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大以来党外知识分子思想政治引导研究综述

2020-01-16 19:09陈煜桦
湖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20年2期
关键词:知识分子政治思想

陈煜桦 宋 俭

(1.2.武汉大学,湖北 武汉 430072)

党的十九大以来,学者们围绕新时代党外知识分子思想政治引导工作的重要性、党外知识分子的思想动态和特点进行了探讨,提出了一系列加强和改进党外知识分子思想政治引导工作的方法和措施,形成了一批学术成果。整理和归纳这批学术成果中的重要观点、建议,有利于进一步落实党中央关于党外知识分子工作的相关精神,提高思想政治引导工作的实效性,也有利于以此为基础,发现新问题、提出新观点,促进后续研究的拓展和深入。

一、研究情况计量概览

(一)文章的检索情况

在文献的检索上,本文选用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作为文献来源,利用高级检索中的主题检索功能,以“党外知识分子”与“特点”“特征”“思想状况”“思想动态”“政治引导”“思想引导”“思想政治工作”等关键词配对检索,限定时间为2017年11月至2019年9月,共检索出文章58篇。经人工排除与本研究话题无关的文章,剩下相关文章36篇,其中,会议论文5篇,期刊论文31篇。

从年度分布上看,由于2017年被计入统计的时间段短,所以只有6篇文章;2018年全年有19篇相关文章;2019年1月到9月共有11篇文章。从文章的研究方向来看,理论研究的文章共27篇,占全部文章的75%,实证研究的文章9篇,占全部文章的25%。

(二)文章的分布情况

在文章的期刊分布上,共有17篇文章来自各省市党校、社会主义学院主办的期刊,占全部文章的47.22%;剩余文章来源于其他各类期刊。其中,《中国梦视阈下高校党外知识分子思想引领研究》和《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与人才、统战工作的结合》两篇文章分别刊载于《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和《中国青年社会科学》,这两种期刊是CSSCI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9-2020)来源期刊(含扩展版)和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2017年版)。在所有文章中,来自会议文集“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 做好新时代党外知识分子工作——2017统一战线前沿问题研究文集”的文章有4篇,数量最多;来自《内蒙古统战理论研究》《湖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陕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分别有2篇,其他期刊刊载相关文章各1篇。

在作者单位分布上,来自湖南有色金属职业技术学院的作者撰文3篇;来自武汉市社会主义学院、武汉大学、湖南中医药大学、河北工程大学、山西师范大学、大连海洋大学的作者均撰写了2篇文章;其他机构的学者各自只有1篇文章。

在文章的研究方向分布上,有27篇关注了高校党外知识分子的思想状况、特点和引导,占所有文章的69.44%,表明高校党外知识分子是研究关注的重点。同时,还有学者关注了地方党外知识分子、青年党外知识分子、乡村党外知识分子等群体,但所占比例较小。

二、对党外知识分子思想政治引导重要性的研究

思想政治引导是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内容,在争取人心、统一思想、凝聚力量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良好的思想政治工作可以调动统战对象的积极性,促其按照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履职尽责,为实现新时代共同目标而努力奋斗。党的十九大以来,学者们主要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高校建设和社会发展三个方面论述党外知识分子思想政治引导工作的重要价值。

(一)思想政治引导是保障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要求

从历史维度来看,郁熠铭指出,知识分子积极参与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和建设活动,为中国的文化、艺术和科技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党和国家做好了知识分子工作,我们的事业就会蓬勃发展。[1]从现实维度来看,发挥党外知识分子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要作用,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重要要求。张东升、张彩云、陈娇娥等认为,做好党外知识分子的思想引导工作,可以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为未来竞争储备大量具有知识、技能和创新能力的人才;同时,调动该群体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发挥他们的智力优势,为实现“两步走”战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树立文化自信与建设文化强国做出重要贡献。[2][3][4]刘爱娣认为,加强对党外知识分子政治引导,有利于党外知识分子增进对我国各项方针政策的认识和对党的政治文化的认同,进一步巩固统一战线思想政治基础,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5]从未来维度来看,党外知识分子大多来源于高校,且往往在高校具有较大的个人影响力,基于此,钱朝阳、孔亭、张东升等指出,做好党外知识分子的思想政治工作,提升其政治理论水平和思想政治素质,才能筑牢社会主义事业的教育基石,才能培养出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才能让党和国家的事业得到良好的延续。[2][6][7]

(二)思想政治引导是推动高校改革创新的要求

高校是党外知识分子的聚集地,而党外知识分子作为文化的创造者、传播者,对高校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首先,做好党外知识分子思想政治引导工作,是确保高校正确办学方向的要求。刘爱娣、黄汀认为,思想建设是学校建设的根本保证,党外知识分子只有知道国家的发展道路和方向,关注社会问题,学习党的理论和思想,才能明确自己的研究目标和价值,并将自身发展与国家社会的命运联系在一起,高校的发展才能得到坚实的思想保证。[5][8]其次,做好党外知识分子思想政治引导工作,能凝聚推动高校改革发展的共识。何莉萍、胡霜等认为,高校党外知识分子在知识层次、社会联系、海外交流等方面均具有优势,因此,做好思想政治引导工作可以实现“争取人心、凝聚力量、汇集智慧”的目的,发挥党外知识分子的聪明才智,推动高校的教育体制改革。[9][10]陈立思、钱朝阳则强调,做好思想政治引导工作,要创造“人尽其才、才尽其智、培育引领”的良好环境,人才资源是未来竞争中的第一资源,只有利用好这一资源优势,才能使高校在“双一流建设”中取得突破性发展。[6][11]再次,做好党外知识分子思想政治引导工作,有利于和谐校园的建设。陈娇娥、张彩云、孔亭等认为,作为教师的党外知识分子肩负着立德树人的职责,他们的思想状况关系着学生们的成长成才,而当今社会思想、价值观念多元,只有加强思想政治引导,才能通过教师的正确观念培育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而建立健康和谐的校园文化。[3][4][7]钱朝阳和张东军等都谈到了校园的民主管理问题,他们认为,要做好党外知识分子的政治吸纳、选拔和培养,实现党内党外人才统筹使用,充分发挥他们民主管理和监督的作用,通过学校决策的不断科学化、民主化来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实现校园文化的健康和谐。[6][12]

(三)思想政治引导是促进社会健康发展的要求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背景下,加强党外知识分子思想政治引导适逢其时。首先,加强党外知识分子思想政治引导,有利于抵御不良文化和思潮的影响。马兆俐、王彩虹等认为,信息化、全球化、西方文明在世界上的主导地位及国外敌对势力一直以来的意识形态渗透,让部分党外知识分子受到如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新自由主义、历史虚无主义等西方消极文化和思潮的影响,对一些重大政治问题存在认识的模糊和判断的错误。[13][14]张彩云强调,加强党外知识分子思想政治引导,是有效应对当下意识形态渗透、维护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主导地位的必然要求。[3]其次,加强党外知识分子思想政治引导,有利于党外知识分子更好发挥自身的公共影响力。郁熠铭谈到,青年党外知识分子除了拥有丰富的专业知识,还借助各种新媒体平台传播自己的观点,提升社会影响力,部分党外知识分子拥有大量的粉丝群体,其社会影响力并不亚于具有公共人物身份的意见领袖,对于他们的思想政治引导工作不容忽视。[1]唐景成也认为,党外知识分子由于专业知识丰富、批判意识显著,其观点往往能引起较大的社会关注,而缺乏回应的主动性和引导的实效性,舆论上就可能出现“失声”的局面。[15]因此,加强党外知识分子思想政治引导是让其在发挥作用时坚持正确的方向,向社会传递正能量,促进社会风气的进步、社会力量的凝聚、社会环境的改善和人民群众的团结。再次,加强党外知识分子思想政治引导,有助于实现社会治理科学化。王兰惠、何莉萍等认为,党外知识分子关注社会的公平公正,具有强烈的忧患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积极参与社会发展的建言献策和民主监督。他们的行动又可以带动广大民众参与到社会公共事务中,提升大众的社会责任感,促进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深入发展。因此,加强对党外知识分子的思想政治引导,鼓励他们为社会发展献智献策,并带动群众,能推进社会治理的科学化和制度化。[9][16]

三、对党外知识分子思想动态和特点的研究

(一)对社会主义制度坚定认同,对国家未来发展充满信心,但对内、对外的政治效能感呈现差异

在道路和制度的认同上,李善玲等人调研了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梨园医院的党外知识分子,有98.9%的受访者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17]徐珊珊调研了北京市东城区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部分代表人士,调研显示,有96%的党外知识分子认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并认为“该制度充分畅通了党外人士参政议政的渠道”[18]。在我国未来发展前景上,党外知识分子表现出了高度的信心。李大棚对辽宁省8所高校的党外青年教师,按照法政类、非法政类、理工类三种类别展开调研。其中,三类高校党外知识分子对新时代以来中国路线方针政策的制定及实施效果感到“满意”的分别占比85.4%、78.2%、71.8%,认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很强的分别占比83.2%、74.5%、72.7%。[19]刘斌志对重庆市属17家国有重点企业无党派青年知识分子和部分高校党外知识分子进行了调研,85%的调研对象对“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有信心。[20]徐珊珊的调研中,有96%的调研对象认为党的十九大报告中的“两步走”战略符合实际,对其看好。[18]在政治效能方面,学者们发现,党外知识分子群体对参与政治表达和政治活动有较高的积极性,但是,对意见表达的预期并不高。徐珊珊和李大棚的调研中,70%以上的调研对象对参与政治活动有积极意愿和态度。但是,他们发现,党外知识分子参政议政的效度并不高,有不少人认为自己不会主动反映意见,或是自己的行为产生的影响有限,因此,不会采取行动。[18][19]

另一方面,学者们也指出党外知识分子的思想存在三种倾向。一是认同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但对共产主义的实现没有信心。如李大棚发现,三类党外知识分子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认可度分别为95.3%、89.3%和80.4%,但对共产主义理想目标的实现没有信心的也占24.5%、34.6%和40.2%。[19]二是西方的普世价值观依旧对党外知识分子尤其是青年党外知识分子有较大影响力。刘斌志在调研中发现,有44.6%的青年党外知识分子向往西方的民主与自由。[20]三是党外知识分子对地方政府及具体政治角色的信任程度均低于对党中央的信任。在李善玲等人的调研中,党外知识分子对党中央的信任度达到92.3%,但是对地方政府、公职人员和人大代表的信任度只有72.7%、67.1%和80.3%。[17]

(二)积极关注国家大事和社会问题,愿意参与社会服务和公共事务,有较高的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关怀意识,但实际行动较少

党外知识分子群体具有高学历、高收入、多海外留学生活背景等特征,他们生活较为优越,专业技术扎实,眼界开阔、思维敏锐。他们乐于关注社会时事、发表见解,并希望通过参与社会公共事务来实现社会价值。李大棚和李善玲等学者均就党外知识分子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态度进行了调研,发现他们对“民主”“公正”“法治”的认可度和关注度最高。[17][19]在公共事务的参与和对时事政治的关注上,徐珊珊发现,有43%的党外知识分子对参加志愿活动和服务社会表示了强烈意愿。[18]厉丽等对沈阳市内的部分高校党外知识分子进行访谈,发现大多数党外知识分子对国际形势和房地产泡沫、经济状况不景气、东北经济增长缓慢、贫富差距等国内问题关注度高。[21]

虽然调研数据反映出党外知识分子关注时事、具有较高的社会责任感,但是,在实际的社会公共事务参与中,学者们发现该群体存在社会经历较少、积极性并没有被充分激发的问题。

(三)有积极向上和多元的价值观念,注重个人价值的实现

党外知识分子努力工作,乐于竞争,表现出了积极向上的价值追求。一方面,党外知识分子表现出对职业的热爱,希望通过努力工作为社会做贡献。刘斌志在对国企青年党外知识分子的调研中发现,受访者中超过三分之二的人对自身工作感到满意,36.8%的人认为自己从事的工作是崇高的职业,43.5%的人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规范自己。[20]另一方面,学者们也谈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由单一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经济基础的变化必然导致上层建筑、社会价值观念的变化,主要表现为自我意识较强、积极进取、注重实干、追求公平正义等,但也表现出了功利意识明显,缺乏集体主义和无私奉献的精神,存在用工具理性替代价值理性、甚至错误地坚持唯生产力论和唯科技论的思想倾向。[3][13][16]

(四)有学习和提高自身素质的强烈愿望,但是对政治理论的学习意愿不强

徐珊珊在调研中发现,有69%的党外知识分子十分愿意并经常学习,65%的学习内容为专业技术,文化艺术次之,对政治理论的学习比例较低。[18]对于这样的结果,学者们认为有多方面的原因。一方面,党外知识分子的生活和发展压力较大,能够参加政治理论学习的时间少。何莉萍、刘爱娣认为,高校党外知识分子肩负着开展科研、教学的繁重任务,还在专业领域内追求成名成家、建功立业,他们压力很大[5][9],因此,并没有过多精力和时间学习政治理论。另一方面,部分党外知识分子认为政治理论学习用处不大。张彩云、黄汀等指出,一些党外知识分子存在过于强调自我价值和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的倾向,他们对思想政治工作态度冷漠,认为只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就可以走遍天下了。[3][8]

四、对做好党外知识分子思想政治引导工作的研究

(一)注重顶层设计

做好党外知识分子的思想政治引导工作,应坚持正确的思想政治引导方向。对此,王兰惠、徐珊珊、李善玲等认为,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学习和掌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做好党外知识分子思想政治引导工作的基本要求。[16][17][18]张东升认为,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凝聚思想共识。[3]胡霜、柳澎等亦提出,加强理想信念引导,并让党外知识分子认识到自己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的重要使命,以能更好地对党外知识分子进行思想政治引导。[10][22]

做好党外知识分子工作,需要形成大统战格局。刘斌志、张爽、李大棚、王彩虹等强调,做好党外知识分子思想政治引导工作,需要党委的高度重视,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分工明确、分级负责、齐抓共管、协同发力、运转高效的工作新格局。[14][19][20][23]张东升、钱朝阳、何莉萍等认为,做好党外知识分子思想政治引导工作,应该更好地发挥知联会、民主党派的组织优势,依靠组织来提高引导的针对性。[2][6]

完善党外知识分子工作中的各种制度,为党外知识分子思想政治引导提供保障。海群认为,要建立政治理论学习的长效机制。[24]常玉洁认为,对党外知识分子的思想政治引导需要实现其参与、表达和阶层流动的政治平等和政治制度化,并重视对党外知识分子的吸纳和安排。[25]李善玲等认为,通过建立党委委员联系党外人士制度、统战队伍建设制度、谈心制度、宣传制度等,营造良好的环境,以便其更好地发挥作用,从而提高引导的效果。[17]

(二)创新引导模式

在引导的方式上,学者们认为,应该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徐珊珊、钱朝阳、孔亭、柳澎等强调思想政治引导应是理论问题探讨与实际问题解决的结合,应积极鼓励党外知识分子深入基层、一线开展实地调研,在其融入社会各群体和了解、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化解他们在思想、政治、认识上的困惑,提升其对社会制度的认同感,并实现他们的社会价值,从而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6][7][18][22]张爽、王彩虹等谈到,许多高校党外知识分子参与精准扶贫活动,发挥了党外知识分子的作用,增强了他们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也将精准扶贫工作落实得更细更实。[14][23]

在引导的成效上,学者们强调,要注重对优秀人才的安排和榜样力量的树立。刘斌志、黄汀等强调,应在政治合格的基础上,对有特长、有能力的党外知识分子进行安排和任用,以更好地锻炼、培养人才。[8][20]王彩虹、钱朝阳、刘爱娣强调,要在党外知识分子中树立优秀典型,形成思想政治教育的榜样力量。[5][6][14]

在引导的凭藉上,学者们认为,可以利用红色文化、传统文化、历史文化等多方面资源来加强思想政治引导。张爽、徐珊珊等提出,可以利用红色文化资源引导党外知识分子坚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18][23]王兰惠、陈娇娥等强调,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能帮助党外知识分子树立民族自信和文化自信,克服不良思想的影响,形成正确的三观,从而在大是大非的问题上更加坚定信念。[4][16]海群、刘爱娣等认为,在对党外知识分子的思想政治引导上,应该重视对统一战线史的学习研究,澄清他们的一些模糊或错误的认识,坚定他们对多党合作的信念。[5][24]

(三)运用新技术手段

互联网和新媒体技术的应用为做好党外知识分子思想政治引导工作带来了巨大的便利。王彩虹、张彩云、孔亭等认为,通过统战网站、微信、微博、QQ等新媒体平台,一方面,可以提供丰富的思想政治学习资源,而且可以建立线上学习、分享、联系的平台,以此利用好碎片化时间,使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更强;另一方面,可以通过新媒体技术关注党外知识分子的网络舆论、真正的兴趣爱好和其他方面的个体差异,实现对党外知识分子思想动态的全面把握,以便提高党外知识分子思想政治引导的针对性。[3][7][14]同时,有学者提到,可以运用大数据平台,对党外知识分子的身份信息、研究专业、思想特点等信息进行收集整理,以实现分类、管理和监测。[19]

除了新技术手段的应用外,学者们认为,需要有优质的内容和专业的运营团队来支撑新媒体技术的发展。郁熠铭强调,一个新媒体公众号只有产出有深度有见地的优质内容才可能拥有大量的粉丝,而在粉丝达到一定数量之后可以尝试开展以党的历史、中华传统文化等内容为主题的线上活动。[1]李大棚提出,要培育和建设一支掌握新媒体特点、规律,同时兼具建构信息化平台能力的专业运营团队。

(四)思想政治引导融入工作与生活

思想政治引导是一项细致入微的工作,除了传统的思想理论培训、实践活动外,学者们认为,关注党外知识分子群体的工作、生活需求和个人利益,实行精神与物质兼具的奖励机制,有助于思想政治引导工作的开展。李大棚认为,相关部门应主动贴近党外知识分子的生活,倾听他们的心声,了解其工作、生活中存在的困难,为他们解决住房、子女上学、配偶调动等实际问题,并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工作、发展条件和环境。[19]刘爱娣认为,要多从党外知识分子的立场和角度考虑问题,在岗位设置、进修培训、职称评定等方面了解他们的想法,多听他们的意见并采纳合理意见。[5]

学者们还认为,关注党外知识分子的学术交流和联谊交友也有助于做好党外知识分子思想政治引导工作。张东军提到了中国农业大学组织的“盟员学术交流会”“三农智库·学术金秋”等党外知识分子的学术交流活动,增强了教育引导的吸引力。[12]还有学者认为,要开展多种形式的联谊活动,在不同特点和领域的党外知识分子的交流联谊中增进团结,同时引导其进行政治参与。[5]另外,还有学者建议,完善党外知识分子评价体系,根据党外知识分子的特征,制订一套有效的评价体系,并实施多元评价、分类管理的策略,以便在合适的岗位和工作上发挥该群体的优势。[20]

五、对目前研究状况的思考

第一,研究较为单一,实证研究不充分。党的十九大以来,学者们对一些地区、行业的党外知识分子展开了思想状况调查,总结了各自所在高校、机构或组织对党外知识分子开展的思想政治引导工作,产生了一批反映实际情况的数据、事例,为理论研究提供了支撑。但从总体情况来看,实证研究所占比例较小,部分调查研究还存在样本数据量少、说服力和代表性较差的问题。做好新时代党外知识分子思想政治引导工作,必须紧紧把握住该群体的思想动向和特征变化。因此,笔者认为,从提高研究的质量和对实际工作指导作用的角度来看,未来的研究需要更全面、更广泛地调查党外知识分子的思想状况,综合运用其他学科调查和分析的方法、工具,提高数据的准确性、可信度,使研究成果更有说服力。

第二,创新性研究有待加强。就目前研究情况来看,部分研究成果能根据新时代的变化来归纳总结党外知识分子思想政治引导工作的时代价值以及思想变化,还有学者关注了青年党外知识分子、乡村党外知识分子等群体的思想政治引导工作,一定程度上拓展了研究内容和研究范围,但从总体来说,研究成果存在观点重复、缺乏创新等问题。笔者认为,该领域的研究还可以进一步拓展,如关于普通党外知识分子的思想政治引导、党外知识分子的沟通联络机制等问题,未来的研究还有待学者们关注新动向、发掘新问题、提出新方案。

第三,研究内容有待深入挖掘。对于党外知识分子思想政治引导工作,学者们提出了很多措施,如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运用新媒体技术、建立激励机制等,但是,这些研究多停留在提出概念的阶段,缺乏更深入的研究。例如,关于新媒体技术在思想政治引导中运用的研究,学者们还多停留在提出使用工具、平台来加强与党外知识分子的交流和分享学习资源的阶段,对引导的效果、引导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出现问题该怎样应对等缺少深入的探讨,以致提出的措施方法与实际工作脱节。因此,未来的研究应该克服当前部分成果泛而不精的问题,以真正解决实际问题为研究导向,不断深入挖掘研究内容,提高研究质量。

猜你喜欢
知识分子政治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想与“剑”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政治攀附”
“思想是什么”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你知道什么是知识分子吗
清末民初中国新式知识分子群的形成及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