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互通:都市圈发展的关键

2020-01-16 18:04
杭州金融研修学院学报 2020年6期
关键词:都市基础设施建设

杨 熠

都市圈发展的目标在于让个体城市充分融合连接,彼此正向影响,实现整个都市圈像一个“大城市”一样发达,充满勃勃生机和活力。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就是互联互通。

我们认为,都市圈互联互通包括:一是基础维度,即都市圈内部城市间的互联互通;二是发展维度,即都市圈外部、都市圈之间的互联互通。结合我国目前都市圈的发展现状,重点在于夯实基础,也就是都市圈内部城市之间的物理和地理互通,以此为基础,不断推动都市圈后续的协同发展。

一、互联互通的两个层次

都市圈互联互通包含两个层次,一是“硬件”互联互通,即有形连接,是可以看得到的空间和实物上的联通。二是“软件”互联互通,即更高层次的联通,主要体现在城市之间和城市内部的产业分工、制度融合等层面。一般情况下,都市圈的发展初期,都是以“硬件”联通作为起点的,但同时两个层次的联通也是互相伴生、互相促进的,最终实现“软件”较好联通,则代表着都市圈发展到了新的高度,是发展水平较高、较为成熟的都市圈。

二、硬件互联互通

交通路网建设——让都市圈更加通达。交通连接是都市圈内城市最形象的联通,增强都市圈基础设施连接性和贯通性是都市圈建设的重点和首要任务,并且伴随着都市圈建设的始终。从都市圈的定义来看,定位是一小时通勤圈,而这个一小时就要通过交通路网建设来实现,具体而言要增加城市间公路通道,密切城际公路联系,加快构建高速公路、国省干线、县乡公路等多层次公路网;实施“断头路”畅通工程和“瓶颈路”拓宽工程;构建以轨道交通为骨干的通勤圈,推动干线铁路、城际铁路、市域(郊)铁路、城市轨道交通“四网融合”。此外,机场、港口和航运等的建设也尤为重要,这些是实现都市圈内部和外部连接的基础。通过大交通网络的建设完善,使得都市圈真正连通起来,为要素的流动和人口的聚集奠定物理基础。

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让信息传递更加顺畅。人的流动依靠交通网,而信息的流动则依靠互联网等信息基础设施。当前,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升级对于都市圈发展而言至关重要,通过完善都市圈信息网络一体化布局,推进第五代移动通信和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布局、持续推进网络提速降费等为信息流动提供保障,使都市圈的城市联通联动。

能源设施建设——让资源供应更加充分。城市发展离不开能源供给,这是都市圈发展的基础要素。包括电网、油气管网等的布设,可以实现都市圈内能源的供应和补充,实现资源利用效率的最大化。

城市基础设施完善——为人口聚集提供保障。都市圈发展中,必将面临人口向中心城市的聚集。因此,城市基础设施的配套完善尤为重要,只有城市配套完善了,才能为聚集人口提供良好的生活保障;只有增强了人口的承载能力,才能吸引更多的人口为城市发展做贡献。具体包括强化都市圈内市政基础设施协调布局,统筹垃圾处理厂、污水及污泥处理处置设施、变电站、危险品仓库等市政基础设施规划建设。推动供水、供电、供气、供热、排水等各类市政管网合理衔接等。

三、软件互联互通

软件协同包括“分”和“合”两部分,其中“分”主要指的是产业上的分工协作,“合”则指的是融合统一、同城化发展,这是都市圈发展的更高层次。之所以称之为更高层次,是因为产业的分工协作以及同城化机制是依靠市场力量和政府行政力量推动的,体现在经济和体制层面的互联互通,是看不见的,但是却是都市圈向更高层面迈进的体现和关键,对都市圈建设来说是极具必要性的。

(一)实现产业分工协作

破除都市圈内城市间无序、同质化竞争,建立起分工协作的产业格局是都市圈实现高效、高质量发展的重中之重,同时,产业上的分工协作是都市圈互联的重要体现。具体而言是要统筹都市圈整体利益和各城市比较优势,推动中心城市产业高端化发展,夯实中小城市制造业基础,促进城市功能互补、产业错位布局和特色化发展。对于中心城市而言,要加快推动中心城市集聚创新要素、提升经济密度、增强高端服务功能。对于周边城市而言,要充分利用中小城市土地、人力等综合成本低的优势,优化营商环境,积极承接中心城市产业转移。在产业分工的过程中,都市圈内城市往往形成了产业链,彼此依赖、良性互动,通过生产产生了紧密的关联,共同创造经济价值。

(二)促进同城化发展

同城化,顾名思义,要求城市之间冲破行政区划的限制,破除制约各类资源要素自由流动和高效配置的体制机制障碍,统筹基本公共服务、社会保障、社会治理一体化发展。可以说,实现了同城化发展的都市圈不仅仅是实现了互联互通,更是实现了共建共享。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生产要素自由流通。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打破地域分割和行业垄断、清除市场壁垒,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营造规则统一开放、标准互认、要素自由流动的市场环境。

公共服务一体化。包括通过建立社保信息统一平台等一体化平台实现信息的互联互认,都市圈内开展多层次多模式合作办学办医,完善突发公共事件联防联控、灾害事件预防处理和紧急救援等联动机制等。

环保共治。特别对于沿海、沿江或地质条件特殊区域内都市圈,城市间要形成合力,共同推动都市圈生态环境协同共治。通过强化生态网络共建和环境联防联治,通过加快生态环境监测网络一体化建设,通过建立都市圈大气污染、流域水污染、土壤污染、噪声污染综合防治和利益协调机制,实现生态环境质量同步提升,共建美丽都市圈。

四、因地制宜,推进都市圈实现互联互通

互联互通是都市圈发展的必经之路,是每个都市圈在发展中都面临和需要解决的问题。但针对个体都市圈而言,不同都市圈现有基础和发展潜力具有差异性,对于不同发展阶段的都市圈来说,面临的主要矛盾不同,在实现互联互通上面临的重点任务也各不相同。因此在推动都市圈互联互通的过程中,每个都市圈都有自身发展的个性化路径,要因地制宜推动都市圈实现互联互通。

笔者认为,发达型都市圈需着力增强区域竞争力,成为引领产业发展和区域发展的前沿阵地,打造成长型、培育型都市圈的发展样板,起好先行示范的作用。成长型都市圈应重点解决制约都市圈发展的关键性问题,将都市圈各要素发展建设完备,补短板拓长板并举。培育型都市圈应尝试新型发展策略,因地制宜,并集中力量形成发展特色,努力实现弯道超车。起步型都市圈需首先夯实基础,筑牢地基,尤其是大力推进基础设施和交通通达建设,抓紧培育都市圈雏形。具体而言:

发达型都市圈应加大创新和发展脚步,成为先行先试的典范。发达型是指各项指标较为均衡,都市圈综合发展水平较高,交通通达度领先,发展策略和发展思路明确,已经或正在形成都市连绵区的都市圈,集中在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地区。发达型都市圈在硬件联通方面往往已经相对完善,可以实现人、物、信息的有效传递和流通,通常也已经建立起了产业层面的分工协作,总体上发展程度远优于其他类型都市圈,有基础、有条件探索尝试更高层次的同城化发展思路,一方面实现现有设施的不断升级换代,另一方面尝试新的体制机制,让区域要素流动更加顺畅自由。但值得注意的是,发达型都市圈并不是各方面发展程度均已完善。相反,也面临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应积极探索新模式、新路子,利用自身优势,让都市圈发展更加完备,成为其他都市圈的典范,力争成为世界级都市圈的代表。

成长型都市圈应着重解决自身发展中面临的关键性问题,实现硬件连接、软件协同两手抓。成长型都市圈是指都市圈发展水平相对较高,具有明显领先或有区域特点的优势指标,发展速度较快,中心城市有一定区域影响力,各项指标成长性较强的都市圈区域,但通常综合发展水平还存在明显短板。因此,成长型都市圈实现互联互通的重点任务是尽快补足短板,解决制约发展的关键性问题,实现都市圈的跨越式发展。

培育型都市圈应重点围绕中心城市开展硬件建设,首先实现有形的连接。培育型都市圈是指都市圈现阶段发展水平一般,无明显优势,但在交通通达性、区域影响力或协同发展等方面具有较大发展潜力的都市圈区域。培育型都市圈应充分挖掘自身潜力,围绕中心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中心城市与周边城市的交通搭建为主线,首先争取实现中心城市对周边城市人口和产业的凝聚和吸附作用,构建起都市圈发展的基础要素,为后续发展奠定基础。

起步型都市圈应重点围绕互联互通来规划和研究自身发展路径。起步型都市圈是指各项发展指标与其他都市圈相比差距较大,都市圈基础设施建设还比较薄弱,在其发展中还面临较多问题,发展思路不明晰,都市圈形态尚未建立的区域。对于起步型都市圈来说,大多数还没有具体的发展规划,还未形成未来发展的清晰思路,因此对于起步型都市圈来说,应重点围绕互联互通来评估自身目前的基础和底子,结合发展目标来制定未来一段时期的发展规划,有序开展后续建设。

猜你喜欢
都市基础设施建设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有望加速
公募基础设施REITs与股票的比较
潜行水下 畅游都市
前7个月国内充电基础设施增加12.2万台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穿越水上都市
新政府会计准则规范公共基础设施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