兰:《引领文化与文化引领》,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41页。。充分依托红色文化的深厚资源,发展出与红色文化相关的文化产业,构建有国际影响力的产业文化体系,是增强红色文化具有国际吸引力和竞争力的有效方式,也是助推红色文化现代化的重要选择。
一是要积极培育红色文化市场主体力量。市场主体是激发市场活力的主要原动力。总体来看,当前我国红色文化产业主体力量还较为薄弱,主要表现在数量较少、规模不大、发展方式较为粗放等方面。解决这些问题,要大力鼓励有实力的市场主体准入,在资金、人力、资源等方面给予相应倾斜,促使他们尽快融入到红色文化产业发展中去。特别是在有一定条件的基础上,允许国外市场主体准入,充分利用国外市场主体力量激发红色文化产业化的内在活力。二是要不断深化红色文化产业的国际市场化。从文化哲学视角来看,文化竞争力来源于多文化主体的共同成长与长期交往,只有在融合的过程中,文化主体才能在竞争的氛围中加快成长。(15)杜刚:《全球化视域下文化创造力研究》,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95页。要广泛与世界各主要的文化主体自主对接,学习他们发展文化产业的基本经验,促使国内红色文化产业协同发展、共同促进,着力推进红色文化产业向着国际化方向发展。三是充分结合国际社会需要,围绕不同主题打造以红色文化为核心的不同经典路线等。要充分依托红色文化的丰富资源,分别以不同主题为目标向国际社会打造不同的经典路线,比如可以打造以展现党的革命史为主题的宣传路线,以展现党的理想信念为主题的教育路线,以红色文化或者自然风光为主题的旅游路线,以重走革命路为主题的实践体验路线,等等。需要注意,这些以不同主题为出发点的路线打造,既要结合中国实际,又要突出中国特色,注重宏观而全面,与国内的宣传方式、内容等要有一定的区别。四是积极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向国际社会广泛推介。要积极运用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等制作完整的红色文化宣介方案,向国际社会广泛传播红色文化产业成果,更好地吸引国际社会的关注,为进一步推进红色文化现代化提供丰富的主体资源和内在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