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卫平 李润硕 黄卓立
坚持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进程中独特而强大的政治优势。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反复强调维护党中央权威,并不断提出新的要求。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保证全党服从中央,坚持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是党的政治建设的首要任务。”(1)《十九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19年版,第44页。新形势下,深入理解维护党中央权威的重要性,特别是精准把握当下强调维护党中央权威的现实针对性,从而找准维护党中央权威的着力点,不仅具有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的理论逻辑,更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维护党中央权威,绝不是一般问题和个人的事,而是方向性、原则性问题,是党性,是大局,关系党、民族、国家前途命运”(2)《习近平关于全面从严治党论述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年版,第84页。。事实上,将维护党中央权威提到政治建设首要任务来突出强调,是有深厚的学理支撑和深刻的历史和实践基础的。
回顾国际共运史和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可以发现,维护党中央权威始终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强调的重要思想之一。第一国际时期,马克思和恩格斯对欧洲工人运动中出现的否认领导核心、否认领袖权威的无政府主义思潮进行了深刻批判。恩格斯指出:“这里所说的权威,是指把别人的意志强加于我们;另一方面,权威又是以服从为前提的”,权威是客观存在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把权威原则说成是绝对坏的东西,而把自治原则说成是绝对好的东西,这是荒谬的”(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274、276页。。1871年,恩格斯在总结巴黎公社失败教训时深刻指出:“巴黎公社遭到灭亡,就是由于缺乏集中和权威”(4)《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0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375页。,“要是巴黎公社面对资产者没有运用武装人民这个权威,它能支持哪怕一天吗?反过来说,难道我们没有理由责备公社把这个权威用得太少了吗?”(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277页。列宁吸取巴黎公社失败的教训,高度重视维护党的中央权威。在建党后关于党中央领导机构的问题上,列宁与主张多中心领导的党内孟什维克分子进行了坚决斗争,提出必须坚决维护中央委员会的权威。1920年,列宁在给共产国际第二次代表大会起草的文件中,再次强调了这一问题:“党的中央机关成为拥有广泛的权力、得到党员普遍信任的权威性机构,只有这样,党才能履行自己的职责。”(6)《列宁专题文集(论无产阶级政党)》,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273页。从这些论述中不难看出,维护党中央权威始终是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中一个重要命题。
“旗帜鲜明讲政治是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要求。”(7)《十九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19年版,第44页。讲政治首先要讲党中央权威,政治建设离开党中央权威是不可能进行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意见》中指出,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目的是坚定政治信仰,强化政治领导,提高政治能力,净化政治生态,实现全党团结统一、行动一致。而要达到这些目的,必然无法离开党中央权威。政治信仰的坚定绝非易事,它是一个长期历练的过程。坚定政治信仰既需要内在的自觉认同,还需要外力的推动巩固。对于一个拥有9000多万党员的大党来说,对其党员及党组织进行有效的教育、管理和监督,帮助其成员坚定政治立场,本身就是一件难度极高的事,如果缺乏党中央权威是根本不可能做到的。同样,离开党中央权威谈强化政治领导、提高政治能力、净化政治生态也都将成为一句空话。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强化政治领导,就必须要讲领导权威,讲党中央权威。提高政治能力,则要求党组织进一步增强政治功能,而政治功能的发挥离不开党中央权威,党的所有建设任务离开党中央权威必然迷失方向。净化政治生态,必须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遵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必须维护党中央权威,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必须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8)《深化改革巩固成果积极拓展 不断把反腐败斗争引向深入》,《人民日报》2015年1月14日。事实上,离开党中央权威,政治纪律本身也就失去了其效力。由此可见,政治建设离开党中央权威是不可能进行的,维护党中央权威是加强党的政治建设题中应有之义。
一个国家,一个政党,领导核心至关重要。尤其对于马克思主义政党来说,维护党中央权威就是最大的政治。马克思主义认为,政党本质上是特定阶级利益的集中代表者,是特定阶级政治力量中的领导力量,是由各阶级的政治中坚分子为了夺取或巩固国家政治权力而组成的政治组织。作为现代国家中有着特定政治理念的社会团体,政党通常有其各自的政治目标以及政治主张。而要实现这些目标和主张,则离不开集中统一的领导,离不开政党组织高度的权威。事实上,这一点不仅适用于马克思主义政党,也适用于所有政党。任何政党都需要权威的存在,缺乏权威政党就难以有效运转。政党组织的权威既以有形的制度规定加以维系,又以无形的潜在影响发挥作用。即是说,政党组织的权威是世界政党政治普遍存在的规律性问题,不承认这个规律就否定了政党的组织意义,实际上就把政党等同于松散的俱乐部。(9)齐卫平:《习近平关于维护党中央权威重要论述的思想逻辑》,《党政研究》2020年第4期。马克思主义政党尤其强调组织的严密性,而党中央权威则是严密组织的必然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的力量来自组织。党的全面领导、党的全部工作要靠党的坚强组织体系去实现”,“党中央是大脑和中枢,党中央必须有定于一尊、一锤定音的权威”(10)《十九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19年版,第560页。。党中央权威是政党的核心,是统一全党意志行动的基础。党中央有权威,政党才能充分发挥其政治优势与组织优势,贯彻其路线方针和政策,实现其政治目标。反之,政党就会缺少核心力量和刚性约束,大家各自为政、各行其是,形成一盘散沙的局面,党的领导就会成为一句空话。“如果党组织像个大车店、大卖场一样,想来就来,想走就走,那还能有什么核心力量?还能把广大人民群众团结在党的周围吗?”(11)《习近平关于全面从严治党论述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年版,第100页。因此,维护党中央权威对于马克思主义政党来说至关重要,它充分彰显着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政治属性。
维护党中央权威不仅具有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的理论逻辑,更是对党的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历史、新中国发展的历史都告诉我们:要治理好我们这个大党、治理好我们这个大国,保证党的团结和集中统一至关重要,维护党中央权威至关重要。”(12)习近平:《牢固树立“四个意识”,维护党中央权威》(2016年12月26日—27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外文出版社2017年版,第188页。回顾党的历史,无论是在哪一历史阶段,离开党中央权威都会出大问题。建党初期,由于党内未能形成成熟的中央领导集体,党的事业一度屡遭挫折。尤其是王明“左”倾机会主义统治时期,对中国革命造成了极其严重的危害。直到遵义会议初步确立毛泽东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党领导的革命事业才转危为安。1935年,在党中央确立红军北上方针时,张国焘不服从中央统一领导,坚持南下,试图另立“中央”,不仅使红四方面军履历险境,而且给鄂豫皖、川陕革命根据地造成了严重危害。在革命形势危急之刻,党中央及时召开会议批判张国焘的严重错误,同时调整战略方针,最终才得以克服危局。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维护党中央权威,正是在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下,社会主义事业才蓬勃发展。然而,20世纪五六十年代,党内逐渐出现个人专断作风,个人日益凌驾于党中央之上,削弱乃至破坏了党的集体领导制度和民主集中制,损害了党中央权威,给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造成严重影响。(13)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注释本》,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39页。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中央深刻总结经验教训,实现了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的拨乱反正,对党和国家的领导制度进行改革,实行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制度,并且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而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在推进“党政分开”的改革实践中,由于忽略了党的领导,又一度使党中央权威受到严重冲击,影响了改革开放的推进。邓小平认识到要解决改革中的问题,必须加强党中央的权威,“特别是有困难的时候,没有中央、国务院这个权威,不可能解决问题。有了这个权威,困难时也能做大事”(14)邓小平:《改革开放政策稳定,中国大有希望》(1989年9月4日),《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19页。。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历史和实践充分证明,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夺取一个又一个伟大胜利的强大武器,是党对自身历史发展经验的深刻总结,新时代必须一以贯之地坚持下去,绝不动摇。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在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然而从现实情况来看,仍有一些党员干部存在忽视政治、淡化政治、不讲政治的错误倾向,对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不知敬畏、不守底线。从近年来全国各级各地纪委监委公布的反腐案件情况来看,党内依然隐藏着部分“两面人”,这些“两面派”“两面人”严重损害了党中央权威,必须予以充分重视。
何谓政治上的“两面人”?从字面来看,“两面人”即有两副面孔,人前一个样,人后一个样。一般意义上的“两面人”概念主要是针对社会道德层面而言的,而政治上的“两面人”则是强调一些国家公职人员尤其是党员干部言行不一的现象,即“当面一套、背后一套,口头一套、行动一套”。由于其所拥有的政治身份可以对社会产生更大的影响,因此相较于一般意义上的“两面人”,政治上的“两面人”危害更大。一些政治上的“两面人”,装得很正,藏得很深,“道行”极高,很难及时辨别出来。对此,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高度警惕那些人前会上信誓旦旦讲‘四个意识’、高调表态,而私下里却妄议中央、不贯彻党中央路线方针政策的人;口口声声坚定‘四个自信’、信仰马克思主义,而背后在大是大非问题上态度暧昧、立场不稳的人;高谈阔论国家前途命运,而背地里却一遇到个人名誉地位就牢骚满腹、怨恨组织的人;领导面前卑躬屈膝、阿谀奉承、溜须拍马,而在下属和群众面前却趾高气扬、盛气凌人、不可一世的人”。(15)习近平:《努力造就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求是》2019年第1期。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这些典型表现,为我们准确甄别政治上的“两面人”提供了根本遵循。透过现象看本质,将这些政治“两面人”种种言行不一的表现总结起来,其实归根到底就是没有做到自觉维护党中央权威。而这些政治“两面人”并非不知道增强“四个意识”、坚定政治信仰的重要性,并非不知道维护党中央权威的重要意义。因此从根本上来讲,政治“两面人”最大的特征就是在思想上表现出的是维护党中央权威,但在行动上却不是,显然,这样的行为具有极大危害性。
政治“两面人”现象的存在给党中央决策的贯彻落实、党的光辉形象以及党内政治生态均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大大损害了党中央权威。首先,政治“两面人”严重影响党中央决策的贯彻落实,使政策效果大打折扣。政策的生命力在于实施。作为党的干部,本应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忠实执行者,然而政治“两面人”嘴上高喊与党中央保持一致,实际行动上却或消极应付不作为,或另搞一套,欺骗群众和组织,这样的行为使党中央决策难以落地,长此以往,必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造成严重影响。其次,政治“两面人”严重损坏党的光辉形象,影响党群关系和谐。在群众眼里,党员干部形象就是党的形象。党员干部如若心系群众,为民做主,清正廉洁,党的形象就熠熠生辉。反之,则会破坏党在人民心目中的形象。政治“两面人”实际上就是在给党抹黑,他们的行为极易引起人民误解,招致人民不满,从而破坏党群关系,侵蚀党的执政基础。最后,政治“两面人”严重污染党内政治生态,破坏政风社风民风。选人用人是政治生态的风向标。党内组织成员尤其是党员干部的好坏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党内政治生态的好坏。政治“两面人”严重违反党的政治规矩和组织纪律,显然对党内政治生态造成了一定破坏。同时,政治“两面人”现象所带来的消极的、不良的政治文化,因其有足够的生长空间,因而也极易对他人产生影响,且不仅对组织内成员产生影响,破坏政治风气,还会强烈辐射到组织外,带坏当地社风、民风。
面对这样极具危害性的政治“两面人”,党中央的态度是坚决查处零容忍的。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频频“亮剑”,严肃查处了大批违规违纪的领导干部,并对“两面人”问题进行多次强调,提出明确要求。早在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就指出,“这种口是心非的‘两面人’,对党和人民事业危害很大,必须及时把他们辨别出来、清除出去”;(16)习近平:《在第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6年5月3日。在2017年1月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两面人”问题被列为“政治性强、破坏力大的问题”,强调必须着力解决;同年10月,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坚决反对搞两面派、做两面人;2018年1月,十九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要求必须把坚决清除对党不忠诚不老实、阳奉阴违的两面人、两面派作为重要任务抓好抓实;同年7月,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在论述如何培养优秀年轻干部的问题时,突出强调“千条万条,第一条就是教育他们对党忠诚,坚决防止政治上的两面人”。(17)《十九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19年版,第569页。2019年2月,中共中央印发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意见》中再次强调,“决不允许对党中央阳奉阴违做两面人、搞两面派、搞‘伪忠诚’”,要“把政治上蜕变的两面人及时辨别出来、清除出去”,“坚决把政治上的两面人挡在门外”,(18)《十九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19年版,第805页。将防治政治“两面人”进一步引向深入。党中央对于“两面人”问题的应对不仅体现在其论述中,更体现在其具体行动中。值得我们注意的是,2018年8月26日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在政治纪律部分新增了对搞“两面派”、做“两面人”等对党不忠诚不老实行为的处分规定,充分显示出了党中央对于防治政治“两面人”的坚定决心。
维护党中央权威,必须坚决反对政治上的“两面人”,做到思想自觉与行动自觉相统一。要注重在政治历练中提高行动自觉能力,坚持同违反党中央权威的思想行为作斗争,坚持知行合一,在维护党中央权威上体现共产党人的伦理觉悟,建构体制机制,形成维护党中央权威的制度保障。
维护党中央权威不是喊口号,必须切实体现在行动中,必须要形成维护党中央权威的行动自觉。人在事上练,刀在石上磨。实践是锤炼能力的大课堂,新时代党员干部必须注重在政治历练中提高维护党中央权威行动自觉能力。加强政治历练,要积极投身到各种社会工作实践中接受磨练,积累政治经验、增强政治本领。邓小平曾指出,“干部在这里呆一呆,那里呆一呆,接触的面广一些,知识也多一点”(19)邓小平:《执政党的干部问题》(1962年11月29日),《邓小平文选》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332页。,实质上就是强调党员干部要在不同的工作实践中反复接受政治历练,从而丰富见识,增进政治智慧。领导干部应当积极服从党组织的工作调动安排,认真对待每一次异地任职的经历,通过实践的打磨不断成长,提高维护党中央权威行动自觉能力。加强政治历练,要认真履职尽责,在群众工作中深化对党群关系的认识与理解。理论知识要经过实践历练才能更好地转化为行动自觉。群众是最好的老师,领导干部要大力弘扬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作风,深入基层一线,虚心向群众学习,学会做群众工作的方法,增强同人民群众的感情。加强政治历练,要坚持在重大斗争中迎难而上,提高应对危机与风险的能力。疾风知劲草,烈火见真金。领导干部要主动投身到各种斗争中去,不躲避,不退缩,在斗争实践中淬炼思想,历练心智,提高及时发现、有效防控、果断处置政治风险的能力,在复杂严峻的斗争中经风雨、壮筋骨,真正锻造成为“烈火真金”,成为维护党中央权威的坚定捍卫者。
维护党中央权威必须坚决同违反党中央权威的思想行为作斗争。实现伟大梦想,必须进行伟大斗争,坚持同违反党中央权威的行为作斗争是新时代伟大斗争的重要内容。党的十九大报告鲜明指出:“中国共产党是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伟大政党”。斗争精神是我们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的重要法宝,更是新时代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的有力武器。因此,发现违反政治纪律、危害政治安全的行为,绝不能听之任之,必须坚决抵制,要做勇于斗争的“战士”,不做爱惜羽毛的“绅士”。坚持同违反党中央权威的思想行为作斗争,首先必须加强自身理论修养,夯实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思想根基。理论上清醒,政治上才能坚定,斗争起来才有底气、才有力量。因此,必须要自觉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深入持久地学习党的科学理论,准确掌握贯穿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不断提高自身理论素养,增强斗争底气。坚持同违反党中央权威的思想行为作斗争,必须牢记初心使命,强化政治担当。不向困难低头、不惧风险挑战,增强系统思维、辩证思维、底线思维,善于透过现象看本质,提高对政治“两面人”的辨别能力,面对错误言行敢于发声亮剑。坚持同违反党中央权威的思想行为作斗争,必须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涵养风清气正的党内政治生态。要充分发挥党内政治生活对组织内成员的积极影响,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原则性、战斗性,特别是要用好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武器,促进党内思想交锋、揭短亮丑。同时,还要发展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大力弘扬忠诚老实、公道正派、实事求是、清正廉洁等价值观,着力清除党内腐朽落后政治文化,消解政治“两面人”生存的文化舆论空间。
维护党中央权威,必须坚决反对政治“两面人”明里一套、暗里一套知行分裂的行为,在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知行合一中彰显共产党人本色。“知行合一”是一个古老的伦理命题,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更是共产党人应有的伦理觉悟。坚持知行合一,要在常学常新中加强理论修养。行动上的自觉来自于理论上的清醒。理论学习必须深入持久,不能浅尝辄止,要把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重要政治任务,常学常新,强学强记,真正做到学深悟透、融会贯通。要在真学真信中坚定理想信念。内化于心,才能外化于行。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行动上就会犯错。必须要端正学习态度,踏踏实实认认真真地读原著、悟原理,往深里走、往实里走、往心里走,牢固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做到虔诚而执着、至信而深厚。要在学思践悟中牢记初心使命。“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20)《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中央文献出版社2018年版,第345页。牢记初心使命要求领导干部必须不断地在学习中思考,在实践中体悟。从书本中学、从群众中学,从实践中学,在实践历练中深化学习体悟,才能不忘初心,方得始终。要在细照笃行中不断修炼自我。为政之道,修身为本。领导干部要以发展的眼光不断进行自我修炼,才能不断提升党性修养。修炼需要有所依归,要自觉对照党章党纪党规仔细审视自身,发现不足,及时改正。要自觉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定“四个意识”,始终与党同心同德。修炼还需要切实力行,即一心一意、坚持不懈地躬身践行所学,慎独慎微,严于律己,锤炼品格。
制度是管根本、管长远的。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铲除不良作风和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土壤,根本上要靠法规制度。防治政治上的“两面人”,必须进一步完善体制机制,着力扎牢制度的笼子,形成维护党中央权威的制度保障。“治本在得人,得人在审举,审举在核真。”维护党中央权威要进一步健全干部选拔任用及考核机制,将政治上的“两面人”挡在门外,将干部中的蜕变分子清除出去。在选拔任用工作方面,要进一步突出政治标准,科学设计考察内容,对政治不合格者实行“一票否决”,严格执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强化政治把关;同时,还要创新考察方式,将深入谈话与实地察看相结合,多渠道、多层次、多侧面了解情况,将任用前集中考察与日常考察相结合,全面掌握干部的真实表现。在干部考核工作方面,要建立健全领导干部政治素质识别和评价机制,强化对干部政治忠诚、政治定力、政治担当、政治能力、政治自律等方面的深入考察考核。好干部是选出来的,更是管出来的。维护党中央权威要进一步完善监督制约机制,坚持党内监督与党外监督相结合、专门机关监督与人民群众监督相结合、法律监督与新闻舆论监督相结合,构筑起无所不在的监督网,形成监督合力,逐步形成完备有力的监督体系。此外,维护党中央权威还要进一步健全党内法规制度体系,不断完善保障维护党中央权威思想与行动自觉落实的制度机制,特别是要扭住提高党内法规制定质量这个关键,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同时要把党内法规制度执行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来抓,推动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治理优势,全方位规范党员干部言行,有效防治政治上的“两面人”。
从政治“两面人”现象出发,由于其言行不一而危害甚大,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必须强调维护党中央权威必须坚持思想自觉与行动自觉相统一。事实上,二者本身就是不可分离的。因为无论是离开思想自觉谈行动自觉,还是离开行动自觉谈思想自觉都是毫无意义的。尽管政治上的“两面人”可以讲出一大堆维护党中央权威的道理,然而这并不证明他们就是思想自觉,因为从根本上来讲,行动上做不到,思想上就谈不上自觉。“两面人”既不是思想自觉也不是行动自觉。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思想自觉与行动自觉相统一必须要清醒认识到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