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共产党政德建设的内在逻辑与实践指向

2020-01-16 17:58王林林双传学
河南社会科学 2020年3期
关键词:政德私德公德

王林林,双传学

(南京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苏 南京 210000)

政德作为新时代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的重要政治话语,蕴含大德、公德、私德多个维度的逻辑意蕴与理论主题。大德是政德的根本主题,关乎政治原则与执政方向;公德是政德的价值主题,关乎政治信用与执政根基;私德是政德的关键主题,关乎政治纪律与政治规矩。大德、公德、私德功能互补,结构互嵌,辩证统一于政德建设的精髓要旨。2018年全国“两会”上习近平在参加重庆代表团审议时指出“政德是整个社会道德建设的风向标”[1],立政德要求党政干部“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做廉洁自律、廉洁用权、廉洁齐家的模范”[2]。2019 年中共中央在印发的《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中再次强调新时代共产党政德建设的重要性,“德才兼备、以德为先,五湖四海、任人唯贤”[3],积极培育与践行政德理念始终是共产党不忘历史初心、牢记使命,锤炼党性、永葆执政生机的思想基础。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是明大德的理论表达、以人民为中心是守公德的价值表达、自觉保持良好政治作风是严私德的实践表达,立政德集中凸显的是新时代共产党勇于自我革命的思想自觉、价值自觉与作风自觉。

一、新时代共产党政德建设的内在逻辑

立政德遵循马克思主义原初语境中无产阶级政党先进性规定的理论逻辑;契合社会发展变革中共产党永葆执政合法性的历史逻辑;满足新时代共产党伟大工程建设的现实逻辑,集中凸显马克思主义政党自我革命的决心与勇气。

(一)理论逻辑: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的本质规定

立政德契合马克思主义政党本质规定的理论逻辑。原初语境下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无产阶级政党政德建设的理论主要表现在对共产主义政治信念的毕生追求。共产党人不屑于隐瞒自己的政治观点与意图,在《共产党宣言》中直接表明他们的政治目的“只有用暴力推翻全部现存的社会制度才能达到。让统治阶级在共产主义革命面前发抖吧”[4]。然而“在经过长久阵痛刚刚从资本主义社会产生出来的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5]364也并非无产阶级政党政治目标的终止,只有在迫使工人奴隶般地服从分工的情形已经消失,个人全面发展后,才能“完全超出资产阶级权利的狭隘眼界,社会才能在自己的旗帜上写上:各尽所能,按需分配”[5]365,此时才能实现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前提与基础。恩格斯在《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中展望未来共产主义社会发展目标时,也指出当人们熟练运用自然规律、创造自己的历史、实现自己的自由行动,达到越来越多的社会预期结果时,“人类从必然王国进入自由王国的飞跃”[5]815。然而“完成这一解放世界的事业,是现代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5]817,也是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最终政治目标,即科学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与价值旨趣。

列宁在领导苏维埃革命与建设的运动过程中,也把政党的政德建设摆在首要位置。对于“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他深有体会:“沿着马克思的理论的道路前进,我们将愈来愈接近客观真理(但决不会穷尽它);而沿着任何其他的道路前进,除了混乱和谬误之外,我们什么也得不到。”[6]针对1918—1921年间,孟什维克党人苏汉诺夫以及第二国际代表伯恩施坦、考茨基等机会主义者,发布关于反对俄国十月革命,否定俄国社会主义,背离马克思主义政治信仰的“早产论”“改良论”,列宁分两次口授在《论俄国革命》中给予严肃驳正,“他们都自称马克思主义者,但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却迂腐到无以复加的程度”[7]775,“世界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不仅丝毫不排斥个别发展阶段在发展的形式或顺序上表现出特殊性,反而是以此为前提的”[7]776,强调无产阶级政党要坚定马克思主义政治目标,守好马克思主义大德边界,自觉承担起无产阶级政党人类解放事业的伟大梦想。苏维埃国家是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国家,始终维护工农的利益与团结,凸显的是“人民主体”的公德导向。俄共成为执政党后,一些党员干部容易滋生享乐主义、官僚主义等不良之风,为此列宁在《我们怎样改组工农检察院》《宁肯少些,但要好些》中把布尔什维克党政德建设的“总体质量”放在首位,规范党的政治操守与行为规范,为新时代共产党政德重塑提供了理论指导与基本遵循。

(二)历史逻辑:共产党永葆政治合法性的历史自觉

立政德遵循共产党永葆政治合法性内在规律的历史逻辑。共产党历来重视政德建设,重视以德治党,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就发表《反对本本主义》等代表性文章,强调“马克思主义的‘本本’是要学习的,但是必须同我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我们需要‘本本’,但是一定要纠正脱离实际情况的本本主义”[8],旨在廓清思想界的分歧复杂,纠正教条主义等曲解马克思主义信仰的错误思潮,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从根本上坚持马克思主义,辩证对待马克思主义,回归马克思主义信仰本质,涵养马克思主义政治品德。1945年抗战胜利前夕,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中强调“共产党人的一切言论行动,必须以合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所拥护为最高标准”[9]的宗旨理念,涵养优良的政治公德。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毛泽东在七届二中全会上作了报告,指出可能存在一些党政干部,他们或许不曾被拿枪的敌人征服过,但是却经不起糖衣炮弹的袭击,告诫全党“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10],以此警惕官僚主义、贪污腐化等不良生活作风的侵袭,涵养政治私德。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时代主题,回应评价马克思主义政治方向必须借助“三个有利于”的社会标准;江泽民围绕“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时代主题,回应党政干部立政德必须“讲修养、讲道德、讲廉耻”[11];胡锦涛围绕“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时代主题,回应党政干部立政德必须“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12]。讲政德、立政德的优良传统是共产党永葆执政合法性的历史所需。

(三)现实逻辑:共产党伟大工程建设的现实诉求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政德是整个社会道德建设的风向标,是政党主体立身处世、为政为官的道德诉求与行为规范,立政德是新时代共产党伟大工程建设的现实诉求。首先,立政德是改善党群关系,夯实从政之基的现实诉求。群众是共产党执政合法性的现实基础,共产党政德培育的实际效果直接影响到执政党自身的政治形象与领导权威,共产党只有积极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政德理念,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标准,才能德高望重、取信于民,增强党的群众领导力、组织力、号召力,夯实党的执政根基。反之就会脱离人民群众,陷入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的泥潭。其次,立政德是全面净化党内政治生态的现实诉求。政治生态是共产党党风、政风、民风的集中体现,反映着共产党政治生活的总体面貌。党内政治生态好,党的战斗力才会不断提升,党的执政力才会不断提高,党的拒腐防变免疫力才会不断增强。相反党内政治生态矛盾迭起、乱象丛生,党的领导力、战斗力就会削弱,党的执政合法性就会进一步削弱。立政德就必须时刻铭记“不忘初心”的历史使命,严以修身、正心明道,打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再次,立政德是推进“四个伟大”的现实要求。“党要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伟大斗争、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必须毫不动摇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毫不动摇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13]党的伟大工程建设在赢得伟大斗争、实现伟大梦想、推进伟大事业中发挥着关键性和根本性作用。新时代共产党伟大工程建设要以政治建设为统领,打造一支思想坚定、政治坚定、作风优良、能力过硬的模范性干部队伍。立政德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本色追求,亦是新时代共产党永葆先进性的现实所需。

二、新时代共产党政德建设的时代境遇

意识形态的多元化与政德思想引领的离散化、价值认知的偏差化与政德人民导向的错位化、具象利益追求的片面化与政德行为规范的失守化、网络传播的大众化与政德形象塑造的歪曲化,加剧了新时代共产党立政德的时代之困。

(一)意识形态多元化与政德思想引领离散化

意识形态是对具象事物观点、思想、价值等要素的表达。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党内主流意识形态是对马克思主义政治信仰、政治立场与政治价值的表达。意识形态工作关乎共产党政治方向、关乎社会主义道路、关乎国家政治安全,能否做好意识形态工作,直接影响共产党政德的培育与践行。中国共产党是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下不断成长、发展、壮大起来的,“要切实加强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大力发展壮大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不断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14]212。在意识形态领域斗争中,不能有任何妥协,必须把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与话语权牢牢掌握在手中。然而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意识形态复杂化、多元化不断加剧,各种思想多样杂陈、各种力量竞相发声,妄图挑战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主要表现在新自由主义西化、历史虚无主义丑化、民粹主义极端化等。新自由主义是西方现代国家政治思想的主要派别,经过长期的发展,打着所谓“自由”“民主”的旗号,在世界范围内变相推销其社会制度、政治理念与“普世价值”,实质上是推行文化霸权主义,压制他国话语权,推行意识形态西化,抢占意识形态制高点。虚无主义是资本主义逻辑视阈下的社会思潮,基本样态有政治虚无主义、历史虚无主义、文化虚无主义、价值虚无主义、民族虚无主义等。历史虚无主义根本目的是为了虚无中国历史、虚无中国革命,进而虚无党的政治领导、政治信仰与政治方向,挑战党的执政合法性。民粹主义是以民众为“代言”的极端平民化社会思潮,是一种政治统治的隐性策略,表面上标榜人民主权、代表人民利益、维护人民权益,但实质上却是打着人民的“道德”旗号,获取暴力运动与合法性的政治企图。新时代意识形态领域错综复杂、诡谲多变,以政德思想引领、凝聚、统一党内马克思主义政治信仰任重道远。

(二)价值认知偏差化与政德人民导向错位化

政治价值是政治主体对象化于政治客体的政治原则与宗旨理念。“人民群众是我们党的力量源泉,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14]85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政德建设的价值导向。然而部分党政领导干部由于政治信仰不够坚定,在政治价值取向上出现了认知偏差,导致了政德人民导向的错位化。主要表现在:一方面在身份政治定位上出现了认知偏差。党政领导干部的身份本应是“勤务员”,是“人民公仆”,人民群众应该是被服务、被关照的对象,但是部分党政干部却本末倒置,无视党的初心与使命,凌驾于群众之上,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不正之风衍生演变。防止公职人员政治身份异化就必须“以随时可以罢免的勤务员来代替骑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的老爷们,以真正的责任制来代替虚伪的责任制”[5]141。另一方面在政治权利与义务关系的范式选择上出现了认知偏差。中国共产党是政治权利的运行主体,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领导核心,但部分党政干部在权利与义务的关系上却出现了认知偏差,只是一味强调政治权利,滥用权力,公权私用,而忽略了自身的政治责任与历史使命,损害了人民群众的基本权利与利益,辜负了人民群众的信任与期待,割裂了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政治关系。最后在“人民导向”理论塑造与实践表达的统一关系上出现了认知断裂与偏差。“人民主体”价值导向的表达不能仅仅局限于理论的学习、语言的发挥,更重要的是要言行一致,要发挥“钉钉子精神”,真正把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落实到行动中来,而不是当面说一套,背后做一套,理论表达与现实表达相悖而行,片面理解党的“人民主体”政德培育的价值导向。

(三)具象利益片面化与政德行为规范失守化

具象物质利益追求的片面化与过度化必然会导致政治行为规范的失守,引发政德精神培育与物质利益追求之间的失衡,进而侵蚀共产党的政治信仰、政治价值与政治生态,引发大德边界、公德边界、私德边界场域规范的失守化。其一,具象利益片面化对共产党政治大德的思想侵蚀。马克思主义信仰是共产党的根本信仰,是共产党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之钙。然而具象利益片面化不仅会侵蚀党的精神肌体,瓦解党的政治信仰,背离党的政治方向;还会脱离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规定,陷入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泛娱乐化的世俗圈套,造成大德边界的失范化。其二,具象利益片面化对共产党政治公德的思想侵蚀。人民主体是共产党立公德的政德主题,立公德就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主体利益,践行人民主体的公仆理念,然而具象利益的片面化会侵蚀执政党“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当党政干部私人利益与人民利益发生物质冲突时,便会选择私人利益,忽视人民利益,背离人民主体价值导向,使党的政治信用与执政基础面临严重危机。其三,具象利益片面化对共产党政治私德的思想侵蚀。腐败是社会的毒瘤,它是由经济问题引发政治问题,并相互交织的复杂难题,党政领导干部在市场经济逐利性的复杂环境下,过度追求物质利益,沉醉于物质享受,会陷入物质诱惑的陷阱,从而忽视政治纪律与规则,非法获取物质利益,滋生生活腐败、作风腐败、政治腐败等不良行为。党政干部有合理的物质追求是必要的,但过于强调物质利益,忽视政德精神,必然会触碰政德底线,侵蚀政治大德、人民公德、作风私德。

(四)网络传播大众化与政德形象塑造歪曲化

网络传播的大众化与时间空间状态的无界化使共产党政德形象的塑造面临着新的时代挑战。网络传播的大众化指的是自媒体时代下,网络传播者、传播受众、传播中介、传播内容具有大众化、多样化、泛滥化的时代特点。随着自媒体的迅猛发展,网络传播主体呈现大众化的发展态势,借助新媒体,人人都可以发声,理性与非理性的、客观与非客观的、政治问题与别有用心的传播主体等,良莠不齐,不受限制;网络传播受众呈现规模化的发展趋势,网络的开放性、共享性使人人都可以成为受众,信息共享不受限制,无论是成年的还是未成年的、无论是具备是非分辨能力还是不具备是非分辨能力的,只要借助新媒体,都能浏览到各种信息;网络传播媒介微博、微信、QQ 的多样化;网络传播内容的广泛化,包括正确的与错误的、全面的与片面的、事实的与虚假的等,都使得新时代共产党政党形象塑造面临着重大挑战。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舆论的力量不能小觑,“舆论导向正确,是党和人民之福;舆论导向错误,是党和人民之祸”[15],好的舆论导向,可以成为发展的推进器、社会的黏合剂、道德的风向标,辩证重塑党的政德形象。错误的舆论导向可以成为民众的迷魂汤、社会的分离器、动乱的催化剂,肆意歪曲党的政德形象。网络传播的无界化指的是网络传播的时间、地域是不受场域限制的。网络传播时间的无界化,会提高传播的时效性,加剧舆论渲染的程度;网络传播地域的无界化,会扩大传播面积,形成不可调控的舆论覆盖。新时代网络空间的虚拟化、大众化、无界化挑战着共产党政德形象的塑造。

三、新时代共产党立政德的实践指向

大德、公德、私德是新时代共产党政德主题的集中表达,立政德就要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站稳人民中心立场、规范实践行为场域,构筑党政干部立身之本、夯实党政干部从政之基。

(一)明大德:坚定马克思主义政治信仰

明大德要坚定马克思主义政治信仰。马克思主义信仰是合乎历史规律的正确选择,当今世界虽仍然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正历经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但科学社会主义在世界历史变局中依然保持旺盛生命力,世界历史的发展规律不仅丝毫不排斥个别发展阶段的特殊性,反而是以此为前提的。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不仅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理论指导,也为世界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中国方案,贡献中国智慧。马克思主义信仰是人民的选择,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人民的理论,马克思主义的本质规定在于建立一个没有剥削、没有压迫的共产主义社会,实现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真正和解,其价值取向与现实观照的指向对象是人民,为人民服务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宗旨。群众路线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路线,人民选择马克思主义是正确的选择,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继续秉承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本质规定,做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马克思主义信仰是合乎时代要求与经受实践检验的正确选择,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与时俱进的实践理论。坚定马克思主义政治信仰,拒绝主观主义、本本主义、教条主义,不能教条化马克思主义,拘泥于马克思主义的个别词句,要与时俱进地辩证看待马克思主义,用马克思主义科学的辩证方法指导世界,改造世界。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明大德就必须坚定政治立场,积极培育与践行马克思主义政治信仰,捍卫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

(二)守公德:坚定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导向

守公德要站稳人民主体的政治导向与价值立场。“公德是指存在于社会群体中间的道德,是生活于社会中的人们为了群体的利益而约定俗成的行为规范。”[16]领导干部守公德就要在服务人民的公共事务管理活动中,恪尽职守,公正廉洁。人民群众是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基础,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立场,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导向,要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在全民共享、全面共享、共建共享、渐进共享的价值理念中,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现实问题,带领全国人民不断创造美好生活,朝着共同富裕的远大目标迈进。人民群众是真正的英雄,是社会一切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创造主体,是社会历史变革的决定力量,脱离人民,执政党就会一事无成。守公德要求共产党在坚持马克思唯物史观,把握历史前进基本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紧紧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人民是我们党的工作的最高裁决者和最终评判者。党的执政水平和执政成效都不是由自己说了算,必须而且只能由人民来评判。”[17]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守公德必须把人民是否拥护、是否赞成、是否高兴、是否答应作为检验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充分听取人民群众意见与建议,努力向人民交出满意答卷。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是党永葆生命力的执政基础。立政德必须贯彻落实党的群众路线,以知促行,以行促知,知行合一,积极践行人民主体的理论与实践表达。

(三)严私德:规范政党政治生活实践场域

严私德要规范政治操守与行为自觉。私德是指不在公共领域覆盖的监督范围内,个人品德、作风以及习惯的行为自觉。党政干部严私德是指领导干部即便在法律与公共道德所监督不到的个人场域内,也要克己奉公,清正廉洁,做到慎独、慎初、慎微、慎欲,多积尺寸之功。慎独要求共产党人心中要把握法律底线,把法治贯穿于德治的全过程,严于律己,自警自省,时刻保持思想自觉、政治自觉、纪律自觉、作风自觉、生活自觉。慎初要求共产党人要保持革命初心,面对各种利益与诱惑,能够时刻谨记历史教训、坚定政治信仰、保持敬畏初心,自觉守好“反腐”防线,抵制歪风邪气,在政治立场、政治原则与政治方向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严肃党内政治生活,锤炼党性修养。“不矜细行,终累大德”,事物的发展总是由量变到质变的渐进演变,慎微要求共产党人要立足细节,从百姓寻常的小事做起,积极听取百姓意见与建议,见微知著,防微杜渐,拒毫末之错于千里之外。慎欲要求共产党人要合理控制自身欲望,恪守政治底线,遵守政治规矩,承担政治责任,履行政治义务,党政干部如果不能正确看待权利与义务、欲望与责任之间的辩证关系,必然会为权力与欲望所支配,以权谋私,动摇执政初心。新时代共产党人严私德就必须不断规范政治操守,时刻保持行为自觉,不断内聚党的思想引领力、提升党的执政战斗力、永葆党的群众生命力。

猜你喜欢
政德私德公德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政德建设重要论述研究述评
以私德的培育促公德的成长
雷云:基于四种类型公德行为的教育策略
私德教育
太没公德
“公德”与“私德”
公德与私德的“先后”
加强党员干部政德建设的思考
“隐私”是个公德概念
政德修养莫厌“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