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多年的发展造就了我国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也成为了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地方传统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将地方传统文化引入高校思想政治实践教学中,有利于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形式和内容,而同时也有助于提升大学生对自身所处城市的热爱,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并且在培育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的同时,还可以提升大学生自身的文化品位,因此充分挖掘和利用地方传统文化中的教育资源,使其有机融入高校思政实践教学中有重大意义。
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州是一个地杰人灵的风景旅游城市,苏州有闻名中外的苏州园林,有青砖黛瓦的古老城墙,有小桥、流水、人家,也有山水灵秀的太湖,苏州是吴文化的发源地,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有惊为天籁之音的昆曲,有美轮美奂的苏绣,有幽幽诉说的评弹,这些艺术瑰宝显示着它独特的魅力。而苏州还养育了一批才子佳人,春秋时期的政治家伍子胥、军事家孙武、宋代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风流才子唐伯虎、冯梦龙顾炎武,叶圣陶等等均与苏州有不解之缘。
任何一个地方的戏曲都有自身独特的风貌,它作为一种综合艺术,是在民间音乐说唱、歌舞和宗教祭祀的基础上演变而来的,同时也是老百姓茶余饭后最重要的一种消遣方式,记录着本地的风土人情、生活习惯和方言语音,在苏州最为有名的戏曲文化便是昆曲和苏州评弹了。
昆曲源于明清时期,以自身独有的唱腔而享誉中外,是汉族传统戏曲中最古老的剧种之一,昆曲讲究唱念做打,其行腔婉转,表演细腻,并于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遗录。
苏州评弹产生并流行于苏州,是苏州评话和苏州弹词的总称,主要依靠演员自身的口头表演来完成,在2008年苏州评弹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拓展项目名录。
无论是昆曲还是苏州评弹,都以其戏曲创作的形式讲述着人文故事,很多曲目中所表达的思想和理念,或为人间所传诵的爱情,或为对社会兴盛和衰亡的思考,或为对家风的传承,这些曲目本身就是一种教育资源,在今天很有必要把这种非物质文化遗产引进校园,或者是让大学生走出去,让学生在享受高雅艺术、陶冶情操的同时,也能让学生从中受到启迪,提升自身的道德修养。
提到苏州必然要说到苏州园林,目前苏州所保存下来的完整的园林建筑有60多所,每座园林都是匠心独具,巧夺天工,其中尤以拙政园、狮子林、留园、沧浪亭、网师园最为有名。苏州的园林讲究的是一步一景,移步换景的设计理念,其建构精致,布局秀美,体现着中国传统工艺的精益求精和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在园林的设计中也同样体现了处事的哲学,园林主人把自然风光同自身的生活起居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彰显人与自然的共荣、共生,同时,园林主人的归隐及其对高洁品格的追寻也会给人以启迪,而这对大学生而言是一种为人处事之道的宝贵财富。
除了园林,苏州还有自身的秀美山水,吴文化也是从太湖流域发展而来的文化,由于水资源丰富,苏州的农业和渔业得以滋养,物产丰富,因此苏州又有“鱼米之乡”的称号。苏州的水造就了苏州小桥、流水、人家的城市布局,苏州城内的平江路、山塘街,城外的甪直、同里、周庄,无不以其灵动的水和建筑而闻名中外,而用“遥望家家临水影”、“东西南北桥相望”来形容苏州风貌一点也不为过。
苏州传统工艺美术在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中都有分布,其中在国家级非遗项目中有17个,在省级非遗项目中有25个,市级非遗项目中有49个。主要有苏绣、桃花坞木刻年画、宋锦织造技术、苏州缂丝织造技术、香山帮传统建筑营造技艺、苏州御窑金砖制作技艺等等。而这一项项被载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项目无一不凝结着苏州人民的智慧,并且时至今日,通过这些工艺技能我们依然能感受到先辈们的匠心独具。
苏州是尚文重教之地,自隋唐之后,吴地成为人才高地,而到宋朝,苏州开始进入“文风鼎盛”的历史时期,北宋范仲淹在苏州担任郡守时期,建立了苏州府学,被称为“苏学天下第一”,南宋开办书院,元代开办社学,明清开办私塾,这都成就了苏州的精神蕴涵。在古代科举考试当中,苏州的状元更是层出不穷,同时在历史发展中还产生了很多的学术大师,如沈括、王锡阐,顾炎武等等,沉淀了两千五百多年文化底蕴的苏州,向世人展示着它厚重的人文精神,崇德、明理也成为苏州地方传统文化的精髓。
目前,各高职院校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均开设了实践教学模块,然而,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由于对实践教学没有明确的考核标准,并没有实现把书本理论向实践教学的转变,大学生在实践教学中也流于形式,并没有真正了解实践教学背后的教学目标,高校思想政治实践教学是个新生事物,缺少了目标导向,缺乏问题意识,则难以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教学的实效性。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是以培养社会主义合格的接班人做为根本任务的,应以立德树人作为主线贯穿始终,开展实践教学当然也不应该例外。然而目前高校在实践教学设计方面存在与课本理论知识相脱节的现象,没有挖掘实践教学基地本身所蕴含的教育价值资源,难以帮助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价值观和人生观,缺少价值导向的实践教学,只能是流于表面,难以触及学生的心灵。
高职院校往往会由于实践经费的不足,在实践教学中难以覆盖全体学生,只有部分学生“精英”代表走出学校参与实践教学,因此实践教学活动也成为了走马观灯,不够扎实和深入,而同时在实践教学过程中,也没有把地方的人文故事、自然景观等传统文化元素融入实践教学,因此也缺少了相应的人文素养。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无疑为高校开展实践教学活动提供了有力载体,苏州地方传统文化资源丰富,例如前面所提到的昆曲和评弹,都可以借助于互联网的形式融入校园,让学生通过赏析这种文化艺术而走近昆曲和评弹,并通过戏曲作品感受其中蕴含的真善美,让大学生在接受艺术熏陶之时,又能净化心灵,向上向善。通过网络资源的观看和分享,鼓励学生进行文学艺术作品的创作和实践体验,可以进行小范围的表演和演绎,从而把地方传统文化真正融入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实践教学过程中。
在开展实践教学过程中,高职院校要充分挖掘苏州传统文化因素,并从中选择可用于思想政治教学过程当中的教育资源,依托前文当中所提到的苏州工艺技能,寻找一批致力于保护和传承非遗项目的单位和个人,并开展共建活动,可以带领学生去体会苏绣技术、苏州缂丝技术、西山核雕工艺等等,让学生在领略精湛技能的同时,去体会职业道德当中所讲到的工匠精神,从而为实践教学真正融入价值导向和人文精神,提升实践教学的实效性。
苏州是吴文化的发源地,有两千五百多年沉淀形成的文化底蕴,在开展思想政治实践教学过程中,可以选取一定的角度和热点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实地的调查和探究,例如让学生通过对苏州古城墙的调研,可以帮助同学们更好地了解苏州历史,而加深对于苏州这座城市的热爱;对于大学生爱国主义精神的培育,可以让大学生去调研苏州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比如张家港博物馆、沙家浜革命历史纪念馆、顾炎武故居纪念馆等等;而如果要让学生感受到何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责任担当,那就可以让学生去实地调研范仲淹义庄旧址。通过实地调研让学生读懂历史故事,感受先人们的家国情怀。
深入挖掘地方传统文化资源,让文化在其流转的过程中不断地加以创新和发展,同时把这笔宝贵的精神财富融入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教学过程当中,这势必会把实践教学做实、做细,真正改变原来思政课程纯理论讲授的弊端,让大学生了解优秀的地方传统文化,感知地方传统文化的精髓,在提高自身文化素养的同时,也将提升自身的道德修养。把地方传统文化融入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实践教学过程当中,一方面弘扬了地方传统文化资源,而另外一方面又创新了高职院校的实践教学内容,可谓是一举两得的事情,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