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社会主义学院、农工党武汉市委会联合课题组
(武汉市社会主义学院,湖北 武汉 430015;农工党武汉市委会,湖北 武汉 430022)
民主党派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如何做好新时代社会服务工作,是一个事关加强参政党建设和提升参政党履职能力的双重命题。党的十八大以来,农工党武汉市委会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主线,结合近年来先后开展的“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习实践活动”“两学一跟”(学系列讲话、学优良作风,跟共产党奋进)学习教育和“不忘合作初心,继续携手前进”主题教育活动,立足党派实际,发挥自身优势,在社会服务方面作出了许多新的实践探索。
医疗帮扶是农工党社会服务的传统模式,是农工党发挥医卫界别优势最直接、最受群众欢迎的一项举措。传统的医疗帮扶以组织成员深入基层开展送医送药活动为主,用实际行动直接服务群众,维护社会和谐稳定。随着“美丽中国”“精准扶贫”“健康中国”等一批重大战略的相继提出,按照农工党中央的统一部署,农工党武汉市委会迅速把社会服务工作的理念转移到健康扶贫上来,这是对传统医疗帮扶模式的创新。
以健康扶贫理念为指导,近年来,农工党武汉市委会的社会服务活动,紧扣“健康中国”“美丽中国”主题,在开展“中国环境与健康宣传周”“国际科学与和平周”等大型主题宣传活动中,除继续深入基层开展送医送药外,还做了大量工作。一是配合健康和环保主题宣教活动,开展了如推广健康生活方式、清洁江滩、清洗围栏等活动,开设“关心儿童健康成长”“婚姻家庭健康知识”“绿色节能低碳生活”等相关专题讲座,发放《市民健康知识读本》《绿色生活》等科普读物,为普及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改善和美化环境不遗余力。二是广泛开展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和医疗惠民政策宣传,积极响应并参与各级政府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如组织医务工作队为65岁以上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等重点人群免费体检,选派专家深入企业开展《新职业病防治法解读》讲座等,将政府的医疗惠民政策送到基层,提高民众对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和医疗惠民政策的知晓率。三是关爱照顾低收入群体,“美丽中国”建设离不开环卫工人、园林工人、建筑工人等低收入群体的辛勤劳动,考虑到他们工作繁忙、收入微薄,容易把小病拖成大病以致加重家庭负担,农工党武汉市委会发起了关爱照顾这一群体的特别行动,将爱心体检、爱心餐饮和义诊咨询送到现场,为城市美化和建设的主力军献上爱心。这些活动有利于推动健康和环保理念,令政府的惠民政策深入人心,在促进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普惠化、便捷化的同时,也为“健康中国”“美丽中国”建设营造了良好氛围。
健康扶贫不仅是医治患者帮助其重获健康,或是减免部分医药费用、给予一定经济慰问帮助缓解燃眉之急,还包括通过宣传疾病预防来提高社会健康意识、降低因病致贫返贫发生率。对此,农工党武汉市委会将预防宣传和精准医疗也纳入到医疗帮扶的重点上来。一方面,利用群体节日或疾病宣传日,大力开展宣传和义诊活动,如3月8日国际妇女节开展“关爱女性乳腺健康”公益医疗服务,4月2日世界自闭症日、5月18日血管健康日、7月28日世界肝炎日、9月21日世界阿尔茨海默病日、10月11日世界镇痛日、10月20日世界骨质疏松日、11月14日联合国糖尿病日、11月20日世界慢阻肺日等宣传日开展相关疾病防治和宣传,既增强了人民群众的自我保健意识和对常见病的预防意识,也保证了社会服务活动的经常性。另一方面,对接精准医疗和精准扶贫,开展需求调研。在开展扶贫活动前,增加需求调研环节,在掌握当地居民常见病、多发病、特殊病症的基础上,组织医疗专家团队、明确要赠送的药品,针对行动不便的服务对象,开展送医进户的特殊服务,打通送医送药活动的“最后一公里”,确保需有所供、供有所用,既把有限的经费和资源用对地方,又有效提升了健康扶贫的成效。
在做好武汉地区健康扶贫的同时,农工党武汉市委会还积极调动自身资源,助力农工党中央和农工党湖北省委会的扶贫工作,为解决老、少、边、穷地区贫困问题贡献力量。一是对口贵州省大方县顺德街道开展“贫困人口精准医疗爱心行动”,每年赴当地开展走访慰问、项目考察和义诊咨询活动,并与当地卫生健康服务中心开展业务交流,加强专业指导,捐赠紧缺药品,为加快贫困地区经济发展献计出力。同时,广泛动员农工党成员在农商平台上自发购买当地农副产品,以消费带动当地居民脱贫。二是对口湖北省十堰市房县八里扁村开展“精准扶贫 农工有爱”活动,发动成员为该村捐款6.8万元,用于帮助村里的贫困学生完成学业、改造建设标准化卫生室、支持当地扶贫产业开发和民生保障项目落地。三是自发对革命老区湖北省黄冈市红安县开展扶贫帮困活动,多次组织捐资助学、健康宣传、义诊咨询和医务培训活动,会同当地医务人员对重症患者进行病情探讨和指导治疗。省中山医院支部还特别为老区人民开通就诊绿色通道,以简化就诊手续和报销流程,推动跨区域健康扶贫更进一步贴近群众需求。
近年来,各民主党派纷纷把社会服务的方向转向打造“同心”品牌上来。这其中,农工党武汉市委会对过去多点打造的传统领域进行科学整合和总体规划,推动有限的力量在“同心”品牌共建上形成合力和鲜明特色。
为帮助欠发达地区、少数民族地区提高医疗水平,从2012年起,农工党武汉市委会启动“同心助医工程”,采取左右互动、上下联动的方式,深化定点帮扶模式。市委会选定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利川市中医院,联合农工党恩施州委会共建“同心助医工程基地”,每年组织专家团队赴基地开展各类医学专题讲学、学术交流和现场教学活动,同时,安排和接收该院选派人员来汉进修学习,支持该医院加强特色专科建设,1400余人次参与进修学习。在市委会的带动下,一批有条件的基层组织也加入“同心助医工程”,和省内贫困乡镇的卫生院结对,开展医疗项目合作、新业务培训,选派骨干医师驻点支援、指导信息化建设,赠送医疗设备,开展多种形式的业务帮扶。“同心助医工程”充分展现了农工党智力密集的优势和医卫界救死扶伤的情怀,是造福欠发达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群众的重要举措,谱写出民主党派社会服务的精彩乐章。
在“同心”品牌打造过程中,农工党武汉市委会还注重引导基层共同参与,把发挥优势和社会需求有机结合起来,以活动为载体,加强分类指导,打造出“同心·创卫团”“同心·医疗服务团”“同心志愿服务队”“同心文化沙龙”等诸多子品牌。其中,“同心·创卫团”以营造创建卫生城市良好氛围为主题,带动社会各界和更多群众参与到创卫工作中来;“同心·医疗服务团”以疾病防治为活动主题;“同心志愿服务队”除医疗服务外,还涵盖了法律、科技、教育、生活等多种便民服务;“同心文化沙龙”以医疗案例探讨和诊疗经验分享为主题,融学术性、实用性、指导性于一体。这些形式多样、主题鲜明、频密有度的活动不仅丰富了“同心”品牌的内容,提升了品牌价值,也使成员在开展社会服务的过程中加深了对社会服务的认识和理解,进一步凝聚起与中国共产党合作共事、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不懈奋斗的共识。
捐资助学也是社会服务的形式之一,一般有捐款、捐物两种方式。一般性的捐资助学虽然能够解决贫困学生一时困难,但也必不可免地存在重物资帮助而精神鼓励和情感交流不够的问题,容易陷入“走秀式”帮扶的误区。对此,近年来,农工党武汉市委会加大了对贫困学生的情感关怀力度,实现了捐资助学从重物资帮助到重情感交流的转变,为社会服务注入了新的内涵。
为进一步增进民族团结,更好服务中心工作,从2012年起,农工党武汉市委会将武汉西藏中学的藏族贫困学生列为帮扶对象,开展“亲情资助武汉西藏中学贫困学生”活动,从捐赠助学金、赠送学习用具、捐助学生医用车及医疗用品,到设立“雪莲花助学专项公益金”,在持续性捐资助学中逐渐开创出一套“五亲”模式,即每年亲情资助西藏中学15名贫困学生各1000元,成员与受资助学生亲情结对,每年开展1次以上的亲情聚会和亲情交流,2019年开始增加亲情家访环节。几年来,累计捐款捐物121 万元,197 名学生得到资助,76名学生在武汉找到了“新家”,65名受资助的藏族学子考上大学。“五亲”模式不仅帮助贫困学生缓解了学习生活上的困难,更重要的是,通过亲情聚会活动,使他们有机会参观和了解武汉市的重点工程,从而开阔了眼界。通过交流互动,使他们更加切身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爱护,为传承和续写“汉藏一家亲”埋下爱的种子。
针对农村留守儿童,农工党武汉市委会探索引导社会力量,将外部资源和党派智力优势结合起来,积极发动社会各界,尤其是动员爱心企业和慈善团体参与进来,共同助推其健康成长。如联合市循环经济研究会的志愿者,每月赴对口小学开展一次活动,通过科普小讲座、手工制作、心理课程等多种形式,寓教于乐,丰富孩子们的课外生活,培养动手能力和自立自强、乐观向上的品质。同时,还专门为留守儿童建立了档案卡,便于了解情况、加强帮扶,开展免费体检和暑期游学交流。通过情感交流,让留守儿童感受到更多的社会关爱,不仅为促进孩子们全面健康成长发挥了积极作用,也为社会服务增添了更多的“人情味”。
社会服务作为民主党派的一项工作,大多时候是与参政议政、参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政治协商两个基本职能相结合,既方便跟踪和落实参政议政和政治协商的成果,又能把发现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转化为参政议政和政治协商的切入点,成就了不少经典案例。而民主监督向来被视为民主党派履职的短板,存在着被动监督多、主动监督少,提建议多、谈问题少等问题。对此,农工党武汉市委会注重在社会服务实践过程中强化民主监督职能,逐渐找准了新的定位,从社会服务的参与者转变为参与监督一肩挑,形成了“社会服务——知情——监督——建言——在社会服务中跟踪落实”工作流程,在融合社会服务与民主党派基本职能关系上进行了创新探索。
2017年以来,农工党武汉市委会和民建武汉市委会组成脱贫攻坚民主监督联合工作小组,充分发挥民主监督作用,开展对口区脱贫攻坚监督。农工党武汉市委会领导多次带领党派的民主监督员,从帮助党和政府打赢脱贫攻坚战的角度,围绕党风廉政建设、医卫改革和精准扶贫的成效进展、精准施策、责任落实、资金安排等方面,深入村户开展调研,实地查看政策落实情况,听取群众的真实感受和诉求,对已出列的贫困村和已脱贫的农户进行回访跟进,在此基础上集中分析研讨,查摆当前健康扶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在对接协商会上向区委、区政府反映,把帮扶和监督有效结合起来,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役和健康中国建设。
为确保有效监督,农工党武汉市委会坚持问题导向,坚持把推动问题解决和工作改进作为民主监督的落脚点,针对发现的问题,帮助党委和政府出主意、想办法,强化了社会服务的效果。近年来,就监督发现的问题,形成了《当前健康扶贫工作中的困难和建议》《关于建立武汉市无偿献血工作长效机制的建议》等参政议政成果,为应对社会服务难题、优化社会服务环境、发展公益事业等争取上级领导的重视和支持,在探索社会服务和民主党派基本职能进一步融合呼应、互相促进方面发挥了示范作用。
用初心、匠心、爱心、恒心、齐心共同印证,打造民主党派社会服务“武汉经验”。
民主党派社会服务不是可有可无的工作,而是有组织、有效果、有影响的政党行为和政治行为,必须始终以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为原点,把社会服务放到国家和地方发展战略中去谋划和推动,为科学决策提供参考,推进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这是民主党派社会服务区别于一般社会服务、社会公益的根本所在。当前,中国共产党开展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各民主党派中央也在进行“不忘合作初心,继续携手前进”主题教育活动,再次宣示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共同致力于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的合作初心。社会服务作为民主党派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正是不忘合作初心的直接体现,必须紧紧围绕现阶段的中心工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自觉服务大局,要深度融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充分发挥民主党派的作用;着眼全面深化改革的各种挑战,协助各级党委和政府化解和防范风险;依法依规开展社会服务,为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提供实践支撑、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当好全面从严治党的监督者,促进党和政府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与此同时,又要为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凝聚广泛共识、汇聚团结之力,坚定地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亲历者、实践者、维护者和捍卫者。
农工党武汉市委会社会服务取得的成绩,集中体现在医卫和环保领域,这充分说明民主党派社会服务要打造自己的亮点,必须彰显党派特色,发挥界别优势。应该看到,八个民主党派在成员构成上有共同点,如智力密集、联系广泛、较高的政治素养、突出的专业能力等,加上民主党派的组织架构和宣传渠道,构成了开展社会服务的前提条件,这是民主党派社会服务有别于社会团体和慈善机构的巨大优势。同时,八个民主党派又具有不同代表性和各自的界别优势,应当将其转化为社会服务的优势和方向,打造出具有各自党派辨识度的亮点。否则,很可能走向趋同化。需要说明的是,明确主要方向,打造特色亮点,并不意味着要放弃其他方面,笔者提倡“1+N”的社会服务模式。“1”是特色领域,“N”是多者参与和多方参与。实际上,民主党派成员中除了有联系界别的成员,也不乏其他领域有代表性和影响力的成员,同样也需要开展社会服务的舞台。多者参与能让更多成员参与到社会服务中来,如农工党武汉市委会的“同心志愿服务队”,就为法律、科技、教育等界别的成员提供了施展才干的舞台。依靠单个党派地方组织难以主办的活动,可以通过党派内部上下联动、左右互动,或联合不同党派、社会机构和团体等,推动多方参与,实现优势互补、借力而为、资源共享。如农工党武汉市委会联合农工党恩施州委会共建“同心助医工程基地”,把武汉的医疗优势和当地的地缘优势结合起来;又如联合民建武汉市委会开展脱贫攻坚民主监督,把二者在健康扶贫和经济扶贫上的优势结合起来,使社会服务的空间得到扩展、效果得到提升。
过去以物质性社会服务为主的做法,已不能满足当下人民群众需求多样化的需求。一方面,在民主党派经费、人力、时间等资源有限以及社会服务的受惠面也有限的情况下,社会服务应朝精准化、人文化方向发展,把社会服务创新的焦点放到对接服务对象精神需求上来。另一方面,统一战线是争取人心的工作,民主党派社会服务作为统战工作的一部分,在社会服务中应融入情感交流,这也符合统战工作方法论的要求。对接精神需求,首先要注重分类帮扶,充分尊重不同对象的需求差异,有针对性地给予帮扶。如留守儿童的帮扶重点是多给予陪伴,帮助解决学习和生活上的困难;社区老人的帮扶重点是多组织活动,帮助扩大交往圈;低收入群体的帮扶重点是提供法律、求职等咨询服务和职业病防治技巧。其次要体现人文关怀,用服务对象便于接受和易于参与的方式来开展活动,如农工党武汉市委会把对建筑工人的社会服务送到工地现场,对不方便到义诊现场的老人实行上门服务等。受到帮扶的对象中,有老人主动提出希望能够献血以帮助更多的人,有藏族学生自发成为民族团结和武汉印象的宣传者,这充分印证了只有对接精神需求的社会服务,才能真正把温暖送到心里,在争取人心的同时传递爱心,使社会服务赢得更多的口碑和价值。
农工党武汉市委会近年来社会服务的新成绩,都是在传统优势领域坚持定点帮扶,长期不断投入人力、财力、物力、精力的基础上取得的。这说明,社会服务一定不能搞形式主义的花架子,也不能有急功近利的思想,必须追求长期效益,以群众满意度作为衡量工作好坏的标准,把重点放在定点服务上,面向长远,持之以恒,久久为功。一是提高认识。社会服务同样也是履职尽责的平台,是每个民主党派成员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要避免陷入“重提案、轻服务”的观念误区,突破“社会服务就是做好事、办实事”的认识局限,真正从思想上调动党派成员参与奉献的积极性。二是精准定点。不能在面上贪大求全,更不能随机“蜻蜓点水”,而是要在选点前进行全面调查和分析研讨,充分考虑可行性和可持续性,必须具备一定基础、发展潜力、对口专业需求三个方面的要素,才能为长期帮扶打好基础。三是固定队伍。建设一支相对固定的、综合性的社会服务骨干队伍,避免参与的随意性和应付性,着力打造长效品牌。四是搞好保障。通过设立专项基金、与定点对象签订协议、建立健全激励机制等举措,破解社会服务中存在的资金不足、工作难以量化等问题,构建社会服务长效机制,形成社会服务的有力保障体系。
民主党派各项职能和工作是一个紧密联系的有机整体。其中,社会服务着眼于收集或解决基层的具体问题;参政议政、民主监督、参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政治协商着眼于为国家和地方宏观层面的工作建言献策;自身建设着眼于提升民主党派政治把握能力、参政议政能力、组织领导能力、合作共事能力和解决自身问题的能力。民主党派要做好社会服务工作,必须统一思想、上下齐心,注重做好工作结合,形成互动互促的整体格局。一方面,树立正向引导,以加强自身建设为目标,通过社会服务实践活动,锻炼队伍,提升“五种能力”,带动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制度建设和机关建设,实现内强素质、外树形象的目标;以履行三大基本职能为目标,通过社会服务实践活动,深入开展调查研究,为政治参与提供坚实的实践基础、真实的信息来源、生动的参考依据。另一方面,强化反向促进,用自身建设的成果提升社会服务的品质,充实社会服务队伍,推动社会服务创新,用政治参与的成果优化社会服务环境,畅通社会服务渠道,扩大社会服务影响力,在实践检验中实现互促共赢,为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建设提供生动的实践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