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干部家风建设的四个维度
——基于传统名臣家训的家庭伦理视角

2020-01-16 17:03
湖南行政学院学报 2020年6期
关键词:名臣子弟家训

(衡阳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南 衡阳 421002)

传统名臣一般指儒学修养深厚,服膺儒家修齐治平的理想追求,在政府中担任过较高职务,品行方雅、事功勋卓,为当时及后世人所称颂之人。他们不但严格要求自己,在自身事业上作出伟大功绩,还注重对家庭子女的教育,留下许多告诫教诲后人的家规、家训,并由此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国传统名臣家训文化。名臣家训是中国古代家训和家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汉魏以来至今,比较有影响的名臣家训主要有东汉初年马援的《诫兄子严、敦书》、三国时期诸葛亮的《诫子书》、隋朝初年颜之推的《颜氏家书》、唐代苏瓌撰写的《中枢龟镜》、宋代司马光的《家范》、包拯的《家训》、赵鼎的《家训笔录》以及明清时期庞尚鹏的《庞氏家训》、张英的《聪训斋语》、张廷玉的《澄怀园语》、曾国藩的《曾文正公家训》等等。名臣家训内容涉及修身、治家、处世,虽然与一般文士家训内容没有本质上的差异,但是由于作者“名臣”身份与地位的特殊性,在如何为官以及训诫弟子方面更有特点,对我们今天领导干部的为官之道及家庭伦理建设更具直接的启示借鉴意义。

一、继承克勤克俭、崇德向善的修身之道——领导干部优良家风的重要基石

领导干部不但是单位的领头雁还是家里的顶梁柱,要培育良好的家风,领导干部要克己修身,品行端良,树立良好的正面形象。非但领导干部如此,家庭中的每一个成员都是这个共同生命场和共同体中的一分子,每一个成员的个人品质汇聚成整个家族的品格和作风,有什么样的家庭成员就会形成什么样的家风和门风。

首先,“身修而后家齐”。通过自我修养、自我教育、自我管理成为有益于国家、民族、社会、他人的有用之人是家族生存发展的基础。儒家对修身极为重视,《大学》提出,“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以修身为本。”“所谓齐家在修其身者,人之其所亲爱而辟焉,之其所贱恶而辟焉,之其所畏敬而辟焉,之其所哀矜而辟焉,之其所敖惰而辟焉。故好而知其恶,恶而之其美者,天下鲜矣。”[1]就是说,修身是齐家之本,但是人在面对自己亲爱的人、厌恶的人、敬畏的人、同情的人和轻视的人的时候会有偏见。这其实是人之常情,正因为人生而不完善,有各种缺点和不足,这才是人要不断修身养德的根本原因。在名臣家训文化中,有很多对子弟修身的论述。诸葛亮《诫子书》的基本思想,便是告诫后人必须要注重修身养德。刘备在《遗诏敕后主》中说:“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以服人。”[2]37西晋羊祜在《诫子书》中说:“恭为德首,慎为行基。愿汝等言则忠信,行则笃敬。”[3]72这些论说都是在表达教育后代子孙修身成人的重要性,以及通过修身而后能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朴素道理。

其次,“正人先正己”。领导干部要带头修身,率先垂范,以上示下。治理家政,以家长为要,领导干部作为家庭建设的家长和第一责任人,自己的修身和德性对家庭建设尤为重要。自身不正则不能教育子女、匡正家风、治理家庭。现实中,许多领导干部官僚主义、形式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严重,在单位颐指气使,一言堂,还将此种不良习气带回家里,自己不会做、不愿做、做不好的事,只会对家庭成员指手画脚,造成夫妻关系、亲子关系紧张。此种教育方式非但不能起到良好效果,还对配偶子女起到了负面作用。而且,这种自身修为不正的领导干部还不能正确检视自己子女所存在的问题,或是在明知自己孩子的不端行为之后不能做出正确的应对,甚至在孩子出现重大问题之后,还会利用自己的职权去包庇和袒护,使得家庭建设走入歧路。虽然,对孩子的偏爱是父母的天性,就像古谚语所云:“人莫知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硕。”但是作为领导干部,必须要比常人更能摒弃偏见、偏心,客观公正地对待人和事。做到这一点的前提就是加强自身修养,树立自身良好榜样,做到“家庭之间,一言一动,当思为子弟足法。”名臣家训中都特别重视上行下效的个人修养和家庭建设理路。五代十国,钱缪平乱建立吴越国,作《钱氏家训》,以身示范,匡佑后世子孙,几百年来,钱氏家族延绵不衰,名人辈出,就是一个很好的典范。

再次,“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如何修身养德,诸葛亮的《诫子书》中明确指出:“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4]关于修身和养德的关系应该作如下解:第一,修身与养德不是并列关系,而是从属关系,修身是根本,养德是修身的一个重要方面,或者说修身最重要的内涵就是培养德行。第二,宁静的生活态度和俭约的生活方式是主要途径。德行的培养是与俭约的生活理念紧密相连的,一个物质欲望强烈,追求骄奢淫逸生活的人是不太可能自觉砥砺德行的。名臣家训中提倡节俭门风的章句比比皆是。曾国藩告诫儿子:“勤者生动之气,俭者收敛之气,有此二字,家断无不兴之理。”[5]445唐代陈子昂在家训中要求子孙后代“居家务期简朴”[6]。北宋名臣王旦在临终前,对家人提出“我家盛名清德,当务俭素,保守门风,不得事于泰侈”。[3]363第三,要通过勤奋劳动培养节俭品格。《颜氏家训》提出:“生民之本,要当稼穑而食,桑麻以衣,蔬果之畜,园场之所产 今北土风俗,率能躬俭节用,以赡衣食。江南奢侈,多不逮焉。”[7]颜之推要求子孙亲自参与耕种劳作,节用生活。懂得节俭的人不会沉溺于物质享受,不会被光怪陆离的物质利益所诱惑,不为物欲所累,心态平顺、待人平和、遇事平静。领导干部养成节俭品质更加重要,以俭防腐、以俭戒贪是防止领导干部腐败堕落行之有效的办法,也是清廉家风建设的重要内容。

二、践行孝老爱亲、齐家睦族的治家之道——领导干部优良家风的基本主旨

治理家政的基本目标就是要实现尊老爱幼、夫妻和睦、邻里团结、互助合作、民主平等的现代家庭关系。在这些方面,传统名臣家训中有许多可供借鉴的文化资源。

首先,通过孝老尊长和祖先崇拜的方式凝聚家族精神。家族精神体现出一个家族家风的精神风貌和基本品格。通过“孝”的方式凝聚家族精神是中国古代家风建设的最重要方式。“孝”是中华民族家庭伦理的核心范畴,“百善孝为先”的理念已浸入中华民族血脉,成为一种重要的民族基因。名臣家训文化中“忠孝”“孝悌”思想随处可见。《太公家教》曾提到“事君尽忠,事父尽孝”“孝子不隐情于父,忠臣不隐情于君”“立身行道,始于事亲。孝无始终,不离其身”“孝是百行之本,故云其大者乎”等许多关于忠与孝的论述。[2]138宋代叶梦得在《石林家训》中指出:“夫孝者,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故孝必贵于忠。忠敬不存,所率皆非其道。是以忠不及而失其守,非惟危身,而辱必及其亲也。故君子行其孝,必先以忠。”[8]“忠孝”两全是古代官员理想的人生境界。除了尊敬长辈、孝敬父母,“孝”还包括兄弟之间的互敬互助。《颜氏家训》说,“二亲既殁,兄弟相顾,当如形之与影,声之与响;爱先人之遗体,惜己身之分气,非兄弟何念哉?”[9]14这是兄友弟恭的传统儒家思想在名臣家训文化中的体现。祖先崇拜则是孝老爱亲思想的行为文化体现。通过祖先祭祀仪式,进行家训文化教育,使慎终追远,崇敬祖先的观念代代延绵。如《郑氏家范》规定,祠堂是祭祀祖先的神圣地方,不得挪作他用,必须要打扫干净,祭祀祖先时态度要恭敬,要遵守沐浴、斋戒、素衣、不饮酒、不喧谑等礼仪。传统家训都非常重视通过这种具有宗教感的神圣仪式,增强家族成员对家族的认同感、归属感、尊严感,提高家族凝聚力。

其次,制定严格家规调节家族关系。传统名臣家训成文时代不同,体例各异,侧重点不一,但是都非常重视对子女的严格要求和对所有家庭成员之间关系的调节,是家族治理的“基本法”。家庭人伦关系主要包括父子、夫妇、兄弟这三种。名臣家训在论及这三种关系时基本遵循儒家礼教标准,即父慈子孝、夫义妇顺,兄友弟恭。名臣家训中关于家庭关系论说最详细的首推《颜氏家训》。在《兄弟》篇中说:“夫有人民然后有夫妇,有夫妇而后有父子,有父子而后有兄弟:一家之亲,此三者而已矣。”[10]23在父子关系上,颜之推提倡“父母威严而有慈,则子女畏慎而生孝矣”。[11]18父母教育子女要严慈相济。他还提出了要一视同仁地对待所有子女,他说:“人之爱子,罕亦能均;自古及今,此弊多矣。贤俊者自可爱,玩鲁者亦当矜怜。”[11]19在夫妻关系上,颜之推认为妻子不可以参与政事,只要会操持家务、辅佐丈夫即可。《治家篇》说:“妇主中馈,惟事酒食衣服之礼耳,国不可使预政,家不可使干蛊;如有聪明才智,识达古今,正当辅佐君子,助其不足,必无牝鸡晨鸣,以致祸也。”[11]45在兄弟关系上,颜之推极力倡导兄弟间的友爱。他认为兄弟之间是一种非常亲密的关系:“兄弟者,分形连气之人也。”[11]50认为兄弟不和会给家族关系带来极大损害,“兄弟不睦,则子侄不爱;子侄不爱,则群从疏薄;群从疏薄则童仆为仇敌矣”。[11]51此外,《颜氏家训》还对家庭中其他一些关系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比如后母要善待继子、婆婆不可虐待儿媳等。这里面虽然有些不合时宜的内容,比如妻子在家庭中的地位等,但是严慈教子、兄弟团结以及在婆媳、姑嫂和其他一些家庭成员之间关系的处理上,还是可以给现代家庭建设提供不少借鉴。

再次,注重睦邻友好邻里关系的协调发展。协调好父子、夫妻、兄弟、婆媳、姑嫂、妯娌等之间的家族内部关系是家训文化本职,处理好邻里关系也是名臣家训家政治理的重要内容。尤其是在古代社会,人们聚族而居,往来频繁,相互融合和渗透,邻里关系就显得更为重要。《曾国藩家训》提到:“凡亲族邻里来家,无不恭敬款接,有急必周济之,有讼必排解之,有喜必庆贺之,有疾必问,有丧必吊。”[5]546曾国藩对纪泽讲:“李申夫之母尝有二语云,‘有钱有酒款远亲,火烧盗抢喊四邻’,戒富贵之家不可敬远亲而慢近邻也。我家初移富坨,不可轻慢近邻,酒饭宜松,礼貌宜恭。”[5]325《袁氏世范》用故事方式阐明了邻里关系的重要性,“有士大夫平时多以官势残虐邻里,一日为仇人刃其家,火其屋宅。邻里更相戒曰:‘若救火,火熄之后,非惟无功,彼更讼我,以为盗取他家财物,则狱讼未知了期。若不救火,不过杖一百而已。’邻居甘受杖而坐视其大厦为灰烬,生生之具无遗。此其平时暴虐之效也。”[12]

三、推崇读书明理、戒奢防骄的为学之道——领导干部优良家风的文化基础

古代社会“士为四民之首”的观念深入人心,崇尚读书的社会风气浓厚。古代名臣自身就是饱读诗书之士,所以更注重对子女的读书成人之道的培育。名臣家训文化中关于读书的内容很多,蕴涵着丰富的读书智慧。

首先,养性明理、求进厚俗的读书意义。读书可以让人求进,不但是学业精进、思想上进,还是修养善进的重要方法。明人吴麟微在《家诫要言》中说:“多读书则气清,气清则神正,神正则吉祥出焉。”[13]读书可以修养身心,涵养性情。明朝官员庞尚鹏在家训《务本业》中说:“学贵变化气质,岂为猎章句、干利禄哉?”[14]读书可以约束矫正人的偏颇性格。张英在《聪训斋语》中说,通过读书能够增长“道心”,修养心性,如果不读书,就只会看到自己的苦难,生出怨天尤人、嗔怒不忿之心。读书的目的是明理。曾国藩家书中说:“凡人多望子孙为大官,余不愿为大官,但愿为读书明理之君子。”[5]1221读书还可以淳化风俗。费氏家规认为读书是天下第一等的好事,也是第一等的难事,族中子弟都要读书,通过读书明理、守规、化俗,家门也由此壮大。清代刘长佑在家训中说,经世之文所含思想能感化人心,令风俗醇厚。

其次,精读、广读的读书进路。名臣家训中关于读什么书有两种进路,一种进路是精要读之,认为读书就要选择经典阅读。如朱熹《家礼》中就规定子女“凡所读书,必择其精要者而读之(如礼记·学记、大学、中庸、乐记之类,它书仿此)。其异端、非圣贤之书传,宜禁之,勿使妄观,以惑乱其志。”[15]张英在《聪训斋语》中说:“古人之书,安可尽读?但我所已读者,决不可轻弃:得尺则尺,得寸则寸;毋贪多,毋贪名;但读得一篇,必求可以背诵,然后思通其义蕴,而运用之于手腕之下。如此,则才气自然发越。”[16]第二种进路认为读书应广博。《颜氏家训》的《勉学》主张子弟在读“六经”之外,还要广涉百家之书。《袁氏世范》希望子弟读书有一种无用之用,认为历史典故、美妙辞章,甚至阴阳、卜筮、方技小说,都有让人欣喜的内容。

再次,有恒有志、勤奋笃行的读书方法。庞尚鹏在家训中指出读书要有高远的理想,不只是为了功名利禄,左宗棠告诫子弟“读书做人,先要立志”[17]。曾国藩在家书中反复告诫子女:“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5]48。徐媛勉励儿子:“男子昂藏六尺于二仪间,不奋发雄飞而挺两異,日淹岁月,逸居无教,与鸟兽何异?将来奈何为人?”[18]对于何时立志,陈确在给儿子的书信中说:“禾儿即日要立志。年十七矣,此时不立志向上,更待何时?少壮几时,忽成老大。终身大事,须自打算。”[19]读书还要持之以恒,循序渐进。故曾国藩多次告诫子弟于读书要“刻刻留心”[5]1220,读书会遇到许多干扰的事情,但是只要有恒心就“不可间断”[5]662。读书若想有成就还必须要“习劳”,即勤奋。“习劳习苦,可以处乐,可以处约,此君子也。”[5]187何伦在家训中强调:“读书以百遍为度,务要反复熟嚼,方始出味”[20]。读书还要与实践相结合。孙奇逢要求子孙要将书中所得应用到实际生活中,从至亲之人开始,在日常生活中身体力行圣贤的道德教诲。

第四,警示子弟,戒奢防骄。以为学之道涵养为人之德。官员子弟很容易依托父兄权势养成奢侈跋扈的富贵习气。名臣对此认识非常清楚,在家训中教育子弟从俭戒奢,谦逊不骄的内容非常常见。曾国藩有一封家书《世家子弟最易犯——“奢”“傲”字》,训诫子弟勿犯“奢”“傲”二戒。张英在家训中训诫子弟,“生于富贵之家”,切不可“染纨绔之习”[21]203。他在《聪训斋语》中还具体分析了官宦世家子弟容易犯错的原因,指出,官宦子弟要比常人子弟更谨慎、俭素、谦和和勤奋,而不是把生活好当做安逸和幸运。庞士奇在《庞氏家训》中专列《禁奢靡》一篇,以节俭为宗旨,对于家族子弟的衣食、馈问、待客等方面作出了明确规定。如“子孙各要布衣蔬食,惟祭祀宾客之会,方许饮酒食肉,暂穿新衣,悻免饥寒足矣,敢以恶衣恶食为耻乎?”[22]左宗棠在给其长子孝威的信中提到,“吾家积代寒素,至吾身上膺乎国家重寄,忝窃至此,尝用为惧。一则先世艰甘太甚,吾虽勤瘁半生,而身所享受,常有先世所不逮者,惧累叶余庆,将自吾而止也”[23]。

我国现在经济发展迅速,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我们的精神文明、政治文明、道德文明是要滞后于物质文明发展步伐的。所以现在国家提倡建设书香社会,而名臣家训文化中关于子弟读书的方法、意义、功能等给我们提供了重要借鉴。领导干部带头通过读书建设书香家庭,教育子女戒奢防骄,不但是家风建设的基本要求,也为书香社会的建设奠定了文化氛围。

四、严守廉洁奉公、勤慎从政的做官之道——领导干部优良家风的关键环节

“居官清廉乃分内之事,为官第一要廉”。[21]157名臣不但自己能够清廉自守,而且还在家训中对子弟清白为人、廉洁为官提出了严格要求。

首先,公正无私、忧国爱民的政治理想。名臣家训中对于子弟读书为官,不主张为个人利益,而是主张树立更高远的政治理想,以国家民族的公共利益为入仕目标。张英在家训中说,“公正自守,毁誉在所不计”[21]135葛守礼在家训中教育子孙:“若做官,要做人,事事念念,为义为公,成败利钝,皆无足计。”[24]朱熹曾告诫子女:“官无大小,凡事只是一个公。若公时,做得来也精彩,便若小官,人也望风畏服;若不公时,便是宰相,做来做去,也只得个没下梢。”[25]“公”有两层含义,一是一心为公,胸怀国家,体恤百姓。叶梦得《石林家训》要求入仕子弟“当以尽忠报国而冀名纪于史”[26]。为官不应该为一己私利,而是以天下苍生为己任。元人郑文融训诫子孙若有人做官,要日夜以报国为民为念,尤其是要抚恤下民。曾国藩也在家书中说,高官厚禄者有“拯民溺救民饥之责”。二是指公正无私。郭昆焘在家训中说,为官者一旦有自私自利之心,那么对待国计民生就会有亏欠。王念孙在《高邮王氏遗书》中将那些因私费公、通过玩手段、耍心机,暗箱操作的官员,称作“蠹吏”。宋代陆九韶在《居家正本制用》中也提出那种“慕爵位,贪财利”的官员即使身居高位也是“非贤非智”,被人“鄙贱”。[27]张廷玉在《澄怀园语》中转述明儒吕坤的一段话——“做官都是苦事,为官原是苦人。官职高一步,责任便大一步,忧勤便增一步。圣贤胼手胝足,劳心焦思,惟天下之安而后乐。”[21]194一心为公,公而忘私,心系百姓,这对加强对领导干部理想信念教育,补足精神之钙,筑牢“思想防线”至关重要。

其次,防微杜渐、廉洁自律的为官之德。为官清廉自律是第一品质,只有清正廉洁的官员才能得到下属的敬畏和老百姓的敬重,因为廉能生威,廉能保身。清代重臣颜希深引明代官箴碑文说“吏不畏吾严,而畏吾廉”“廉则民不敢欺”“廉生威”。以清廉著称的包拯在家训中说:“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者,不得放归本家;亡役之后,不得葬大茔中。不从吾志,非吾子孙。”[28]廉能保身,不是指保住自己荣宠利禄,而是保证自己不会自我轻贱、自甘堕落,时刻提醒自己尽职履责。就像郭昆焘在家训中说“君子之于居官,上顾吾君,下顾吾民,中亦顾吾身”。要守住清廉,还需要做到临财自克,防微杜渐,即在面对诱惑时能克制忍耐。张廷玉在《澄怀园语》中教育子弟“养廉之道,莫如能忍”[21]138“能拼命强忍不受非分之财,则于为官之道,思过半矣。”[21]139就是说,能忍住不受不义之财,做官的道理也就明白一半了。

再次,勤政尽职、谨言慎行的职业操守。名臣家训认为,为官子弟若要成为好官,除了有良好的个人品质之外,还要具备一些基本的职业素养。第一是尽职守。《颜氏家训》说“士君子之处世,贵能有益于物耳,不徒高谈虚论,左琴右书,以费人君禄位也。”[10]315就是说,官员莫要尸位素餐,所作所为要对得起自己的职位和俸禄。第二是勤。如何做到尽忠职守,大多数名臣家训认为要做到“勤”和“慎”。勤就是不懒惰不懈怠,勤于政务。赵鼎在《戒子勤廉》中说,凡是做官的人,都要以廉洁、勤政为根本,认为人虽然天赋才干不同,但在勤和廉方面只要努力是每个人都可达到的。杨士奇在家训中告诫自己要到广西任职的外甥康孟嘉,勉励他要努力工作,不可怠惰,在工作之余,还可以翻阅旧案,多看律法条文。第三是慎。慎就是谨言慎行。尤其是身居高位者,更加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姚舜牧指出:“凡与人遇,宜思其所最忌者,苟轻易出言,中其所忌,彼必谓有心讥讪,痛恨切骨矣。”[29]东汉马援告诫子侄:“吾欲汝曹闻人过失,如闻父母之名,耳可得闻,而口不可得言也。好论议人长短,妄是非正法,此吾所大恶也,宁死不愿闻子孙有此行也。”[30]慎行在名臣家训中还包括待人慎重、交友慎重、审理案件要慎重等内容。如《颜氏家训》告诫子弟要懂得谦虚待人,“天地鬼神之道,皆恶满盈;谦虚冲损,可以免害”[9]15。朱熹曾告诫儿子:“交游之间,尤当审择,虽是同学,亦不可无亲疏之辩。此皆当请于先生,听其所教。大凡敦厚忠信,能文吾过者,益友也;其谄谀轻薄、傲慢亵狎、导人为恶者,损友也。”[3]454。廉洁是官员的第一品质,勤谨是官员的重要职业道德,这些理念在今天依然闪烁着理性光辉。对于领导干部家风建设来说,廉洁家风建设是关键点,脱离了廉洁支撑的领导干部家风最终都会变成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的空中楼阁。

领导干部家风建设不是个人小事,更不是家庭私事,而是领导干部作风的重要表现。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要“把家风建设作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重要内容”“每一位领导干部都要把家风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廉洁修身、廉洁齐家”。[31]为领导干部端正认识和建设良好家风提出了明确要求。领导干部要常怀律己之心,常思贪欲之害,必须高度重视家庭建设,从中国传统名臣家训文化中汲取有益的治家智慧,理当是当代领导干部家风建设的重要路径。

猜你喜欢
名臣子弟家训
晚明张溥等编刊名臣经世类史著及其影响*
江东子弟多才俊
张载家训不只是横渠四句
传统家训里的廉政观
Class Action
三坊七巷 名人家风家训馆
刘墉 从寒门子弟到“华人之光”
家训伴我成长
浅析贾探春与史湘云自卑和中性性格异同
儒将范仲淹